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9806|回复: 1

[CCA课外] 一个爸爸对女儿学钢琴的感悟...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0-2016 07:01:07|来自:新西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ansyxu 于 1-10-2016 07:43 编辑

 我的女儿“兰兰”从五岁半多开始学钢琴。到现在有一年了吧。在各方面进步很大,每一次看到她肉肉的小手在钢琴上,跳跃着,还有时会边弹边唱、自得其乐。我就在旁边叫好、鼓掌、吹口哨和着音乐。有时也在旁跳舞、耍宝。她总是咯咯笑的像朵小花般。我知道她最喜欢爸爸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听她弹琴了。不管她弹的是好还是不好,我总是大声的鼓励她、赞美她。没想到,利用钢琴的平台,我们的感情是越来越深了。
  她从钢琴中是得到了许多的乐趣,学了许多钢琴之外的优秀品质,当然也有不少的苦水-- 钢琴确实是如此的难掌握。而我作父亲的,从女儿学钢琴的这件事得到了许多的感想。这些感想或许对你我在人生中有些帮助吧。所以我才作此文与大家共勉。

1.        引导。

做父母的能给小孩最大的礼物,就是让他们从小能培养些一生受用的兴趣。有些技能到了年纪大了就不好学了。钢琴弹奏的培养就是其中之一。年纪大了后,手就僵硬了。我们做父母的,有条件当然要让小孩学些乐器。但是,一定要对学习乐器有正确的态度,千万不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学钢琴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这过程的掌握,除了“手段”外。最重要的是心态。
  我希望我小孩能“喜欢”钢琴。不在乎她能否成为钢琴演奏家。希望她将来长大后,每当想要安静、放松的时候,能弹弹钢琴。用琴声抚慰自己。
  看到许多小孩,学钢琴失败的例子。常常学了二三年就放弃了。小孩受不了,家长受不了。一把鼻涕和眼泪,才上琴来就想下,威逼利诱皆不成,亲子谈琴皆色变。这就是父母和老师,害了小孩。还不如不学。
  在英文里,弹钢琴是“Play Piano”。要让小孩觉得钢琴是个好朋友,是可以来玩的。
  这是我在兰兰钢琴旁贴的poster:“Dear Elaine, I am Piano PiPi. I am your best friend. Please play with me, Talk with me. Sing with me. I love you.” 她每一次弹钢琴时都会看到这些话。

2.长时熏息。

  学钢琴的小孩不会变坏。这句话是正确的。
  学钢琴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练习耐性。大家想想看,要让一个5、6岁的小孩,坐在钢琴前面练习30-4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容易吗?这种训练就是为了养成他们能坐得住,能静下心,能忍得了的习性。这样坐得住的小孩将来在学校里,学习上才可以走长路。也不容易被人所引诱带坏。
  学钢琴就是一个“长时熏息”的过程。眼睛看着谱子,手上就能准确的,照着拍子,马上弹出。还要左右手协调。这功夫不是简单能熟练的。但是也不要把它想的太难。只要经过日日月月、天天的练习就一定会达到的。这就就叫作“熏息”。
  “孟母三迁”,所为何事?就是为了能给儿子有一个好的熏息环境。我们为了什么要上大学,要上好的大学?说白了就是有个好的“熏息”环境。我们为什么希望能坐拥书城,天天读书,天天学习?说白了就是给自己一个好的熏息环境,同时也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氛围。
  所以,我很感谢我的女儿兰兰,因为要给她一个好的熏息环境,我必须要从我做起!谢谢她,让我更加的勉励自己的进步。

 3.时时改之,更上层楼。

  一定要有一个家长(爸爸或妈妈),负责小孩的钢琴学习。他要在每次老师教钢琴时,了解到老师的要求和功课。不要怕自己是乐痴。学音乐是有趣的。我们做家长的又不是笨蛋,可以利用这个机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欣赏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假如是妈妈负责小孩钢琴的学习,那爸爸就要负责做个缓冲剂。因为妈妈每星期要面对老师的眼神。若小孩谈得不好,妈妈会在老师面前,觉得难过的。她的责任感一定会不自觉的、严格的督促小孩的学琴。可能会失之以严厉。那么爸爸就要常常和妈妈讨论教小孩的方式,要想办法柔软妈妈的严厉。找到一个“中道”的方式。
  正确的钢琴弹奏“指法”,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要因噎废食。小孩子刚开始学琴时,还是以引导兴趣为尚,强调指法为次。等过了几个月后,再好好要求指法的正确。反正做家长的在对小孩教育上,不要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要灵活应对。
  对五六岁的小孩而言,我们做家长的希望他们达到的学习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能“自己练习,自己改正,自己要求”;能自己时时改之,更上层楼。假如没有达到这个结果,我们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
  所以这“时时改之”,不是我们逼他们要改之。是他们自己要改正。这“更上层楼”,不是我们逼迫他们要进步,而是他们自己想要更上层楼。
  钢琴的练习就是培养他们自我学习和自我要求的利器。我很高兴兰兰,正在往这个方向前进。

4.融入生活中。才能走的长。


  不要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不要认为小孩子学钢琴就只是“刻苦”练习罢了、其实每一首曲子都是如同生命般的有意思。它有它的高潮低潮,有它的起承转合,有它的意境,有它的感情。我喜欢让兰兰去体会它。
  刚刚我走到兰兰钢琴旁的沙发上,听兰兰弹琴。我问她这首她弹的曲子(To Celia),作者他到底想表现出什么东西呢?她沉吟了一会,她接下来说的真好。她说这首曲子是他和Celia两个正在快乐的玩耍。兰兰又接着讲了许多她的想法。对那段比较难弹的小节,她说是他在教Celia怎么玩儿。因为Celia还小。
  学钢琴的目的,是在学习音乐。学音乐的目的,是在能欣赏高尚和优美的事物,进而能陶冶自己的性情。
  (现在外面下着小雨,阴阴的天,我在餐桌旁打着电脑。兰兰练琴的声音,却活泼的渗进了我的心房。这是一个温暖的一天。)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是音乐天才,也都不是音乐蠢材。他们都是可以教化的。他们都是可以利用学习钢琴来理解和欣赏音乐的。问题就是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好好的教育他们。我们可能只是一味的争名好胜。只是为了让他们学好钢琴,而忘了学钢琴的真正意义。
  作家长得首先要“放轻松”。你的紧张在意,会让你的小孩受不了的。你可曾在小孩子练琴时,坐在旁边,挑剔这里不对,挑剔那里不对,弄得小孩子都要哭了。你可知道你的小孩,已经很努力了,他弹对了99%,但是有些父母只看到了那弹错的百分之一。
  钢琴是要每天练习的,但是只有放轻松了,多享受其过程,不计较其结果,才能走得长。在佛教里金刚经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只是一味的练习新的曲子,而不复习旧的曲子。有一些老师要学生练习太多的新曲了。做家长的要控制住。不在量的多少,而在于质的高低。就怕是每一天小孩哭哭啼啼的,一味练习着老师规定的新曲,而没有办法再去体会和享受已经练过的旧曲。我常常叫兰兰弹半个小时的钢琴,随便她想要弹什么都可以。我可以感受到她喜欢弹弹旧的曲子,去享受不同的沉淀。

 5.同样的音符,不同的组合,相似的天籁。

  我们人类所有的音乐都是用这C,D,E,F,G,etc 等音符所组成。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全世界,不论你来自何地,何种民族,何种环境,当你听到如同“一闪一闪亮晶晶”,或是“男孩看见野玫瑰”,或是“长亭外,古道边”,或是“我家门前有小河”,或是“鳟鱼”,等等的歌曲时,全世界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好听呢?为什么?难道我们的有共同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对音符排列组合的好恶吗?我会有另文来讨论我的想法?
  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小孩,都具备了“同样的音符”。都能展现出天籁般的音乐。世界上所有的人,不论贵贱、地区、肤色、种族,没有人不喜欢“美好”和“高尚”的事物。众生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不同的环境,就如同音符不同的组合,它可以变得纷乱,吵杂,不堪入耳。但是却不能,永远不能,永远不可能,抹杀我们在每一个人,本质上对“美”的共同的追求。
  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有无比的信心。自己的小孩,就如同世界上所有的小孩般,他们都具备了,能创造世间无尽美妙宝藏的音符。我们作家长的,不需要当救世主般,高高在上,想要去“创造”奇迹。我们只需要给他们制造个环境罢了。
  你可有常常倾听小孩自发的天籁呢?多听听吧,你会学到很多的。

6. 总结

  钢琴教育其实就是我们对小孩教育的缩影。它比学校正规教育要难掌握,因为它是家长自发性的,要孩子学习的项目。
  父母掌握的好的话:那是对你小孩一生的礼物。他们可以学习和亲身体验,什么是音乐、什么是优雅、什么是美、什么是高尚。也可以让小孩从小培养出他们的耐性。培养出小孩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能力。甚至、因为全家共同的兴趣,而激发出家庭强烈而温暖的向心力。所以钢琴教育可以是小孩素质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里面重要的一环。
  假如家长以“小孩弹好钢琴”为其唯一目的的话。我觉得实在是太可惜了。假如家长为了达此目的,而对小孩过于严厉的话。我觉得实在是太可悲了。
  对我而言,小孩学琴的目的是我列在“父母掌握好的话”里面的所有项目。要达到这些目的,我们一定要行“中道”。以鼓励为主的要求。以启发为首的坚持。更是要先教育自己。才好教育小孩。从教育小孩的漫漫长路上,我们要谢谢我们的小孩,让我们也学了好多好多。

  最后,希望大家从音乐的学习中,创建一个温暖而和谐的家庭。想想看在寒冷的冬夜里,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微笑着、听着小孩子弹出的琴声,是个多么温暖的画面啊。



1

查看全部评分

jpe
发表于 3-10-2016 11:04:59|来自:新西兰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很多时候家长不容易掌握引导和要求的度。比如写字,只是引导,但孩子达不到一定的水准,家长不可能去欣赏一篇写得很烂的字。当有这样的预期,和消耗完耐心后,就开始要求孩子,给孩子压力。孩子可能提高了,但也可能失去兴趣了。
掌握这个度,使用适合的手段是件难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