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心得(第一百九十三集) 罗国正 (2018年10月)
2797、《美学心得》第2796条,谈及“大染缸”对人的精神、思想、行为、性格的形成、影响,里面还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思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具有使人难以避免地异化、远离本性。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呢?长期以来无数贤哲都在探索,得出了不少的结论。我以为这些结论中,有的是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有的则使人进一步地异化、远离本性。我主张,为了避免“大染缸”中的不良影响,关键在于要以爱护生命本体为出发点,让身心健康,遵从生命发展规律,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在现实生活中,里面包含很多很多的细节,都需要人们认真学习,不少细节甚至用一生去感悟。如果从幼年开始,就有这方面的良好教育,则终身受益。下面举些实例说明一下:例一,最近有两个书画家跟我说,他们长期屁股很痒,去医院看病后,就好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很痒,已经很多年是如此了,问我有什么办法。我问:你们是否穿的是西式内裤,他们说是。我说:你们试换穿中式的,绑绳子的中式内裤。他们真的试了,结果痒就消除了。例二,有一天我跟一个朋友吃饭,他说他患痔疮十多年,一直看医生,现在还没有治好,问我有什么办法。我答:我不是医生,不会治病。但我可以说一个方法给你听,不妨试一试。你回家买多点橙汁汽水,一口渴就带汽喝下去,平常吃饭时多吃蔬菜。他回家后马上买了两箱橙汁汽水,经常带汽喝下去。过了一个月后,又见到他时,他高兴地对我说,痔疮病好了!例三,现在很多中年以上的人,如果用专业牙科医师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不少人是不懂得刷牙,也不懂得买牙膏的,所以,很多人已出现了牙病。从以上三个例子就可以明白到,当一个人屁股痒、生痔疮、加上牙痛(实际上不少人远不止存在三个问题),生活得愉快美好吗?其实,一个人来到世上,有数不清的细节需要学习的。我认为,人们为了避免“大染缸”的不良影响,首先要有爱护生命的念头,从小就对与生命本体有关的诸多细节、知识进行认真学习、践行,以这方面扎实的知识为基础,为审美标准,逐步地扩展自己的学问、经验,走向悟大道。旁杂的东西,少参与。这样,人生就能稳步致远,这是人生美学非常关键、重大的内容。 2798、休谟在《论趣味的标准》、《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6页里表述:“尽管趣味仿佛是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终归还是有些普遍性的褒贬原则;这些原则对一切人类的心灵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经过仔细探索可以找到的。按照人类内心结构的原来条件,某些形式或品质应该引起快感,其他一切引起反感……。”休谟已经明白到美感、丑感、趣味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个别性,普遍性的形成是基于共同的人性。艺术家在创作伟大的作品时,应是或自觉或本能地运用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认识,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我认为,休谟是伟大的美学家之一,他的著作里有很多闪光的美学观点,非常值得人们学习,汲取养分。 2799、当你发现自己对高尚的趣味缺乏敏感性和爱好时,而对低级趣味却异常敏感和爱好时,一定要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问题。要努力学习、训练出对高尚趣味的敏感性和爱好。否则,就成了低层次的生命,浑浑噩噩地渡过一生。 2800、当社会有大量的艺术爱好者、有一批优秀的评论家、批评家,很多人有邀请高人评价自己及自己的作品、产品、活动等习惯,人们从小就自觉培养出审美的意识和习惯,这样的社会氛围,就会高尚的趣味多,丑陋的事物少。 2801、要将普遍承认的美感、趣味作为主流,同时又允许特殊美感、趣味有发挥的空间,世界才多彩美丽,人们的心才感受到自由的畅快。 2802、悲剧的悲伤、愤怒、怜悯能转化为快感,这不仅仅是艺术家或艺术表演的技巧,这些对于审美主体来说,都是客体的东西,关键在于审美主体、或观看悲剧主体的内在能力和作用。这一点,休谟夸大了客体的作用。 2803、休谟一方面既着重于悲剧形式、技巧的观察,另一方面却忽视悲剧内容、作用与悲剧快感生成的复杂关系,更重要的是观看的主体、审美主体既具有普遍的人性基础,又有特殊的、个别的生理、心理、经验等结构。 2804、我们不能将崇高只归结为“既使人有危险感,又要使危险不太紧迫”这么简单,其实,出现这种状况,很多时是没有崇高感的,如偷情等。现实中的崇高,如向往理想的目标,追求伟大的对象,爱戴英雄人物、超越现有的境况等等,这点好像美学家伯克不太理解。 2805、伯克认为只有人才在异性的情欲中产生美感。当代很多对动物的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并非如此。人们也发现鸟类等等在追逐异性中表现出美感。更不能把只有“混合情欲”说成才是爱,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发现不少的爱很难单纯用情欲来解释。在审美时,还要区分出:是由生理首先推动起来呢?还是由心理首先驱动? 2806、同情不单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其实,人的先天本能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同情。 2807、同情既有本能的部分,也有后天交往的部分;既有非理性的部分,也有理性的部分。这样理解同情,就会较为完整些。 2808、模仿既有与同情一样的原因,也有与同情不一样的原因。模仿有时与情无关,与理有关,与实用有关,与利有关。 2809、通过竞争来追求崇高、荣誉,利也常在其中,以此实现美感。这也是常见的一种现象,而实现这方面的高层次体验却只有少数人。 2810、独自一个人在飓风暴雨中无所依靠,心的一切念想会因此停顿,被恐怖所占据。但此时,如果身边有个热恋的情人,就会大大减弱了恐怖感。大自然的崇高与人的感情崇高,在此时形成了两个相对照的高峰。此时,可以触发出人对情与理的顿悟。 2811、很多美学家只知道巨大、威猛的崇高,而没有注意到“物小神大”的祟高。例如,一粒米上刻上一首诗词,佛教徒的一粒舍利子等等,这些都会令人产生崇高感。有动态、静态、巨大、细小,光与暗,自然与人为,素与彩,平淡与神奇、静与响、高与低、顺与难等显现形态来令人产生崇高感。人们审美时,不可以偏概全。任何东西,只要与伟大的精神联系上,就很容易产生崇高感! 2812、对于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以生命的激情突破了理性的藩篱时,常常产生伟大的作品,令世人惊叹。而经验非常不足的艺术家,在这种状态下,往往产生了废品。 2813、通过连续与一致形成宏伟的效果,这也说明一个重要的原理:善于叠加,可以产生美感。相反,不懂得叠加,乱叠加,或不知道叠加,会产生丑感。但不是所有的叠加会有作用的。有的叠加是空费力的。 2814、工厂生产如果想要产品增加附加值,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美学原理,将产品变为艺术品,将只有实用功能的东西,变成人们容易产生感情的东西。 2815、伯克认为趣味涉及三种心理功能:感官、想象力、判断力或推理能力。只这样去理解趣味好吗?实际上趣味还涉及人的习惯、信念、家族传统、教育等。 2816、有时审美的过程是寻找相似、或寻找差异。这过程是引起快乐、满足,还是引起痛苦、失落呢?只能因具体的审美者和具体的事物而定。 2817、一个人诸多良好趣味的形成,当然是借助过判断、筛选、亲历检验后才逐步产生。这也存在着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有些趣味,非亲历的趣味主体是无法感知的。这一方面涉及境界、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涉及主体各自的结构和所经历的特别情况问题。 2818、艺术家在创作时,常须要弄通人们美感的普遍性的同时,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既有特殊性、个别性,还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2819、很多人因无知、疏忽、偏见、固执、感觉迟钝、或因饮酒、身体有病等原因,严重地影响了审美判断,一方面丧失了很多趣味,另一方面常引起对事物、对他人的误解。 2820、艺术的突破,须从思想突破开始,而思想的突破,往往是从边缘开始。这些,在历史上是有大量例证的。其间,常是一个较长、充满矛盾斗争的过程。思想的突破,引起艺术的突破,这时常是美学发展的关键时刻。如果将美学作为主体,则思想突破和艺术的突破则是让美学又能腾飞的两翼。也常有这样的现象,由艺术的突破带来思想的突破,对美学的发展同样重要。 2821、斯宾诺莎错把圆满性和不圆满归为类似美和丑。首先,决定美与丑是主体的感觉,而不是外在的客体;第二,他不明白残缺美,很多事物因为残缺,记录了故事,……。斯宾诺莎认为:圆满性是思想的样式,圆满性是和实体性同一,指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的必然性法则,等等。总之,他用了一大套哲学的、抽象的语言,企图闯入美学的宫殿,但选择的路径、采用的方法、语境都错了。他不知道美学的关键部分是主体的感觉,须讲情,而不是只讲客体的理。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西方的所谓美学家的言论中经常出现,就是客体决定了主体,美是客体的,用哲学的语境代替美学的语境。言不及道。 2822、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将古人所创造的客体,尤其是精神客体,作为绝对的美,或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审美标准。如果从美学和艺术的角度看,可视为这是古人创作的艺术品而已。由于一代代人将物质和精神力量叠加在这类客体上,确定形成了强大的物理场、精神能量、信息场,一般人只要将自己的频率与这些场和能量对准,就充入了能量,并被客体左右了主体,甚至客体奴化了主体,这是异化的现象。美学是有能力破这样的迷局!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