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孩因为一顿晚饭跟江西农村的男朋友分手这件事,在微博微信上刷屏,猪老师虽然感慨,本来是不想掺和的,因为猪脑子迟钝,反射弧比较长,总是跟不上潮流,赶不上热闹。
但是今天都已经情人节了,这件事还在讲还在讲,猪老师就忍不住也开腔了。
那顿饭的照片还要放吗?放吗?还是放一下吧:
《上海姑娘所逃离的,是我的父老乡亲每天赖以生存的日常》(作者:魏春亮) ,猪老师一开始在微信圈里转的是这篇文章,跟帖评论的基本有以下几种意见:
一种是上海女孩太作,小门小户的就敢看不起农村,往祖上数三代谁家不是农民?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就觉得农村很美。
忆苦思甜是伐?炫富猪老师没资格,比根正苗红猪老师并不输人。我就是在那样的乡村长大的,猪老师小时候经历过的农村比魏先生描述的更贫穷原始。魏先生的文章重点描述了农村的厕所,如图:
不过魏先生描述的厕所还不够看呐,让猪老师来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绿色环保原生态的厕所吧。那时候猪老师生长的小山村,厕所哪有什么水泥坑啊,就是地上挖一个大坑,埋一口大缸,上面做一个木栏杆和中间挖空的座位,大事小事全在这里办了……更没有化粪池,缸里满了农民直接舀出来挑到田里是上好的肥料啊,那舍得化掉,那真是完全环保绝不浪费的。至于卫生和安全,哪顾得上啊?小孩掉到粪缸里那是常有的事,所以妈妈从来不让我上这种厕所,宁可天天倒马桶。
猪老师比较幸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迁到了县城,不过那时候的县城跟农村差距并不大,一家四口在城里只有一间房,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还不如乡下宽敞。所以一到寒暑假我就回老家,跟着堂兄们上山摘水果,抓金龟子,下河捉鱼,池塘里摸螺蛳,不知道多快活。有一年暑假学校有个名额让猪老师去大城市夏令营,猪老师还没去哩,一方面是怕父母花钱,另一方面觉得假期在乡下过挺好。
生于鲍鱼之肆自然不觉其臭,猪老师回忆童年没觉得自己吃了多大苦,从乡村走到城市,回望过去还觉得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可是倒过来,1988年出生在上海的年轻女孩,从小生活在方便卫生富足的环境里,你让她怎么接受这样巨大的反差?还有人说30年前我第一次去当年的男朋友现在老公的家,见到也是这样的场景,我就没有这么大惊小怪。我想说的是:这位朋友,你的回复刚好说明了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30年过去了,农村还是那个农村,虽然厕所从大缸进化到了水泥坑,而城市的变化太大了吧,30年前的上海人也许还三代人住一间弄堂阁楼,每天早上起来倒马桶,如果这个女孩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上海,也许不会被这样的乡村吓跑吧。
还有鄙视女孩爱得不够深的。对于这样的朋友,猪老师建议他们去看一下这篇同样在微信圈广为流传的文章:《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看到小妹出家那一段,猪老师忍不住宽面条泪啊,上有高堂,下有幼子,身边还有自由恋爱结合的丈夫……“遁入空门”这是作者的原话,遁者逃也,逃回上海算什么?人家还是原本就出身农村的女子,连人世都逃了……真爱无敌的例子肯定有,对于那些心灵坚实,肉身强悍,除了自己,还能勇敢挑起别人重担的女子我们心怀敬意,但是对于一个心里不那么坚定的年轻女孩,做出了一个不那么坚强的选择,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还有一种意见最有意思:我们那里的老板就喜欢这样的女婿,有学历,能吃苦,只要女儿自己看得上,家里没男孩正好找个继承人。猪老师的家乡,也有这样的情形。我小时候生活的县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经济百强县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XX市场,民营企业发达,遍地都是老板,小县城里豪车的密度,那是小坡不能比的。外地来打工的农村小伙被老板的女儿看中,丈母娘陪送房子,车子,甚至厂子给小夫妻的并不少见,农村小伙和城市姑娘终于有了 happy ending。
看到了吗?战胜现实的不是真爱,而是经济实力。当然有人会说:也许男孩是潜力股呢?奋斗若干年说不定就是未来的马云,如果女孩耐得住贫穷,熬得过等待……是啊,如果。既然是不确定性,那么《乡村图景》里面小妹的结局也有可能。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接受不确定性,所以退回原来熟悉安全的生活,有什么可指责的?
去年猪老师回了一趟老家,爷爷的祖屋已经倒塌,当年奶奶做过饭,小猪煨过番薯的灶台,已经被半人高的杂草掩埋。整个村都如此,老一辈的房子大多数都已毁坏,年轻人要么去了城里,留下来的也纷纷在村子的外围盖起新房,村子的中心是一堆断瓦残垣。从前的房子依水塘而建,因为生活方便,现在的新房多数沿着公路,因为交通方便。农村的孩子总是向往都市,猪老师在这里出生,越走越远,居然走到小坡来了,真是不可思议。惟愿经济的发展早日惠及乡村,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的年轻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安全,富足,有情。
猪老师于2016年情人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