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肾脏捐赠者长期的康复情况,新加坡中央医院和杜克—国大医学院携手针对174名肾脏捐赠者展开研究,并于2013年至2014年间对他们的肾功能测试成果进行分析。
新加坡首个针对肾脏捐赠者的研究发现,他们在捐肾长达36年后,仅剩的肾脏功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逐步增强,甚至可完全承担两颗肾的运作。
新加坡是全球首五个末期肾脏病病发率最高的国家,去年共有334人因肾脏严重衰竭需等待肾脏移植。单在今年上半年,等候名单就已达到310人。
剩余肾脏有自然补偿机制 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国人主要担心肾脏移植手术风险过高,以及移除肾脏会对健康造成长远的影响,而拒绝捐赠。
为进一步了解肾脏捐赠者长期的康复情况,新加坡中央医院和杜克—国大医学院携手针对174名肾脏捐赠者展开研究,并于2013年至2014年间对他们的肾脏功能测试成果进行分析。 一成捐赠者肾功能达100% 受访者是于1976年至2012年之间在中央医院完成移植手术,当中51人是完成手术六个月至五年的短期跟进案例,46人是五年至十年的中期案例,77人是超过十年的长期案例。这包括活体肾脏移植在1976年推出时,接受手术的首批捐赠者。 研究结果发现,虽然人体内的两颗肾脏在一般情况下各承担身体50%的血液过滤功能,但捐赠者剩余的肾脏有自然的补偿机制,可承担的功能会日益增加。 在短期案例中,剩余肾脏的功能平均达到67%,中期为76%,这个比率在长期个案中,进一步增加至80%。在所有受访者中,也有将近10%的人肾脏功能达到100%,这意味着他们剩余的肾脏可完全弥补另一颗肾脏的功能。 研究员也通过血液中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受访者的肾脏退化速度。结果显示,尽管捐赠者的肾功能会在短期内下降,但在完成手术超过十年后,肾脏退化速度仍可恢复至正常健康水平。 参与研究的中央医院肾脏移植主任兼肾科高级顾问医生纪怡胜说,海外虽然有很多类似的肾脏捐赠研究,但由于受访者的种族、基因、饮食习惯,和当地捐赠程序不同,不能在新加坡套用。 “研究员希望通过研究让国人全面了解肾脏移植的风险。结果证实,肾脏移植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新加坡末期肾脏病患日益增加,移植活体肾脏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希望这次研究能鼓励更多国人捐赠活体肾脏。”
半年减20公斤为捐肾救姐
姐姐肾脏病恶化,急需肾脏移植,127公斤的弟弟毫不犹豫在六个月内减去20公斤,只为通过院方审核,把肾脏捐给姐姐。 郑文统(32岁,行销顾问)的姐姐郑靖文(35岁,自由作家),2001年被诊断患有肾脏病。四年后,郑靖文病情急转直下,肾功能锐减至不到10%。 因每周得洗肾三次,郑靖文得辞去她所热爱的记者工作。好动的她也因洗肾产生的副作用,每天搞得头晕作呕,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不忍看姐姐一直受病痛折磨,郑文统毅然决定捐出一颗肾。不过,由于他过于肥胖,手术后肾脏衰竭风险过高,无法通过院方的捐赠批准。 郑文统因此下决心积极减肥,短短半年内从原本的127公斤,减到106公斤,成功获得捐赠资格,进行移植手术。 他说:“我在那几个月内每天拼命跑步,家中的跑步机甚至因为使用过度而损坏。但看到姐姐接受移植后健康快乐的模样,我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 今天正好是姐弟俩完成移植手术的11周年,如今两人都成功开创自己的顾问公司。郑文统在手术后继续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已达到80至90公斤之间的健康体重。郑靖文则继续追求自己的写作理想,也能和从前一样时常出国游玩。 郑文统说:“姐姐一直担心捐赠手术会影响我的健康,我因此和她约定,两人在手术后积极运动。我在手术后一天就能出院,现在的体能甚至比从前更好。” 郑靖文说:“洗肾的那几个月里,我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也失去对未来的憧憬。弟弟不止给了我一颗健康的肾,也给了我一段全新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