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2-9-2013 16:58:11|来自:德国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9月7日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死亡并非像你臆想的那样缓慢而充满规律,它所出现的方式,因缘及时间永远是无法确定的。由于死期的不定,你又怎能保证明年、明天或下一时刻自己不是在恶道中辗转呻吟。所以死亡不会等待谁浪费了大量时间,还能轻松充分地做好迎接它的准备后,姗姗来迟,故当你看到死亡的迅猛与怖畏后,要放下对世间的追逐与执著,努力修行以图改变命运啊!
阿秋喇嘛仁波切
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佛法”修习的核心,他们认为行禅、坐禅和听闻佛法就是修行。那也没错,但这些仍只是修行的外在形式,真正的修行,发生在心与感官对象相遇的地方。感官接触的发生点上,就是修行所在。例如:当人们说到我们不喜欢的事时,憎恨之心就会生起,假使他们说的是我们喜欢的事,我们便会经验到愉快——这就是修行所在!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来修行呢?这是个重要的课题。如果你只是一味的追逐“快乐”,逃避“不快乐”,不断地那样修行下去,那么直到死亡的那一天,也永远见不到佛法,一切都将会是白费功夫。当快乐和痛苦生起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应用佛法,使我们从它们之中得到解脱呢?这就是修行的重点了。-----阿姜查尊者
在扎西持林,藏传佛教许多古老、传统的仪式仪轨仍然是僧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些珍贵的传统希望能保存、延续下去,并启发、指导一代又一代修行者。
智慧和慈悲是佛法的核心,也与我们每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将近100年前,大成就者德钦朗巴在一个山洞中,开取了大鹏仪轨的伏藏。今天因为种种缘起,我要去寻找这个山洞。其实在这世上,除了我们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事物以外,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存在,关键看你有没有兴趣去挖掘它。喇嘛钦!----索达吉堪布微博
古人说:“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也就是说,极度喜欢的时候,不要许诺给别人东西;极度愤怒的时候,不要回复别人的书信。 为什么呢?因为“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欢喜时说的话,多数难以兑现,容易失信于人;愤怒时说的话,因情绪不佳,往往会不得体。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因一时兴起就开口许诺,否则,到时候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
《俱舍论》里讲过四种众生,有些是福报尽了而寿命没尽,有些是寿命尽了而福报没尽,如果你是寿命已尽,即使药师佛来到面前也没办法,但若寿命没尽而只是福报尽了,那么念经做佛事可以起到作用。---索达吉堪布人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