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死一番后 创造一个空的「自我」 《自立晚报》潘俊淋专访 在以前,若听到有亲朋好友或某某政要、明星到寺院中「坐禅」,总会令人直觉地猜想,对方是不是碰到非比寻常的挫折?以致「看破红尘」了。 但「坐禅」在最近几年经媒体广泛报导,以及政要名流的带领参与下,已逐渐从社会大众的刻板印象中走出,成为最受关注的宗教活动之一。 坐禅对一般世俗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排除心中的杂念,在做事时能专注一心。农禅寺圣严法师说:「坐禅的目的是要使身体更健康,心里更清明,观念更正确。就好像给心灵洗个澡,希望从此能够脱胎换骨。」 由历史来看,在政治安定、生活水准提高时,自然就会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检视时下社会,由于一切都进步得太快,人们不得不过着与时间竞走的日子。如此长期下来,身体疲惫、心力交瘁,精神上变得非常的焦虑不安。而坐禅的用意,就是要净化心灵,减少杂念,使脾气大的人温和,急躁的人稳重,而忙的人时间更多(因为心静自然增加办事效率)。因此,禅的训练对现代人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对在家众来说,涤清杂念、专心成事并确认人生目标,是坐禅的目的。但对于修法的人而言,坐禅是「开悟」的方法之一。据一位曾经到寺中坐禅的信徒表示,坐禅的时候,前尘旧事会不断的涌现,有利于自省、忏悔,并修正日后待人接物的方式,使业障慢慢减少,才有可能开悟。 对于自我的反省,圣严法师将之妙喻为「掏粪坑」;他说从前乡下厕所下面是个大粪坑,日子久了,在大便上便结一层屎皮,干燥的屎皮使得粪垢不是很臭。 这就好比一般人,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好好的,其实内心深处都是非常丑恶而秽臭。 忏悔就像是揭开屎皮,将粪一桶一桶的担出粪坑,清理完毕之后也就不臭不脏了。时时反省自己,不但有利修行,在厘清本身的妄想、杂念后,才能有颗清明的心;遇事能够冷静判断,以智慧观照人生,懂得放下贪、瞋、痴,而渐渐有着平顺随善的性情。 圣严法师表示,坐禅是发掘并发挥人类潜在智能和体能的最佳方法,透过禅的训练,不难把普通人改造为杰出的伟人,优秀者使之更优秀,体魄强健的变得更强健。对常人而言,坐禅可以坚强意志,改变气质。在生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活力;在心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希望;对周遭环境,可以得到新的认识。 坐禅的功能,主要是由于心力或念力集中于某一个抽象或具象的念头而来。所以行、立、坐、卧任何姿势,均可能发生禅的效应,不论是沈思、默祷、礼拜、读诵,乃至细心的审察、凝神的倾听等心无二念之时,均有发生禅之反应的可能。然而此等状态下的禅的反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坐禅的方法,虽然是渊源于东方人的智慧,事实上,不论是东方或西方,凡是伟大的宗教家、哲学家,或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多少均须得力于若干禅定的功能,即使未必采取特定的坐禅姿势或坐禅的名称,就他们发挥超乎常人的智力和毅力的本质,与坐禅的功能是相当的,只是他们不晓得那是禅的功能而已。 目前全省只有少数几个寺院有开禅坐的课程及共修活动,如农禅寺、灵泉寺……等较为知名的寺院,其中禅修活动有「禅一」、「禅三」和「禅七」等安排,供信徒选择适合自己的时段来修禅。 在禅坐共修活动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精进禅七」。禅七,顾名思义就是七天的禅修,这七天自「起七」起便不许讲话,无论何时何处,均应保持肃静。修行的方法是只许恭行,不许反抗,不许问理由,只能对未明的方法,请示师父说明及纠正。 在打禅七的期间,参禅者不许外出,不许接见访客,不许使用电话,不许阅读任何书刊,不许做笔记、日记。圣严法师认为,来坐禅的人,必须将一切身外事,留在道场之外,若无「大死一番」的决心,将无法得到禅的真受用,也无法体验到真正的自我是「空」。 一般初学坐禅的人,通常都会因为长时间固定坐姿而疼痛不堪,或妄念太多以致无法专心禅修。因此在坐禅前,主七的禅师会教参禅者做若干柔软运动,让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彻底放松。而禅坐的坐姿则可任意采取双盘、单盘、散盘,甚至可用跪坐、跨鹤坐,以及在椅子上两足下垂的坐法。但不论任何坐姿,都必须保持端正。 而集中注意力的方法,通常是用数息以期凝聚精神,数息的方法是顺数呼气的次数,如果顺数没有办法集中精神,可以用倒数或隔数,以增加困难度的方式,将散乱的思惟集中在一点上。这种方式能使人减少肉体及精神上的压迫感,也能使得循环系统及精神方面得到舒缓。所以对于慢性的身心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功效。 根据日本京都大学心理学教授佐藤幸治的禅坐研究报告指出,坐禅有十种心理方面的效果:1.忍耐心的增强,2.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3.意志力的坚固,4.思考力的增进,5.形成更圆满的人格,6.迅速的使头脑冷静,7.情绪的安定,8.提高行动的兴趣和效率,9.使肉体上的种种疾病消失,10达到开悟的境地。 圣严法师认为,打坐能炼身,是由于炼心的缘故。炼心又必须从克服身体上的痛、酸、麻三重障碍开始。所以除了有定时的放腿和各种伸展运动之外,严格要求坐姿的正确度,尤其要求以最大的耐力来接受腿部及背部等处酸痛的障碍。 而消除肉体障碍的基本方法也是用数息来集中心念。数息可以入定,可以忘却身心。如果痛得无法数息时,圣严法师建议坐禅者,将心念集中在痛的感受上,将痛观想成局部化,再观想成客观化。结果痛至极点,不是转痛为凉就是由于心念集中而失去了痛的感受。圣严法师表示,禅众即使无法接受腿痛来得到轻安的觉受,也能将意志薄弱者炼成坚强,性情浮躁者炼成稳重,缺乏自信心和自制者炼成有自信心和自制力。 至于禅境的高低,圣严法师用四句话来形容:1.澄澄湛湛,2.光音无限,3.一片悟境,4.虚空粉碎。显然地,前三境均非见性,尚未达到无念的程度,但是会得到未曾有的喜悦,并且可能有喜极而泣,嚎啕大哭的现象,也会有悲从中来,放声大笑或大哭的现象。笑过或哭过之后,禅众便会感到身心落实轻爽,如释重负,性情可能因此而改变,虽非见性,却是好现象。第四境时始为见性,心无杂念,只有智慧的自然反应。 修禅并非速食,农禅寺果昌法师指出,禅众若想藉一次禅坐就速成开悟是不可能的事,禅众在学到坐禅的方法后,可以在家中自行练习,以期日益精进,才是禅修的真意。 常有人觉得学禅似乎会变得比较消极,圣严法师表示,学禅的人刚开始可能会有这种现象,那是因为学禅的人,心是向内看,不向外看,当他心情安定之后,对于外面纷争的世界,会有不想参与的想法出现,但这段时间不会很长,只要继续用功下去,就会脱离这种情况。 修禅并不是要人丢掉名利权势,而是要人以平常心去接受它。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自立晚报》第十三版「宗教物语版」刊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