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8-11-2013 16:41:3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五时期新加坡对华投资重点行业分析文章来源:驻新加坡使馆商务处 | 2012-01-11 10:05 |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调研 |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描绘了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行为的指引。本文将结合“纲要”提出的战略重点和新加坡的优势,对十二五时期新加坡对华投资重点行业进行简要分析。 一、中国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纲要”就十二五时期我国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了如下战略重点: (一)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上。稳定和拓展外需,积极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对外贸易均衡发展。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 (五)进一步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六)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发展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和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享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不断优化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 二、十二五时期新加坡对华投资的重点行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新加坡企业紧紧把握我国各个时期的宏观发展战略,积极投身我国沿海开放开发、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加坡对华投资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发展模式,从早期的苏州工业园区到近期的天津生态城,中新合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典范。新加坡现为我国第六大外资来源地,截止2011年10月累计对华投资514亿美元,占我实际利用外资的4.5%。新加坡投资主要集中在我国沿海地区,近年呈现逐步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制造业、房地产、交通储运、商贸流通以及商务服务等行业是目前新加坡对华投资的主要领域。作为全球发达经济体之一,新加坡具有独特的经济体系,2011年国家竞争力提升至全球第二,创新性位列全球第三,同时还是全球第五大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资产管理中心。围绕我国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新在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诸多重点行业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一)节能环保 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其中,在能源领域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力争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降低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提升到11.4%,为此将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水资源领域则将加强城市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促进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居民生活节水,大力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淡化和苦咸水利用。 新加坡以环境优美闻名于世,2010年空气污染指标(PSI)良好的天数达到93%。凭借其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科学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新加坡在节能环保领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在环境与水务和清洁能源行业的优势尤为突出,中新两国具有较大合作空间。 1、环境与水务 新加坡十分重视对水管理和处理能力的相关研究和技术开发,致力于成为该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和发展研发基地,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其发展目标是力争为全球百分之三的水市场提供技术和产品。此外,新加坡也致力于扶植环境产业,包括废物处理和污染防治。新加坡在该领域的领头企业如凯发集团(Hyflux)、胜科环境管理 (SembCorp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和吉宝集团(Keppel)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并有意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大力拓展对华投资业务。 2、清洁能源 新加坡将洁净能源定位为战略性经济增长产业之一,致力于发展成为开发、制造及出口洁净能源产品的全球性中心,现已吸引了多家业界全球领先企业前来投资。新加坡洁净能源产业以太阳能为重点,同时还涵盖生物燃料、风能、潮汐能、能源效率和碳排放交易等多个领域。新加坡清洁能源行业的主要企业和研究机构包括:可再生能源公司(REC)、Solar World Asia Pacific公司、Solar-Fabrik公司、Oerlikon Solar公司、Vestas Wind Systems公司、亚洲碳集团(Asia Carbon)以及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SERIS)等。中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对清洁能源产品的巨大需求,将吸引新加坡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对华投资业务,并为其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制造业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十二五期间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制造业一直是新加坡重要经济支柱之一,2011年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约58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6%。独立40多年来,新加坡牢牢把握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通过“引进来”和自主创新不断推动本国产业转型升级,从建国之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演化到目前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现已形成由电子、化工、精密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航空等产业组成的高端制造业体系,其战略定位是成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并且始终保持在制造与制造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由于受本国土地资源、劳动力供给及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制约,或者迫于转型升级的压力,新加坡部分制造业企业积极寻求向外发展,而中国则是新加坡企业“走出去”的最重要目的地,2011年前10个月,新加坡制造业对华投资近20亿美元,占同期新对华投资总额的43.3%。十二五期间,新加坡拥有竞争优势的电子、精密制造、海洋工程等行业仍然具有较大对华投资潜力。 1、电子业 电子业是支撑新加坡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约占该国制造业增加值的30%。截止2009年,新加坡有14家半导体晶圆制造厂、20家半导体组装与测试作业处、40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晶圆代工公司、3家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外包半导体封装测试公司和9家世界排名前十的顶级无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新加坡占全球晶圆代工出口市场的11.2%、全球企业硬盘驱动器产量的80%和全球硬盘媒体生产额的40%。另外,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电子制造服务公司有6家已在新加坡开展业务,业务范围涵盖设计、高价值制造、供应链管理和区域管理,其中包括伟创力国际(Flextronics)、Sanmina公司、Celestica集团、Jabil Circuit及创业公司(Venture)等。目前,电子业是新加坡对华投资的主要行业之一,十二五期间围绕中国电子行业研发水平的提升和产业升级,中新两国具有较大合作潜力。 2、海洋工程 作为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中国将逐步加大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则成为十二五时期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发展重点。新加坡是全球石油和天然气钻探及近海辅助船舶的主要生产国,生产全球70%的升降式钻油平台,占有全球70%的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改装业务及全球20%的船舶修理市场。新加坡吉宝企业、胜科工业和新科海事等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中新双方加强在该领域的合作,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快速提升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3、精密工程 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精密工程业所提供的基础性支撑。新加坡精密工程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已拥有约2700家精密工程业公司,其中许多跨国公司在此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新加坡精密工程业涵盖了从承包制造商到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各类公司,拥有强大的设计、原型测试、生产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精密工程业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为新加坡在航空航天、半导体设备、石油与天然气设备等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此外,设在南洋理工学院的数码和精密工程中心2010年1月正式开幕,计划5年内培训2000名精密工程业专门人才。同时,新加坡政府投入7600万新元实施精密工程人力资源计划,以吸引新一代人才加入精密工程业,并提升和加强新加坡精密工程人力资源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新加坡通过对华投资合作,可以有效地将其在精密工程业技术、研发、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良好的生产要素相结合,从而开拓中国庞大的市场。 (三)服务业 中国十二五规划将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提出要加快发展金融、物流、高技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旅游、家政、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新加坡作为全球重要的服务业中心之一,在物流、医疗、教育、商贸和专业服务等领域极具竞争优势,对华投资有较大发展空间。 1、交通物流 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中国交通物流市场十分庞大,然而,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此,中国已开始出台政策扶持物流业发展,例如,中国2012年率先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然后稳步扩大试点范围,以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此外,2012年中国还将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实施支持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十二五时期,中国物流业将迎来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新加坡是世界一流的海运和航空交通枢纽。新加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曾多年雄踞全球榜首,同时还是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现有200多条航线连接123个国家的600个港口。新加坡樟宜机场为全球第七大繁忙机场,且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目前共有10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往返60个国家和地区210个城市的航班服务,2011年1-11月航空客流量超过4200万人次,货运量约170万吨。另外,新加坡陆路交通十分便捷,公路占国土面积的12%,公交系统比较完善,早高峰时段公交出行率近60%。良好的基础设施、领先的物流企业以及先进的物流理念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一流的交通物流枢纽。然而,受本国地域、人口、市场等条件的制约,新加坡交通物流企业只能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中国则成为新加坡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市场,交通物流业成为新加坡对华投资的主要行业之一。新加坡一流的交通物流业水准加上语言、文化背景上与中国的相通,将有利于促进中新双方在港口管理、海运、航空服务以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交通物流领域的合作。 1)港口运营管理 新加坡港务集团(PSA)为世界第二大的港口经营管理公司,主营集装箱港口,业务已发展到17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个港口,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共计达6510万个标准箱。裕廊港则是主营散货码头的多用途港口运营商。这两家公司均已进军中国市场,业务涉足中国沿海7个港口。随着我国沿海、沿江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方先进的港口管理技术、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其不断拓展在华业务。十二五时期,舟山群岛新区、渤海湾、胶州湾、北部湾以及长江中下游港口设施的发展将为中新合作提供较大空间。 2)海运 新加坡现吸引全球200多家船务公司前来开展业务,2011年12月中旬,新加坡港本年度船舶到港总吨位(GT)突破20亿吨。截止2011年11月底在新加坡注册船舶达到4098艘,总吨位5606万吨。目前,新加坡太平船务(PIL)、万邦集团(IMC)和海皇集团(NOL)等本土海运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市场,除了在华开展海运业务外,还涉足仓储物流等领域。 3)航空服务 新加坡航空公司以优质服务著称,在2011年世界最受推崇公司排名中位列第18位,为亚洲最受推崇公司;2010/2011财年客运量1665万人次,货运量116万吨。新翔集团则是新加坡本土主要的航空地面服务与食品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超过60年的航空地面服务与配餐经验,为新加坡航空服务水平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业务已覆盖亚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机场。目前,新航已开通往返中国11个城市的航线,新翔集团则已涉足中国7个机场的航空地面服务和食品配餐服务。随着全球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以中国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成为新加坡航空客流量增长最快的区域,同时,中国国内航空运输市场未来的发展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新加坡航空服务企业势必会抢抓这一商机,加大对华投入力度。其中,新翔集团已制定下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策略,将通过加强与首都机场的合作将其业务扩大到重庆、武汉和长春,通过与南航、东航合作进军上海和广东,目前正在洽谈跟进的项目涉及中国9个机场。 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新加坡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吸引全球主要物流公司纷纷前来落户,目前全球第三方物流25强企业中的绝大部分选择新加坡作为物流基地,且多数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其亚洲总部。此外,设在新加坡的亚洲领先物流智库团队-亚太物流学院则为新加坡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目前,新加坡主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包括叶水福、美集物流(APL Logistics)、傅长春储运、吉宝物流、新科安达、德华物流、丰树物流、普洛斯物流(GLP)等均已涉足中国市场,河南新加坡国际物流园、沈阳浑南物流园等中新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另有众多物流合作项目正在洽谈推进。 2、商务服务业 围绕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一目标,《纲要》提出中国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积极发展律师、公证、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加快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服务,促进广告、会展业健康发展。而新加坡则因融汇了东西方文化、拥有开放和高效的营商环境而成为连接亚洲与世界的重要枢纽,其会计、审计、法律、人力资源管理、会展、品牌咨询、财务顾问等商务服务业高度发达。新加坡独特的华人语言文化背景及其与世界良好的连通性,将有助于其商务服务业开拓中国市场,从而促进中国商务服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并更好地与世界接轨。 3、商贸流通业 新加坡一贯坚持以贸易立国,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转口贸易中心,2011年前10个月国际贸易额6460亿美元,约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同时,新加坡国内商贸流通业十分发达,商业网点结构、布局完善,已成为亚洲区域性购物中心。由于受本地人口、市场容量的制约,新加坡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寻求向外扩张,其中,新加坡最大的购物中心开发商嘉德商用已在中国34个城市拥有53个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450万平方米,并计划未来3至5年将在华商业地产项目增加一倍;丰树产业则已在西安和佛山两地投资建设怡丰城,并计划在华投资更多怡丰城购物中心。中国十二五规划将扩大内需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首要战略,同时稳定和拓展外需,积极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因此,中国稳步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和均衡发展的对外贸易环境将为新加坡商贸流通企业在华业务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4、医疗保健服务 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因此,外资医疗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将迎来一个黄金时期。新加坡拥有优质的医疗保健系统和世界一流的医疗水平。新加坡医疗保健机构和众多医疗技术和制药公司之间合作密切,则为其进军成长迅速的亚太医疗保健市场提供了支持。目前,新加坡医疗机构已开始关注中国市场,2011年5月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组织13家新加坡医疗机构赴北京、济南和青岛寻找合作商机。新加坡最大私营牙科医疗机构全民牙医集团(Q&M Dental Group)自2009年11月在新加坡证交所成功上市之后便迅速进入中国市场,现已分别在南京和北京成立合资企业,其目标是在2015年前在中国建成由50家牙科诊所和20家牙科技工室组成的网络,并争取其中国子公司在五年内独立上市。新加坡综合性医疗机构康威医疗也于2009年进入中国,在华已发展到10多家医疗机构。新加坡主要公立医疗保健机构包括新加坡健保集团和国立健保集团,主要私营医疗保健机构包括百汇集团、莱佛士医疗集团、太平保健控股和康威医疗集团等。 5、教育服务 《纲要》提出,将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将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规范办学秩序;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新加坡为亚洲卓越的教育中心,能提供广泛及综合性教育服务,拥有全球备受信赖的教育品牌,特别是新加坡独特的中英文双语教学环境使其教育机构开展对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方面具备较大合作空间。目前,新加坡科思达教育集团、伊顿国际教育集团、童心集团、现代蒙特梭利等学前教育机构以及南洋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职总恒习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机构已率先进入中国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