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回顾某秀,看到了对六六的采访,发现在写作早期,她是从幼教起步并兼职中文家教。分享给大家,也鼓励所有在新加坡生活的姐妹们,把梦想干掉 。
1999年9月,六六还叫张辛。在国内做了4年多房地产买卖的她来到新加坡,陪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的先生。她是大专学历,一开始连就业证都申请不到,“想申请读书也申请不到,所有新移民可以走的路全部被堵死”。
半年后她得到了在幼儿园教中文的职位,除此之外,她还担任好几个孩子的家教。至今她仍以教书为第一职业,自认教书一流、育人有方,“在新加坡给人做补习,没几个人像我这样一个钟头最多可以收到100元的。他们看实力说话,觉得你值。”
早上七八点她去幼儿园工作,下午去中文学校教课,晚上10点才回家。洗完澡坐在电脑前,点开几个熟悉的中文网站,看热闹、发帖子,一直干到凌晨三四点。她的网名叫“少妇六六”,“少妇闲来无事,网上遛遛”的意思。后来索性改为“六六”,意为“风顺、水顺、六六大顺”。
当时认为新加坡是文化沙漠,看不到什么好的文字,就自己写一些七八百字的小文章。老写,能力就会提高,其实写作能力应该是天生的,它跟画画、音乐一样是一种天赋。
我一打开Word文档就不会写小说了,我只能在论坛上发帖子,还得有人不断回,否则写不下去。我不像大多数作家,需要酝酿推敲,我也不属于“自我欣赏”型。我就得一边写,一边听下面有人使劲拍巴掌,砸砖也行。没办法,不是科班出身,草台班子习气严重。
如此写了四五年,正好与互联网的兴起、洗牌同步,“小网站倒了无数,倒一个我换一个地方,哈哈……”2003年,她的第一部网络中篇小说《王贵与安娜》完成,有拍砖的、有叫好的,一时人声鼎沸。
有个粉丝给她来信,“六六,你会成为本世纪最好的作家!”她心想,“我没疯,这人倒先疯了。”她壮着胆子把稿子投给《收获》杂志,人家给退回来了,“稿子不错,可我们下期有王朔的一个稿子排着呢!”
有家出版社答应给她出版,版税只有万把块钱,她的闺蜜比她还激动,“出出出,不给钱也出。你也不想想,你以后还能写出这么长的东西吗?没准这一辈子就出这么一本书呢?”
她真没想到自己一个玩票的,其后还能写出《双面胶》和《蜗居》,更没想到会辞掉教职,成为职业作家。
2007年我累得心脏早搏,滕华涛(六六作品的导演)劝我一定要做个选择。
导演画了一张特别丰满的大饼放在我眼前晃:“自由职业,钞票砸头,每天度假,免费旅游。”
我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可怜文学女中年,两眼冒着渴求的光,涎水滴答进了这行当,才知道,职业作家和编剧不是好干的。被限定交稿的时间,被退回来三改五改,被揪着半夜电话会议,整天欠书商媒体的债。
我对自己特负责,我从不乱来,也不允许别人乱来我,糟蹋我的东西。编剧是个匠工活,我不看我编的电视剧。文字创作最大的愉悦就在写作的刹那,我就是一瓜农,结出瓜我就结束劳动了,但出于义务还要给它雕成一西瓜灯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