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Tiger妈咪

[狮城水库] 关于窦唯:我爱过的男孩们都已老了(廖一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0-2013 10:54:0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窦唯的沉默和多产下面,埋藏着这个时代的秘密。对窦唯来说,这既是逃避,又是飞升;对时代来说,这既是果实,又是花朵和伤口
  
<南方人物周刊〉
特约撰稿 李皖
  窦唯 生于北京。1988年加入黑豹乐队,任主唱并创作词曲。1991年离开黑豹,两年后签约魔岩文化,与张楚、何勇并称“魔岩三杰”。同年12月,“魔岩三杰”在香港“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上一鸣惊人。1999年组建译乐队,风格逐渐趋向古意,探索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融合,作品多为即兴之作。近十年来发表过多张先锋实验音乐专辑,并为《我们俩》、《李米的猜想》等电影配乐。最新作品为今年4月的《早春的雨伞》。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就是你吃不准自己是醒着还是在做梦?”电影《骇客帝国》里的这句话,对窦唯而言正是一个恰当的写照。许多时候,他可能确实吃不准自己是醒着还是在做梦。现实对他来说,一直有着强烈的幻觉感。
  在“愤怒青年”时期,窦唯就跟其他人表现得不太一样。在“新音乐的春天”里,窦唯的状态是最难把握的。张培仁拟了个响亮的口号,“在现实中做不到的,就让梦去完成”,让窦唯的形象似乎分明起来。但你只要把《黑梦》(1994)听进去,这句话就会离你越来越远:窦唯在现实中想做什么吗?窦唯做不到什么吗?窦唯梦中做到了什么吗?
  窦唯的面前好像没有现实,最起码,没有那个社会和政治的现实,而这是张培仁、“中国火”的潜台词。《黑梦》歌词浅俗贴近,说来说去就是心里撕扯不开的感情纠缠。在很久很久以后,起码有十年之久,我才有一点明白这《黑梦》的意思,它是深度伤害之后潜进心里自言自语的那么一种状态。显然,它跟窦唯少年时父母离异的心理创伤有关。

梦。只要创作,窦唯好像就会入梦,就会潜入到神思飘移、走神的状态。那种乐音是那么真、那么深、那么恍惚——重重叠叠的键盘环音,电吉他的碎响,鼓声——窦唯的思绪和梦,就这么具象地,在声音里空间里飘。
  生存的非真实感,对人生的否定,在窦唯还有歌词的时候,否定已经到了极处。进入2000年代,窦唯变得彻底沉默。
  此时,一方面窦唯惜字如金,不再在音乐中开口;另一方面,窦唯的新专辑以“不一定”的组合、难以计数的速度、不受关注的方式、私密的甚至匿名的状态不断出现。仅2008年到2010年,他参与录音出版的作品就有:《五音环乐》(套装专辑,共5张CD)、《李米的猜想》(电影配乐,获第46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798》(专辑)、《早春的雨伞》(专辑)。今年9月,“不一定”又录制了7张唱片,我们知道名字的有《香春》、《立夏》、《入秋》、《冬轻》……
  在窦唯的沉默和多产下面,埋藏着这个时代的秘密。对窦唯来说,这既是逃避,又是飞升;对时代来说,这既是果实,又是花朵和伤口。
  窦唯在音乐中不着一词,甚至连曲名都变成仅表示序号而无任何实指意义的序数、时长、中文序列词,所以,约略可说明窦唯创作心态的倒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两个事件:一件是,无奈于娱乐八卦的无聊中伤,他放火烧了编辑的车;另一件是,他把我们眼下这整个时代,使他备受伤害疑问丛生的时代,称为“一场阴谋”。
  这两个事件,特别能反映这沉默外部的巨大压力,和沉默内部的巨大困惑。
  窦唯的沉默不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巨变,基本上把从前的世界,包括外部世界和内部精神世界,完全颠覆。出生于60年代的人,由于其成长年代正处于旧时代的尾声和新时代的序幕,他们的内心饱受煎熬,成为时代战争的最大战场。从根本上说,这一代是思想混乱的一代,是内心痛苦的一代,是说不清、说不出的一代。窦唯,正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乎是命定地选择了沉默。
  有一段时间我倾向于认为,窦唯的阴谋论是种受迫害的臆想。他一直就不是一个能把事情想得很明白的人。世界的翻覆,商业的谋略,娱乐的恶搞,窦唯深陷其中,频频受到伤害。对于一个在少年时代就受过心理创伤的人,对于那蛛网纵横、机关暗布的世界,他看不懂,也不可能明白,他惟一能得到的结论,就是阴谋论。但当我对窦唯有了更多了解,包括直接、间接的接触,我开始明白,在一个善良、纯真的人眼里,把眼下的整个世界看成利益的迷局,众多结果甚至一切结果,莫不带着利益、算计和谋略,有这种想法,是正常的,也是成立的。
  很显然,窦唯常常感觉是活在一场梦里。但跟他90年代的唱片,甚至跟他2000年前期的唱片有很大不同,窦唯的新作不再表现为一个梦。那种像窦唯幻境实体的环音、碎响、鼓音统统不见了。“不一定”的新唱片,在变成愈加多样,愈加难以描述的东西,通常,人们称之为古意、山水、士大夫心境、禅,如此等等。
  有一件事很奇怪,在新的乐队组合里,起码从表面上看,窦唯的角色越来越不重要。窦唯所司职的乐器几乎听不见多少;或者,你根本就弄不清哪一种声音是他弄出来的,即使弄清楚,它也不像过去那样,在整个乐队中占据主要的地位。

窦唯学会的第一件乐器是竹笛,之后是鼓,一点点吉他、一点点键盘。在摇滚乐队里,他的身份是鼓手。在新的乐队组合中,窦唯离开鼓手的定位,旁及越来越多的其他乐器——吉他、键盘、笛、箫、扬琴、木琴、古琴、铃、锣、瑟、钢琴、贝司。
  在新近的专辑中,窦唯几乎隐形了。是的,这是一些越来越失去中心的专辑,音乐中本没有什么乐器真的是主角。但窦唯的角色越来越边缘。在《798》里,他司职的是毫不起眼的箫和鼓,而大段大段出戏出排场的是小号、萨克斯、吉他、键盘。《早春的雨伞》中,窦唯司职笛、鼓、键盘,但他的动静常常听不见。可是,非常奇妙的是,在这些乐队和组合里,窦唯依然展现出灵魂的作用,他的人格,他的定力,他的自然自在,像一个气场,最终,滋养出了这广大神妙的世界。
  窦唯是这样一个天才,他学习乐器,却不会在技术里沉迷太深。他对技术不太信任,认为过多的技术演练会消磨其真。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手段之后,他就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找到自己的道路,对“真”而不是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使他的作品,笔墨很少,技术不高,却深具某种魂魄。
  窦唯现在的乐队都不排练,也不商量,也不谋划,聚齐了就开练。现场录下来加以后期处理,就是正规出版的唱片。这种方式差不多存在了十年,但2010年《早春的雨伞》,还是让我大开眼界。与之合作的是窦唯和张荐的父亲,两位从未有过合作、不知先锋即兴音乐是啥玩意儿的老头子。但这个杂牌队伍居然做出了高质量的即兴,其默契的配合和即兴创作,就仿佛是世界一流的前卫先锋乐队一般。这一堪称离奇的事实,似在说明窦唯近些年的传统中国美学和当代实验艺术,确实已到了不着于形、完全写意的程度。
  但其实窦唯不关心水平,也不关心创新、不关心听众,在艺术的诸多问题上,他关心的是真伪。这是一个特较真的人。在他看来,音乐的最重要问题是真假,音乐只分“真音乐,假音乐”,而他决不做假音乐,给再多的钱都不做,给再多的名利和赞美都不做。
  摇滚乐已经不真,他就放弃了摇滚。歌唱已经不真,他就放弃了歌唱。排练已经不真,他就放弃了排练。甚至“前奏、第一段、高潮、反复、结尾”的套式已经不真,他就放弃了套式。
  他将做人的标准,完全贯彻到行动上;又将行动的彻底性,完全贯彻到音乐中。正直善良,慈悲为怀,君子不器。结果,这音乐对创造没有企图,对名利没有企图,对表达没有企图,对感动你没有企图;真的是无所用心、无所用力,无功、无为、无用,出尘、悟禅、近佛。

点评

这篇写得很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10-2013 2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3 11:19:0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导读]  10月3日中秋节晚上出现在星光现场的窦唯,已不再是两年前“火烧新京报”事件中的那个窦唯。他平和而幽默,状态极佳。只是,他新组建的“地三鲜”乐队在当晚的即兴演出,有人批评听不懂,“要啥没啥”;有人则夸赞“很天才、很奇妙”。

《窦唯:我是一茄子》(搜狐男人)
这真是一场奇特的演出。

  10月3日中秋节晚上,窦唯携“地三鲜”乐队出现在北京星光现场的舞台上。





窦唯在幕布后演奏扬琴






观众虽然“看不见”乐队,但依旧听得陶醉



  然而让不少观众失望的是,他们没能如愿听到窦唯唱歌——在长达2个小时的演出中,整个乐队不仅没有唱一首歌,甚至于连一句歌词都没有。

  非但如此,窦唯还把整个舞台都遮藏起来。三块巨大的白色幕布从天花板上拉下来,挂在舞台前方,挡住了在场观众的视线。舞台上很暗,只有几盏小射灯投下朦胧的光线。透过白布之间,可以隐隐约约看见台上有几个乐手,只是看不清谁是谁。

倒是台下的观众席,笼罩在强光之下,明亮如昼,几乎每一张面孔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半个月前才组建的“地三鲜”乐队的首次演出,全称为“冷月凉箫会清音中秋音乐会”——这一名字冷冰冰的,跟当下的喜庆气氛有些拧巴,似乎不那么“与时俱进”。

  不过,现场气氛绝不冷清。早在开演前半小时,整个星光现场就已是座无虚席,后来的人就只能站着。到了演出正式开始,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的空地上都乌压压一片坐满了人。

  人们是奔着窦唯的名头来的。从“黑豹”到“不一定”、“不一样”,“地三鲜”是窦唯组建的最新一个乐队。这也是窦唯在今年的首个大型演出,100元的门票相比之下也不算太贵,就吸引了如此之多的观众早早来到星光现场等候。

  晚9点整,窦唯忽然在两块巨大的白色幕布之间现身,立即引起观众席上一片掌声。

  只见窦唯手持一根长箫,开始呜呜咽咽地吹起来。现场顿时变得静悄悄地,人们安静地倾听。

没有人出来宣布什么,没有报幕,也没有只言片语的介绍,甚至舞台上没人说一句话,演出就这样开始了。

  窦唯足足吹了近10分钟,一曲吹罢。观众们报以掌声。窦唯说了句“谢谢”,这俩字,是他自开场以来第一次开口说话。其后的曲子仍然是以箫、瑟等中国古典乐器为主,配以吉他、电子乐,甚至还有电脑合成的流水声。

  只见窦唯躲在白色幕布后面,一会儿架子鼓,一会儿琴瑟,一会儿箫和笛子,甚至拿起一个卡通玩具般的小扩音器,对在嘴上玩起了口技,玩得轻松而自如。

  不过,几乎每首乐曲都很漫长。终于,在上半场的演出进行了半个多小时之后,二层观众席上有人似乎按捺不住,喊了一声“唱歌!”不过这喊声不大,正在演出的窦唯没听到。

  演出近一个小时后,一曲间歇,又有一个女子的声音喊道:“唱一首吧!”音量不小,人们纷纷望去,那是一个坐在观众席中央的年轻女孩子。“唱一首!”另一侧第二个女孩子也喊。

  这两次叫喊窦唯听到了,他终止了摆弄乐器,身子凑到话筒跟前,用低沉的声音缓缓说了句:“I am sorry.”不少人会意地笑了起来。这一句听着太熟悉了,它是当年零点乐队名曲《别误会》中的一句歌词。面对要求他唱歌的呼声,窦唯即兴用了这么一句,甚至连腔调都跟当年一样。

  “窦唯!爱你!”观众席中央起先叫喊的那个年轻女孩子尖声喊道。这一表白引起现场观众的掌声、口哨声和尖叫声。窦唯再次凑近话筒,还是那句“I am sorry.”这次的声音就带着俏皮,让台下的人们大笑起来,又爆出更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长达一个小时的上半场演出中,窦唯没唱歌,人们还抱着期望。不过,当等到又一个小时的下半场也结束后,窦唯仍然始终没唱一首歌,这让不少兴冲冲而来的观众相当失望。演出结束已是晚上11点10分,人流散去,记者听到两个女孩子在人群中抱怨说:“真是要啥没啥。为什么就不唱歌呢?”

其实早在这场演出之前,窦唯就曾对媒体表示,“这次演出首先不是演唱会;其次它不是所谓老歌回顾;第三它完全是现场即兴表演。”只是一些观众事先并不知道这一点。





很难走进窦唯的内心世界



  据说乐队甚至没有普通意义上的彩排,只在一起聊了两次天,确定了基本方向。每一首曲子事先不经过任何编排,全靠演出现场即兴发挥,不可复制,实验性很强。“即兴演出不会有任何刻意和偏执,而且不用担心谁会出错。”窦唯这样解释即兴演出的好处。

  舞台上设幕布,乐队在幕布后面演出,台上灯光很暗很简单,台下则用各色灯光打亮。“这样可以让我们演出时更专注。”窦唯说。





何勇曾这样评价道:“窦唯成仙了。”



  窦唯自己曾说过,“我已经烦透了唱歌。”其实严格说来,当天演出中也有人声发出来,但却不是歌,因为没有歌词。只是窦唯拿着一个小扩音喇叭,贴在嘴前发出一种含混不清、类似于和尚念经般的呢喃,完全让人听不懂。

  何勇曾这样评价道:“窦唯成仙了。”

  在2007年底火烧《新京报》娱记轿车事件之前,一些媒体一度想把窦唯塑造成一个活得不如意的对社会不满的过气明星。“火烧”事件更是加重了人们对窦唯本人性格的担忧。

  不过,如今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窦唯,状态却非常好。无论是此前接受媒体记者的群访,还是当天晚上的演出,他都显得彬彬有礼,进退有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3 11:23:5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海懿:解析窦唯所说“阴谋”的架构

从窦唯烧车的那一时刻起,这一事件已经进入了媒体和商业研究范畴......

附言:

窦唯所说的“阴谋论”是有依据的,他是根据媒体对自己的态度来做出这个判断的,在承受了多年来媒体对他无情的打压后,窦唯,这个与商业没有太多接触的原创音乐人,以他所能找到的词,也只有“阴谋”二字最合适。  
  
所以写了《解析窦唯所说“阴谋”的架构》来证明窦唯所说的“阴谋”并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在窦唯所定义的“阴谋”二字的后面,既有商业文化对原创文化的挤压,也有尚无监管而肆意妄为的新兴大陆狗仔媒体的诽谤和恐吓。  
  
这篇文章依据了姜昕2001年自传、高原2005年末开通的博客、2006年《王菲画传》,涉及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似乎也添了些八卦的味道,不过本意还是想理清一个真实的窦唯,希望能给深陷囹圄的他以更多的支持。  
  
但愿这“阴谋”被解构了后,能有益于更多的人对窦唯的负面新闻产生些许免疫力,从而有助于窦唯去获得一个略为安静的生活。  
  
有感于各报纸目前娱乐版队伍的复杂,所以这文只发在网络和博客上。了解窦唯的人和关心窦唯的人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能对他有所帮助而不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就请转贴吧。反之,如果觉得文章有什么问题,请在博客上留言,我会相应修改。


正文:

看完姜昕的自传《长发飞扬的日子》,再看看网上的报道,终于开始理解了窦唯所说的阴谋,所说的“这种阴谋不知为何似乎总朝着他来”。

一、姜昕笔下的窦唯与娱记笔下的窦唯不同

在姜昕的自传中,W出现后,姜昕、窦唯经常处于明天会是怎样的困惑中。姜昕的痛苦来源于窦唯对感情选择的犹豫;W在积极争取着爱情,常飞回北京找窦唯;窦唯的痛苦则在于难以选择,两个人他都有感情,就一直犹豫着。

根据书中姜昕的描写,毫无疑问窦唯对姜昕感情很深,自责于自己一次又一次让她落泪,也几次采取行动挽回她的心,但他又无法拒绝W的感情,特别是当电话中W也伤心时。

直到后来,姜昕终于厌倦了窦唯这种感情上的摇摆,提出分手,要开始一段自己新的感情,与G。

再回头看看网上几年来娱记对窦唯的描述,发现在绝大多数文章中窦唯确实都在以负面形象出现,如他为了W而抛弃原有的感情等等。这实际上是与姜昕的描述相矛盾的。

如果有人能够耐心地读完姜昕的自传全文,就会明白窦唯当初在J和W之间始终在彷徨着,看到姜昕离去后又陷入自责和痛苦中,最终导致分手的应该是窦唯的软弱和矛盾,或许还有些许自私,但是其中不难看出窦唯的善良。在姜昕的自传中,当姜昕下定决心说要分手时,窦唯无法控制自己的激烈感情,“他久站在街边的身影,合着天边的火红云彩...”

姜昕在自传中提过,当窦唯还在她与W之间迟迟难做选择时,娱记却都在一致地高调报导W与窦唯的感情,这点颇令她感到酸楚。

姜昕的自传感人且真实,她说她不在意别人会如何评判这部自传,她只是要还原一段自己的青春岁月,实际上她也在以一个圈内人的笔触还原着90年代初中国摇滚力量新兴起的那段长发飞扬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姜昕的歌唱得也很有味道,处于一种较为放松的状态中,这点与窦唯相似。

他俩当年都很喜欢一个相同的乐队,这支乐队曲调空灵而处事低调,出版专辑甚至不附带歌词,这种风格似乎也延伸到窦唯目前的创作中了。


二、与W的分手,奠定了窦唯的负面形象

根据《王菲画传》(不知内容是否属实)几个月后,王菲怀孕,窦唯决定与W结婚。在婚前的邀请W经纪人等一圈朋友时,窦唯不顾场合提出了自己以后不会是个好男人,请她考虑好,从而引发众人的怒火。

如果以姜昕的自传为讨论基础,窦唯此时仍然陷在自责之中,因为在W出现前他一直认为会跟姜昕过一辈子。而W出现后,因太长时间的犹豫,姜昕已远离他去。

婚后,W在香港,而W所处的工作环境或是其他什么情况使然,窦唯难以联系到W,与婚前W经常回北京找他来争取一场爱情会有一些不同。

也许窦唯想起远去的姜昕,虽有婚姻却又难以联系上王菲,也许他感到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已被彻底地、无可挽回地改变了,所以会有怨言说W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也许这也是后来与高原感情的一小部分原因吧。

而娱记在这一过程中的报导则基本以窦唯的负面形象出现,很少涉及窦唯与王菲相互的音乐支持、影响或是其他。而这些一致的负面报导无疑也随即影响到了窦唯与高原的生活,以至于高原因此被图片社辞退了,原本顺利的摄影道路从此坎坷了起来。


其实这几个人都是才华横溢和具有鲜明个性的性情中人,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局外人本没有太多的理由进行过多的评判,然而娱记的蜂拥报导,却使身在其中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也许窦唯会更加自责一些,因为也许他认为这些均因他而起,也许他不明白为什么负面舆论针对自己的时候,连高原都捎带上了,也许他在感到自己已被一张大网罩住,连身边的人也不能逃脱。

在高原近期的博客文章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她的思念之情。本来似乎还有缓和的余地,此时媒体却群起而谣传窦唯在演唱会上对高原破口大骂,高原愤怒之下弃博客而去,写下最后一篇伤心文章。可见虚假八卦对窦唯高原感情上的伤害。


三、窦唯所说的“阴谋”实际上是各方利益使然

窦唯是一个音乐人,沉浸于民乐古乐,对商业运作却鲜有染指。他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埋头进行音乐创作的同时,负面报导却为何接连不断,长达7年有余。

实际上,如果分析一下,会发现窦唯的问题并不仅是一个八卦娱乐记者的问题,而是反映出一个缺乏商业支持的原创者在话语权上的劣势和在面对强大舆论时的无能为力。

解析“阴谋”的结构1——商业利益

W背后是一个运作成熟的强大商业实体,出于其运作机制,它当然要保护旗下明星W和树立她的正面形象,它当然会屏蔽掉那些对W不利的报导。这是任何一个商业实体运作的惯例。

同样也是出于商业利益,既然窦唯没有归到它的旗下,这一商业实体也完全没有必要对窦唯实行哪种程度的舆论保护。

在传统婚姻观的基础上,既然多数国人需要一个对错的评判,那么这一商业实体的利益只是要负责对W的舆论保护。至于怎样报导窦唯,它就无所谓了。

再说狗仔队归属的八卦媒体,这也是一种商业形式,它需要报导一些能引起公众好奇的东西。

如果说是报导那些香港人士,在香港弹丸大小的地面上,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么也许或多或少还会存有些畏忌。而窦唯远在北京,几乎不属于任一商业实体仅仅是个原创个人,没有了地理上和商业利益上的畏忌,狗仔队对窦唯的报导那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窦唯呢,这些年在做原创音乐,以低成本出唱片,销量小因此也不会做什么公关宣传。而在做民乐的过程中,窦唯甚至连摇滚圈都逐渐脱离了开来,渐归入了民乐中。这种游离状态对做音乐也许是有利的,但当面对媒体和舆论时,却会造就窦唯一个绝对弱势的地位。

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在自觉不自觉的状态中,因多方利益的融合,窦唯逐渐成为了靶心和香港狗仔队调侃的对象。这种长时间的被丑化的状态,无疑会损害着窦唯内心的平静。

解析“阴谋”的结构2——大陆八卦媒体的跟风

如果说这些不利报导远在香港,只是成为小范围内的香港娱乐圈茶余饭后的谈资,生活在北京的窦唯似乎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

可惜狗仔队的精神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且大陆狗仔队似乎也正在以香港狗仔队为楷模,他们不仅在手法上予以借鉴,甚至在精神上在对窦唯的看法上也要紧密融合。所以窦唯,他不再是那个摇滚英雄,他正在成为了大陆新兴狗仔队的重唾之地。

大陆的狗仔记者不仅敬业,而且人数众多,从安徽、北京,一直延伸到北部的沈阳。于是霎那间关于窦唯的负面新闻俯仰皆是,正所谓“众口铄金”,窦唯一时间被描述成为一个不停的口喷巨火的怪魔。

与香港不同,由于大陆娱记和八卦报导出现时间短,尚无可以适用的法律,再加上出现了少数缺乏基本道德底线的“记者”以意淫来写作,编造侮蔑诽谤甚至恐吓。所以难怪于窦唯感到了铺天盖地的包围,诧异于“阴谋”之如此有系统和强大。

而这,只因他成为了缺乏监控的商业运作下的牺牲品而已。


四、“阴谋”的定义是系统化地致人伤害

可惜啊,一个如此有才华的大陆音乐人却有着如此多的负面的东西被登载在香港的八卦新闻中,而这些新闻又延伸回内陆,无孔不入地弥漫在他出生和成长的京城,甚至更北方的地区,使不了解他乃至曾经了解过他的人惊异于媒体报导下他的疯癫,惊异于报导中的窦唯怎么会如此怪异地失去了一个常人的形状。

窦唯所受的伤害不止是他的音乐创作被人遗弃被人轻视成为了微不足道的东西,他的愤怒来源于这些捏造的报导所形成的刀被插到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的身上,他被捏造为指责王菲,他被捏造为辱骂高原,被捏造为辱骂李亚鹏...他众口难辨......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终于决定将这把刀插在了自己的身上,也许这样就能免去其他无辜者的继续被伤害。但肯定的是在这样做之前,他曾经寄希望于讲道理的解决,他直接去了新京报社,他想要个说法,他不明白这都是为什么!


从窦唯烧车的那一时刻起,这一事件已经进入了媒体和商业研究范畴:

媒体应如何调整它的运作机制和监管体系,来挽救一些从业人员对做人基本良知的丧失?当道德沦丧的报导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监管部门又应如何追究其法律责任?当媒体以赢利为第一目标而忽略了其他所有社会责任,需要何种的监管体系予以匹配以保证相对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

此外,与商业文化相比,我们又该如何来保护本土原创文化的不受侵蚀?在艺术之都法国巴黎乃至其他法裔人数众的城市,他们在有系统地抵制着好莱坞文化,有人误解为这是英法两裔的历史矛盾,其实这是法裔在刻意保持着本土艺术生存和成长的土壤,他们担心在商业性文化的侵蚀下,全球艺术将趋于雷同。

引用一句王小波的话:“这世上有一股庸俗势力的大合唱,你如果妥协了,就沉沦了”,差异是幸福之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3 11:27:5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俗的窦唯与艺术的窦唯》
三联生活周刊
王小峰

公众眼中的窦唯是摇滚歌星、王菲前夫,除此之外,人们再找不出第三个窦唯的公众定位。公众之所以有这两点不可“磨灭”的印象,一方面是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以群体状态出现时,窦唯所在的“黑豹”乐队为中国摇滚乐普及起到了崔健没有起到的作用。中国摇滚乐之初,崔健是象征性的,他的音乐和状态属于和当时的政治审美相吻合。90年代之后,人们对政治的疏远和对商业的热情恰恰把“黑豹”这样的旋律好听、易于接受、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摇滚乐队推向了前台,而窦唯无疑成了一个中心。“黑豹”第一张专辑的影响不亚于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而窦唯在“黑豹”乐队短暂的停留使他后来成为无可替代的人物,在歌迷心中,真正的“黑豹”,是窦唯担任主唱的“黑豹”,这一点并未因后来摇滚乐坛发生任何变化而改变。

紧接着,台湾魔岩的中国火系列又把窦唯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内敛、深沉的窦唯代替了那个“黑豹”时期年轻气盛的偶像窦唯。然后,《艳阳天》、《山河水》专辑的陆续出版,窦唯开始给人留下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但是,人们总爱把最美好的记忆留住,所以,那个“黑豹”、《黑梦》的窦唯也并未因为窦唯音乐风格的变化而变化。在歌迷的眼中,窦唯还是个摇滚歌星。从“黑豹”到魔岩时期,窦唯的转型是成功的,这个成功的标志是他依然能有足够的影响和唱片销量。但是,离开魔岩之后,窦唯的音乐进一步虚无缥缈、随意自由,他甚至干脆把乐队的名字改成“不一定”,他把嘴闭上,用纯音乐示人。他的唱片不再是媒体和评论界谈论的话题,他的歌迷对窦唯的再次转型感到有点失望,在最近的5年间,窦唯并没有培养出更多的歌迷。在音乐这个世界,窦唯的音乐渐渐被人淡忘了。

事实上,窦唯进入了另一个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喧嚣,没有噪音,没有煽情,没有任何特征跟摇滚乐相似,他做了一系列即兴的、融合的、包容更多音乐元素的音乐,它是什么?即兴爵士乐、即兴电子乐、即兴民乐、即兴冥思音乐……这种开放式的音乐对窦唯来说是一种陶醉,对他的歌迷来说,不得不把自己改变成乐迷的角色,才能跟得上窦唯的步伐。

毕竟公众对艺术的理解大都停留在通俗艺术上,闭上嘴的窦唯在这6年间十分高产,先后出版了十余张专辑,但是基本停留在小众范围内,他的摇滚歌星形象并没有因为唱片的数量而改变。假如,这些唱片中有一张获得很好销量,公众会有一个重新认识窦唯的机会,事实上并没有。公众更愿意接受窦唯是个摇滚歌星而不是音乐家这个称号。摇滚歌星也算是艺人,艺人在某种意义上他应该是拿来被公众消费的。这个逻辑在忽略了他的音乐的公众眼中是完全成立的。

但这恰恰成了窦唯心理上的一个障碍,为什么人们只关心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的音乐?作为一个音乐家,他首先是人,他应该有完全的交流能力。可是不幸的是,窦唯恰恰缺少这个能力,他不善言辞,他无法对每一个人解释他的音乐理念,他理想化地认为人们听到了他的音乐就能明白他现在在干什么,就像当初他突然把长发剪掉,出现在黑豹乐队成员面前,这无需解释——他要离开乐队了。但是公众不可能像乐队成员那样形成默契,人们更愿意接受世俗的窦唯而不是艺术的窦唯。

更不幸的是,当王菲与窦唯走到一起,彻底改变了窦唯的命运。1994年,对王菲和窦唯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一年,王菲的专辑《天空》彻底摆脱了港台式流行歌曲的俗气,她的华语歌坛天后地位从此形成,但是,她也成了娱乐媒体的八卦漩涡中心;而窦唯在这一年和张楚、何勇同时推出新专辑,“魔岩三杰”不胫而走。《黑梦》在今天看来是窦唯最后商业上成功的代表作。当两个如日中天的明星走到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当时还不太八卦的大陆媒体眼里,窦唯还是一个摇滚歌星,公众对于他跟王菲的事情似乎并不感兴趣,那时候尾随窦唯的都是清一水的港台狗仔队。当窦唯把可乐泼向香港的狗仔队的脸上时,大陆的狗仔队还在学校念书。但是,这些出口转内销的八卦逐渐还消费者八卦的本来面目,从此,身处八卦漩涡旁边的窦唯随时都会被卷入其中。

窦唯不善言辞,在你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都要想半天才回答。1994年和1995年,我先后三次采访窦唯,每次他说的话都很少,每次准备的二十来个问题,不到20分钟他就能给解决掉。但是窦唯很有礼貌,记得有一次,问题很快问完了,我实在找不出还要问什么,窦唯很礼貌地说,要不我们吃苹果吧,你一边吃一边想。那个活跃、爱开玩笑的窦唯,留在了1991年以前了。

他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讲理,所以,在他和王菲分开之前这段时间,他沉默了,寡言了,他可以操控很复杂的乐器、音乐设备,却无法操控自己的嘴。他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和他说话一样,他不止一次对媒体表示过他写歌词很苦恼,当他最终放弃文字直面纯音乐后,汉字,在窦唯的大脑里变成形如甲骨文一样的符号,他后来的每一张唱片的名字及曲目名字,都像是用汉字组成的意象化符号,又如字谜一样,汉字的象形文字功能在窦唯这里变成了画面。但是,从文字中解脱的窦唯同时也放弃了他的话语权。

所以,窦唯的“汉字意象”无法消解公众眼中“摇滚歌星”和“王菲前夫”的印象,他被动地拖入了公众视线中。八卦、明星、受众三者在商业社会中就像那个古老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一样,只要你遵循这个游戏规则,你总能成为受益者。窦唯不想介入到这个游戏中,但是命运恰恰把这个不善言辞,对世界充满畏惧和无助的窦唯推向了角斗场。历史无数次证明,当绝大多数人都认可一种游戏规则,你违背了,你就是牺牲品。只是窦唯还没有明白如何违背这个规则时,就牺牲了。

在公众眼里,窦唯是世俗的窦唯,在窦唯心里,他是个艺术的窦唯。当窦唯逐渐放大他心中的世界时,他也便逐渐失去与世俗沟通、接触的机会。这些年,很明显能感觉到,窦唯在逐步强化他的艺术创造能力,他慢慢打开了一个属于他的新世界,但世俗总把他从这个世界拉回到现实中,或在音乐梦幻中的窦唯社会活动能力已变得越来越差,梦幻与现实的拉锯战让他在音乐世界里的强大顷刻间变得脆弱无比,原来的无所谓如今变得茫然无助,他无法打通这两个世界的隔膜。“矛盾,虚伪,贪婪,欺骗,幻想,疑惑,简单,善变,好强,无奈,孤独,脆弱,忍让,气愤,复杂,讨厌,嫉妒,阴险,争夺,埋怨,自私,无聊,变态,冒险……”这是窦唯《高级动物》里的歌词,他在描述人这个复杂的高级动物的同时,也在被世俗“描述”着,他的幸福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3 11:30:1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窦唯:走向幻梦的清醒》
孙孟晋

有一本书的名字引起了我的好感——《巴黎:一席浮动的豪宴》,是讲上个世纪一群美国文人在巴黎的流亡生活。这里面究竟是浮华的空虚,还是虚幻的清醒?我认为是一种以前往往我们要去忽略的状态。就像我越来越觉得窦唯如今的音乐是——一场游动的自在。从《一举两得》到《镜花缘记》,再到《暮良文王》,和《黑梦》时期的窦唯,或者更早的窦唯是不同的一个人。


中国当下音乐的语境问题

如今的窦唯不是冷静的睿智,也不是思维的阻塞,而是一种自在。其实,我们无需考察他的这一系列实践在音乐上的成就。拿《暮良文王》来说,它是民乐吗?不是,它甚至是一种新的环境音乐。而《镜花缘记》则是玩意胜过禅意的电子。窦唯,是一个能给自己划句号的人。他今天如果还像年轻的“痛苦的信仰”那样在舞台上热血沸腾,我会讥讽他的顽冥不化的。

窦唯已不是摇滚的窦唯,当然,他也不是士大夫的窦唯。

中国当下的摇滚乐已经提不起大多数人的兴趣,除了客观原因以外,其自身的语境问题很明显。你不能老让人家在你的类似性口号或者类似性体验里达到高潮,否则就是意淫,崇高也是可以意淫的。窦唯肯定转换了角色,一个60年代出生的人能够走到这一步,完全是直觉过人的。可以说窦唯是硕果尽存的那个时代的音乐人,崔健没有拿出新的东西,就不能把他包括在内,崔健担当的是另一种角色。

说窦唯走得远是因为他把音乐提到了“玩”的境界,玩音乐,真的玩得起来,绝不是玩。或者说,窦唯从来都是一个音乐人,而不是一个思想者。再深入一步,他还不是一个知识分子,尽管他对中国古文化一直偏爱,并包容在近来的唱片名字上。我不想试着去寻找《镜花缘记》与李汝珍的文本有多少关系,因为唐敖的游历海外所提供的珍奇异闻不是窦唯有兴趣的,但两者的气与神韵是一致的。

任何一个敏感的音乐人最后都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你不能老抱着西方的模式或者观念“革命”一辈子。


窦唯的“中国化”是诚实的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新鲜对于每个人的意义。说得难听一点:人老了,会发臭的。再补充一句,一个时代的新鲜,肯定不在于它还具有上个时代的什么特质。把窦唯的这一系列作品放在另一个文化背景来看(谈《镜花缘记》可能不能孤立的谈),我以为他已很自在地解决了与下一个时代的联系。音乐本身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无论你把如今窦唯的音乐理解为是一种声音的爱好,还是在表达中国人的趣味。

打个比方,FM3的美国人老赵说他是个中国人,理由是他在中国住了很长时间,已经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维了。但我还是不认为他是个中国人,因为是血液的关系。反过来,如今的窦唯还是应用了西方的音乐语言,但他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自然地流露出是一个中国人。这让一个外国听众来听,可能更能听出来。

严格地说,早发表的《暮良文王》在这方面要比《镜花缘记》更“中国化”,我相信和窦唯在里面占的比重有直接关系,《镜花缘记》里张荐与老赵的FM3的比重应该占了绝大多数,但窦唯的加入非常自如,这是因为他建立了自己的语境,尽管他不会电脑创作。

如果略微武断地认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中国当代艺术里的“中国特色”是不诚实的,那么窦唯不是,他不是通过大脑思考而是通过本能逐渐到达的。他提供的既不是观念,也不是思想,而是一种生命的自在状态。甚至媒介都不重要,无论是民乐,还是电子,都是一种与生存、呼吸与自由交合的环境音乐。

窦唯没有试着再展天赋极高的嗓子,按他自己说是“语虚”; 窦唯如今的音乐也不是失语,他甚至比他小很多的人更有新鲜感。他不是“80后”文学,“80后”面临着新鲜被炒“熟”的可能,其中,我一直不看好春树也是因为她没什么新鲜。“80后”文学的意义和如今的窦唯的意义是相同的——新鲜,但他们不在一个高度上。

中国人的音乐包括文学艺术,如果能在未来的世界上站得住脚,还是要形成自己的语境——是逐渐自如地进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3 11:32:5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爹是一种终身职业》

…文…牡丹樵

  采访窦唯,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他不懂得如何面对媒体,接受采访对他来说是件不屑去做的事。在采访中,他愤怒、咆哮、怒骂措辞粗野。窦唯以这种方式倾诉和发泄,无论谈起离婚还是烧人家的车,都似乎无甚悔意。

  唯一不说脏话语调中透出温柔,是在他谈起离婚判给女方的两个女儿时。他承认自己为了给女儿送礼物在酒吧陪酒,即使这做法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在所不惜。

  这是一个父亲最真实的感受:有些原则在为人父的本能面前变得微不足道。每个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屈从,除非他有屈从的理由。每个人都有可能后悔,后悔也有光辉的一面……

  a

  第二次当爹

  第一次照顾孩子

  跟王菲离婚时,童童判给了王菲,窦唯那时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他说自己比较无耻,心里甚至有点儿窃喜,因为他当时正与高原同居,只要他愿意,随时都能再做爹。

  跟高原再婚后,生了女儿窦家媛,小名小院儿。生活跟窦唯的计划有点偏差。他原本打算高原在家看孩子,自己负责赚钱养家。但因为与王菲离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很多唱片公司都打了退堂鼓,也无人请他去商演,最后只能在一家酒吧驻唱,一个月5000块钱。

  后来,他把自己的小四合院租了出去,搬进高原父亲单位分配的公用房里。驻唱的收入加上房子的租金,勉强够用了。

  因为手头不宽裕,没请保姆。这是窦唯第二次做爹,也是他第一次亲自照顾孩子。他基本上没有照顾过童童,那时候最不缺的就是钱,任何事情都可以花钱解决,月嫂保姆就是四五个,万事不用自己操心。但现在没这经济条件了,一切都得亲力亲为。

  窦唯给小院儿打包裹卷儿,结果刚抱起来,小院儿便直挺挺地从包裹里滑了下去,摔得哇哇大哭。第一次给小院儿换纸尿裤,窦唯竟吐得昏天黑地。

  任何事情都是逼出来的。窦唯曾是个特没耐性的人,事情略微繁琐一点儿就会不耐烦,觉得这不是老爷们儿应该做的事。可是生完孩子后高原没奶,小院儿又不能饿着,窦唯必须去给孩子挑奶粉。他从未这样耐心过,买了一个牌子又一个牌子,直到小院儿“心满意足”。

  他的很多育儿常识,都是在照顾小院儿的过程中获得的。一次,一位比较阔绰的朋友得知窦唯当爹后,当场掏出一万块钱说是随喜。窦唯挺开心,直奔超市买了5000块钱小院儿正在吃的美赞臣奶粉,结果搬回家后他才明白:婴幼儿奶粉是分阶段的。没辙儿他又搬着这些奶粉去退货,好说歹说人家也没给退现金,把奶粉折成了购物卡。

  小院儿似乎也更亲窦唯一点儿,高原抱着哼哼唧唧,可窦唯一搭手就立马老实了。午睡时,她趴在窦唯的肚皮上,安安静静地能睡上两个多小时。

  有时照顾着小院儿,窦唯常会想起童童,她的一切与自己太陌生,身为父亲,心中无限愧意。

  由于经济上的拮据,与高原的婚姻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高原带着小院儿悄然离开,通过律师提出离婚,要求窦唯支付108万元的抚养费。窦唯想要女儿,但高原不同意,法院最后还是将小院儿判给了妈妈。

  b

  女儿在身边

  窦唯只做两件事

  离婚后,窦唯怎么都联系不上高原,他很想看看女儿,但高原却不给他机会……

  无奈之下,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演出时,窦唯在舞台上对着麦克风说:“高原,孩子才3岁,你知不知道?你就不能等把她养大了再带走吗……”

  尽管窦唯颜面扫地,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此事终于传到了高原耳朵里,她给窦唯打了电话,问他想干什么。窦唯说希望自己可以像从前一样去照顾小院儿,绝不干涉她的生活,也绝不会因此向她追索已经支付的抚养费。

  窦唯终于又见到了小院儿。因为高原重操旧业做起了摄影师,天南海北到处跑,所以将小院儿送进了一所规格很高的全日制寄宿双语艺术幼儿园,每月费用7800元。

  一到周末,窦唯就把小院儿接到自己住的小四合院。小院儿在身边的时候,窦唯啥事都不干,只陪她做两件事情画画和弹古琴。

  他觉得弹古琴能让女孩儿有一种亭亭玉立的气质,而画画则能培养艺术修养。窦唯曾经非常宝贝自己的那几架古琴,平时小心翼翼地装在琴套里谁也不让碰,但小院儿把这些古琴琴弦抓扯得吱呀乱响,他也不阻拦。

  窦唯仍是个穷爸爸,虽然可以把价值数万元的古琴给小院儿当玩具,但口袋里的钱始终不超过五位数。一次,窦唯带着小院儿去看车展,发现一辆儿童自行车非常漂亮,宝马公司的产品,价格很高,索价8000元。见小院儿喜欢的样子,窦唯摸摸口袋,钱不够,只好领着小院儿回家了。没过几天,他在酒吧演唱时,一个有钱的客人点他喝酒,说他喝一瓶啤酒自己就掏1000块钱。这种事情要在从前窦唯是坚决不会做的。但那天,他一言不发,一口气干了八瓶,捏着8000块钱回了家。第二天一早就把那辆自行车买了回来。

  窦唯的家可用邋遢来形容。因为藏污纳垢,家里滋生了不少吓人的东西。小院儿第三次来家里玩,竟被一条10厘米的蜈蚣给咬了。

  等小院儿回幼儿园后,窦唯在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爱女卫生运动。他将家里所有的缝隙洞窟都用水泥堵上,并将犄角旮旯清扫得干干净净,杀虫药喷了三次,还增加了三款高科技的驱虫产品:一盏灭虫电网灯专门诱杀蚊蝇;一个超声波驱鼠器专门灭鼠;一台次声波驱虫仪用来驱赶蜈蚣、蝎子、蟑螂等爬虫。

  c

  购置两套房

  为俩姑娘备嫁妆

  但毕竟房龄太老,还是有很多安全隐患,比方电线都是走的明线,插头是后来加的接线板……为了保证小院儿的安全,素来不追求居住环境的窦唯在家里来了个二次装修。

  他专门装出了一间儿童房,墙壁做了软包,地上铺了地毯,在孩子的床头特地安了个按铃,小院儿夜晚害怕时只要一按,窦唯房间的电铃就会响起来。

  人总是不知足的,终于可以像从前那样照顾小院儿后,窦唯又开始惦念童童。她两岁就离开了自己,一别多年,除了在娱乐新闻上看到有关她只言片语的消息外,作为父亲,对她近况的了解丝毫不比普通人多。

  当王菲怀上嫣然入院待产时,窦唯让妹妹窦颖去探望,顺便提出了在方便的时候想见童童的想法。

  八年之后,童童终于回到了自己当年住过的四合院。到底还是父女,两人之间并无陌生感。童童在绘画上颇有天赋,窦唯也是此中好手,父女俩于是有了合作作画的机会。窦唯将童童的作品收集起来做成画册,如今已做到了第四本。

  让窦唯难堪的是,因为王菲太有钱,他一时想不出自己还能送童童啥礼物?窦唯不认为钱是表达爱的唯一方式,但两边的生活质量相差如此之大,让他的自尊心严重受挫。

  于是,素来玩纯音乐的窦唯俗了,商业了。他联系出版商出版了新专辑《雨吁》,并凭借这张专辑获得第7届音乐风云榜“最佳摇滚歌手”、“最佳摇滚专辑”、“内地最佳歌手”三个大奖。随后他再次出山,从鄂尔多斯草原摇滚音乐会到澳门Hush full band马拉松摇滚音乐祭,到为电影《李米的猜想》配乐获得第四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窦唯又有钱了,他把手里所有的钱凑起来,在小四合院附近的一个楼盘买了两套两居室的房子,同一个单元同一个楼层,门对门的两套。一套的主人叫窦靖童,另一套的主人叫窦家媛。他说,作为父亲,总得要为她们留下点东西,将来女儿出嫁的时候,会告诉对方这是我爸爸在我小时候就为我准备好的嫁妆。

  如今,小院儿已经读小学了,画画儿很棒,古琴也弹得有模有样;童童在一所全英文国际学校就读,是学校合唱团的重要成员,经常受邀到海外演出,还是学校管弦乐队成员。虽然在法律意义上,窦唯不是她们的监护人,但他一点儿也不把自己当外人,他似乎也没什么再婚再育的打算,他说他每每见到女儿,就觉得自己极其慈祥,内心在瞬间软化。

  谁能想到,窦唯会与慈祥有关,会带着满脸谄媚讨好的神情去取悦他人?但事实就是如此。一个男人,总会被一个异性改变,不是他的女人,就是他的女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3 11:41:1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ger妈咪 于 3-10-2013 20:42 编辑

如果你有耐心读完以上长文。谢谢你!

点评

楼主,我看你是窦唯的粉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10-2013 1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3 20:42:2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收集了好多资料
谢谢分享~~~

黑豹唐朝
窦唯丁武,还有张楚,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3 20:44:3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Tiger妈咪 发表于 3-10-2013 11:41
如果你有耐心读完以上长文。谢谢你!

我每个字都读完了
长姿势了~~~

另外,读完了这么多字
有星币领么~~~

点评

财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10-2013 2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3 21:46:2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满月圆 发表于 3-10-2013 20:44
我每个字都读完了
长姿势了~~~

谢捧场啊!能读完还真不易,还每个字。感动ing。
还有发星币一说啊?我还真没这姿势。以为是版主才能做的事呢!要不,谁教教我,我转你点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