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港居住的朋友应该对“榜鹅干面”非常熟悉吧?这是在后港1巷的熟食中心经营一家面摊,其老板是一名断掌大叔,为了养家糊口,尽管断掌也依旧亲力亲为,如今生意火爆,断掌叔24岁女儿不忍看其辛苦,又不舍得那么好的家族手艺失传,所以想接替父亲继续这门生意。
据了解,断掌叔叫余明勇,他在1984年的一起工业意外中,右手掌被混泥搅拌器搅碎,必须切除右手掌。之后,他在1995年接手“榜鹅干面”的生意,推出“独创肉丸”,面摊生意大好。 余明勇坦言,最初开始单手煮面,其实是情势所逼。 “当时我的员工迟到早退,逼着我自己要一手煮面。要生存就要付出,而我必须要付出多一倍努力。” 由于儿女已长大,提及是否考虑退休,余明勇表示还言之过早,但女儿有意继承家业。 余明勇的小女儿余琳铷大学毕业后就找到一份人事部的工作。不过,她自8岁起就到档口帮忙,表示只学了一半的手艺,若有机会接管摊位,希望能传承传统美食。 “生意是爷爷传给父母亲的,若后继无人很可惜。父亲最初觉得太辛苦,不同意让我们接手,后来觉得卖面有满足感,改变了主意。” 余明勇说:“当小贩确实很累,但还不打算退休。女儿是否会接手还言之过早,但我已心满意足。”
对很多人来说,出国旅游,大抵有两个心愿:一是能尝到当地独具特色的美食,二是花费能够尽可能做到物有所值。新加坡的“小贩中心”,不但让这两个愿望尽数实现,其中透露出来的城市管理经验也可供我们参考。 如今的小贩中心已成为新加坡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景”,体现着一种城市的秩序,甚至被列为“每一个人有生之年必须到访的一千个地方之一”。 其实在建国初期,新加坡面对着小商小贩随意摆摊所带来的困扰,后来1968年,新加坡政府开始行动——对街头小贩进行登记,保证小贩持牌设摊才得以规范。之后,随着社区商业模式的发展,为居民提供生活配套服务的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逐渐兴起,政府也将小贩中心作为新镇邻里中心的组成部分,就这样,小贩中心和邻里商业步行街、社区小广场一起构成了重要的社交空间。 此后,小贩中心慢慢发展成为新加坡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加坡旅游局和电视等媒体把小贩中心推介给全世界,后来得到各地不少旅游作家的推崇。多次社会调查显示,经济实惠而又有多元多样选择的小贩食品,已形成了新加坡人独有的“出外用餐”文化。
千万不要认为小贩中心只是平民百姓吃饭的地方
在新加坡,上到国家总理、政要富豪,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可能是小贩中心的常客。如今,小贩中心已成为新加坡人寻常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的一日三餐不再依赖家里的厨房,做饭差不多也成了纯粹的居家生活乐趣。人们在小贩中心吃饭、喝茶、看报、闲聊,有的人就是叫杯咖啡,吹着风,看人来人往,看小鸟啄食;或是约上一两个朋友,叫杯咖啡,消磨午后时光。
新加坡两家小贩荣获米其林一星 千万不要小看新加坡的小贩,在这里,已经有两家本地小贩摊得到了米其林一星,成为全球最廉价的米其林美食。
获得米其林一星的两家小贩是原址禧街,现在位于Crawford Lane,拥有50年历史的大华猪肉粿条面和在牛车水熟食中心营业八年的香港油鸡饭面。
不得不感叹的是,新加坡小贩确实是一份不容易的工作。如今,想要接受这些小贩生意的年轻人并不多,又可能不久之后,一些特色的小贩将会要失传,各位吃货赶紧有空就到处品尝一下,且吃且珍惜,不然以后可能再也找不回这个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