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家教?就是我们留在孩子内心里面那一分德行风范,这是家教。我们清不清楚留在孩子心目当中的我们的风范是什么?是那分对爷爷奶奶体贴入微的照顾,还是每天喝得醉醺醺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回来?有位老师她就回忆起她的小时候,她提到有一天晚上,她刚好回家,下完课回去,结果一进门,这个孩子就马上闻到了她母亲今天做的佳肴的香味。她马上就一个反应说道:给奶奶家端了没有?刚好奶奶家就住在隔壁。以前大家庭,奶奶跟她的所有的子孙住在一起,然后这个孩子先反应的是先有没有送到奶奶那里去?
诸位老师,我们现在孩子先闻到香味的时候,下一个念头是什么?是不是给奶奶家端了没有?还是赶快,等不及了,在那里喊着:快,快,我都快要饿死了,怎么这么慢?你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观照,都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到底现在的孩子应该怎么样去教导他们?当这位女老师她进门讲这一句:给奶奶家端了没有?突然全家都笑起来了。她就觉得很纳闷:我这句话有什么好笑,怎么全家哄堂大笑?接着她的母亲又接了一句话,她说:怪不得你们三个孩子都是一个娘胎出来的。因为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她们家三兄妹,她妈妈就很高兴的讲了这一句,难怪你们三个都是同一个娘胎出来的。接着她母亲又说了,妳哥哥刚刚先回来(她大哥先回来),一进门闻到香味的时候,就是这一句:给奶奶家端了没有?接着她的姐姐第二个回来,一闻到香味,还是这一句:给奶奶家端了没有?接着她第三个回来,又讲这一句,难怪全家哄堂大笑。而其实在这笑声的背后,代表着一个家风的承传,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和乐。这种和乐的气氛,现在在我们的家庭当中能否出现?而这个家庭温暖的气氛,渊源就是在这分孝心,这分感恩的心。这个家庭时时都是懂得孝顺奶奶。懂得孝顺爷爷、奶奶,那就更会孝顺自己的父母,那是一定的。
结果有一天,这个孩子又闻到香味了,就跟她妈妈讲:待会煮好,我亲自再端去给奶奶。刚好这煮的东西它比较要熬久一点,接着这个妈妈就跟孩子开了个玩笑,她说:今天煮得太少了,不给奶奶家端了。她看孩子年纪还小,就跟她开个玩笑。诸位朋友,给孩子能不能乱开玩笑?不行,孩子听每一句话听得很认真。当下这个孩子就觉得很痛苦,你看对父母、对爷爷奶奶那种天伦,那是天性!当母亲说:今天不给奶奶端了。刚好那时候吃完中饭,那个菜还在那里熬,她就很难受,怎么睡都睡不着。接着她就自己偷偷爬起来,看爸爸妈妈都在睡午觉,她自己爬起来。爬起来之后,因为身高又不是很高,就垫着脚去捞这个食物,就把这个食物给捞起来。然后赶快端到奶奶家去,就给奶奶敲门。奶奶一打开门来,这位小女孩就对奶奶讲:奶奶,这很香的东西,是妈妈叫我端过来给您吃的。你看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说是妈妈叫我端的?她是说谎吗?这不叫说谎!说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欺骗别人。而孩子这一分心,那是不希望奶奶跟妈妈不合。她听说妈妈说煮太少了,不给奶奶端,她心里很难受,就怕奶奶跟妈妈的关系会不好。所以她自己端过去的时候还帮妈妈说话:这是妈妈叫我端过来的。
其实一个可爱的孩子在一个家庭里面降临的时候,他天性非常的善良,他都有那种当家里和事佬的那种很自然的反应出来,他希望家庭是和和乐乐。我曾经就听过一对夫妻,刚好孩子还在襁褓当中,他夫妻吵架,结果一吵,那个孩子就哇的哭;然后他们两个不吵了,那个孩子就不哭了;然后再吵的时候,那孩子就跟着又哭了。结果他们两个就被这个孩子的反应给震撼住了。那个孩子还两只手在那里比。后来他们夫妻俩慢慢就靠近,靠到这个孩子的面前来,结果当他们两个人头很接近的时候,这个小孩子就笑了。你看他的感受能力很强,他绝不希望父母是不和的。所以当父母不和,对一个孩子来讲那是最痛苦的。相同的,当家里婆媳不和,或者是兄弟不和,只要任何家里人的关系不和,对孩子的人格都是一种煎熬。为什么现在心理健康的人不多?都是从小看太多冲突,他们在内心里面很难相信人与人能够和睦。当不相信人与人能和睦,人与人相交往就很难互相信赖。所以你看现在朋友之间疑惑都很多、担忧都很多,其实源头都是还在家庭当中。
假如父子关系很好,他一定跟主管能处得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跟父母关系很好,他自自然然知恩报恩,懂得怎样去跟长辈相处。所以今天在家里很孝顺的人,他往后出去工作你都不需要替他担心。兄弟姐妹很和乐,「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他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他那种对哥哥姐姐,那种平辈当中,互相的体谅、互相的帮助的态度自自然然就延伸出来。所以兄弟能和睦,他跟同学、跟同事相处也会非常的融洽。所以你看一个人能否跟生命当中的有缘人相处得很和谐,根源都还在家庭关系。所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可以冷静思考一下,我们自己的心和谐吗?我们孩子的心和谐吗?而这颗心将伴着他一辈子。
今天我们有成就孩子的心,就应该把和谐,就应该把人与人当中相处应有的忍耐、应有的关怀,要把它演出来。这个都是我们很可能忽略掉的。我们没有去观察到孩子的心性到底往哪里在发展。刚好有一次我们跟一群幼儿园的小孩在那里谈到贤妻良母,还谈到三从四德,提到这个四德,小孩子也很仔细的在听。结果提到妇德,一个妇女的德行,尤其一个媳妇的德行,应该具备哪一些特质。结果孩子们回答的答案让老师很吃惊,其中小孩回答最多的一个条件就是「妈妈要对爷爷奶奶好」。
你看这个讯息都告诉我们,假如我们婆媳(这个公婆跟媳妇之间)处得不融洽,你看孩子每天都是很难受的。甚至有一位妈妈,我们讲到这里的时候,她都回想到一些孩子成长的情景。比方说奶奶有炒菜,妈妈也有炒菜,端到桌上,这个妈妈其实也不是很刻意的去分别,这是奶奶的菜,这是妈妈的菜,她只是顺手夹了自己炒的菜给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儿子):这个菜很好吃,多吃一点。结果这孙子(她的儿子)马上就去夹奶奶炒的菜:我先吃这个。你看孩子其实他的心是很细腻的。今天假如我们把侍奉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公婆这一分孝心真正演出来,那孩子人格会非常的健康,而且他会自自然然就把孝道给演出来。所以孩子假如从小看不到和谐,他的内心还是会有埋怨,就埋怨谁?很可能就埋怨妈妈、埋怨爸爸。所以这都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
有一位母亲她自己刚好接触《弟子规》,接触以后,她也很欢喜,因为她希望能够好好教她的孩子。很多的家长,事实上都非常用心教导孩子,只是方法有些不当。等她看到《弟子规》,那都喜出望外,都觉得久违了,现在才遇到。可是当她自己在读诵《弟子规》的时候,内心非常的挣扎,当她念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突然深深的反省。因为她从结婚之后,生了孩子,六年了,没有到她公公婆婆家去过,都没有打过招呼。她心里想我现在要教孩子孝,结果我又没有做出榜样来,所以她心里就很挣扎。而为什么她会跟公公婆婆六年没连络?只为了她生了孩子,要求婆婆、公公帮她带,婆婆婉拒了,她就这样记恨了六年。所以实在现在我们这些年轻人要好好的反省。父母已经辛苦了几十年,都已经年龄大了,老人家抱小孩抱个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那真的是老骨头都受不了。而且我们生了孩子,照顾好孩子,本来就是父母的天职,应尽的本分,怎么可以把自己应尽的本分要推给老人家?还视为理所当然,甚至于连一句谢谢都没有讲。
所以年轻人不可以太过分。因为这件事情,所以就整个关系就比较恶化。我在那里想,六年,一个人六年在那里呕气,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她还真厉害,呕了六年,身体还没事。假如其他的人,可能六年都快得癌症了,有没有?不只她会得癌症,很可能公公婆婆也是癌症高危险群。害人一定害己,利人一定利己,这是天地间的真理。当我们起个不好的念头要害人,事实上自己的所有的细胞都收到这个坏的讯息。所以大家看历史上这些奸臣,有没有长得脸圆圆的、耳垂很大的?都是长得鼻子尖尖的,一副很薄福的样子。你看历史上这些奸臣,后面都没有好下场;而且不只他没有好下场,他的子孙都没有好下场。诸位朋友,有没有人是曹操的后代?有没有人是秦桧的后代?都没!所以你看,他们那时候觉得占了便宜,事实上吃了大亏,亏到断子绝孙!
而就像历史上这些名臣、忠臣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自己可能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那时候可能世间的人说:怎么这么傻?但是看到的是他们的家道百年、千年都不衰。所以他不是吃亏,他是真正有智慧。所以人假如没有智慧,真的看事情都不容易看得准。当她起了这分忏悔的心,其实命运就开始转变起来。她就赶快整理好自己的心境、心态,然后就回到公公婆婆家。结果一回去,两个老人家好像惊弓之鸟,突然看到她,很紧张,本来在煮菜,赶快做了些处理,一些比较好的菜赶快先收起来。她自己去的时候也买了一些菜,她就跟她婆婆讲:今天就我来煮就好了。两个老人家惊魂未定,她怎么六年不出现,突然出现,也很紧张。结果后来煮好饭菜,煮了一桌,全家人就坐下来。当下她也用很真诚的心,对着她的公公婆婆说:这六年来都是我的错,我向你们忏悔,都是我太不应该。所以从今天以后,我一定好好尽我媳妇的本分,好好孝顺你们老人家。那个公公婆婆听完之后,当场眼泪就掉下来,整个晚餐吃下来是又哭又笑,哭是感动,笑是赢来了家庭的和睦。其实家庭的祸福就在我们一念之间,是不孝还是孝?是付出还是计较?是宽恕还是过不去?这都是一念之间,整个家庭的命运就会转变。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和谐演出来给孩子做榜样看。刚刚我们提到这个小孩端了好吃的端到奶奶那里去,就说道这是妈妈要我端过来的。结果奶奶也不疑有异,就端进去,结果发现那个东西没煮熟。又过了一、二个小时,真的煮熟了,这个媳妇就自己端过来了。一端过来,这个奶奶就很惊讶:刚刚不是已经端了还没煮熟的?这个妈妈才反应过来,跟孩子真不能乱开玩笑。所以这个故事也让我们好好的来感受一下,我们的家道到底传了什么?在我们中心很多老师他们都是放下了自己的很多名利的机会,然后投入文化的弘扬,等于是对民族有一分忠心在。而我们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他们都很孝顺,而且他们的家道都传得非常的好。他们都常常回想到,父母最常讲的话是在外面绝对不能占人家的便宜。他们所传递下来的家风都是那一分朴实厚道。他们留在脑海里的都是母亲那一分忍让、那一分谦让,从来不跟人起冲突。甚至于是很多这些亲戚朋友们来,都有怨气的来到他母亲的面前来,母亲都是给他安慰、给他关怀,慢慢的把他的怨气给消除掉。这一分人生的态度都会传给下一代。
节选自(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蔡礼旭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