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381|回复: 0

[转载] 如何家和万事兴(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2020 19:09:17|来自:澳大利亚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位朋友们,我们看到这个「家」字,脑子里想到什么?是想到三口之家,还是想到了整个家族?还是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他往后的家庭和乐?还是我们考虑到了我们整个社会以后如何安定?还是我们考虑到了我们的民族如何延续昌盛?以至于我们想到的这个家,是世界的这一个大家庭。所以一个人的学习能达到多好的效果,跟他所立的志向有关。他是为了学生往后幸福美满的人生,他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定、世界的祥和而学,那他一定会学得比一般的人更深、更广。所以学习的效果,跟我们自己的心量、志向,有着绝对的关系。而学习,那不是勉强的,绝对不是像填鸭一样,把东西硬塞在我们的脑海里,必须是我们自己心里能感触、能体悟,这样才能够得受用。硬压进去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了。诸位朋友们,我们以前准备考试,临时抱佛脚,那前面二、三天硬挤进去,考完试之后几天就忘记了?你们也全忘记了吗?连以前能撑几天也忘记了?一般可能考完二、三天就全都忘记了。都忘记了,那前面那挤进来,意义就不大。学习应该是为一生幸福去学,只顾眼前的话,那受益都是很有限的。假如都是这样硬压进去的,那就会学得很辛苦!

    以前我打开《论语》,《论语》第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在读这一句话的时候,就有一点吞不下去,心里面还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挺苦的。所以就感觉这孔子的话对不对?那麻烦了,怀疑圣人的话,就很难得到受用。所以学习应该是快乐的,每天都有体悟,每天都成长,每天对人生愈来愈明白,心里愈来愈踏实,这是喜悦的。我们的祖先讲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事实,这不是高谈阔论。大家想想,我们在读书的过程当中,都学到地球已经变成一个村落了,地球村,这一个地球村的名词,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是这一个名词写在考卷上可以得二分,还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这个时代的人,应该时时都要为这个地球大家庭着想,是这样的时代来临了!

    假如我们不为这个地球母亲着想,不为这个地球的人类着想,那科学家已经在警告,假如我们继续破坏自然环境,那地球可能只剩下几十年的寿命。所以我们今天跟大家交流「家和万事兴」,这个心境,这个「家」应该是整个地球这样的大家庭。而我们要为了整个地球、整个人类着想,从哪里开始做?当然也要回到自己的本分当中来做。我们是一个好爸爸,是一个好母亲,是一个好老师,那我们的家庭稳定了,我们自己的国家社会稳定了。我们的国家社会,也给其它的国家民族一个好的示范,那这个社会、国家就安定下来。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希望天下安定,首先要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先治其国」;要把国家治理好,「先齐其家」,因为家庭是整个国家、社会的一个单位细胞,家庭好了,社会、国家就能安定。所以一个人对国家社会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能把自己的家齐好,能把家治理好。假如一个人,他赚了很多的钱,但是夫妻离婚,孩子没教好,变成社会的负担,那他赚再多的钱,对社会的贡献还是有限。因为他起了一个不好的作用,让人家看到了赚钱忽略了家庭,那以后将会有更多的家庭效法他,出现问题了。所以对社会贡献,首先一定要家庭和乐,给社会一个好榜样。

    而大家再冷静想想,一个人事业能赚得到钱,可是家却治理不好,其实,他赚到的钱不能长久的。因为我们家不能治理好,那我们缺乏智慧、缺乏德行,我们是靠福分在做事,不是靠德;靠福分做事情,那迟早会出现状况,要德行才能够长长久久。所以我们有时候错估,觉得虽然我家没有治理好,可是我事业上还发展得不错。首先得看清自己的状况,学习不可自欺,我们连身边最近的人都感动不了,那还能去凝聚更远的人吗?所以在很多的民族、宗教里面都强调,任何的成功,也不能弥补家庭的失败,这些话都是非常中肯。所以我们一起来从我们祖先的智慧当中,来启发我们的人生。

    首先,老祖宗对「和」这个字有很多的教诲,尤其「家和万事兴」这样的教导。我们一起共学,首先我们的心胸是胸怀国家天下来学习,以至于是有一种使命,要承先启后,把我们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来承传下去。甚至于跟不同的种族、国家交流,让他们也能够学习到我们祖宗的智慧。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是希望天下安定,绝对没有说,只有我的后代可以学,其它的人不给学,老祖宗心胸是很宽广的。最近美国国会都通过尊崇孔老夫子,举行祭孔,这都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兴盛的征兆。

    那一天刚好读到一段话,对我也是相当有触动。这段话是这么说到,「江河若断流,我辈何以对子孙?文化若失传,我辈何以见祖宗?」江河若断流了,那我们后代子孙他们怎么生活?所以我们很冷静的来看,我们将留给我们的子孙什么东西?大家有没有觉得有时候耳朵挺痒的,好像已经有人在骂我们了,可能我们已经预感到这个子孙在说,「你们这些祖宗到底留了什么空气给我们?留了什么河川、水源给我们?留了什么臭氧层给我们?留了什么土地给我们?」我们以前都学过生命三元素,大家记不记得?你们怎么都没反应?你们的自然科、生物科老师有没有来?来了会吐血,我以前教的全没了。阳光、空气、水,包含最重要的土壤,请问这些东西现在情况如何?这些东西都不好了,那以后子孙怎么活?环境我们到底要留什么给他?再来,思想观念、文化我们有没有承传给他们?这是一个大问题。文化承传了,后代子孙能站在圣人的智慧当中去造福家庭、造福社会。可是假如文化没有承传,又学到一大堆的错误思想跟坏习惯,那每天是糟蹋父母,糟蹋自己的身心。所以传统传统,这个承传是大事。假如不传了,很可能一个全世界最悠久的民族将成为最短视的民族,这个话一点都不夸张。
    我们读过历史,也读过世界历史,全世界的古文明,四大古文明,目前历史文化还继续承传的,只剩下中华民族,这不容易。是不是偶然的?绝对不是。人世间没有偶然的事,天上会不会掉下来馅饼?不可能,都是事出必有因。因为我们的祖宗很有智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它不是偶然,它能传那么久,是有德、有智慧才做得到。而这么样硕果仅存的璀璨历史文化,假如到我们这一代不传了,就是出现现在的种种社会现象。在华人的世界里,不管是哪个地区,都出现了为了几百块、几千块钱可以伤害父母、杀害父母的事件,已经频频出现。这是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了,这不是新闻了。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出现这种逆伦事件,一个朝代出现一件、两件都是震惊全国。清朝曾经出现过一次,儿子杀害父亲,皇帝震怒,当场裁决,把这个县太爷撤职查办。你是父母官,居然教出这么忤逆的人民出来;然后上面的巡抚、总督统统记过处分,有责任!所有的官员你要教好人民。这才离我们一、二百年而已,这样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出现,但是事隔一、二百年之后,现在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显然整个伦理道德的下降速度,是让我们非常惊讶的,假如再不恢复伦理道德,那最后会落到什么样的社会状况,真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诸位朋友们,金融风暴恐不恐怖?很恐怖,全世界都影响。大家知不知道还有比金融风暴更恐怖的事情?就是伦理道德的海啸!都没有伦理道德的时候,那人都不像人,那时候人活着都没有安全感,连自己的孩子都不信任,连自己的太太、先生都不信任。好像这个也不用等到以后,听说现在还没结婚就要先财产公证,这个冰箱是你的,这个鞋柜是我的,那麻烦了,哪天不高兴了,鞋柜不让你放,东西不让你吃。还没结婚就想离婚,那不离婚也是很难。还没结婚就想到了大不了离婚,那我们看这样的心态,那婚姻关系不是很脆弱吗?可是我们想想,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他们的脑海里哪有想着「离婚」这两个字,是道义、是情义,是一辈子的恩义,是一辈子对后代的责任。所以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就是道义。而我们这个时代,文化不承传下去,都是想自私自利,想到自己,把自己摆第一位。把自己摆了第一位,都想自己不想别人,人与人能不冲突吗?所以所有种种社会现象看起来很复杂,事实上,只要回到人心,一点都不复杂,就是人的心变了,从念念为人想,变成先为自己想,才会有种种冲突出现。

    所以我们明白根本原因,要解决并不困难。刚刚跟大家讲到的,你看这些逆伦的现象,古代有伦理道德的教育,不可能出现这些情况,但现在愈来愈多。所以今天我们是父母,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社会种种现象,我们得思考。一个年轻人做出了这么忤逆的行为,家庭有没有责任?他在学校读了十几年的书,学校有没有责任?所以种种的问题,最后都回归到教育的问题。假如他们有学到伦理道德的,那这些问题都不可能会发生。可是问题来了,我们现在茶余饭后,在讨论社会种种问题的时候,都是先想,那是总统的问题、总理的问题,是吧?那是媒体的问题,那是种种人的问题。

    大家茶余饭后在谈到一些社会状况的时候,您有没有曾经听到亲朋好友,马上从椅子上站起来拍着胸脯说,「都是我的错」,有没有?你们有没有遇过这样的人?有,是吧,请你待会留下他的电话号码,我们要跟他联络一下。他可能是孔子七十二贤转世的,他带责任来,要来弘扬中华文化的。而事实上,这样的心境,在古代比比皆是,因为他们接受到了孔子的教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会反省,我还有哪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所以我们从事教育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那个时候教了几年的书,感觉到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届不如一届。我们想想,这样继续落下去,真的是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情况。突然想到了孔老夫子说的,见义要怎么样?勇为,见义不为,就无勇也,这明明呈现在我们面前。

    人生会遇到很多事,其实都没有坏事,因为每一件事它会变成这样,都是其来有自,事出必有因。所以每一件事情,其实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出在哪?我们一了解问题出在哪,就可以去为家庭、为社会尽一分力,所以遇到的事没坏事。我看大家的表情,好像不大能接受我这句话。事情就是这么发展来的,好事、坏事是自己心里起了作用。但是问题来了,我们都把它当坏事,心情就已经不好了,能不能全心全意去面对这个状况?就不行了,每天就在那里唉声叹气,「没办法了,没救了」,那更是于事无补。所以一个人人生说要一帆风顺,有没有可能?不可能。今天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以后幸福,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心理素质,他面对一切状况能平心静气去面对,进而去找出原因来化解问题,而不是怨天尤人。假如我们的孩子、学生有这样的素质,那你不要担心他的以后。他以后是「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希不希望以后我们的学生的人生是「事事是好事」?你们好像不大希望。我知道你们为什么没反应?因为我们在思考,连我都不能事事是好事,怎么教给孩子事事是好事?这个思考是正确的。

    诸位长辈、朋友们,你幸福吗?假如我们都不幸福了,怎么带给孩子幸福?所以「知所先后」,要想让学生、孩子幸福,首先自己要幸福,自己连笑都笑不出来了,然后对着学生讲:人生是美好的。你们这个掌声是不是觉得说,好莱坞没有找上我满可惜的,是吧?好,大家有没有看出来我有演戏的天分?所以说实在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但是他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没有信心的时候,那都会自己折磨自己,自己都否定自己,潜力就发挥不出来。老祖宗特别了解,一个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所以《三字经》第一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了解自己,信任自己,才能去信任所有的人,信任孩子,信任学生。我们连自己都否定了,怎么可能去信任别人?好,怎么样才能很了解自己?必须深入经典。

    我自己整个成长过程当中是比较没有信心的,大家看得出来吗?看不出来。你们真是日行一善,怕伤害我幼小的心灵,装着看不出来。在这个社会成长,攀比太严重。假如你成绩不好,你又没什么才华,你说想要有信心都不容易,尤其这个时代又喜欢帅哥,长得不帅的人也很难有信心。你们笑什么?我记得我念初中的时候,我们那个女同学就开始说,哪个男生身高标准,又很聪明,然后谁有什么优点,结果很多男生优点都被列出来,我没有被列到。后来我们女同学很善良,怕伤害我,最后很勉强的写了,「这个蔡礼旭是善解人意」,我就这么混上去这个名单里面。

    我记得我在念小学的时候,成绩都差不多二十名左右,那个算中等成绩,不怎么样。而且我很佩服我母亲,她在我同一个学校任教,其它的老师,假如他的孩子在自己的学校读书,没有考第一名、第二名,他们像那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很在乎,「哎呀!没面子,给我丢全校的脸」,可是我母亲很平常心。我本来是一个得失心很重的人,幸好遇到我爸爸妈妈都是平常心,可是他们抓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重点,成绩不是逼出来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跟习惯。所以父母吃完饭,很自然的都是书房读书。所以三个孩子从小就不看八点档,不看打来打去、骂来骂去的这个电视剧,就养成读书习惯!

    我们现在整个社会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最后就欲速不达,就要马上看到成绩,逼出来,逼到最后孩子不想读书,逼到最后上了大学了,终于解脱了,像脱缰的野马。所以University,他们说由我玩四年,由你玩四年。大家冷静,当老师、当父母要高瞻远瞩。当我们逼了十几年,最后的结果是脱缰野马,请问逼这十几年意义大不大?要思考,做什么事情不是骗自己心安的,得要看得明白,看得深远。我们当老师的人,最重要的要把智慧传给学生,所以看事情比较敏锐。我在台湾看到,大学联考一考完,学生把书包、书从三楼、四楼丢下来,你们看过没有?他们可能是在实验重力加速度,是不是?看到的是书掉下来了,可是我们再看深一层,很可能是学生学习的心也跟着那本书扔下来了。当他踏入大学的殿堂,正是他学业、事业、家庭要打好最重要根基的黄金时段;这一段时间他不好好积累这些智慧、本事,他踏出大学以后的家庭、事业会一团乱。可是,很可能他的学习心却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教育,「君子务本」,老祖宗讲的,你要把根本找到才行。

教育的根本在哪?《礼记.学记》,我们老祖宗留下来最精辟的教育哲学,「教也者」,教育最重要的两大主轴,「长善而救其失」,长他的善心,补救他的坏习惯、他的过失,让他的德行不断的突破。教也者,长善,他的学习心是不是愈来愈提升?他的孝心、他的恭敬心、他的细心、他的耐心、他的恒心、他的爱心,有没有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这个叫教育。我到大学去的时候,跟这些大学生交流到,我说:「诸位同学,你们是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学的时候德行好?」结果这些大学生都说:「小学的时候」。诸位朋友们,读了十几年书,德行往后退,那这个家庭、社会、国家花的钱冤不冤枉?我们得把根本找到,什么是教育的本?刚好遇到一位教育官员,他说现在有一个怪现象,「幼儿园读小学的课程,小学读初中的课程,初中学高中的课程,高中学大学的课程,大学再回来学幼儿园的课程」,一点都不夸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