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066|回复: 0

《阿毗達磨俱舍論頌講記》有漏法之別名 ─ 世親論師 造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2-2015 07:43:32|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錄自《阿毗達磨俱舍論頌講記》     世親論師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0.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1.pdf


       乙二、有漏法之別名:


如是有漏法亦稱,近取之蘊及有諍,

痛苦及集與世間,見處以及三有也。

       如同有為法有不同的名稱,有漏法也可稱為近取之蘊、有諍、痛苦、集、世間、見處以及三有。

       有漏法的別名分別為七種:“近取之蘊”,有漏法作為因,可以使將來的痛苦和一切世間的本體現前。可以用草火的比喻來解釋:草是草火的近取因,依靠草而燃燒出來的火焰,稱為草火;同樣,依靠有漏煩惱而成之蘊,稱為近取之蘊。麥彭仁波切《俱舍論》的講義中除用草火作比喻外,還說到從果的角度也可叫近取蘊,如有果和花的樹,稱為花果樹,同理,從有漏法中產生蘊,而且將來還會不斷產生,所以叫做近取蘊;從本體或作用的角度,亦可叫近取蘊,比如國王的下屬,要依賴國王而存活,近取之蘊同樣依賴有漏法,因此有漏法亦可稱為近取之蘊。

       “有諍”,有漏法以所緣與相應的方式增長煩惱,且此煩惱可損害自他,故說是諍。依靠有漏法,人們互相爭執不息,國家與國家,人與人,不斷發生種種衝突,所以有漏法可稱為有諍。

       “痛苦”,有漏法是與三苦中的任何一種痛苦相聯的法。五蘊中的受蘊有苦和樂兩種,那麼“樂”是不是變成痛苦呢?從感受來講,它是一種樂,但無論何種感受皆屬有漏法,而是有漏法則必定帶來痛苦,且是剎那變化,所以應屬行苦之中。《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也講到:有漏法是痛苦的來源、痛苦的依處、痛苦的本體。這個地方大乘與小乘有點不同,大乘認為:剎那變化的本性均屬行苦。果仁巴大師在《入中論疏》中說:大乘宗許凡無常法皆為行苦,此理在空性論中也有宣說;小乘《俱舍論》則認為:凡行苦皆屬無常,而無常不一定屬於行苦。

       “集”,即四諦中的集諦,它是產生痛苦的來源。大乘《俱舍論》認為集是業和煩惱,小乘《俱舍論》認為集是一切痛苦的因,也可稱為無明。

       “世間”,器情世間皆屬有漏法,它是剎那壞滅並能被違品所毀。藏文中,依靠毀滅而產生的法叫世間,故是有漏法。

       “見處”,依靠見解通過所緣的方式增長,即五種見依止於有漏法而使煩惱增長。

       “三有”,生死接連不斷流轉的三界輪迴也稱為有漏法。

--------------------------------------------------------


       《阿毗達磨俱舍論》是釋迦佛親自授記、攝受眷屬等方面首屈一指的世親論師所撰著,屬於小乘的論典範疇,主要詮示佛陀第一轉四諦fa輪的無垢甚深教義,其中蘊含有關初轉fa輪的佛經中所涉及到的大量名詞、法相、類別……,可謂包羅萬象。正如智者們通常所說:“通達俱舍,於佛教詞,絕不愚昧。”倘若真正能夠一絲不苟地研學被共稱為五部大論之一的《俱舍論》,就會深有體會地感到此話實在是千真萬確。總而言之,對於修學佛法的人來說,此論可堪為了達佛經不可或缺的梯階,有增上慧學,了解各類名詞法相,通達浩如煙海的佛經教義等諸多必要。此論不但明確地解釋了佛經中許多令人感到費解的意義,甚至也觸及了世間的生命學、天文學、地理學、生理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的眾多領域。因此,對想以佛教的觀點來探索科學奧秘的人而言,此論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助手。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