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将用全新的方法在德光岛西北端填海造地,工程2022年完成后,将为新加坡新增810公顷土地,相当于两个大巴窑市镇的面积。
新开拓的地段将为新加坡武装部队提供训练用地,从而腾出更多本岛土地用作住屋、商业和医院等其他用途。 新的填海方法借鉴自荷兰,通过建设显著高于海平面的海堤,开拓围海而建的土地。与传统填海造地方法相比,它显著减少沙土需求,也更具成本效益。政府也不排除未来在其他填海工程中采用类似做法。
德光岛的项目中,拟建中的海堤长10公里,高于海平面约六公尺,能阻挡海水入侵低于海平面1.2公尺的填海土地,也称“圩田”(polder)。圩田中会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雨水聚积。
由于周边国家沙土出口政策调整,填海所需的沙土供应存在不确定性,价格也容易波动。黄循财指出,这些都影响填海工程,新加坡因此开拓沙土进口渠道,同时采用新的填海方式,以显著降低工程对沙土的依赖。
汲取经验应对海平面上升挑战 政府也希望从德光岛的这个项目中汲取经验,从长远上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挑战。 在新加坡本岛也有一些地势较低的低洼地区,在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情况下,面对淹水的风险。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说:“我们在这个项目中学到的建设海堤、海岸地区管理等经验,对于应对长远的气候变化挑战也非常重要。因此该项目不仅是为了开拓土地面积,也是为了培养能力,从长远上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坚韧的国家。”
这项工程将在今年底招标,国家发展部委任建屋发展局代表政府展开填海工作,而新的填海土地将由国防部和公用事业局管理。 政府在2013年发表的土地资源规划书中指出,为满足未来人口可能增加的需求,政府将填海造地扩大国土面积,预计到2030年将填拓另外约5200公顷土地,等于九个宏茂桥的面积,使总面积从2013年的714平方公里扩大到766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书,一部分填海工程在德光岛和大士港口,本岛一些军事野外训练日后将集中到德光岛,南部的港口业务也将集中到大士,以便腾出土地兴建更多住屋和其他设施。
建屋发展局从2008年起研究在新加坡采用圩田(polder)技术填海造地的可行性,并向已有数百年相关经验的荷兰取经,确保这项工程具备成本效益、安全可靠,并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什么是圩田技术? 通过在浅海或内陆湖铸建防水堤坝,再抽去当中的海水或湖水,形成低于海平面的陆地,也称为圩田。如今一些国家也把机场、住宅等建在围海而建的圩田上。 传统填海工程会在海岸线以外兴建海堤,围出需要填海的地段,再用软土和沙土填入海中,填海地段高度与海岸线及海堤的高度基本持平。 在利用圩田技术填海下,德光岛西北海域兴建的海堤高度显著高于海平面,堤坝与德光岛之间的填海土地则比海平线低1.2公尺。
●如何防止圩田积水? 填拓的圩田低于海平面,当中建有雨水收集池、抽水水泵,以及完善的沟渠网络,帮助圩田排水。德光岛和圩田之间也会建设一条隔离沟渠,确保积水不会从地势较高的德光岛流入填海地段。 ●与传统填海工程相比 建设和保养成本是否更高? 多年来为新加坡提供填海咨询的荷兰专家吉斯(Kees d’Angremond)教授指出,圩田需要完善排水系统,建成后的维护和保养成本将比传统填海土地高。但这项技术显著减少填海所需沙土,建造成本比传统填海低很多,整体而言成本效益更佳。 建屋局指出,当局不久后将展开招标,目前不便置评建造成本,不过按初步设计,造价将低于传统填海工程。 ●是否会影响海洋生态? 建屋局在2014年展开详尽环境评估研究,确认工程不会显著影响德光岛周边的海洋生态,相关研究今年结束。当局也会在工程中采用环境监控和管理计划。 德光岛附近乌仑岛(Pulau Unum)一带有红树林等丰富的多样生态,填海工程将在设计上做出配合,拟建中的海堤会绕过小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