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yzhxnn

[陪读话题] 神叨叨转几个灵异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4-2013 16:58:5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虎食子
  二姨家的东院,是一户姓王的人家。王家老太太已经守寡多年,闺女都已远嫁,两个儿子分别在屯子里成家。大儿子和老娘一起住,小儿子分房出去,在大哥家前院盖了个小土房子。老大家一共三个孩子,都是孙子。按说这王老太太子孙满堂应该是享福的年纪了。可是她真的是个苦命的人。虽然辛辛苦苦将子女拉扯大成家,两个儿子却都不孝顺。儿子的态度摆在这,想也知道儿媳妇的态度了。老太太前几年身体硬朗还好说,能帮忙做饭看孩子下地干活。可渐渐的身体不好了,当儿子发现老娘除了吃饭不能帮忙时,就将老妈赶出了上房,将自己家的下屋棚子收拾收拾让老太太住了进去,一日两饭都是剩的。老太太顾忌着大儿子在屯里的名声,不敢诉苦。小儿子住的这么近,怎么可能不知道老妈的情况,却问都不问。忍了两年,大儿子媳妇越发的变本加厉,连孙子想孝顺下奶奶都会被呵斥。大孙子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于是家里给张罗着相看媳妇。

  这天,老太太正在棚子里穿豆角准备晒干儿。忽然大儿子笑容满面的出现在了棚子里。手里还拿着一件崭新的大褂。笑嘻嘻的说:“娘啊,今个你大孙子看中的媳妇来家呢,你换上这件衣服,别出让人家看寒颤了。一会儿你就去东屋坐着,等孙媳妇过来哈。”
  王老太太好久不见儿子这么和颜悦色的跟她说话了,受宠若惊的接过衣服换上,颤颤巍巍的就往东屋走。走在前面的儿子忽然回过头,像是忽然想起来似的说:“对了,娘,你大孙子媳妇过来,咋说你当奶奶婆的也得给个见面礼啊。”听这么说老太太为难的放慢了脚步。最近两年来,老太太所有压箱底儿的玩意都被儿子以各种借口拿走,不给的话就给脸子看,手头像样的东西就剩下一个翡翠的镯子,是当年的陪嫁。那些年再怎么艰苦老太太都不肯拿出来当的。不用说,大儿子就是惦记她这点东西了。想了半天,老太太还是抬起头跟儿子说:“娘手头就一个镯子了,本来也是要传给长媳妇的。给了长孙媳妇也行啊。”说罢也不看大儿子瞬间笑开花的脸,直直往东屋去了。

  这东屋已经是大儿子和媳妇住着了。西屋也收拾出来准备做新房的。老太太进屋,大儿媳妇正在炕上坐着缝喜被呢。见她来了,也不让坐,就接着缝被。老太太凑过去摸了摸被子刚想说颜色喜气,大儿媳妇就把脸一摔,说:“你那手刚干完活,都不洗就乱摸啥啊,都把新被货整埋汰了。”老太太讪讪的收回手,也不知道坐哪。
  就这时,外面传来一群人进院的动静。大儿媳妇听见,忙将被子往炕里塞,然后堆着笑脸对老太太说:“娘,你站地下干啥,还不上炕里来坐着,新媳妇过来看你呢。”说着还要下来搀她上炕。老太太配合着她在亲家面前演戏,心里别提多苦了。
  新媳妇由媒人领进来,各自见了礼。老太太小心翼翼的准备将手上的镯子摘下来当见面礼,这镯子却因为年头久了,不好往下拔。大儿媳妇上来就硬生生的往下掳,边使劲边对孙媳妇笑说:“你看你奶奶多心疼你,这镯子我进门这么些年都不说给我,你还没过门儿呢就给你了。”直拽的老太太手腕子都快脱臼了才将镯子摘下来。
  新媳妇也是识货的人,自然认为这是夫家全家的见面礼。又觉得自己的婆婆对奶奶都这么好,以后肯定也不会刁难自己,心里还很高兴。
  说话间就到了中午,家里早准备了丰盛的午饭。鸡鸭鱼肉的满满当当一桌子。新媳妇当然尊重奶奶,席上懂事的将大媳妇夹给自己的鸡大腿夹给了奶奶。老太太很久不吃这样的饭菜了,刚想咬一口,忽然听见大媳妇说:“你别给你奶奶夹肉了,老太太牙口不好,我天天特意给他熬粥呢。说着就回头盛了一碗粥摆在老太太跟前。听大媳妇这么说,老太太当然知道啥意思,于是一顿饭筷子压根没往肉上夹,吃了几口饭就下桌了。

  下午送走了新媳妇,老太太又被撵回了棚子,新大褂也被要回去说怕她家常穿脏了,准备给她当装老衣服的。老太太缩在棚子里悲从中来,于是就穿过园子直接去了小儿子家,想跟小儿子商量商量跟小儿子一起住。
  小儿子家正吃下晌饭呢,见她来了也没说问问她吃了没,也没请她上桌。等小儿子都吃完了饭,她才找个空单独跟小儿子说了。结果小儿子两眼一瞪说:“娘,你都跟大哥过这些年了,帮看孩子帮做饭,自己那点家底也都贴呼他家了。咋养老的时候才想起我来?”一转眼有看到老太太通红的手腕子,大声问:“你那玉镯子呢?”等知道老太太已经将镯子给了孙子媳妇,小儿子更怒了,二活不说就指着门口让他老娘滚”

  王老太太实在无法,边往出走边抹眼泪边嘟囔着:“我上辈子这是造了什么孽哦,这辈子摊上这么俩儿子。”等出了儿子家门,却又用袖子抹干了眼泪,不肯在乡亲面前露出一点受气的样子来。
  其实老太太在家里的遭遇,四邻早就知道了。也正是如此,哥俩在屯里的人缘差得要死。秋收打场的时候,别人家都是互相帮衬的,就他俩家,自己呼哧呼哧的忙活,叫谁谁都不来。但是村里人顶多是陪老太太说说话宽宽心,日子天长地久的,谁能老管别人家的闲事呢?
  老太太回到大儿子家没几天,她去小儿子家的事情就被大儿子媳妇知道了,这下更了不得,大媳妇成天借着骂孙子大声的骂他:“我是给你吃不饱了还是穿不暖了?你要这么寒蝉我?你愿意就去人家住你去啊?人家要你个吃穷的败家货算。”就这么连着受了几个月的气,老太太病倒了。病势越发的沉重,几个姑娘也都从外地赶回来了。见老娘在大哥家是这个待遇,也十分的气愤,可是跟大哥讲理的时候,大哥就摆出无赖嘴脸说:“你们谁说我对娘不好,谁把娘接回去养就行了呗,我家就这个条件。”

  几个姑娘谁也没敢将养老娘这个话说出口。只好轮流伺候了老娘几天,放下些钱就回去了。王老太太更灰心了,知道谁也指望不上了。心一死,精神头也没了。病情更重,拖了几个月,入冬后已经不能下炕了。儿子媳妇也没给棚子里多加些稻草保温,早上起来棚子顶上都挂着青霜,老娘就团缩在一床黑乎乎的薄薄的被子里等死。孙子倒是每天都过来瞅瞅,端点吃的。但是碍于爹妈,也不好真心孝顺奶奶了。

  终于,这个十五的晚上,老太太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双手一撒的走了。赶过来的大儿子和小儿子脸上都没有一丝悲戚,大儿子反而是一脸解脱的喜悦。于是屯子各处报丧。大伙听说老太太走了都过来送她一程。天晚了,外面明晃晃的月亮映着雪光,大伙都凑在大儿子屋里听他说怎么操办丧事。
  大儿子当然不愿意花钱,就说:“这不俩儿子呢么,丧葬费俩家平分就行了。”小儿子立马不干了,站起来就拍桌子道:“这些年妈一点没帮衬到我家,反而帮你养儿带女的这么些年,你现在跟我要丧葬费,我一分没有!我还得跟你要咱妈这些年的家底儿呢。”
  大儿子脾气也驴霍的,站起来指着小儿子就骂:“这些年妈没吃着你的穿着你的,她身上哪样不是我供养着?你好意思跟我要东西?你孝顺妈一天没有?”
  小儿子冷笑道:“孝顺?你就这么孝顺妈的哈,让屯里人都看看,这大冷天让妈住棚子里,冬天冻得嘎巴嘎巴的,没病都能冻死,你这叫孝顺?你孝顺咋不把妈抬你这屋里停灵三天呢?”
  大儿子一听揭短了,顿时火了,掳胳膊往袖子冲他兄弟就去了。大家赶着拉架都来不及。这下可真热闹,俩儿子在亲妈死的当天晚上因为发丧钱的问题干起来了。旁边帮忙的妇女都鄙视的看着这家人,不肯拉架,就几个实诚男人好不容易将他俩拉开。这时候村里长辈站起来说话了:“别拉着,让这俩畜生打,人脑袋打成狗脑袋才好。没他妈见过这么不孝顺的,老妈死不到一天就能因为点钱干起来。咋地,都没钱还不发送你妈了?就这么放臭了?”

  大儿子见大伙都鄙视他,就跟破罐子破摔似的大喊:“我养我妈一辈子了,发送就该他出钱,我一个子儿没有。”又忽然起身往外冲,大伙也不知道他要干嘛,忙跟着出来,。
  只见他冲进老娘躺着的棚子里,用被货将老娘尸身一包,扛起来就往出走,大伙一看,他这竟然要将自己老娘的尸身送到小儿子家去,忙上前拦着。小儿子也不要脸了。上去就把[关键词屏蔽]尸身给抢下来扔在地上说:“死谁家谁发送,你别想往我家整。别脏了我家屋子。”
  于是哥俩就在院子里雪地上撕吧起来,完全不顾自己的老娘已经从散花的被子里滚到了雪地里。等大伙拉开再看,老娘的尸身在雪地里已经湿了,明晃晃的月亮就照进老太太死不瞑目的眼睛里。长辈们都愤怒了,顿着脚骂:“畜生,能把老娘的尸骨扔地上,你们都不是人啊。走,咱们都不管了。让他们自己闹去。看她老娘在地下饶不饶过他们。”说罢领着帮忙的人就走,不管楞模楞眼看着老娘尸体的俩兄弟了。

  小儿子看大伙都走了,也拉着媳妇回家了,压根没管老娘的尸体。大儿子气呼呼的进屋在炕上抽烟。长孙还是和奶奶有感情,进屋怯生生的问他爹:“爹,咱把门板卸下来把奶奶抬进来放厨房里过一晚上吧,在雪地里都冻僵了。”他爹一瞪眼说:“死都死了,早都僵了,还怕冻?就放当院吧,搬来搬去怪麻烦的。”
  老太太的尸身就这么躺在雪地里,被冬月十五的月亮整整照了一宿。第二天,大儿子用一副炕席将老娘卷吧上,一家人赶着牛车就把老娘埋在了山下。从此俩兄弟断了往来,相应的,屯里人也跟他们断了往来。都觉得跟这样没人性的人不能相交。
  一年不到,王家就出事了。先是大儿子莫名其妙的在田里摔倒,结果躺床上就没再起来。请先生过来看说是中风,什么事情都明白却只能瘫痪在床。于是只能是自己的儿子伺候自己。这算是报应来了,从小看他怎么对待老人的孩子,当然也只学会了那样对待他。于是天天抗拉炕尿,他媳妇一个人也搬动不了。家里整个东屋就飘散着一股屎的味道。
  接着是小儿子,四十几岁的壮汉子,在山上拉木头的时候,被倒下的树砸断了腿。还把脑袋砸傻了。整天就坐炕上淌哈喇子。喂他吃饭就吃,不喂也不知道饿。几个女儿并没有好过多少,一个肺痨,一个老公染上大烟将家败了个底儿掉,还有一个老公跟野女人私奔去了,剩下四个孩子一个人养活呢。村里人都说报应来了。他娘肯定是放不过自己儿子对自己的不孝顺,但是还不忍心杀子,所以就这么让他们半死不活着。

  刘奶奶禁不住大媳妇的哀求,曾经请白仙给他们看过,说是老太太去的时辰本身就不好,老太太心有怨气,加上这家人家让老太太尸身在十五的月光下照了一个晚上,这加起来在丧葬上就有了说道:犯白虎食子。犯了这个说道的人家,家里的儿女一个一个都不会得好,轻则伤,重则亡。如果老娘入殓的时候好好发送,现在找到定棺钉还能破解,但是当初埋老娘的时候这么草率,压根连个定棺钉都没有,所以这劫是破不了了。刘奶奶只叹息着回来。

  二姨再没关心这家人后来的死活,因为这样没有人性的人不值得周围人去关注。二姨只是觉得,能将死心塌地对自己好的亲人都伤害的这么严重,那么这点报应实在算不得什么。中国历来崇尚孝道,这几个就是极品反面的典型。写出来给大家做个警醒吧,故事来源于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3 21:05:1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今天咋更新这么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3 21:33:0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zhang001 发表于 16-4-2013 21:05
今天咋更新这么少?

已经三个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3 21:34:2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zhxnn 于 16-4-2013 21:39 编辑

孤独欢喜
  村后的西山上,一个小茅草屋静静的躲在树林之间,平日里淡淡的炊烟袅袅的从林间升起,大家知道,刘老在生活做饭了。大伙知道,在东北农村,只有对尊敬的人才会称呼为刘老,否则就是刘老头或者老刘了。可见刘老在屯里人心里的地位。
  村里的孩子们放牛砍柴路过西山,都喜欢去刘老的小屋里去坐坐。喝口水,吃几个刘老自己种的果子。小小的屋子虽然是土坯房,却收拾的干干净净。夏天屋里总是有瓶时令的野山菊,淡淡散发着芳香。
  刘老八十多岁了,头脑清醒身体强健。大家过去看他的时候,不是在修剪果树的枝叶,就是在练习拳法。刘老有儿有女,都十分的孝顺,几次三番前来请刘老下山回家住,刘老却是不肯。自从他老伴去世安葬在这西山下,他就盖了这么个小屋搬了过来,陪在老伴儿身边。夏天屋里的野山菊,是刘奶奶最喜欢的花。

  至于刘老为什么这么得到大家的尊敬,一是人品。这么多年在一个屯子,谁家都有磕磕碰碰闹别扭的时候,只有刘老家教森严,不但自己与人为善,还约束家人不许与人争锋;二是刘老为人仗义,刘老的出身很好,因为爱国参加过义和拳。也因为义和拳失败隐居于这个山村与世无争。但是屯子里每次遭遇大事,刘老都会挺身而出。六十几岁时他曾经一个人上山将胡子抢去的女人救下山来,而自己不伤分毫。大伙尊敬,刘老从此叫了开来。
  刘老夫妇恩爱和睦,刘奶奶是大家闺秀,刘老参加义和拳失败,被追捕当晚就要逃亡,刘奶奶不顾娘家人的反对毅然的带着五个月身孕随着刘老来到这穷乡僻壤。一个足不出户肩不能抗的大家闺秀,从此背上锄头变成农妇。刘奶奶一点没抱怨,反而满脸的幸福。大伙知道么,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爱情,富贵时能够彼此理解,患难时能够彼此依靠,贫穷时能够生死相依。
  也正因为如此,虽说他们是外地来的,在本屯子里却有着比庞爷家还崇高的地位。良好的出身和家教让他们为人处世进退得体,既不轻视泥腿子也不怠慢叫花子。刘奶奶还曾经在村里开了家私塾,免费教授这些孩子读书识字。这些功德,在刘奶奶死去时,大伙集资共同树立的墓碑上刻的清清楚楚。刘奶奶是村里墓地唯一有石刻墓碑的女人。她也值得拥有大伙这样的尊敬。



  刘老是在一个夏天去世的,去世前一天还和放牛娃谈笑风生。放牛娃并不懂刘老对爱人的思恋,只是追着问:“刘爷爷,你家里条件那么好,儿女又孝顺,你干啥一个人住山上啊?下山享福不好么?”刘老只是淡淡笑着说:“山上能陪着自己想陪的人呐。虽孤独,却欢喜。”说完不顾放牛娃不解的眼神,独自去给野山菊换水。
  第二天,放牛娃路过时,发现刘老并不在屋里,前后院找找,刘老已经在刘奶奶的坟前坐着去了,背靠着墓碑,和刘奶奶相偎相依。
  刘老的葬礼全村老少全部出席。连襁褓婴儿都被娘亲抱着,老老实实安安静静的参加。大家将刘老和刘奶奶合葬在西山下。庞爷在儿女立的石碑后刻下了几个字:德尚情深。



  谨以此友由真事改编的故事表达对刘老及夫人的祝福:天堂共携手,来世共白头。同时也完成了我对孤独欢喜猜出我名字的承诺。孤独欢喜,没冒犯你名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3 21:39:0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猫头鹰一般不在洞里做窝,都是在树上的。而这只小崽儿可能是刮风下雨时从树上刮下来的,自己也飞不上去,就找了个洞躲进去,爹妈还按时过来喂食。刘小儿过去的时候,点着的火把把两只大的给惊飞了。这只小崽子四处乱蹿,却还是被刘小儿给捉住了。小家伙一点没吃亏,一口就给刘小的手腕叨出血了。刘小儿哪里在乎这点小伤,用嘴一嘬把血一吸就算完事。然后脱下自己的外卦,把小家伙包好了拎回去。一路上还听见俩大猫头鹰嗷嗷的叫着飞赶。但是出了林子这俩个就不敢追了。
  刘小儿一路小跑的赶回家,正巧二姨和姥姥都在他家串门唠嗑,见这家伙风风火火的冲进来,还随手将外面的土篮子拿进屋一个。进屋将小褂打开,只见一个毛茸茸毛还没长齐的小猫头鹰,忽闪着金黄的大眼睛,正怯怯的看着这帮人。刘小儿还蛮得意的说:“看,这是我从二仙洞捉回来的,厉害吧?以后我就养着他,比养猫霸气多了。家里照样没耗子。”
  话没说完呢,他妈照头就给他一撇子。然后骂他:“这小瘪独子,咋啥都往家整呢?这是啥你不知道啊,还有往家里请夜猫子的?不知道轻重的玩意儿,等你爹回来不削你。”刘小儿还没反应过劲儿来呢,二姨忙拉着[关键词屏蔽]手拦住了下一巴掌。然后对刘小儿说:“你听见啦,这不是好东西,还不赶紧哪里抓来的送哪里去。”



  刘小儿耷拉着脑袋赌气囔囔的就出来了,随便找了个筐,将小猫头鹰装里面,再用衣服盖上就往出走。二姨也跟了上去,姥姥不放心刚想叫她回来,二姨摆摆手说:“妈,我不去二仙洞里,我看他放洞口我就回来。刘小儿性子野,万一生气把小崽子扔沟里不就霍霍人了么。”姥姥想着也是,就让二姨好好跟着,到那放下就回来。
  刘小儿是头晌上的南山,结果回家没吃上饭,还挨了一顿骂,更是生气,边走边踢路上的石子儿。不想一个石子儿踢进了还冒着热气的牛粪里,溅出的粪星子崩了他一裤腿。二姨嗤的一声笑了。这下子他更憋气了,就想找个什么出气。偏偏还有上午看到他往家抱小猫头鹰的好事儿人,逗着问他:“刘家大小子,你那宝贝夜猫子咋又抱出来了呐?没在家弄个供桌供上啊?”
  “给我滚犊子。”刘小儿又气又急的骂那些看热闹的人,然后掀开褂子就想把小猫头鹰抓出来摔死。二姨忙上前将小崽子抢了下来。说:“你生气啥,人家好么央儿的在自个儿家里呆着。你给人家捉了来把人家吓了个半死,现在还要摔死它。它那里惹着你了。你个驴。”


  别说,二姨在这帮孩子堆里,是唯一一个敢这么骂刘小儿而不被回嘴的。也是因为二姨做事更野更虎,或者刘小儿有那么点儿喜欢二姨。总之二姨说了他之后,他就不吱声只在后面走路了。俩人走到南山都快到下午后半晌了。林子里密密实实的,眼见着林子前头就是二仙洞。二姨对这个洞是比较打怵的,于是不再向前。刘小儿接过小猫头鹰,走过去将小猫头鹰放在了洞前的地下。这小崽子也知道自己被放了。吱吱喳喳的开始叫唤上爸妈来。果不其然,一会的功夫就听到头顶上翅膀扇风声。二姨和刘小儿马上躲在树丛后。只见两个大鸟看到人走了,一下子就盘旋着落在地上,然后乍巴乍吧的凑近小鸟。二姨见他们团聚了,刚松了一口气,忽然那小鸟更凌厉的叫声传来。
  二姨一惊,忙和刘小儿一起串了出去,两个大鸟被一下子惊飞了。在看那只鸟崽子,翅膀已经被叨的鲜血淋淋的。二姨和刘小儿忙上前查看,口子还挺深,刘小儿在附近找了两颗止血的草药嚼了给敷在了小鸟的伤口上。二姨和刘小儿都不知道为啥大鸟下来就要叨死自己的崽子。但这个样子肯定不能把小家伙留在这儿了。于是俩人就又把小鸟儿给抱下了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3 21:40:4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候已经是吃过晚饭的时间了。乘凉的屯子里人见他俩又给猫头鹰给抱回来了,纷纷问咋回事。二姨就说送过去,大鸟下来就往死了叨。他俩没办法又给抱回来了。屯里上了年纪的老头就说:“到底是俩孩子不懂事,这些野鸟都有自己的灵性,小崽子是被你们抱过了,身上沾了人气了,大鸟闻得出来,就不要了。你家还进过燕子呢。难道你妈没告诉你小燕子不能摸么?摸了大燕子就宁愿饿死它也不再喂了。都一回事。只是这夜猫子真野,还自己叨死。”说罢啧啧感叹不已。二姨和刘小儿傻眼了。这没办法了。大鸟不要了,你也不能饿死它,自己养着吧。于是又抱回了刘小儿家。
  刘婶儿正拣桌子呢。看到俩人又把小猫头鹰抱回来了就气不打一处来,还以为是刘小儿舍不得没送走呢。二姨一通解释她才相信。可这咋办呢?农村人根深蒂固的忌讳和内心的善良间,刘婶儿犹豫着,最终还是同意了刘小儿将猫头鹰养在家里。二姨高兴的冲刘婶儿笑说“婶儿,你别担心,我们一帮孩子帮着他养,养大了它就能帮你家抓耗子啦。”


  这话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猫头鹰可是肉食鸟,还不吃腐食。哪里去弄那么多食物啊。于是二姨发动全屯子的小孩,家里下耗子夹子,去田里捉青蛙。甚至把老猫嘴里叼着的耗子都给抢下来喂这个小家伙。小家伙食量这个大啊。一个小耗子,几口就下去了。饿了就唧唧的叫,饱了就单脚站在刘小二家的苞米架子上乘凉。
  你别说,刘小儿的猫头鹰还就是散养在屋外的。刘婶当时也想着万一它自己飞走了更好。再说屋里实在没地方让它拉尿。这小家伙就自己寻了个好地方:苞米架子高矮合适,站着舒服还不用被耗子咬,就这儿了!于是越养越乖,熟人过去了知道扇呼翅膀打招呼,生人过去逗就用两只明亮的大眼睛歪着脖子打量你。两个月的时间,已经长的羽翼丰满。能够飞屋顶那么高了。
  虽说跟人很熟,但是它毕竟是野生的鸟类,还是怀念自己的同类的,天上偶尔有鹰飞过,它就会仰着头嗷嗷的叫唤,还扇着翅膀想飞着跟上去。但终究是力气不够。每次跟不上人家就会垂头丧气的落回到苞米架子上。然后蹬着腿一上一下的练习飞翔。



  又过了两个月。这鸟已经差不多大鸟那么大了。刘小儿开始给他喂活食。练习他的捕猎能力。首先饿它一天,然后拿一只刚会跑的小耗子扔在他面前,这家伙果然呼的一下从苞米架子上飞下来,跳着就去追那耗子。这动作可比她的父母笨多了。但人家好歹是猛禽,加上老鼠又小,一会儿的功夫还真给按在爪子地下了。小猫头鹰自己也很高兴,抓了耗子开始扇翅膀。又实在太饿,三口两口的将个耗子吞了下去。看得二姨和刘小儿这个高兴。慢慢的,她能抓到更大的老鼠。傍晚吃晚饭,二姨最喜欢去刘婶家看小猫头鹰捕猎。这小家伙在晚上视力才好呢,只见嗖的一个黑影飞过,那边耗子就吱的一下嗝屁了。刘婶看这小家伙比猫管用,也觉得养着不错。
  慢慢的入秋了。天冷了,这小猫头鹰没事就把脑袋缩在翅膀里,只有见到二姨他们小孩儿过去的时候才兴奋的扑棱翅膀。二姨挺愁这个家伙怎么过冬的。刘小儿说大不了养我家棚子里呗,冻不死。其实现在知道猫头鹰是住在树洞里的,哪里暖和。后来二姨就和刘小一起给小猫头鹰用木板订了个窝,里面塞上稻草。小猫头鹰自己很喜欢,还拔下自己的毛儿垫在稻草里。于是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就是这个春天,出事了。原本小猫头鹰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刘小儿家的院子和园子,顶多飞去别人家园子捉捉老鼠。但是这个开春,它忽然飞到离刘小家三条街的王侉子家。这王侉子是村里人比较不待见的人,没事爱喝酒,喝酒还爱闹事。大家看他喝酒都远远的躲着。只要他一喝酒,第二天他媳妇眼眶子肯定是青的。酒品不好人品也差,没事就爱编个瞎话,一个大老爷们就爱跟老娘们堆里扎,听些东家长李家短,然后在酒桌上当玩笑说。这样人能不招人讨厌么?这天他下午酒刚醒,迷迷糊糊起来上厕所,刚要进去,忽然一个大鸟呼的一声飞起来,吓了他一大跳,细一看才知道是刘小儿养的猫头鹰。于是不耐烦的用手挥着说:“走走,这没耗子,别耽搁老子撒尿。”这鸟却没飞,就落在厕所的栅栏边上看着他,两个贼亮的眼睛把王侉子瞪得直发慌。于是撒完尿赶紧回屋,跟他媳妇说了。说好木央儿的刘小的猫头鹰飞过来,下了我一跳,我撵它它还不走。他媳妇听说,就开门拿着笤帚出来撵,猫头鹰一见她,立即扑扇翅膀飞走了。



  过了不到两天,王家传出了哭声。王侉子中午一顿酒后,再也没醒过来。他媳妇哭的昏天暗地的,到让这帮人没法安慰。大家总以为被打得她在王侉子死了以后能过上几天舒心日子,毕竟儿子儿媳都孝顺,但是谁也没办法琢磨夫妻之间的感情的。埋葬了王侉子,这媳妇就在闲聊的时候提起猫头鹰去过他家的事,但大家都觉得是刘小儿的猫头鹰看到耗子追过去的,没当回事。
  但是这样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小猫头鹰又一次不声不响的在下午落在了后山李老四家。李老四的老爹已经九十多了,身体很不好。在第二天就过世了。于是屯子了开始传言刘小儿家养得夜猫子真是丧门,落谁家门口谁家得死人。刘婶儿受到很大的压力。迫不得已,将小猫头鹰栓了,让他丈夫翻了两座山远远的送到外面放生。慢慢的村里的谣言停歇了。大家的生活又恢复了宁静。




  不到两个月,后屯的张家死人。听去吊唁的人说,张家也落过猫头鹰,还说翅膀尖是白毛的。这不正是刘小儿家的猫头鹰么?它啥时候飞回来了?还就在屯子附近转悠。最气愤的是刘侉子老婆,老太太六十多了,非领着两个儿子要满山去找这个猫头鹰打死给他丈夫报仇。二姨和刘小儿都很担心,于是偷偷跟在他们的后面。
  果然,在南山不远的树林里,小猫头鹰正在枝头上站着呢。王家两个儿子一人拿着一个弹弓瞄准。二姨着急却不能喊,急中生智,猛地往旁边树上踹了一脚,然后就拉着刘小儿躲在了树丛里。果然,小猫头鹰受了惊吓马上飞走了。老太太也没打着,垂头丧气的回去了。
  二姨和刘小儿钻出树丛,到处找小家伙。刘小儿用训练吃食的口哨召唤着,一会,一个黑影盘旋着,然后呼的一下落在了二姨前面的地上。正是这只小猫头鹰。二姨上去摸她 ,她就很温顺的低下头让摸。



  二姨自言自语道:“屯子里的人都说是你丧气,克死了好几个人,说要杀了你呢。你咋还敢回来?其实我知道不是你丧气,是他们寿数到了,你只是提前知道了想通知他们。但是我是小孩子说话不管用,你以后别回来了。远远的飞走吧。也别跟人凑乎,人都不好,都想杀你呢。你找个猫头鹰作伴多好。”
  小猫头鹰跟听懂了一样。就静静的看着二姨。那边放哨的刘小儿焦急的声音传来。快点让它飞,王家的又绕回来了。于是二姨抱起小猫头鹰猛的抛向空中,小鸟在空中划了一个圈,然后远远的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二姨为此伤心了很久。刘奶奶见到她,摸着她的头笑说:“丫头终于长大了,知道行善事,不杀生了啊。这些动物有灵性,能看到人得灵魂出体。人要是要死了,魂魄是提前几天就出体晃荡的。大家都以为是鸟克死了人,其实都没想想,是不是人缺德,自己没那么久的命啊。”二姨似懂非懂的点头。其实人都喜欢将自己的错误找个借口怪在其他人,其他事物身上,这样能减少自己的愧疚感。但是终究,我们自己犯的错误要自己承担。
  二姨的故事其实是连续的,其中时间上或者人物上都有千丝万缕的对应关系。楼主的草稿有很多没有修改标点什么的,先发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夜枭。二仙洞的故事会在后面讲到。谢谢大家。夜枭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3 21:46:1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zhxnn 于 16-4-2013 21:47 编辑

鬼掰苞米
  这个故事不是二姨亲历的,是二姨在舅舅家借住的时候舅妈给讲的。舅妈的娘家离这边很远,坐车走三天。那边以种旱田地为主。东北么,主要就是苞米和大豆了。舅妈的娘家屯子就种的苞米。这屯子有家姓刑,他家的地很多,都是老辈儿一锹一镐的刨出来的。那时候农村也没啥土地证,你要是肯下力气呢,开的荒你就可以种,以后地也是你家的。也正是因为地多,刑家就被县上的地主盯上了。非得讹说他家的开荒的地都是人家的地盘,种的庄稼也归人家。
  老刑头是个倔脾气的,非要置口气,于是就上告至县城。老头太天真的以为还会有为民做主的清官,却不知道权贵向来沟通串联,地主家早就将县官儿给买通了。这次上告不但没告成地主,反而被诬陷成恶意侵夺田产,被捉到笆篱子里蹲了几天,受了很多苦。他的儿子怕事,纷纷说不要跟权势作对,还撺掇母亲主动将家里的地送出去以保平安。母亲见家里的主心骨都被捉走了,还哪里有自己的主意,于是就将地送给地主将老邢头从大狱里捞了出来。
  这天老刑头终于被放出来,得知自己家的地都没保住后跑去地主家门前一顿大骂,又换来一群家丁的拳打脚踢。随后地主家朱红的大门就关上了,任凭这个可怜的老头躺在秋风里瑟瑟发抖。家里儿子竟然没有一个敢于出头帮自己老爹讨回公道。老头终于从晕厥中清醒过来,自己摸黑一瘸一拐的往家走。想着想着不由悲从中来。辛苦一辈子,起早贪黑的在地里忙活就是为了给几个儿子个好日子,结果不争气的儿子却畏惧权势不管老爹死活。回家也没和媳妇打招呼,直接进了牛棚子,一根裤腰带把自己吊在房梁上了。等家里发现抢救时,尸体早就硬了。

这下子整个屯子都沸腾了。要知道大家虽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都胆小怕事,但大家都是一个屯子沾亲带故的。逼出了人命谁都不能忍。出殡那天,地主还不让埋在地里,说是他家的地方。被愤怒的屯里人一起拿棒子给撵走了。弄得维护秩序的村长讪讪的不知道怎么面对村民和哀伤的刑婶。
  当时正值秋季,收割的季节,出殡的队伍往山上走,路过一片金黄的苞米地时却觉得棺材抬不动了。几个男人憋红了脸就是迈不动步子。刑婶当时就撑不住哭出来:这正是她家的苞米地,老刑头死了都惦记自己家的地没人收割呢。刑婶的哀哭触动了现场每个屯里人。几个乡亲立马就拍胸脯保证,以后刑婶家的秋收肯定帮忙,让老刑安心上路。也就是这么一番耽搁,下葬的时辰迟了。请来的老先生很着急。风水先生紧催着挖土,下棺的时辰还是晚了。老头连连叹气,只说以后怕是不太平。最后想了个招,找了个童男子,在棺材四周都尿了尿。说是压几年是几年吧。大伙心里忐忑,但都无能为力。地主被大家的民愤给弄没了声,但还是梗着脖子说除了东边埋人的地不要了,剩下的地还是归他家。刑婶一个女人根本无力争执,就这么认了。一条人命换来几晌本属于自己的薄地,这是当时与权贵作对的真实写照。

  老刑就这么去了。留下刑婶和四个儿子,三个姑娘。说来也怪,她家两个姑娘都善良懂事,早早的就定了婆家了。但几个儿子都又懒又浑,再者出了这事,更没人愿意将姑娘嫁进来。其实她家劳力还算是多的。就是几个儿子都不干活,成天鬼混。只看着刑婶和几个姑娘在地里累的要死。本来在刑老头坟前说要帮忙的几家,开始还真的帮忙,后来就心有不甘了。几个儿子这么好的劳力不去田里干活,别人跟着瞎忙活啥?于是慢慢的都不去了。
  刑婶也知道原因,不好意思去求人。自己几个儿子就像冤家一样,老头在的时候还能打着逼着干活,现在根本支使不动。只能带着几个姑娘起早贪黑的干。几个女人能有多大能耐呢?慢慢的开垦出来的地又都荒芜了。开春播种都种了下去,夏天却没能力除草,秋天没能力秋收。尤其是苞米地,秋天一打霜,叶子干拉拉的磨手。刑婶带着几个姑娘天天去地里掰苞米,手都是一道一道的血口子。几个儿子在家饭都不做,就等着累了一天的老娘回来伺候他们。
  刑婶有时候挺不住,就跑到山上老头的坟前哭一通,但是回来还得干活。别人家秋收都高高兴兴的,只有刑婶望着一片金灿灿的苞米地发愁。这片苞米地怎么也得七八天天能干完,但大姑娘的婆家过来接姑娘回去了。家里能干活的人又少了一个。眼瞅着丰收了,粮食入仓还如此的困难。别人家早都干完活在热炕头上喝酒唠嗑了。
  “不行就先将苞米掰下来,苞米杆儿先不割了。什么时候有空再慢慢弄吧。”刑婶这么想着,将愁白的头发顺了顺,吃力抬起今天下午掰下来的苞米往家搬。“回家还得做饭呢,明天的愁事明天想吧。”

  第二天一早,刑婶和几个姑娘到地里的时候,被地里的情形惊呆了。几堆一人多高的苞米堆立在地头,苞米杆子都放倒整整齐齐的码成了垜。这一片的苞米地竟然都被掰完了,而且苞米皮都扒了下来。黄灿灿的苞米映着秋天的太阳,特别的好看。刑婶和几个姑娘刚开始都以为是几个邻居帮忙的,可是这也不是几个人一晚上能干完的啊。再说哪个人能半夜起来帮你墨黑干活啊。
  刑婶就在地头哭着抹眼泪说:“是你爹看我累得慌,帮我忙来了啊。赶快求你三大爷套车将苞米弄回家,咱下午给你爹上坟去。”小女儿回家找三大爷帮着套了牛车来,帮忙的人一见这情况也惊呆了。这根本不是一宿能干完的活!看来真是有鬼神怜悯这家人了。啥话不说的帮忙把苞米和柴火都拉回去,顺便在村子里宣传了一下。不过就算大伙议论也都暗地的,老头帮着收地还好,千万别出来祸害人就行。刑婶卖了鸡鸭弄了好些酒菜,在坟头上大哭了一番。回来就在屯子里到处说,他家老头子还是惦记家里的,让大伙别害怕,老头子生前也受大家不少照顾,肯定不会祸害人。大家也就没再找风水先生。

    事情过了一冬天,第二年开春,又要种地了。这县里的地主赫赫扬扬的过来摆谱了:带着家眷来视察自己的领土,(跟狗撒尿圈地一样)顺便监视长工干活。到了强讹来的地边上,忽然就嘴里冒白沫抽抽起来,然后跟疯了似跑进地里刨土往嘴里塞,直说是我的地,我得吃了,不然别人又抢回去了。把个地主婆和家人都吓了个倒仰,人仰马翻的折腾了一阵,请来了跳大神的和风水先生。来的几个人看了都摇头,说是作孽要还了。给多少钱都不肯给破。看来应了自作虐不可活这句老话。抬回家去后就疯疯癫癫的了。家里人对这块地忌讳,再也没过来种,这块好不容易开垦的地就又变成了荒地了。
  风水先生说老邢头心里不甘,总会找机会报复的,而这地主也并没让他久等。后来这被地主讹去的地就分给了屯子人,谁家种了这块地,秋收时都会给刑婶送一大袋子苞米,这些就够刑婶和家人嚼裹了。屯里也一直太太平平的,老邢头也没再出来作怪。不过刑婶的几个儿子就一直打着光棍,屯里人都说这是不孝的报应。
  世道不公,我等贫民似乎只能逆来顺受。我只是感慨,如果屯里人在老头没死之前就能如此团结,那么权贵似乎也惧怕团结的民心的力量。我真不希望我们的国民一直像鲁迅笔下清朝的平民那样麻木的活着,当周围的人遇到不公之事,要想到,如果我们不一心,那么这些事情下次可能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以上言论,就事论事,谢绝跨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3 07:58:28|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的最后一句,我好象也在这个论坛看过耶。这故事会不会是她写的?

话说,我昨晚发个帖,说自己短xin息sao扰了心愿妹纸。被告知含不良信息,偶滴妈,被吃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3 11:39:4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好运 发表于 17-4-2013 07:58
故事的最后一句,我好象也在这个论坛看过耶。这故事会不会是她写的?

话说,我昨晚发个帖,说自己短xin息sa ...

应该不是本论坛的版亲写的,谢绝跨省的言论太多。。。。

咱这个坛子,偶尔是个吃货(本言论谢绝被超版或管理员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3 11:42:2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zhxnn 于 17-4-2013 11:43 编辑

过年
  东北农村过年很热闹。虽然人穷些,但是喜庆的气氛绝对比现在高很多。小年前,就开始熬糖稀做糖块。现在都是买的,当时都是自己熬。姥姥现在还会做糖稀,比买的大块糖好吃多了。熬好了就拿出去用秸秆挑了冻上。封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不能说坏话。我只是奇怪,如果灶王爷上天嘴被粘住了,岂不是好话也不能说?
  过了小年就开始忙着和面弄冻饺子。当时不富裕的如二姨家,弄得都是二掺面饺子。就是白面里还和些苞米面,包出来是淡黄色的,挺好看的,但是掺苞米面的度要掌握好,不然一冻就开裂,只能蒸着吃了。当然也要包少量的纯白面的饺子,留着待客和年三十晚上煮着吃。东北一正月天天都能吃饺子,感觉这才叫过年。所以农村每家都有个大缸,把包好的饺子在外面冻一晚上,直接倒进缸里保存。外面零下三十度,饺子都冻的杠杠的。吃的时候哪个盆拣出来一盆,放水一煮,弄点蒜泥酱油,这叫一个香!

  每年年根,有猪的人家就开始杀猪了。这是全屯子的大活计。一个屯子的大家都赶在一天杀猪,将扬场的地方空出来,摆上杀猪架子,十几头猪一起等着挨宰。要说猪就是很没灵性的动物。家里养得狗,你打他打疼了会流眼泪;家里的牛你要杀他也知道哭。就只有猪,是天生被宰的货,只知道死嚎。你杀这一头的时候,那一头看着也没啥反应,似乎感觉不到下一个就是它了。二姨不喜欢看这样血粼粼的场面,还是被大舅拉着去看热闹。
  猪杀死后,用大木盆趁热将猪血接了,留着灌血肠。这边就有人将猪肉都拆分了。猪主人或卖或留自己定。不过都是要将下水留下,就指定一个家里地方大的人家,用这些下水和肉炖锅热气腾腾的酸菜烩肉,全村的人一起吃一顿。真是见者有份。只要你拿着碗,就能吃个饱。再每家留给杀猪帮忙的一些猪肉,酬谢人家过年不忌血腥杀生。
  这年,二姨家的猪才长到半大,不能杀。只能跟别人家杀猪的买些肉来过年。自己家杀猪可以留些里脊这样的好肉吃,买别人家的,基本上都是肥肉多的后鞧了。不过能有肉吃二姨几个孩子就很高兴。一年的油腥并不多,姥爷除了偶尔摸摸鱼,并不上山打猎,所以这过年是给肚子里装油水的好机会。

  猪杀得了,大舅小舅们拿着碗争着挤到大锅前求庞爷的儿媳妇给多捞些肉。一会每个人都端着满满的一碗烩酸菜出来。碗里血肠、猪肝都有几块,还有几块白花花的肥肉片。二姨是不吃动物内脏的,将自己碗里的肉都拨给舅舅们,自己光喝酸菜汤。小舅舅懂事,将自己碗里肥肉片上的肥肉咬掉,剩下一小遛瘦肉夹给二姨。
  院子里整整架起五口大锅煮肉,将个大冬天的外场弄得热气腾腾蒸汽缭绕。全村子的人都在这一起过年。这边姥姥从大褂里摸出省下的钱来跟前院的李家买肉。李家分了些后鞧肉和两个猪蹄给姥姥。肉有些肥,但是姥姥听高兴。肥肉就能多炼些荤油,春天孬苦的日子就靠些荤油做菜支撑过去呢。
  姥姥回家就将肉剔了。瘦肉、肥肉、肉皮分开。肉皮可以熬成猪皮冻,香香滑滑的很好吃。瘦肉留着炒菜和包饺子,肥肉就炼荤油了。二姨最喜欢姥姥炼荤油,这样晚上又有香酥的油滋啦吃了。(油滋啦,就是熬荤油剩下的油渣,因为熬油的时候肉会发出滋啦的响声,农村都叫油滋啦)每次姥姥熬荤油的时候,她总守在一边,不等油滋啦出锅就偷偷的用筷子往嘴里偷着塞,被姥姥用铲子打了多少次。看着姥姥架起火,在大锅里只倒上少许的豆油,然后将白花花的肥肉放进去翻炒,慢慢的猪油都被炼了出来。剩下的油渣也变得金黄焦脆,盛出来用盐一拌,就是无上的美味。锅里的油姥姥会小心的盛出来放在一个罐子里,等油凉了就变成洁白滑腻的荤油膏了。在开春没有什么油腥吃的时候,做菜放些荤油借点肉味,下饭特香。今天的事情就出在这荤油上了。


  年二十九晚上,大舅小舅特别兴奋。今年姥姥很大方的给了压岁钱,俩人跑镇上都买了花炮。一直没舍得放,今晚上商量着好好放几个痛快一下。一般农村是没那么大的钱买成挂的大炮仗的,就买些散鞭糊弄下小孩。大舅小舅自己去集市上买,可买了几个响炮仗,跟今天的二踢脚差不多。俩人偷了姥姥一根香,就跑出去点上了。姥姥正做着晚饭,只听外边嘭的一声,房沿的稻草渣都簌簌的往下掉。出门一看原来是这俩孩子作妖呢。大过年的也不管了,嘱咐小心崩着自己就由着疯去吧。一会儿的功夫只听到呯嗙好几声巨响。这比一般人家放的小洋辨可响多了。给俩个小舅舅兴奋坏了。二姨只顾着帮姥姥打下手,顺便偷吃点油滋啦,没跟俩人出去闹。
  姥姥把荤油灌好后,将罐子小心的存起来。又把满满一盘的油滋啦分成两份,一份当今天晚上的菜,一份留着剁碎了包饺子。留着的一份放在盆里用帘子盖上,就搁在了下屋棚子的柜子上了。
  三十一清早,天才刚透出蒙蒙的青光,姥姥就起身烧水做饭了。然后用面打浆糊(用面糊弄成的胶水),准备贴春联。忙叨了这些吃过了上午饭后,招呼大姨几个开始准备晚上吃的饺子。这顿饺子就不吃冻的了,要现包的。猪肉白菜馅,里面拌上些油渣,更香。
  大姨去下屋棚子取油渣,大家准备和面。却只听大姨在外面一声尖叫。姥爷姥姥忙出屋去看发生什么事。这一看大家都惊到了:你在冬天见过蛇么?东北零下三十几度的冬天里,你家的下屋棚子的柜子上盘着一条手臂粗细的白色的大蛇。这蛇肚子还鼓鼓的突出一块来。愣愣的盯着你们看,一点惧怕的意思没有,要你会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