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半年一度的货币政策今天又发布了,这次又是啥情况?一起来涨姿势,哦也!
新闻背景 1、政策发布机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 2、货币政策: 新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范围和轴心将维持不变,这符合市场预期。翻译过来就是,和上一次的货币政策一样,没啥变化~~ 3、当局说: “我们经济今年增长放缓,明年也不可能会显著增长,这主要是受全球需求放缓,以及我国出口面对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 4、当局还预测: “今年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将只微升1%左右;明年的升幅将介于1%到2%之间;中期通胀率将维持在略低于2%水平。” 5、出台该政策的理由: “有鉴于此,当局决定维持现有的货币政策,以确保中期物价稳定,同时为汇率浮动区间提供灵活性,以应付短期内通胀压力和增长疲弱的情况。”
好了,今天的新闻就这么点事儿,想要大胆的装逼谈论此话题前,不懂的人还是需要先恶补一下新加坡的货币政策!
从80年代起,新加坡的货币政策以管理新币汇率为重点,让中长期通货膨胀率保持稳定,从而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由于新加坡经济规模小、非常开放,新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波动会影响我国的物价水平。管理新币汇率的货币政策也相对可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可直接在外汇市场买卖新元。
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利率来控制通胀,但金管局并不干涉利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市场,我国的利率主要由外国利率和投资者对新元未来走势的期望而决定。我国的利率往往低于美国利率,反映了市场预期新元在长期范围内升值。
货币政策的主要元素 1.新元名义有效汇率(S$NEER) 这是新元兑一篮子主要贸易国家货币的币值,每种货币所占的比重主要根据我国的外贸情况而定。相比和单一货币挂钩,关注新元与一篮子货币的加权汇率确保新元汇率更加稳定。金管局从不对外公布篮子内有哪些货币,以及个别货币所占的比重,经济师认为,这应该包括了美元、欧元、日元和一些区域货币。
2. 汇率波动范围 金管局为这个汇率设了上下限,让它在指定范围内波动,而不是设定一个固定价值,这让新元汇率能够承受短期市场波动。根据货币政策立场,新元汇率呈现上升、下跌趋势,或与水平线持平的走势。
新元汇率的走势
1. 上升:让新元稳步升值。例如,2010年4月开始到现在,金管局让新元逐步升值,因此指定波动范围呈现的是上升趋势。 2. 平行:若采纳中立(neutral)立场,就是让新元不升值也不贬值,指定波动范围就不会有升势或跌势,而是与水平线持平。例如,金管局在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就持中立立场。 3. 下跌:多数经济师相信,让汇率呈现下跌趋势、也就是贬值,从不在金管局的考虑范围内,因为新加坡的货币政策是以应付中长期的通胀压力为目标。自2001年发表货币政策声明以来,金管局都不曾这么做。
金管局如何调整货币政策
1. 把可波动范围的中间点上下移动:2010年4月,金管局调高可波动范围的中间点,让新元一次过升值,效果相对比较快和突然。 2. 扩大或缩小可波动的范围上下限:扩大范围上下限往往是应对较为剧烈的市场波动,例如美国911事件发生后,金管局于2001年10月宣布扩大可波动范围,应对当时金融市场的震荡。 3. 调整可波动范围的坡度,让新元放慢(坡度调低)或加快升值速度(坡度调高):2015年1月,由于油价大跌导致通胀走低超出预期,金管局宣布调低坡度,让新元放慢升值步伐。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般来说,通胀趋高时,金管局会让新元加快升值。如2011年本地通胀超过5%,金管局于当年4月调高可波动范围的中心点,让新元一次过升值。反之,通胀走低的话,金管局就让新元放慢升值,如2015年1月的政策宣布。
1. 新元升值使得进口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降低,导致“进口通胀”下跌,例如和油价相关的产品服务以及进口食品。 2. 新元升值使得我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相对上涨,海外市场对我国的出口需求减小,从而导致国内对原材料的需求降低,减小成本压力,抑制通胀。例如新元升值意味着本地消费对外国游客更昂贵,外国游客的需求可能下滑。
金管局的意外货币政策宣布 金管局在2003年10月前,每年1月和7月发布半年一度的货币政策。2003年10月起,每年4月和10月发布,让当局在决定货币政策时能把每年财政预算案对经济的影响考虑在内,同时也能利用贸工部和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来评估经济展望,制定合适的政策立场。
金管局2001年发布政策声明以来,共有两次突然在半年期意外发布声明。 2001年10月:美国911事件发生后,金融市场动荡,金管局放宽新元汇率可波动范围,以避免花费过多的储备来应对市场波动。
2015年1月:由于油价从2014年年中开始大跌,从110美元的水平跌至50美元,我国的通货膨胀趋低,出现负通胀。油价的持续低迷超出了金管局之前的预料,因此宣布让新元放慢升值的步伐,以保持通胀的稳定。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新币对人民币近半年来的走势,你们可以像银行分析师一样来个预测吗?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