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 然后有一天又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很厉害,他七岁就出家了,然后天天念《妙法莲花经》,《妙法莲花经》是佛教很有名、很厉害的一本经典,然后他心里很骄傲。 你想想,七岁出家,见慧能的时候已经修炼了有十多年了,天天念《妙法莲花经》,他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参拜慧能的时候他的头不着地(一般人都会按宗教礼节去拜老师,头部要着地)。 【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然后慧能马上就知道了,说:“你心中肯定有事,你修的是什么?”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然后那个和尚就说:“我天天念妙法莲花经,已经有3000多部了。” 不得了,这是要念多久才能念出来,这确实下了功夫,但是这是什么呢? 在道教眼里这是鹦鹉,鹦鹉是什么呢? 可以学会人说话,自己却没有脑袋,不知道思考。 你说《妙法莲花经》天天念,念了3000部,但是到底讲什么呢?他不知道。 所以你按道教的方式去思考,哪怕你思考错了,你修为的境界比不思考的人,比念了3000部的人还高,即使是错的也比他修为还高。 因为他看起来是正确的,其实和他没关系,那是别人的。 【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 然后六祖马上就批评点化他说:“如果你念一万遍能够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大意,但是你心里并不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就能成佛了,但是你现在才念了3000遍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那就错了,说明你内心深处并不纯净,不安定。” 【师又曰:汝名什么?】 然后慧能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曰:法达。】这人回答叫法达。 【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慧能说:“你这个名字是很好,但是你真的通达妙法了吗?你只是空心念佛,就像念阿弥陀佛一样,有口无心,并不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和这些人是一样的。” 这样把他点化了一下。这个人也是一个有慧根的人,因为一般的人点化他,说不定生气之后就走了,像我们在网络上更是这样,有时候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也没办法说他,得婉转一点说,否则对方觉得你在说他就消失掉了。 这个人还挺有慧根,所以也不是一般的人,这是能够记录在六祖坛经里面的人有名有姓,都不是普通人,是有成就的。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他就马上明白了,就开始忏悔。 忏悔不是要你去忏悔几千年、几万年前无法考证的事情,那没意义。这才叫忏悔。 比如拜师父的时候头没有着地,心里很骄傲,对长者不礼貌了,对这件事情去忏悔,这就对了。 所以我们去忏悔,要针对一件具体的事情,要聚焦,聚精会神,这些都是道教的语言,就是我们要针对一个具体的事情,去找出它的错误,这样你的思考能力才会加强。 【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 法达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就开始请教说:“弟子确实愚钝,从来都只知道默念。” 就像现在有很多人抄经,抄经是很好,但是不去思考,这是一个道理。 我们要去思考经文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要懂。不懂也是不行的。 他就问慧能《妙法莲花经》到底讲的是什么,就拿一本书给六祖看。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六祖说:”我不认识字,你不用给我看,他让法达念。“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 念着念着,他就让法达停下来说:“这部经是如来以一件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其宗旨的。即使说了很多种譬喻,也没有越出这个宗旨。“ 这一件大事就是佛的知见,不管你哪一宗哪一派,只要你是“苦、集、灭、道”,那就是佛教。 你第一个字应该是苦,第二个字应该是空,第三个字应该是无常,如果是苦、空、无常,那就是佛教;如果不是,那就不是佛教。 慧能为法达解释了一下:“宗旨是服务于大事因缘,为解脱之事,为度化众生之事。“ 然后告诉他:“我们要远离一切的执著,但是又不能进入顽空之中。“ 就像现在的人,远离执着去山里修炼,别的事情都讨厌,那就是顽空。 如果你懂这个道理,在家里都可以修成,你不仅可以修成,你的家庭关系都可能会改善,如果没改善,可能你还没有领悟道教的正法。 你领悟了之后,你的家庭关系肯定能够改善;继续去思考,你还可以改善你的同事关系,还可以改善朋友关系,包括在网上会变的和蔼可亲,讨厌你的人就少了,因为你的行事方法发生了变化。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 然后他就解释:”佛的意思就是觉悟的意思。慧能就是一个来开导大家觉悟的老师,为众生开启觉的知见,让你去体悟、感悟、慢慢地你自己也能进入到这种境界状态里,最后你见性,你就大彻大悟了,否则的话你只是念经,念到最后你心里很多疑惑。” 以后我们也会讲《妙法莲花经》,今天我们主要从慧能这个故事让大家明白:要离一切相。不要被它所迷惑沾染。我们要离开普通的众生的知见,到佛的知见里,境界就从第一楼到第二楼,到第三楼…继续往上就大彻大悟了。然后到第六楼第七楼,你再从能量上着手,这样你就可以性命双修。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最后慧能说:“心若痴迷,被法华转。心若领悟,能转法华。“ 像鹦鹉一样念经的话,不是你在念经,是经在念你。 就像一个人骑自行车,自行车坏了,上坡怎么办? 那就只能把自行车扛在肩上爬坡了,那就不是你在骑自行车了,是自行车在骑你了。 这个经典也是一样的,如果你不能明白里面的要点、大意,你就背着这个经走100年1000年都没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