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早报报道,建国总理李光耀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住家将按照他生前所立下的遗嘱被拆除。
[attach][/attach]
李光耀的子女李显扬和李玮玲医生发出声明,表示他们将执行李光耀于遗嘱中明确要拆除欧思礼路38号故居的指示。李光耀是在2013年12月17日立下这份遗嘱,并将李显扬和李玮玲列为遗嘱执行人。
李光耀在遗嘱中写道,在他过世以后,他在欧思礼路38号的住家必须即刻拆除。 李光耀是在2013年12月17日立下这份遗嘱,他在遗嘱中写道:“这是我的愿望,也是亡妻柯玉芝的愿望。在我过世以后,我欧思礼路38号的住家必须即刻拆除。如果我女儿玮玲选择继续居住,那么房子必须在玮玲搬出后即刻拆除。关于拆掉房子,我要求我每一个孩子务必执行我们的愿望。”
李玮玲和李显扬在声明中说,父亲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这个愿望,包括在《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一书里。此外,父母亲也私下在多个场合向子女表达同样意愿。父亲甚至在遗嘱中注明“这个公开过的愿望保持不变”。他们有作为遗嘱执行人的责任及作为子女的道德义务执行李光耀的遗嘱。他们也希望新加坡人民能尊重他的遗愿。
自1940年代起,李光耀一家就住在欧思礼路38号。3月23日凌晨,91岁的李光耀因病逝世以后,新加坡人就在考虑究竟要如何处理这位伟大领袖的故居。如果换做是别人,这是个很显而易见的问题,把故居当做“景点”供市民和游客参观瞻仰。然而,李老的思想是高瞻远瞩的,他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希望他死后,其所住宅能够拆除,以免徒增困扰。
[attach] [/attach]
“我死后,拆了我的房子”
成功将新加坡从一个小岛打造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李光耀,在新加坡是一个偶像般的存在,但李光耀却不希望自己的住所成为一个“圣殿”。2011年,李光耀在接受新加坡《海峡时报》采访时表示,“我已告诉内阁,我死后,拆了它(住所)。”
把伟大政治家的住所保留下来供后人瞻仰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圣雄甘地位于孟买的家成了一个博物馆,南非开普敦桌湾中的罗本岛曾长期关押反种族隔离的革命家曼德拉,1999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过,李光耀表示“我看过其他房屋,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英国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一段时间后都成了废墟,人们从中穿行”。
李光耀所住的房屋于100多年前由一位犹太商人建造,李光耀称这是一所“布局凌乱的大房子,有5间卧室,还有3间最初给佣人住的房间”,不过现在,这所房屋太旧了,墙体出现了裂缝。李光耀说,“由于我的房子的存在,周围建筑不能盖得过高,如果拆掉它,改变规划,让房子建得更高,土地价值将会增加”,并表示他的子女不会觉得拆掉这座房屋是一个损失,他们有照片可以纪念过去。
在这里,他们规划了一个国家的未来
但这并不是一座普通的老房子,正是在这所房屋里,包括14名人民行动党的建党成员在内的20多人,聚集在一起讨论着怎样把新加坡从一个殖民地变成一个独立的国家。据《白衣人——新加坡执政党背后的故事》(Men In White: The Untold Story Of Singapore's Ruling Political Party)一书记载,1954年底,这一群人聚集在欧思礼路38号的地下室里开会。
而新加坡独立后,在这里举行的正式和非正式会议也帮助确定了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现任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是在这里长大的,许多年来,他和他的家人都会在周末回到这里聚餐、聊天。
拆还是不拆已经没有悬念
那么,到底该不该遵循李光耀的遗愿拆掉他的房屋?有新加坡媒体呼吁“别听他的,留下这座房子”,并称如果新加坡政府遵照李光耀的意思拆掉了这座房子,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想象一下,老师带着学生外出进行历史教学,老师指着一套公寓解释说,这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家被推倒后建起来的,‘我们遵循了李光耀的意愿拆了他的房子’,老师说。”
现在,这座房子即将被推倒,欧思礼路38号也不太可能如李光耀所说的那样,进行新的规划,建起更高的房屋,成为一个普通的住所。比如,李光耀所提到的莎士比亚故居,250多年前,一名牧师买下了莎士比亚的房屋,因不堪忍受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他干脆将房屋拆除。但后人还是在这里建起了仿古建筑,如今,整个斯特拉特福镇都因诞生了莎士比亚而成为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数百万的游客。
小编按: 李光耀的故居被拆除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现在趁欧思礼路38号还在时,有空的朋友可以去那边,看看这个新加坡国父居住了近60年的宅子,寄托一下哀思。若干年后,欧思礼路38号或许就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和熙熙攘攘的街道了,虽然感觉可惜,但是李老的遗嘱作为外人又有何权力和资格去干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