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頂禮佛陀 于 2-5-2013 15:33 编辑
敬錄自《普賢行願品釋》 索達吉堪布 傳講
丁十、獲無盡功德藏願:
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恒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
願我在一切三有中受生時,所修的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恒時無有窮盡,一緣安住的等持、了達萬法真相的智慧、利益眾生的方便、八解脫等功德無有窮盡,獲得無有窮盡的功德藏。
在受生輪迴的過程中,我們不要像世間眾生一樣毫無實義地感受痛苦,應該精進積累福慧二種資糧。福德資糧是如來色身的因,智慧資糧是如來法身的因,為了獲得具足二身的佛果,就要積累二種資糧。如果我們只修福德而不修智慧,或者只修智慧而不修福德,都是不圓滿的。佛經中說:“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1]所以大家應該福慧雙修。
對於功德,我們不要有滿足感,如果要有滿足感,就應該對有漏的財物滿足。說得形象一點,我們在善法方面“胃口”要好,如果什麼善法都不想做,說明自己“胃病”很嚴重。現在有些人是這樣的:如果是造惡業,幹這個事興致勃勃,幹那個事也非常開心,白天不吃飯、黑夜不睡覺都可以;如果是造善業,做這個事不願意,做那個事也沒興趣,甚至聽一兩節課或者做幾個小時善法就開始腰酸背痛,各種不適症狀都出現了。這就是業力深重的表現。而前輩高僧大德則相反,他們就像《大寶積經》中說的那樣,“如水不厭雲,如海不厭水,智人亦如是,不厭善增長”,不管念經、修加行、修正行,只要能調伏自相續或者利益眾生,任何事情都特別願意做,而且始終不會感覺疲勞。
這個偈頌中說:“定慧方便及解脫”,對於大乘行者來說,方便確實特別重要。首先,自己修行需要善巧方便,否則即便整天閉關,效果也不會好。其次,利益眾生更需要善巧方便,否則很難利益眾生。總之,菩薩的修行不能缺少善巧方便,大乘經論經常提到要具足善巧方便。
如果沒有詳細考慮,有些人可能覺得善巧方便沒什麼,人人都應該具足。其實並非如此。有些人對世出世間法很精通,在弘法利生過程中遇到違緣時能立即拿出應對辦法,當身心狀況不好時不會苦苦等死,會想盡辦法解決問題。而有些人則不具足善巧方便,在做事情過程中要麼得罪這個,要麼得罪那個,到哪裡都讓別人看不慣。前輩高僧大德不是這樣的,他們在實修時會得罪一些世間人,但在利益眾生時根本不會得罪人。所以,有些人還是要具足善巧方便,否則,即使你智慧敏銳,悲心強烈,自信心也不錯,可是度化眾生時不一定順利、成功。
大家都會念《普賢行願品》,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它的意義?今後,大家除了要念《普賢行願品》,還要多思維其意義。《普賢行願品》中有很多高深的境界,雖然現在我們無法真實行持,但是可以緣它們發願。比如,對於此處提到的智慧、福德、禪定、方便、解脫,凡夫人雖然都不具足,但只要自己發願,以三寶的加持力、自己的發心力、法性諦實力,將來一定會現前這些功德。
[1] 這裡面有一個公案:往昔有兄弟二人出家,一人只修慧而不修福,後來他雖獲得阿羅漢果位,可是化緣時卻經常空缽而回,另一人只修福而不修慧,後來轉生為皇宮中的大象,滿身掛著瓔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