|
自主与自在
辜隐
佛法与生活的对话
甲:我希望以后能过悠闲、平静的生活,可以专心修行,不受干扰。
乙:那真是太棒了,可是真有那么理想吗?
甲:我准备多赚一些钱,然后退休,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专心禅修。
乙:禅修是当下身心的净化,为什么要等到退休,而且要在幽静的地方?
甲:我目前的环境不理想,为了工作,常常身不由主,没有自主性,障碍很多,禅修很困难。
乙:你可以设法改善啊!况且禅修不只是修禅定,随时随地保持正念正知,都可以观察身心和外境的缘起缘灭、无常、无我,培养慈悲喜舍心,不是吗?
甲:道理是不错,但是一时之间,环境还没有办法改善,正念正知也不容易保持,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无法兼顾,以我目前的功力,只能二选一。
乙: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就整个人生的规划作修改,放弃一些次要的活动,每天仍然可以找到空余的时间静下来学习「正念正知」,及无常观、因缘观、慈悲喜舍观,不是吗?有机会的话,进一步安排假日作较长时间的禅修,不是吗?
甲:可能是禅修的要领没有把握到,虽然也努力尝试,成效却不彰。譬如我很怕被干扰,我需要有自主性,所以当我被干扰,或不能照自己的意思做事的时候,就会烦躁,没办法正念正知和观照了!
乙:被干扰而烦躁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干扰的事情上,急着处理。把视野放宽,心放柔软,事情都有其因缘,惹我起烦恼的人也有他的因缘,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抗拒,是因为不能顺从自己的意思,所以烦躁。如果心中不预存:我要这样,我要那样,就不会有抗拒,也不会烦躁了!
甲:可是,人如果没有自主性,不能为自己而活,那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乙:在因缘的观照中,任何一法都没有自主性,所谓「缘起无我」,只有因缘,没有自我。有我就有苦,因为想要自主、支配,而又无法自主、支配,就会有苦恼。
甲:追求自由难道错了吗?
乙:自由、自主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实在性,它只是假相。
甲:像我现在,可以自由的挥动我的手,可以指挥我的部属做事,这难道不是自主、自由吗?
乙:这是因缘条件的关系:如果你的手受伤了,你还能自由挥动你的手吗?你的属下辞职了,你还能指挥他做事吗?
甲:接受「没有自主性」的事实是很无奈的!
乙:「我执」、「我见」是多出来的,去掉「我执」、「我见」,内心自然宽广、柔软,随遇而安,少欲少恼!
甲:那样岂不是一事无成?
乙:这是就出世法而言的,它使我们有智慧,明自真相,不起烦恼。若就世俗谛而言,相对的、假名的「我」,「自主性」还是有的。在待人处事上,能观察实际的因缘状态,能沟通、协调,保持弹性,务实而体会对方的感受,那么即使你想要完成一件事,遇到障碍了,把它视为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视它为「麻烦」而心存排斥,用包容的态度和智慧去化解,因缘成熟,自然可以实现!
其实一切都是因缘,「接受因缘」是在「果」上说的;你还可以「创造因缘」,那是在「因」上说的,彼此是没有矛盾的,这也就是佛法的「中道」、「中观」。
甲:我明白了,原来我没有体会佛法不偏两边、恰如其份的「中道」、「中观」,我以为要有绝对的自主性,否则就得无奈地接受。佛法是很生活化的,在生活点滴中看见自己的盲点,用佛法来突破它,照亮自己的心,这就是真实的禅修,当下就可以受用。刚才提到的,如果能够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长时间专心禅修,固然很好,但也要因缘成熟才行哪!
乙:正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