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总统纳丹在8月22日晚上9点48分,在中央医院逝世,享年92岁。很多人或许并不熟悉这个名字,因为他的总统生涯在2011年结束之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然而回顾纳丹总统跌宕起伏的一生和他的为新加坡做出的贡献,如今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离世,仍然可称得上是新加坡的镇痛。天堂路远,愿君一路平安。 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就曾这么形容纳丹:“我觉得他非常沉着、稳定,以低调的方式把事情办好。他在年纪较大时才上大学,但他的其他特质却让他突破年轻时所处的劣势。” 纳丹从1999年起担任新加坡总统12年,他也是新加坡第二位民选总统,两次参加总统选举都不战而胜。他在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之前,宣布不再寻求连任,现任总统陈庆炎博士随后在2011年当选。 纳丹是首位使用所掌管的“第二把钥匙”的民选总统,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允许政府动用历届政府所积累的储备金,结果政府以储备金落实振兴经济措施,稳定了国家的经济、保住了人民的饭碗,并确保危机过后新加坡经济能迅速恢复增长。 【曾流落街头向路人乞食 28岁获奖学金上大学】纳丹1924年7月3日生于新加坡,童年因父亲工作的缘故,在马来亚柔佛麻坡一个靠海的马来小镇度过。其父任职的律师楼专门处理橡胶园事务,律师楼受上世纪30年代胶价暴跌冲击,纳丹的父亲因此失业,还开始酗酒,欠下一身债务。 纳丹一家随后搬回新加坡,父亲好不容易在采矿场找到工作,但后来相信是不堪煎熬在矿场自尽。纳丹在母亲的拉拔和亲戚的接济下长大,他16岁时曾离家出走,戏院和五脚基成了他栖身之所,甚至还得向路人乞讨食物。 日据时期,他凭着一本英日字典,无师自通,掌握了日文并成为日本警察的通译员。 二战过后,没完成中学教育的纳丹加入柔佛公共工程局,也决定上夜校,学习打字和簿记。他后来还透过函授方式修读相当于剑桥O水准会考的课程,每天凌晨4时起床,温习约三小时才上班。他不仅顺利通过考试,还获马来亚大学录取,在28岁时获奖学金上大学。
纳丹伉俪1952年9月4日摄于吉隆坡的一张旧照片,纳丹夫人当时正准备到英国接受教师训练。(档案照片)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医疗社工,经常到偏僻的乡村诊所工作。1955年底,新加坡自治邦首任首席部长马绍尔传召纳丹,纳丹误以为遭人投诉,战战兢兢。出乎他意料之外,马绍尔要他出任海员福利官,照顾离乡背井的海员。 纳丹说:“作为辍学者,除了小贩助手,我从没想过还能当什么。我希望向步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说明,今时今日,只要你有受教育、肯努力工作并有社会阅历,无论情况多艰难,许多事情还是有可能的。” 【投身工运 奠定职总稳固基础】1961年12月,纳丹再次被政要传召,这次要见他的是时任财政部长吴庆瑞博士。当时,职工总会(Trades Union Congress,简称TUC)已分裂,左倾人士成立了新加坡职工会联合总会(Singapore Association of Trades Union,简称SATU),非左倾人士则成立了全国职工总会(National Trades Union Congress,简称NTUC)。 政府极力说服工人脱离“左翼工会”,但须保障他们的福利,于是决定成立劳工研究署(Labour Research Unit,职总行政与研究署前身),协助工会草拟工资协定和处理劳资谈判等。吴庆瑞是要纳丹到这个尚未正式成立的单位当助理署长,为职总的茁壮成长打下牢固基础。 那是吴庆瑞代表政府积极吸引外企在新加坡设厂的年代,要这么做就需要建立公平和有效率的工资架构。纳丹说:“……我们必须在确保公司有盈利和改善工作条件之间取得平衡。引进跨国企业和先进制造手法,也须有妥善规管的工作条件。血汗工厂的概念已行不通。” 对外不卑不亢 坚定维护我国立场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不久,纳丹又有了新任务——加入“办公室都还没有建好”的外交部,见证了早期的外交官如何从零开始建立外交体制,为刚独立的新加坡划定国际立场及风格。 他也在1967年见证了亚细安的成立,并在新加坡于1971年举行共和联邦政府首脑大会时积极参与,包括协助拟定综合讨论事项和立场的联合公报。 1990年10月24日,出任我国驻美国大使的纳丹(左一)和夫人(右一)与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伉俪合照。(档案照片)尽管在1971年调往国防部,纳丹与外交部的缘分未了,十多年后再次回到外交部。他于1988年4月受委为新加坡驻马来西亚最高专员;1990年7月受委为新加坡驻美国大使,并在1996年6月卸任回国后受委为巡回大使。 1993年,美国少年迈克·菲因在我国破坏18辆汽车,被判坐牢四个月、鞭打六下,导致美国出现强烈的反新情绪。 纳丹扛起维护新加坡立场的艰巨任务,受邀上名嘴赖利金(Larry King)主持的电视清谈节目。他不仅在节目中不卑不亢地解释我国立场,1994年3月底也写信针对《国际先驱论坛报》一篇题为《令人感到不安的文化优越感迹象》的文章,铿锵有力地做出反驳。 文章作者把迈克菲描写成受新加坡无辜迫害的少年,纳丹当时驳斥指出,有14名18岁至21岁的人在五年内被判类似刑罚,其中12个是新加坡人,两名外国人,新加坡不能特别优待迈克菲这名美国人。 同年5月,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洛德召见纳丹,指出美国总统克林顿对我国政府不完全赦免迈克菲的鞭刑感到失望。纳丹当下回应,对于美国作出失望的反应,他也感到失望,精辟的言论教人喝彩。 【胆识过人化解国家危机】1974年1月31日,两名日本赤军和两名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人员乔装成游客,租用小艇至毛广岛登岸,企图炸毁油库。他们虽未得逞,却闯上停泊在毛广码头的“拉裕号”渡轮,挟持五名船员,要求新加坡政府承诺让他们安全离境。两名人质当晚跳海逃走,挟持其余三名人质的恐怖分子在新加坡海面僵持了整整八天。
纳丹1974年代替人质随日本赤军飞往科威特后,安然返回国门时,在机场与妻子和两名儿女团聚。(档案照片)时任新加坡国防部安全与情报署署长的纳丹同日本大使馆合作,与骑劫者进行谈判。辗转多日后,纳丹连同另外12名政府官员自告奋勇,代替人质随同恐怖分子到科威特。此举不仅让人质重获自由,也使整起事件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圆满解决。 这起事件足以反映纳丹胆识过人的一面,他在1974年获颁卓越服务奖章。 “拉裕号”渡轮事件后,纳丹还处理了两起棘手事件。越南西贡(胡志明)1975年落入共产势力手里后,许多身在南越的人都想离开越南。一名南越战机机长要为自己和家人寻求政治庇护,机长恫言在巴耶利峇飞机场撞一架军事运输机;两年后一架被挟持的越南航空班机则在实里达机场降落。在两起事件中,丹纳与团队经过冗长谈判后都顺利化解了危机。 此外,纳丹也是国防与战略研究院(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前身)的首任院长,该学院附属南洋理工大学,旨在让学者和学生研究快速转变的战略环境,协助国家掌握国际风云骤变对新加坡安全与防务的影响。 【赢得新闻从业员尊敬】纳丹在1981年10月从民事服务退休时,又有新任命——到《海峡时报》集团担任执行主席。政府当时担心集团属下报章的报道有欠公平,认为记者们无根据地负面报道国内发展和政府政策。 配合《海峡时报》创报150周年出版的《Dateline Singapore》一书,就追述了纳丹到该报上班前一天的轶事。 时任总理李光耀对纳丹说:“纳丹,我现在将《海峡时报》交给你,它有140年历史。它像个瓷碗,如果你打破了,我可以重新粘合,却永远跟过去不一样。” 纳丹把李光耀的话铭记在心,但他没有把报章变成只刊登官方声明和信息的平台,而是积极协助编辑了解政府政策背后的考量,为记者举办周末研讨会和讨论会,并让记者和内阁部长会面,了解彼此想法。纳丹以诚意和开明态度慢慢赢得新闻从业员的信任和尊敬,包括那些认为他出任执行主席将遏制言论自由,初期在手臂系上黑丝带以示哀悼的记者。 “媒体和政府及新闻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会永远存在,每个国家都要找出应对的方法。我相信我帮助了我们的记者,在维持尊严的前提下完成任务,让他们不受非议,专业理想却不被严重妥协。” 【两次当选总统 积极扮演监督政府角色】“多年来,当我受命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时,我从不退缩。有了家人和朋友,特别是李光耀的支持,我终于被说服肩负起总统这个特别职务。” 纳丹基于本身是少数种族,又曾当情报署署长,担心不会受部分新加坡人欢迎。然而,他不仅在1999年在不战而胜的情况下当选新加坡第二位民选总统,还在六年期满后再次出任新加坡国家元首。 纳丹在第二个任期结束前表示不寻求连任,李显龙总理为他送别时,追述及表扬他任内接触国内各阶层人民、支持公益事业、扩大新加坡的国际空间等多个领域的贡献。 其中尤为重要的贡献是纳丹恰当地扮演掌管国库第二把钥匙的监督角色,是民选总统在执行这方面职务的楷模。 根据宪法,政府若要动用历届政府所积累的储备金,须获民选总统批准,以避免国库被腐败政府肆意掏空。2008年,政府与纳丹密切合作,作出重大的宪法修改,允许政府以更长远、更可持续的方式来计算可动用多少储备金。 李总理也说,当政府不得不向纳丹提出动用储备金的要求时,因为他一直都在密切留意局势发展,所以到了这个紧要关头,他在征求了总统顾问理事会的意见后即当机立断作出正确决定。结果,政府的振兴措施稳定了经济、保住了饭碗,并确保危机过后新加坡经济能迅速恢复。 【纳丹生平】●1924年7月3日:在新加坡出生●1954年:毕业于设在新加坡的马来亚大学,以特优成绩考获社会学文凭●1955年2月:加入民事服务部门,成为医药社工 ●1964年:获颁公共服务星章
●1965年12月:加入外交部,任助理秘书,隔年7月升为首席助理秘书,隔年12月升任副秘书
●1967年:获公共行政(银)奖章
●1971年:调往国防部,任常任秘书级职务,负责情报与安全工作
●1974年:获卓越服务奖章
●1979年:调回外交部,任第一常任秘书,1982年卸任
●1982年至1988年:任海峡时报集团执行主席
●1988年4月:受委新加坡驻马来西亚最高专员
●1990年7月:受委新加坡驻美国大使,1996年6月卸任
●1996年:回国后受委为巡回大使,同时担任设在南洋理工大学的国防与战略研究院院长
●1999年:8月18日在没有合格对手的情况下当选后,9月1日宣誓为新加坡第六位总统
●2005年:8月17日在没有竞选对手的情况下再次当选为总统,直至2011年9月1日卸任
●2013年:获颁淡马锡勋章(一级),这是表彰民职人员卓越贡献的最高荣耀奖章
●2015年4月14日:因中风入院,近三周后在5月2日出院
●2016年7月31日:二度中风入院
●2016年8月22日:安详辞世,享年92岁 总理公署昨日发布文告表示,总理和全体内阁,对纳丹先生的逝世,感到哀伤,并向他的家人表达慰问,政府将另行宣布,有关瞻仰仪容和葬礼的安排。 【新加坡政治界人士悼词】 总统陈庆炎表示,自己与夫人对纳丹的逝世深感悲痛。 陈总统表示,曾有幸在1996年至1999年与纳丹共事。当时陈庆炎担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而纳丹协助他创建了国防与战略研究院(Institute of Defence and Strategic Studies),也就是现有的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陈总统表示,该所学校现已在本区域内榜上有名。 陈总统也指出,纳丹在担任印度教基金管理局主席期间,积极提升本地的印度社群。纳丹也在2000年发起总统慈善挑战活动,并在两届任期内,为5百多个受益团体,总共筹得超过1亿元的善款。 副总理张志贤也对前总统纳丹表示深切的哀悼。他说,纳丹是我们这一时代的巨人,与他那一代的领导人一起协助确保我国的和平、和谐以及稳定。 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发贴文表示,他刚知晓前总统纳丹去世的讯息。他说,在8月11日见过纳丹,他当时看起来平静。吴作栋说,将在明天写信给纳丹夫人,并且代表所有马林百列的居民,向纳丹夫人和她家人致哀。他也说,纳丹是新加坡忠实的儿子。 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说,他今天傍晚刚到医院探望纳丹,也是最后一次。言语无法表达纳丹对我国工运的贡献,也无法完全表达他对纳丹作为导师的感激。 【教育事业贡献】 教育部向纳丹夫人及家属致以深切哀悼。当局感谢纳丹在新加坡的大学领域的付出,包括曾经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校长、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的学院主任等。纳丹也于2011年创立了纳丹教育提升基金”(S R Nathan Education Upliftment Fund)。 【葬礼安排】 8月23日到26日在所有政府大楼降半旗。 纳丹的遗体将从星期四(25日)早上10点到星期五(26日)中午12点,停放在国会大厦。
公众可在星期四早上10点到晚上8点前往瞻仰。 星期五,外交使节和其他官员可从早上9点到中午12点前往瞻仰。 国葬仪式将在国大文化中心,星期五下午4点举行。 纳丹的家人、朋友、前同事、总统、内阁成员、国会议员、公务员和来自各界的国人将参与葬礼。之后在万礼火化场将举行私人火葬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