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新加坡圈 于 9-2-2020 16:48 编辑
失眠了!新加坡新冠病例创单日新高,累计病例40例!
失眠了吗?
快凌晨的时候新加坡惊爆...大消息!
新加坡又确诊7例新冠病毒患者,创下1天内新增的最高记录!
新加坡卫生部发布消息称,新加坡政府证实,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7例,总数累计40例。此外,新加坡两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康复出院。
消息指出,“截至2月8日12点的数据,卫生部证实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7例。”同时,文件指出,“确诊病例中2例确诊病例出院,危重型病例4例”。
(图:来源自网络)
5例和之前病患有关联,2例源头不明...
令人瑟瑟发抖的是...
这2例不明来源的病患,是一出租车司机和一私召车司机。
(图:来源自网络)
第四十例
身份:36岁的男性新加坡公民
居住地点:未知
活动:他在永泰行工作,2月4日起居家隔离
病情:1月30日出症状,2月8日上午确诊
第三十九例
身份:51岁的新加坡公民
居住地点:裕廊西中部,君悦酒店参加会议
活动:1月23日至2月2日前往马来西亚
病情:1月29日报告症状发作,2月8日上午确诊
第三十八例
身份:52岁的新加坡公民女性
居住地点:蔡厝港第3大道
活动:她曾去过基督生命堂,滨海湾金沙,牛车水和 Plaza Singapura,并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病情:2月3日报告症状发作,2月8日上午确诊
第三十七例
身份:53岁的新加坡公民
病情:1月30日报告症状发作,2月7日下午确诊
居住地点:裕廊东32街
活动:在入院之前,他曾担任私召车司机
第三十六例
身份:38岁的新加坡永久居民女性
居住地点:武吉巴督街31街
活动:1月25日至28日在新山,去过君悦酒店参加会议,去过黄廷芳医院
病情:1月24日报告症状发作,在2月7日下午确诊
第三十五例
身份:64岁的男性新加坡公民
居住地点:Henderson Crescent
活动:入院前,他曾当过出租车司机,症状发作后一直在家,除了去过红山市场和武吉美拉的小贩中心吃饭
第三十四例
身份:40岁的新加坡公民
居住地点:Sin Ming Road
活动:她曾在永泰行工作,2月4日起居家隔离
病情:1月27日报告症状发作,2月7日确诊
(图:来源自网络)
目前,新加坡位居海外第二多,仅次于日本的确诊病患。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
最新发现,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其中一项为:气溶胶传播!
(图:来源自网络)
所谓气溶胶,学术地讲,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
而通俗地讲,为了区别于洁净空气,常使用含尘气体或污染气体来称呼气溶胶。
要了解气溶胶传播,有必要先解释下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泛指易感人群吸入含有病原体的微小颗粒物。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到在说话、咳嗽或者喷嚏时,可以检测到亚微米、超微米级的更小颗粒。
由于对空气传播认识有这样的加深,科学家进一步提出气溶胶(aerosol)的广义概念:指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直径0.001~100微米)。
事实上,气溶胶可自然产生,比如云、雾、霾、飘在空中的灰尘,都是气溶胶。
气溶胶也可以人工形成,比如打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大飞沫很快落到地面或物体表面,微小飞沫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后者属于气溶胶。
此外,一些医疗操作实施时,比如做气管插管、支气管镜、齿科操作时,也会产生气溶胶。
(图:来源自网络)
气溶胶传播就是空气传播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冯录召解释,经空气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通过空气侵入新的易感宿主所引起的疾病传播,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广义上,空气传播的传播方式包括飞沫、飞沫核和尘埃。
狭义上,经空气传播仅指通过在空气中可以较长时间悬浮的直径小于5微米的病原体颗粒,以气溶胶的形式播散到较远距离引起的传播,包括飞沫核传播和尘埃传播。
狭义概念的经空气传播可以分为两类情况:
(1)主要经空气传播,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但以气溶胶传播占绝对优势,如结核、麻疹和水痘;
(2)偶然经空气传播,指主要通过飞沫等其他途径传播,但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气溶胶传播,尤其是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可以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例如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第二类通常不列为经空气传播,在常规临床护理中采取的是飞沫传播的防护措施。
“当前是否气溶胶传播,尤其是广泛传播,有待进一步证实。”冯录召表示。
气溶胶到底能不能传播新冠病毒?
虽然上海市的有关专家确认有气溶胶传播的渠道,但是,无论是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方案,还是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表态,都显示气溶胶传播的途径尚待明确。
2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显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尚待明确。
不过,2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五版诊疗方案的修订版,有关“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尚待明确”的表述被重申。
此外,在国家卫健委网站“你问我答”栏目8日发布的内容中,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目前,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
他表示,新冠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例如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时。如果是在常规临床护理、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采取正确佩戴口罩的飞沫传播防护措施,是足以满足保护普通公众,而不被感染的。
是否需要特别紧张?
由于气溶胶颗粒比较大,一般大于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医用口罩(或者防范雾霾的口罩)可以阻拦这种粒子。特别小的气溶胶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重量轻,主要分布在高空(来自土壤的靠近地面),随风飘走了,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气溶胶质点比表面能很大,又有电荷,病毒很容易被破坏,存活度不高。
而对于非医护人员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进入人体。同样,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病毒量能致病的可能性不高。
戴口罩可以防止气溶胶传染吗?
气溶胶颗粒比较大,一般大于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医用口罩(或者防范雾霾的口罩)可以阻拦这种粒子。
特别小的气溶胶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重量轻,主要分布在高空(来自土壤的靠近地面),随风飘走了,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只要安心在家,不去人多密集场所,病毒不可能“乘坐”气溶胶飞那么远顺着空气进来“追杀”你的。
“尚待明确”气溶胶传播怎么防?
哪些具体的地方需要格外重视气溶胶传播?
在汽车和办公室环境中等,没有足够通风情况下,又比较狭小,特别极端的环境是在汽车里面,气溶胶传播和飞沫传播应当被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去考虑。
教室也是需要考虑的环境。例如,在一间教室里有两三个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病毒气溶胶累积后,没有及时通风,气溶胶传播感染的几率就很大。地铁、飞机、高铁的通风情况相对较好,车厢和机舱都在持续与外界交换空气。
如果有患者,其他健康人通过气溶胶感染的几率会随着与患者所处的距离或者气流方向有关。比如距离患者越远,也不面迎气流的方向,感染的几率就低。
另外,吸入病毒不一定就会感染,要看吸入的剂量与活性,剂量低且活病毒少,感染可能不会发生,不同病毒情况不一样。
气溶胶传播在开放大气空间中让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有多大?
气溶胶传播病毒,远距离的感染风险远低于近距离。气溶胶远距离传播,感染风险除了和个人抵抗力相关,也和带病毒气溶胶浓度、病毒在气溶胶的活性和暴露时长相关。
人呼出的带病毒气溶胶,首先以飞沫形式出来。小的飞沫会很快蒸发干形成飞沫核,若病毒在飞沫蒸发干的过程中还具有活性,这些带病毒的飞沫核被易感人吸入,或者接触到眼结膜、鼻粘膜、口粘膜就有可能形成感染。通风可以稀释带病毒气溶胶,降低传播风险。
,患者排放的病毒气溶胶在开放环境中快速稀释,浓度显著降低,活性受到影响,被吸入的几率与剂量都大幅度减少。在附近没有近距离患者飞沫时,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比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都低。
公众该如何预防室内气溶胶感染?
第一,自然通风的通风量很大,开开窗,病毒稀释到一定程度,风险就很低了。通风效果跟当天的风速风向、开口大小和室内外温差相关,现在季节通风量应该很大,有条件最好多频次开窗,如每两小时开窗10分钟。
家里有新风机的开新风机,有净化器的开净化器,净化器会过滤气溶胶,包括带病毒气溶胶,同时注意不要去触摸滤网。
第二,卫生间中也要注意。现在有研究表明粪便也带病毒,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再冲。每个地漏灌上水,把水封做好,防止楼下的气溶胶上来。
第三,电梯间通风很差,又是小空间,一定要戴口罩、小心触摸。除此之外,要勤洗手、勤擦洗、与他人隔开距离。
(图:来源自网络)
病毒传播不是碰到就完了,严格遵照防范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空气流通,理性看待,不要过于恐慌。
本文素材,观点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和修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