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圈1】视频|中国“人造太阳”曝光,《流浪地球》发动机原型原来出自这儿...
《流浪地球》的故事,就发生在50年后的未来,时间线与现实接轨,没有特别强的距离感、陌生感。 电影中的很多未来场景,以当前的技术储备,并非遥不可及。 科幻文学的创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片中出现了大量细节考究、贴近于现实的设施、装备。领航员空间站、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这些电影中的“神器”充满想象力和希望;但并非完全架空,大都可以从中国找到“影子”。 其中,地球行星发动机格外受关注...
(图:来源自网络)
一则视频,认识下中国现实中的行星发动机...“人造太阳”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l0863c1gjjq.html
4月22日消息,据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消息,中国人造太阳环流器二号M装置将于今年建成,有望将电流从中国现有装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 一升海水里提取的氘,在完全的聚变反应中可释放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的能量,是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的未来终极能源。攻坚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家坚信:“如果将来有一盏灯会被聚变之能点亮,我相信这盏灯一定、也必须在中国! 此外,中国人造太阳高清全景大图也首次公布。
(图:来源自网络)
中国早在1983年便提出了“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堆——受控核聚变堆”的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 在聚变堆阶段,位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正在承担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相关的前沿物理问题与关键技术的科研任务,并实现了多个突破。 在西物院聚变所实验大厅,便能看到一个呈橘红色、椭圆形、放射状的庞大实验装置,这就是中国的“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
(图:来源自网络)
科学家计划用磁场把一团高温(上亿度)高压的等离子体“火球”悬浮起来,跟周边的任何材料不接触,这时就可以对等离子体加热、控制,以实现受控聚变反应而释放能量。这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相似,因此人们将这类装置称为“人造太阳”。 十多年来,中国在受控核聚变方面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核聚变科学和工程成果显著。在人类追逐“人造太阳”的路上,中国正从“追赶者”、“并跑者”,成长为具备强大国际输出能力的“领跑者”。 而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是在中国首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HL-2A)”基础上新研制的又一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其科研目标是探索可控核聚变研究,实现“人造太阳”的人类终极能源追求。 该脉冲机组的成功研制,将驱动HL-2M装置的等离子体电流达到此前现有装置的2倍以上、等离子体温度超过1.5亿度,从而为在这个装置上开展近堆芯级参数下的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和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这些科学家牛不牛! 中国智造将再次震撼全球!
本文素材,观点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和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