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国快十年了,初中、高中、大学。。从懵懂的年龄开始,就辗转于新加坡和国内的各种学校,国内小学,新加坡小学、中学,国内初中、高中、大学,大学毕业又要回到新加坡。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生命好像和这两个地方挂钩,结下不解之缘。
若按我原本的生活轨迹来走,我现在或许是个不太有出息的妹子,活在天朝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城市,在父母的庇佑下自以为是,若按我最初内向的性格来看,大概朋友也不会太多,三五个闺蜜,咖啡厅聊聊八卦,吹吹牛b,炫耀一下男盆友,在朋友圈秀下小资。或许如果没有这些折腾,我现在早已在父母的帮助下,去一个大家常说的适合妹子的岗位,也不知那样的生活,和现在的我相比,是忧,是喜。我总觉得大家口中的这番折腾,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也带来不小的收获。论麻烦,四年级那年,过来虽然没因为语言降级,但耽误多少也是个大半年;中二那年回国,或因为任性,或因为当时的一切状况,又是一年好时光;回国从初二重新开始,学校找好了,读了半年,比同学大个一岁半岁,竟会被班主任语文老师几句批评给骂哭了,当时真是突然间及其不适应国内的教育方式,还有似乎零基础的古诗文言文,做不完的作业,写到词穷的语文作文;我被压力打败了,三个月后,又回了新加坡,第二年中二又开始了,当时还庆幸,跟很多中国同学相比,我差个一年,跟他们的两年三年相比,乐观许多,然而生活中的变故又出现了,当然也有自己拿着变故做借口,中二考试考完,又跑回去了,自己深知不能再这样任性下去,这次回国,或许是我最后一次,那次考虑还是较为慎重的,考虑到了国内可怕的老师,紧张的学习生活,还有适应、适应、再适应,各方面的差异,我又踏上了‘返乡’的旅途。。就当时的经历对自己而言,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参照的模式,我所经历的,承受的,和那些不论是在国内老老实实上学的还是来新加坡留学的同龄的小伙伴相比,已然不同,似乎在我的生命中已早早习惯了那种突破常规,适应各种变数的生活方式,也为我现在的追求不稳定性、追求刺激的性格埋下了伏笔,按金融学中的归类,我这应该属于risk-lover。当然,骨子里又好像还有一个向往着踏踏实实的小我,跟内心中的冒险精神斗争着,纠结着,压抑着心中的任性,不让自己太作。
回国后,我暂时地安分了下来,当时并不认为这是暂时的,也不知道明年后年,我会在做什么,在哪个城市,做什么,那时我16。回国依然是初二,初二这年似乎是个坎,我过了好几次,最终在第四次的时候成功了。第二年便是中考,顶着天书一样的语文课本,n多作业,我竟然想和这些变数较劲。其实如果中考考个一般般,应该没人会怪我,我有大把的借口去解释不理想的成绩,然而我只想证明一下,我自己能够为这些年的任性也好,折腾也好,做个较为理想的收场。我在初三开始时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切实际的目标,想让不理解内情的人明白,我这不叫做留级,这应该像是场旅行,仅仅那几年,我读过两间小学,三间中学,其中一间是女校,共接触了七个班级的同学,不同国家,各年龄段,后来甚至同学的名字容易记混,或者突然觉得哪个同学很像之前的哪个一时想不起来的人。然而这场旅行结束后,我收获了阅历,而并没有搭上学习。中考成绩出来后,虽然和那所学校仅仅差了2分,去了一所较逊色的高中,但我庆幸我当初给自己做的决定。(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