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788|回复: 5

[房产] 私宅单位面积越来越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10-2019 12:03:47|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nternet001 于 10-10-2019 17:30 编辑

「在人口结构方面,私宅单位的平均面积从2009年的111平方米(约1195平方英尺)减少至去年的70平方米(约753平方英尺)。」
IMG_20191010_120140.jpg
发表于 10-10-2019 22:25:1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新闻在这里

到了2030年,本地私宅单位的面积预料将继续缩小,而且更多办公地点会在中央商业区外。

世邦魏理仕星期三(9日)发布报告探讨新加坡房地产领域未来会经历的五大结构性变化,并预测未来10年后的面貌。

这五大变化是人口结构、办公空间、基础建设、可持续性和新兴科技。

在人口结构方面,私宅单位的平均面积从2009年的111平方米(约1195平方英尺)减少至去年的70平方米(约753平方英尺)。

其中一个原因是地价上涨,促使发展商缩小面积,以确保单位价格是买家负担得起的。

尽管面积减少,但每个单位住户人数同样有下降。数据显示,每单位住户人数已从2009年的3.49个减少至去年的3.24个,因此不代表每个住户的居家空间有大幅度缩小。

此外,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家用电器变得更小,都有助于住户优化居家空间。

报告预计,如果每单位住户人数以相同的步伐减少,预料在2030年将是2.95个。

以此推算,如果届时人口达650万至690万人,我国这10年来需要30万个公共和私人住宅单位,即每年需建造2万5000个单位。

报告指出,政府在这方面已作出规划,例如推出像登加(Tengah)、甘榜武吉士、南部濒水区(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等地区以满足居住需求。

报告也说,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会加快,并预计未来或会有更多屋契较短的住宅,例如本地首个私人退休公寓The Hillford。此外,政府在设施规划方面料注入更多亲乐龄设施。

此外,千禧一代将成为本地最大的消费群体。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主管沈振伦说,除了科技创新,千禧一代在房地产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会推动共享经济,共同居住和共用工作的概念会日渐明显。”

另一个结构性变化是在办公空间。沈振伦指出,未来会有更多办公空间设在非中央区。

报告指出,非中央区办公楼面占总办公空间的比率,从1998年的17%上扬至去年底的24%。到2030年,预计将达30%。

世邦魏理仕调查也显示,截至今年6月,每五座办公楼中会有约两座采用灵活办公概念,这在10年后会增加至三座。

此外,重新雇佣年龄顶限到2030年达到70岁,而且2000年后出生的Z世代和后Z世代会加入职场。报告因此预计,劳动市场会出现“多代同堂”的现象。

“企业因此需要在不同世代需求中寻找平衡点,以塑造具有生产力的工作环境。”

由于未来办公室会设在非中央区,因此基础建设也是一大结构性变化。

报告指出,政府正在打造裕廊创新区(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榜鹅数码园区(Punggol Digital District)、大士海港等地区,来带动市区外的商业活动。

此外,可持续性和科技也会改变本地房地产领域。

未来会有更多发展商在建筑和营运方面采用绿化措施,并倾向于绿化融资。5G、云端科技和大数据等新兴科技会加大数据中心的需求,也促进灵活办公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19 10:26:5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铜牌推广者 发表于 10-10-2019 22:25
新闻在这里

到了2030年,本地私宅单位的面积预料将继续缩小,而且更多办公地点会在中央商业区外。

住宅面积 111-》70
人数 3.49-》3.24
结论是:因此不代表每个住户的居家空间有大幅度缩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19 10:56:45|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真会说话。明明同样的工作换了更小的房子,听起来反而是生活品质提高了。 就是要多一点这样的专家来洗脑,才能让大家觉得生活美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19 18:02:1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1195尺的新公寓,也不多了,2009年居然是平均面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9 19:38:0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