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3-10-2013 11:23:5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海懿:解析窦唯所说“阴谋”的架构
从窦唯烧车的那一时刻起,这一事件已经进入了媒体和商业研究范畴......
附言:
窦唯所说的“阴谋论”是有依据的,他是根据媒体对自己的态度来做出这个判断的,在承受了多年来媒体对他无情的打压后,窦唯,这个与商业没有太多接触的原创音乐人,以他所能找到的词,也只有“阴谋”二字最合适。
所以写了《解析窦唯所说“阴谋”的架构》来证明窦唯所说的“阴谋”并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在窦唯所定义的“阴谋”二字的后面,既有商业文化对原创文化的挤压,也有尚无监管而肆意妄为的新兴大陆狗仔媒体的诽谤和恐吓。
这篇文章依据了姜昕2001年自传、高原2005年末开通的博客、2006年《王菲画传》,涉及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似乎也添了些八卦的味道,不过本意还是想理清一个真实的窦唯,希望能给深陷囹圄的他以更多的支持。
但愿这“阴谋”被解构了后,能有益于更多的人对窦唯的负面新闻产生些许免疫力,从而有助于窦唯去获得一个略为安静的生活。
有感于各报纸目前娱乐版队伍的复杂,所以这文只发在网络和博客上。了解窦唯的人和关心窦唯的人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能对他有所帮助而不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就请转贴吧。反之,如果觉得文章有什么问题,请在博客上留言,我会相应修改。
正文:
看完姜昕的自传《长发飞扬的日子》,再看看网上的报道,终于开始理解了窦唯所说的阴谋,所说的“这种阴谋不知为何似乎总朝着他来”。
一、姜昕笔下的窦唯与娱记笔下的窦唯不同
在姜昕的自传中,W出现后,姜昕、窦唯经常处于明天会是怎样的困惑中。姜昕的痛苦来源于窦唯对感情选择的犹豫;W在积极争取着爱情,常飞回北京找窦唯;窦唯的痛苦则在于难以选择,两个人他都有感情,就一直犹豫着。
根据书中姜昕的描写,毫无疑问窦唯对姜昕感情很深,自责于自己一次又一次让她落泪,也几次采取行动挽回她的心,但他又无法拒绝W的感情,特别是当电话中W也伤心时。
直到后来,姜昕终于厌倦了窦唯这种感情上的摇摆,提出分手,要开始一段自己新的感情,与G。
再回头看看网上几年来娱记对窦唯的描述,发现在绝大多数文章中窦唯确实都在以负面形象出现,如他为了W而抛弃原有的感情等等。这实际上是与姜昕的描述相矛盾的。
如果有人能够耐心地读完姜昕的自传全文,就会明白窦唯当初在J和W之间始终在彷徨着,看到姜昕离去后又陷入自责和痛苦中,最终导致分手的应该是窦唯的软弱和矛盾,或许还有些许自私,但是其中不难看出窦唯的善良。在姜昕的自传中,当姜昕下定决心说要分手时,窦唯无法控制自己的激烈感情,“他久站在街边的身影,合着天边的火红云彩...”
姜昕在自传中提过,当窦唯还在她与W之间迟迟难做选择时,娱记却都在一致地高调报导W与窦唯的感情,这点颇令她感到酸楚。
姜昕的自传感人且真实,她说她不在意别人会如何评判这部自传,她只是要还原一段自己的青春岁月,实际上她也在以一个圈内人的笔触还原着90年代初中国摇滚力量新兴起的那段长发飞扬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姜昕的歌唱得也很有味道,处于一种较为放松的状态中,这点与窦唯相似。
他俩当年都很喜欢一个相同的乐队,这支乐队曲调空灵而处事低调,出版专辑甚至不附带歌词,这种风格似乎也延伸到窦唯目前的创作中了。
二、与W的分手,奠定了窦唯的负面形象
根据《王菲画传》(不知内容是否属实)几个月后,王菲怀孕,窦唯决定与W结婚。在婚前的邀请W经纪人等一圈朋友时,窦唯不顾场合提出了自己以后不会是个好男人,请她考虑好,从而引发众人的怒火。
如果以姜昕的自传为讨论基础,窦唯此时仍然陷在自责之中,因为在W出现前他一直认为会跟姜昕过一辈子。而W出现后,因太长时间的犹豫,姜昕已远离他去。
婚后,W在香港,而W所处的工作环境或是其他什么情况使然,窦唯难以联系到W,与婚前W经常回北京找他来争取一场爱情会有一些不同。
也许窦唯想起远去的姜昕,虽有婚姻却又难以联系上王菲,也许他感到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已被彻底地、无可挽回地改变了,所以会有怨言说W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也许这也是后来与高原感情的一小部分原因吧。
而娱记在这一过程中的报导则基本以窦唯的负面形象出现,很少涉及窦唯与王菲相互的音乐支持、影响或是其他。而这些一致的负面报导无疑也随即影响到了窦唯与高原的生活,以至于高原因此被图片社辞退了,原本顺利的摄影道路从此坎坷了起来。
其实这几个人都是才华横溢和具有鲜明个性的性情中人,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局外人本没有太多的理由进行过多的评判,然而娱记的蜂拥报导,却使身在其中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也许窦唯会更加自责一些,因为也许他认为这些均因他而起,也许他不明白为什么负面舆论针对自己的时候,连高原都捎带上了,也许他在感到自己已被一张大网罩住,连身边的人也不能逃脱。
在高原近期的博客文章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她的思念之情。本来似乎还有缓和的余地,此时媒体却群起而谣传窦唯在演唱会上对高原破口大骂,高原愤怒之下弃博客而去,写下最后一篇伤心文章。可见虚假八卦对窦唯高原感情上的伤害。
三、窦唯所说的“阴谋”实际上是各方利益使然
窦唯是一个音乐人,沉浸于民乐古乐,对商业运作却鲜有染指。他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埋头进行音乐创作的同时,负面报导却为何接连不断,长达7年有余。
实际上,如果分析一下,会发现窦唯的问题并不仅是一个八卦娱乐记者的问题,而是反映出一个缺乏商业支持的原创者在话语权上的劣势和在面对强大舆论时的无能为力。
解析“阴谋”的结构1——商业利益
W背后是一个运作成熟的强大商业实体,出于其运作机制,它当然要保护旗下明星W和树立她的正面形象,它当然会屏蔽掉那些对W不利的报导。这是任何一个商业实体运作的惯例。
同样也是出于商业利益,既然窦唯没有归到它的旗下,这一商业实体也完全没有必要对窦唯实行哪种程度的舆论保护。
在传统婚姻观的基础上,既然多数国人需要一个对错的评判,那么这一商业实体的利益只是要负责对W的舆论保护。至于怎样报导窦唯,它就无所谓了。
再说狗仔队归属的八卦媒体,这也是一种商业形式,它需要报导一些能引起公众好奇的东西。
如果说是报导那些香港人士,在香港弹丸大小的地面上,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么也许或多或少还会存有些畏忌。而窦唯远在北京,几乎不属于任一商业实体仅仅是个原创个人,没有了地理上和商业利益上的畏忌,狗仔队对窦唯的报导那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窦唯呢,这些年在做原创音乐,以低成本出唱片,销量小因此也不会做什么公关宣传。而在做民乐的过程中,窦唯甚至连摇滚圈都逐渐脱离了开来,渐归入了民乐中。这种游离状态对做音乐也许是有利的,但当面对媒体和舆论时,却会造就窦唯一个绝对弱势的地位。
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在自觉不自觉的状态中,因多方利益的融合,窦唯逐渐成为了靶心和香港狗仔队调侃的对象。这种长时间的被丑化的状态,无疑会损害着窦唯内心的平静。
解析“阴谋”的结构2——大陆八卦媒体的跟风
如果说这些不利报导远在香港,只是成为小范围内的香港娱乐圈茶余饭后的谈资,生活在北京的窦唯似乎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
可惜狗仔队的精神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且大陆狗仔队似乎也正在以香港狗仔队为楷模,他们不仅在手法上予以借鉴,甚至在精神上在对窦唯的看法上也要紧密融合。所以窦唯,他不再是那个摇滚英雄,他正在成为了大陆新兴狗仔队的重唾之地。
大陆的狗仔记者不仅敬业,而且人数众多,从安徽、北京,一直延伸到北部的沈阳。于是霎那间关于窦唯的负面新闻俯仰皆是,正所谓“众口铄金”,窦唯一时间被描述成为一个不停的口喷巨火的怪魔。
与香港不同,由于大陆娱记和八卦报导出现时间短,尚无可以适用的法律,再加上出现了少数缺乏基本道德底线的“记者”以意淫来写作,编造侮蔑诽谤甚至恐吓。所以难怪于窦唯感到了铺天盖地的包围,诧异于“阴谋”之如此有系统和强大。
而这,只因他成为了缺乏监控的商业运作下的牺牲品而已。
四、“阴谋”的定义是系统化地致人伤害
可惜啊,一个如此有才华的大陆音乐人却有着如此多的负面的东西被登载在香港的八卦新闻中,而这些新闻又延伸回内陆,无孔不入地弥漫在他出生和成长的京城,甚至更北方的地区,使不了解他乃至曾经了解过他的人惊异于媒体报导下他的疯癫,惊异于报导中的窦唯怎么会如此怪异地失去了一个常人的形状。
窦唯所受的伤害不止是他的音乐创作被人遗弃被人轻视成为了微不足道的东西,他的愤怒来源于这些捏造的报导所形成的刀被插到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的身上,他被捏造为指责王菲,他被捏造为辱骂高原,被捏造为辱骂李亚鹏...他众口难辨......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终于决定将这把刀插在了自己的身上,也许这样就能免去其他无辜者的继续被伤害。但肯定的是在这样做之前,他曾经寄希望于讲道理的解决,他直接去了新京报社,他想要个说法,他不明白这都是为什么!
从窦唯烧车的那一时刻起,这一事件已经进入了媒体和商业研究范畴:
媒体应如何调整它的运作机制和监管体系,来挽救一些从业人员对做人基本良知的丧失?当道德沦丧的报导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监管部门又应如何追究其法律责任?当媒体以赢利为第一目标而忽略了其他所有社会责任,需要何种的监管体系予以匹配以保证相对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
此外,与商业文化相比,我们又该如何来保护本土原创文化的不受侵蚀?在艺术之都法国巴黎乃至其他法裔人数众的城市,他们在有系统地抵制着好莱坞文化,有人误解为这是英法两裔的历史矛盾,其实这是法裔在刻意保持着本土艺术生存和成长的土壤,他们担心在商业性文化的侵蚀下,全球艺术将趋于雷同。
引用一句王小波的话:“这世上有一股庸俗势力的大合唱,你如果妥协了,就沉沦了”,差异是幸福之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