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知乎
这两天我女儿在学校有一些变化。
我们的卧谈会,她反复和我确定了两件事:1、她的舅爷爷是不是大学教授;2、我们家到底是一个什么背景。我给她数了一下家里有几个教授。她很兴奋的说,原来我是教授的孩子啊。太棒了。我问她为啥要问这个。她说最近在学校出了一些人际方面的问题。然后她去给同学说舅爷爷是教授,嘚瑟一下。这个身份太给她长脸了。她觉得自己比其他小孩牛。因为她是教授的孩子。
这事本来我没往心里去。但是最近生活中好像出来了很多小升初的话题。所以了解了一下,其实我是有些担心的——怕她无法上好的大学。结合她和我的这种心理。我有点警醒,这个就是我的家庭教育——惟有读书高。我没想到,到了我女儿这里,我们从来不会给她在学习方面做任何的要求和刻意的引导,她还是被这种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或者说,她就是主动选择和认同了这种理念。
在我家里,一个人也许会很有钱,或者很有权,但是地位不会比一个博士高。哪怕这个博士赚钱能力有限,社会地位也一般。我先生就是因为没有上过大学,虽然他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是家里人刚开始非常不接受他。后来相处之后,发现他知识相当渊博,才弥补回来了。
我在这种家庭教育的影响下,无论工作上做出啥成绩了,都觉得自己不行。我非常努力一刻不停的工作了快十年,在家里的口碑才逐渐接近了我的硕士博士哥哥姐姐们。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长辈们老了懒得说我了。就算他们的工作没我的好,赚的不如我多。因为我不是博士,没有去做学问。这种情绪和思想用了很多年才慢慢淡化。我妈我爸也逐渐认可了我在工作上是有一些成绩的。
家庭教育给下一代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固化,可能会没有那么自由和开眼。但是所有的子孙都无法逃脱。对于我女儿,她爸没上过大学这事,她是觉得嫌弃甚至有羞耻感的。后来知道原来姑姑们都是大学教授,然后她爸慢慢的教她英语,背各种诗词,练毛笔字,她觉得哎呀我爸还挺渊博的,这才扳回一局。
舅爷爷这个事情是她第一次在攀比,攀比的方向还是知识和学习。我才知道,她的信心和优越感都来自于学识。我也知道,其实现在人的选择非常多,上不了大学,只要看书多,知识不会落下。我们也给她铺点别的路,其实以后的人生都没差的。但是如果上不了一个好的大学,可能对她来说就是世界末日。不是怕她今后走的不顺利,而是她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无法接受自己。说真的我都不知道这孩子从哪方面获得的这种意识。只能归功于家庭教育了。
所以我想,如果我们是一个从商的家庭,或者从政的家庭,小孩的思维也是会不一样的。
家庭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传承和温和的进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