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318|回复: 0

[兴趣话题] 美学心得(第一百七十一集) 罗国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2-2016 11:27:04|来自:广东广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学心得(第一百七十一集)

罗国正

(2016年12月)

2557、功名利禄、浮沉成败,有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到结果,就是看谁的“定力”强大。很多人的胜利,是因为有足够的“定力”;很多人的失败,是因为缺少了“定力”。长期练习书法的人,一方面培养了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等,另一方面是培养出人的“定力”,气场感等。

2558、人的本质特性是:自由和创造。宇宙的本性是无限。宇宙生命发展规律说明了生命会本能地或自觉地实现自己和自己的种类在时空上、在自由度上争取最大化。自由和创造的重要特质就是突破限制、逐步接近无限。这都反映在我们的星球上,人的本质特性是最高度、最集中地体现出宇宙生命发展规律。进一步说,人类的本性是日趋吻合着宇宙的本性。这些观点,都是人类追求天人合一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也是人类最伟大的宇宙精神的重要内容。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小说家等在这些内容里,将获得无限广阔的舞台,这也应成为美学家构筑自己理论体系的重要论据和力量源泉,同时,应为重要的审美标准,还可以是艺术家构思创作伟大作品的一种思路。

2559、生活的体验、艺术的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随时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具体事物,因此,使人对个别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水平常在这过程中逐步提高。个别性常常是与体验性、经验性、实践性的事物联结在一起,审美活动常常也是如此。

2560、人们经常在审美活动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感觉判断是没有理由的;有的感觉判断是没有足够的理由的;有的感觉判断是有充足理由的;有的审美感觉是本能反应的;有的审美感觉是自觉反应的。有的审美感觉在审美主体里是没有标准的;有的审美感觉在审美主体里是标准模糊的;有的审美感觉在审美主体里是有清晰的审美标准的。有些人的感觉是处于低层次的;有些人的感觉是处于中层次的;有的人的感觉是处于高层次的。有的人的审美感觉是非专业的;有的人的审美感觉是半专业的;有的人的审美感觉是专业的。世间事物品类无数,千奇百怪,任何人都不可能对任何事物的审美感觉都达到有充足理由、非常自觉、有清晰的审美标准、是高层次的、是专业的。所以,谦虚、谨慎,努力学习,善于倾听专业人士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自以为是的人会经常犯错误。

这就涉及到感觉与理由、本能、自觉、经验、标准、层次、专业、非专业等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到个人的感觉与公认的感觉、专业的感觉问题;涉及到行业内的感觉与非行业内的感觉问题;涉及到本能的感觉,有的受到后天的正确引导,有的受到后天的误导的问题,由此而知,良好的学习环境、正确理论的引导,良师益友,对人们的审美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

以绘画、书法为例说明一下以上的问题。不少人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只凭本能的、低层次的感觉,不能分清这是画还是照片;这是艺术品还是色情物品;这是行货、赝品,还是原创的艺术真迹;这是有丰富技术含量的作品,还是低技术含量的作品;这是有思想内涵的作品还是没有思想内涵的作品;这是有强大影响力的作品与没有影响力的作品;这是名家作品还是一般艺术家的作品;这是高值的作品还是低价的作品等等。所以,审美主体的水平很重要。

审美主体的感觉与审美标准、境界层次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用对中国的书法作品进行审美为例作为解释,可以更容易透彻一些。在中国学习过汉字、并知道书法的人,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在这么多的人之中,加上书法自身众多的特点,自然就产生了对书法作品的审美有很多个层次和相关联的审美领域。根据“字如其人”的道理,我推理出一些新的美学认识:审美的感觉如其人。或者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或另一个角度看,你想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就了解他对相关事物的感受。这已涉及到更为广泛的审美话题了。就对书法审美本身而言,里面已有很多的审美标准,如字体结构,书者用笔含藏着练习过多少范本的书体,笔力、笔势、功底、气场、布局、心境、历史背景等等。别说不是书法家写字所存在很多的缺点了,就说不少当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如果用历代被公认的书法审美标准来评价,也存在不少缺点,如:不善于“转管”;使转不灵活;反复出现不合理的折笔;用笔过于着意;通篇作品斜线,成了惯性动作平行线的机械反应,缺少变化;频于露锋,而不善藏锋;写得太满;不善留白;不是线条粗俗就是线条媚俗;用句平庸;多入俗眼,难成高雅之品;用笔过于张狂,缺少含蓄;神不守舍,只顾表现;缺少通灵感和气场;线条死实,没有墨韵和意外笔趣;笔笔只来自古人,没有自己的创意;不懂通篇布局,重点字句不突出;……;如此等等。可怕的是,这类缺点,不少所谓的书法家连自己都全然不知,而是自以为是地一股牛劲地苦练了几十年,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光啊!这大概是真正伟大的书法家还少过皇帝的重要原因之一吧!感觉、心境、审美标准、审美的道理确实非常重要,这是提高审美境界、艺术境界的重要前提。其实,当上一个非常成功的书法家,不单纯依靠勤奋就可以,也要善于练字,还要有诸多的条件配备,如掌握很多的书法审美标准;周边的亲人、朋友都有爱好书法的氛围,经常交流书法的心得;多读书法史,书法家的传记、评论、多读帖、临帖,多参观书画展,多读美学方面的观点、论著,增长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多游名山大川以养长灵气,多接受专业的艺术批评等等。人们由此可知,艺术的审美境界层次很多,没有严格的、系统的学习、训练,只凭本能的感觉,或先天的聪慧,是难以企及高境界的审美享受。哪怕你有很大的权力、或拥有无量多的财富,如果没有经过较长的学习、修炼的过程,也无法获得那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因为凡是很高层次的审美,很多都是有审美理由、审美标准的,是专业的。书法如此,艺术如此,其他方面高层次的审美也应如此。但很多审美的事实告诉人们:“一法通,法法相通”,因为审美的基本的、主要的原理是一致的,审美的任何愉悦都离不开大脑。问题常出在,当你面对世间万法,却无一法修炼到高层次的境界时,你又怎可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呢?事实上,只“通一法”,在另一领域的高层次享受中,也只能约略的品味,也无法达到专业的、细致的水平。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生要脱离低级趣味,并能获得更多的高级审美享受,须多读书,多掌握美学的知识,至少要熟识一门艺术,还要多体验需要的审美对象。

有一个很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是:不管什么层次的感觉,都是在本能的感觉上发展而来的。不管什么样的学习、训练,不管什么样的信念,都不应扭曲或扼杀本能的感觉,都不应以特殊性或普遍性的抽象理念代替或抹去具体人的真实感、代替个别性,而应完善和提升健康的本能感觉。否则,就会将人性异化而走入歧途,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确实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同时,人们也应知道,由于高层次的感觉或美感,常常是充满着理由和有审美标准的,而且这些理由和标准也常常是不只适用于某一个人,而是符合一群人的品味。这样,就自然地在个别性的基础之上,升华到特殊性和普遍性了,这些感觉或美感可以上升到审美理念的层面了。由于大多数高层次的感觉和美感常需正确的理念、较高的审美标准来引导,还须系统的学习、修炼和反复多次的体验才能较完整地产生。这就出现如何评判这些理念、标准、修炼和体验过程是否合理准确的问题。或者说,用什么标准来确定这些相关标准,即是找出标准的标准,理由的理由。我认为,关键在于不能违反人性、人体结构内在的规定性、类本质特性、人类发展自身的规律性,不能违反人的感觉的主体性、承认各审美主体之间的个别性、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辩证的关系。这就是标准的标准,道理的道理。

2561、在中国古代有位文学家他的美学观点特别强调动态的、对立统一的、充满辩证关系的审美特点。非常有意思,他叫袁中道,下面我将其简约介绍,并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袁中道他是袁宏道之弟,也是明朝的文学家,也是万历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主事,南京吏部郎中。他的美学思想具有公安派的色彩,主要特色是反映出其辩证的美学观,在众多的中国古代的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里显得有所不同。现将他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1)“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

(2)“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而生”,“凡慧则流,流极而趣生焉”。山“玲珑而多态”,水“涟漪而多姿”,花“生动而多致”,“皆天地间一种慧黠之气所成,故信为人所珍玩。”

(3)没有绝对的完美,天地间的美总有令人不如意之处,如“虎丘池水不流;天竺石桥无水;灵鹫拥前山,不可远视;峡山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园圃之胜,也常不能兼美。”“多宏大者,鲜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泉水者,艰眺望。”

(4)主情与主法两种创作方法、理念的对立运动体现在艺术思潮流动和转化之中。“性情之发,无所不吐”,末流以法来救。“法律之持,无所不来”,末流以情来救。情与法在交替的对立统一中发展。

(5)散文贵在直摅胸臆,不中行则狂狷。诗“以发抒性灵为主”,“性灵”与意不相冲,“以意役法”,则“诗文的精光始出”。

袁中道的与时俱进辩证的美学观,我以为很明显受《周易》的理念影响。事实上文学艺术一方面要随着事物的变化、历史的发展而前进,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努力创新,适时适地在发展。另一方面,也应明白这样的道理:天不变,道亦不变;人的本性未变,影响文学艺术的核心力量依然未变。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情与法皆因人性而显。情与法不能离开人性。但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角度来演绎人性。这就涉及到文学艺术的情、法、理三者关系问题。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应更清楚地知道,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发展,人们使用的物品、工具、设施越来越先进,因而对人们的观念的影响、传播、更新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很多以前认为是神话的东西,变成了现实;很多过去信以为真的事物,变成了神话。很多过去认为是不道德的东西,现在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很多过去须坚守的信条,现在认为是因愚昧所致;……。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手机微信等等在人们中广泛应用,在众多领域以世界范围的幅度打破了信息垄断、咨询独享的局面,导致了信息革命的瞬猛、深入的发展,也必然导致人们在灵魂上已很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在基因性、结构性上产生改变。当然,从整体上看,文学艺术不可能置身度外,从式样、内容、传递方式等等上都随之有了很多变化,当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结缘,则舞台更大了,这也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走向光辉的前景奠定了伟大基础。

当我们知道在世间没有绝对的完美时,同时也应当知道有一种叫做“缺陷美”,正因为有了缺陷才显得更美的人及事物,确实是存在不少的。例如:战将脸上的那道疤痕,残垣背后的故事,因落叶带来的启示、感悟等等。这都充满着辩证的美学观。这些,袁中道他以古人的那股灵气,已大略地预感到不少了。

2562、人们参与各种场合的活动,都有特定的语境,表情、动态、服饰、讲话等,都应与特定场合相符,这不是装腔作势,而是属于礼貌、礼节,是参与者的教养、内涵、身份的体现,是人格的表现。例如,在非常严肃、静穆的环境、气氛里,不应嬉笑玩逐,在充满喜庆的大好日子里,不应有哭丧的表情等等,否则就会失礼。这类内容,我认为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有必要安排适当的内容和训练。当人的言行能练就到适应各种场合活动所需的语境、符合于礼时,就会在人的内在形成一种约束住人性里的兽性一面,自觉地逐步形成具有德性的人格。以上的内容,重在多践行,而不是只有书本上的口号,没有具体的细节体验。

(待续)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