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真堪布開示:六度波羅蜜多的次第
“衆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作爲大乘修行者,我們要學的東西非常多,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多,但是都集中在六波羅蜜多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這六個波羅蜜多中的每一個波羅蜜都學好了、修好了,浩如煙海般的菩薩學處就都能圓滿。
這六度波羅蜜都是圓滿資糧最殊勝的方法。布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禅定波羅蜜多屬于福德資糧,智慧波羅蜜多是智慧資糧。通過六波羅蜜多,就能圓滿這兩種資糧。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圓滿了,我們的自性、佛性自然就會顯現。
六度波羅蜜也是有次第的,按次第來修才能成就。
布施主要是對治貪心,要有施舍心,舍掉對身體與受用、對善法的貪著。不能貪著于自己的身體與受用,也不能貪著于自己所積累的善法。若是對這些沒有貪念,就是布施。
持戒主要是心裏清淨。如果在表面上受了很多戒,但是心裏沒有變清淨,持戒還是不會圓滿。要想心裏清淨,首先就要舍下,舍掉對身體、對受用,對自己所積累的善業的貪著與貪念,這樣心裏才會清淨。
忍辱是在一切逆境當中,心專注、不動、不散亂。不管是在生活中、工作中,還是在修行的過程中,遇到了坎坷、磨難、逆境,心沒有隨著動,沒有生起嗔恨心等煩惱,能夠保持穩定,這就是忍辱。這也是和前面的戒律有關系。心裏清淨了,才不會動搖;若是心裏不清淨的話,仍然會動搖,再怎麽壓制也壓不住,自然就會動。
禅定是在一切善緣當中,心專注、不動、不散亂,也可以說是自在了。自己要思維一種善法,觀想一種善緣,讓心怎麽想它就怎麽想,讓心怎麽定它就怎麽定,因爲心自在了,不散亂了,不隨便動了,這就是禅定。禅定和前面講的忍辱也有關系,若是你的心沒有在逆境當中磨練過,若是不能經過這些考驗,心無法能到自在,也無法讓它不散亂。首先要在逆境中磨練這顆心,要去超越逆境,遇到再大的逆境、再大的違緣障礙,心也能夠如如不動,禅定的功夫自然就能圓滿。要不然的話很難。沒有超越,心怎麽能得到自在?如果心不自在,怎麽能不散亂?怎麽能達到如如不動呢?
然後是智慧度。不管是屬于世俗谛的法,還是屬于勝義谛的法,都在掌握之中,都是了了分明,一點都不迷惑,這就是智慧。不管從相上還是從體上,都很明了。相上的這些緣起法也了了分明,體上的事實、真相也了了分明。
對諸法了了分明,這就是智慧,這種智慧是從禅定中産生的。如如不動就是了了分明,了了分明就是如如不動;如如不動當下即是了了分明,了了分明當下即是如如不動。不動而動,動而不動,這些都是究竟的、圓滿的。這都是佛菩薩的境界,現在我們一對照,自己的境界與這些境界相比是天與地的差別,很難達到。但是佛法不可思議,上師三寶的加持不可思議,有信心、有決心,很快就能成就那種境界。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都是一步步修來的,需要一點一滴地修。通過這樣修煉,我們也能達到那種境界。不要覺得太難了,然後就泄氣了。要有信心,要有決心,但是心裏也不要太著急。想開悟、想證悟啊,然後自己去研究空性、無我這些高深的法,不要這樣。你就穩穩當當地去修加行,相續成熟了,因緣具足了,立即就會成就。六波羅蜜多,每一個根都在四外加行裏。若是沒有無常、輪回、因果這些基礎,無法能夠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