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张仕华先生在9月5日在《联合早报·交流站》发表的《组屋市场降温新措施的得失》后,想让他知道一些真相。 其实张先生不须要为这些永久居留者担心,所谓“不是猛龙不过江”。他们自有其打算和生存方法。 这个首先说明一个态度问题,另外以偏代全。何谓猛龙?到底多少?其实这个本身就值得商榷 公司里的邻国同事及其身边同学和朋友,拿到永久居留权后都在两、三年后才在转售市场上买组屋。因为成为永久居民后满两年的公积金缴交率与新加坡公民一样,他们才有能力负担每个月的购屋贷款,除非他们依靠祖荫,另当别论。 这个地方矛盾。很多人说,EP不用缴公积金,钱都自己拿走了。这边又说因为缴公积金才有能力负担。 逻辑混乱的一痞。 很多还未拿组屋锁匙,便上网招租户,作样子锁一房,出租两个房间,每天往返本地和家乡,用房租付家乡的洋房贷款。 这个可能,但很少吧。而且,每天往返好玩吗?人家吃苦啊。 有的一住满三年便小屋换大屋。大家都说等多几年屋价一定涨,再卖后套利,只有新加坡才有这样的赚钱机会。而且十分坚定地说不会成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太小了,申请永久居民只是方便他们转换工作,买组屋投资、租房赚钱。 一定涨?新加坡人自己就不懂这个道理?其实根本就不是道理。 公积金,那人家离开了还不能提了(邻国) 有些还利用永久居民的身份拿优惠学费提升专业水平以爬上更高职位,因为邻国多间学校的文凭在新加坡或国际是不受承认的,他们在新加坡拿纳税人的钱拿到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在老家可是响当当的。 有些?多少。人家提高自己水平,不也是为新加坡提供更好的劳动力吗? 邻国文凭不受承认,是这么回事儿吗?那不用请了,都是“白吃”。既然请了,没花新加坡一分钱却找到cheap labour,多划算啊。 当然,这里面水多深,我等确实不知道。不过,这个分析说真的,立场太过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