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152|回复: 3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關於「飲食」的最新開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8-2013 22:30:02|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們不防住口、無節制地飲食,一是會增長貪欲,對飲食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在吃上會越來越講究,妄想也就會增多,付出的精力就會更大。本來飲食只是治療飢渴,現在飲食成了滿足貪欲,這是完全背道而馳。如果有什麼好吃的就設法吃到,那跟世俗人的心態有什麼兩樣?哪裡是求解脫的心、隨順解脫的行為呢?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发表于 7-8-2013 22:33:49|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本帖最后由 頂禮佛陀 于 7-8-2013 22:36 编辑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癸二、了知總貪欲之理而斷貪:


如麻瘋病蟲蠕動,為得樂受皆依火,

非但不息苦更增,當知貪欲與彼同。


       比如,患有麻瘋病的人,遭受皮下癩蟲不斷蠕動時,為了解除這種難忍痛苦而去烤火,以此使那些癩蟲稍稍不動,暫時停止了苦受,但只要離開火邊,癩蟲就會像報復一樣,蠕動得更加厲害,引生更大的痛苦。同樣,世間人為了快樂而貪執欲妙,暫時似乎沒有煩惱,但實際上貪欲越大,痛苦越增盛。

       很多人有了自行車想摩托車,有了摩托車想轎車,國內的轎車不行,一定要國外最好的品牌……貪執越來越大,沒完沒了。他們認為欲望得到滿足非常快樂,卻不知沒有欲望束縛更快樂,《寶鬘論》亦云:「搔癢則安樂,無癢更安樂。具世欲安樂,無欲更安樂。」比如你有手機的話,就希望它的型號越來越高檔,功能越來越齊全,一直不斷地更新換代,但換了無數次的手機後,自己還沒有滿足感。可如果你一開始就不用手機,便不會有這些麻煩了。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但因為我們沒有好好修行,被煩惱賊入於心房,最終將我們所積累的善財全部盜走。《法句經》云:「如蓋屋不密,必為雨漏浸,如是不修心,貪欲必漏入。」屋頂蓋得不緊密,一定會漏雨(學院很多道友都有這種體會);修心不綿密,貪欲也會漏入相續。如果我們精進地修行,就會像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很多大德一樣,生活隨遇而安,不會有這些煩惱痛苦。貪欲是墮入三惡趣的根本因,《勝月女授記經》中說:「以貪墮入眾生獄,以貪墮入餓鬼畜。」所以,我們要時時注意斷除貪欲,若想斷貪欲,務必要精進修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3 22:37:31|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親友書》正在講“斷除受用之散亂”,昨天已經講了“斷除貪妻”,今天開始講“斷除貪食”、“斷除貪眠”。這些都是修禪定較大的違品,我們要想把心安住下來,不但不能貪執異性,還不能貪執美食,也不能貪執睡眠。

       當然,完全不睡、不吃、不喝,對我們欲界眾生來講不太可能,佛陀也沒有這樣要求。但生活方面要有適當的安排,不管是吃飯也好、睡覺也好,用世間話來講,應該做到“規範化”。以前幹什麼都隨心所欲、放任自流,現在學了佛法之後,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約束,時時觀察吃飯、走路、睡覺是否如法。

       《親友書》的內容比較簡單,不要說大人,連小學生也可以作字面解釋,但我們要看實際行動中能不能做到,即使能,只做一兩天也不行,要看自己能不能長期堅持,這是非常關鍵的。前一段時間學習《入行論》,剛聽一兩節課時,很多人都做得不錯,但時間久了,有些人就沒有精進心了,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的熱情,兩三天就無影無蹤了,跟沒有聽法沒什麼差別。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大家一定要經常觀察。


        壬二、斷除貪食:


了知飲食如良藥,無有貪嗔而享用,

非為驕橫體健朗,唯一為使身生存。


       作為凡夫人,一日三餐當然不可缺少,但要認識到飲食如同治病的良藥,理應恰到好處,根據實際情況,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否則會適得其反,達不到效果。我們飲食的時候,應當了知食量,做到定時定量。如果吃得太多,身體沉重,容易昏沉、睡眠;吃得太少,又會憔悴衰弱,沒有力氣修行,所以吃飯一定要適量。

       有些居士在飯店裡吃飯時,因為害怕浪費,一直吃一直吃,肚子都要爆炸了,回去的路上很痛苦。雖然不浪費是種美德,但吃飯過量也不太好,對身體還是有損害。以前的一些老修行人,好幾年的生活就像一天一樣有規律。記得我寺院裡有一個老喇嘛,他早上起床、晚上睡覺、白天的吃飯量,天天都相同,那時候沒有手錶,但他猜得特別準,什麼時候該燒茶、喝幾碗茶,從來都不錯亂。其實,這種習慣對身體、修行各方面很有利益。

       在吃飯的過程中,我們要斷除貪心和嗔心。有些人看到好吃的東西,就高興得不得了,狼吞虎嚥,大口大口地吃;如果飯菜太鹹太辣,就一口也吞不下去,對食物也生嗔恨心,對做飯的人也生嗔恨心。不過,有些做飯的人好像隨心所欲,今天放特別多鹽巴,明天一點也不放,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做飯的人也應該守一點規矩,不然的話,吃飯的人不能生貪又不能生嗔,你隨隨便便亂做一氣,別人也不得不生嗔恨心。開玩笑!

       然後,吃飯的目的不是為了青春永駐,就像現在人的飲食一樣,各種廣告打得非常厲害,讓自己皮膚好、身材好,使別人生起貪心;也不是為了以食物來強健身體,與敵人打仗、張弓射箭時力大無窮,身體健朗。我們吃飯維持色身是很正常的,但若為了生起貪心、嗔心,那就不合理了。

       前幾年在陝西某地的一個飯莊裡,有十二個人吃了一頓飯,為圖吉利共花掉36.6萬元,這些客人大多是香港富商,之所以要花這麼多錢宴請,是為了祝賀他們合作成功;還有一個電視台的著名主持人,為了慶祝生日,請客花掉20萬人民幣;去年有一個日本大明星到上海,第一頓正餐就吃掉了1.2萬元左右……他們吃飯要麼是為了慶賀,要麼是為了虛榮,要麼是為了滿足貪心,這些目的都不正確。《雜寶藏經》云:“是身如車,好惡無擇,香油臭脂,等同調滑。”我們應該視身如車,視食物如油,車只要用油令其轉滑就可以,不必揀擇香臭;同樣,我們飲食只要能維持體力,足以辦道即可,不應當分別好惡。

       我曾看到漢地的課誦中有“食前五觀 ”,其中有一句是:“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修行人應把飢渴當作一種疾病,以食物為良藥進行醫治,使身體維持健康而食用。又云:“為成道業,應受此食。”為了修成道業,我們才受用此食物,不是為了青春美麗而吸引他人,也不是為了體魄強壯而摧毀怨敵。我們這個身體,只不過是暫時借用的骨肉假合,沒有必要特別貪執,進餐時要觀想食物來之不易,食用後應為三寶、為眾生做有實義的事情。現在很多人吃飯覺得理所當然,根本不想它的來源,這是不合理的,《毗尼母經》中說:“若不坐禪、誦經、不營佛法僧事,受人信施,為施所墮。”

       我們作為出家人,食前要念《隨念三寶經》或者供養咒,食後要想迴向給施主。還有些論典中說,吃第一口時要想斷一切惡業,吃第二口時要想增長一切善業,吃第三口時願所造善根迴向眾生,有許多類似的傳統和修行 。本來按《俱舍論》觀點,吃飯、走路、睡覺都是無記法,沒有什麼功德,然而有些修行人卻可轉為道用,吃一頓飯也能增長善根。比如剛開始吃飯時,按密宗的做法,將身體觀為會供壇城進行供養;或者上師瑜伽中說,供養根本上師為主的三世諸佛;或者對食物來源之農民產生悲心,把身體當作五蘊假合,對它滋養之後,用它來修持正法。

       很多人恐怕不懂這些竅訣,有些人雖然懂,但也做不到長期堅持。今天講完這節課,你們吃飯時可能會想一想:“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遠離貪嗔而食用。”但再過兩三天,沒有正知正念的人就忘光了,不過正知正念穩固的人,一輩子都不會忘。每個人的善根和福報確實不同,有些人聞法時間雖然不長,只有兩三年或五六年,可是他聽後牢記於心,佛法對他的影響乃至生生世世不會改變。希望大家也能盡量這樣,否則,每天要給你提醒一番,最後自他都會生厭煩心。

       總之,修持佛法的過程中,對飲食持什麼觀點?吃飯時心態如何、行為如何?以什麼樣的量來維持身體?大家必須要懂得這些要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3 22:38:32|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解釋題目:《親友書》

       “親友”,是指釋迦教法弘揚者龍猛菩薩的親密摯友──樂行國王。當時他們沒有見面,龍猛菩薩以書信的方式為其宣說解脫道,這些竅訣集成一部論典,就取名為“親友書”。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盡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