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加坡圈 于 25-7-2016 11:44 编辑
7月23日,在G20税收高级别研讨会上,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的观点鲜明而犀利。24日,在采访中,尚达曼以新加坡为例,对于关于中国四川省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作为全球为数不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新加坡能为中国四川省未来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启示一: 对于合作,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
不仅在四川,新加坡在中国其他省份,以及其他国家都在合作建设各类产业园。这种对园区建设的“执着”源自哪里? 尚达曼表示,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我们在合作过程中,不求大而全,也不求多而广,而是选取自己擅长的领域。”新加坡擅长什么?就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 对合作领域的“专注”也延伸到对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的选择上,新加坡会优中选优,中国就是其关键伙伴。这么做,是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因为,“最好的合作关系,是源于成功的项目,而非说了大话却什么都不做,那只会让关系变糟”。 在产业园中,组织管理园区的系统颇具亮点。系统可以整合园区中的不同设施,实现社会化的功能。这对工人和管理人员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些需要私营企业来推进,新加坡在设计、金融、建设等领域的专业化实力,都蕴藏在私营企业。”“我认为四川巨量的机会就在眼前。”他说,中国西部地区正在崛起,发展的空间广阔,而成都无疑是西部的领军城市。 启示二: 对于国企,要转换思维着重长远利益
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为经济学家所津津乐道。淡马锡是由新加坡财政部负责监管、又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控股公司,它持股大量企业,却不控股,突显其独到的战略投资眼光。目前,这个“巨无霸”总资产超过420亿美元,占新加坡全国GDP的8%左右。 淡马锡是中国国企改革学习的模式之一。但不久前,淡马锡公布报告显示,其投资组合净值为2420亿新元,比上一财年减少240亿新元,按新元计算的1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9.02%,相比上年的19%大幅下滑。淡马锡模式出什么问题了吗? 尚达曼表示,对于淡马锡,新加坡政府的思维是看重长远利益,而非短期利益。比如,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国际资本市场缩水40%,淡马锡的业绩也应声下滑。但只用了一年,淡马锡的业绩又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如果过分注重短期利益,那么就会手持大量现金,然后保守投资,在当前这种经济状况下,这种策略也会亏损,长期也难有什么回报。” 那政府作为全权股东,会对淡马锡施压吗?尚达曼表示,不会。实际上,他刚刚给一份向淡马锡施压的提案投了反对票。他说,政府会对淡马锡进行较长时期的考核,如果在这段时间其表现不佳,就替换决策委员会。 启示三: 对于基建,社会资本专业能力更重要 两年前,中国开始全面推广应用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四川也成为积极的实践者,各市州将自身的基建需求打包成项目,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纵观亚洲,新加坡是PPP模式的最早探索者之一,也是推广应用的中心。 尚达曼表示,最早新加坡积极应用PPP模式,并不是因为财政吃紧,而是看重了社会资本的专业化水平和高效率。“如果把基建交给社会资本,施行使用者付费,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会大幅降低,使全社会受益,这是PPP最可贵的地方,比社会资本带来的资金本身要重要。” 他建议政府部门要发挥规则制定者的作用,尽一切可能完善规则。“如果不断修改,会伤害社会资本,也伤害其运行效率,破坏了应用PPP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