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政府的推动下,新加坡住院险近期会面临一次较大调整,7家住院险中,大致研究了下目前已拿到了的4家文件,梳理如下:
一、整体思路
提升基础保障,减少过度医疗,控制医疗成本,缓解保费上涨压力,让医疗险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措施
1、政府基础的MediShield部分,提升了保障额度,但也上调了基础保费,3月1日开始实施,这也带来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总保费也会提升:总保费=MediShield+Main Plan+Rider;不过个别公司降低主险保费,让总保费维持不变,这点非常良心了;
2、保险公司更多采取co-payment,大部分公司明确从4月1日起,将2015-2019年间的全报销Rider替换成5%自付Rider,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或过度医疗,降低医疗成本;
3、加强了对私人医院治疗的控制,预授权、保费与索赔挂钩、免赔额等机制会越来越普遍,促使投保人在医疗选择上需要更理性;
4、有的公司对私人医院级别的保费进行了上调,有的则不动,甚至小幅下调,各不相同。
三、对投保人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这次调整对整个医疗体系是有利的,能缓解医疗成本极速上升带来的压力,绝大多数人会从中受益。从2020年统计的数据来看,大多数保险公司的住院险是在赔钱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过度医疗终究是全社会的人来一起买单。而对投保人的影响主要如下:
1、2015年-2019年间选择了100%报销Rider的投保人,被强制性加入了5%co-payment,不能全额报销了,但也有成本降低的好处,全额报销的Rider保费高于5%自付Rider的。目前查到的4家公司已经明确取消100%报销Rider,但不确定是否全部公司都采取了这个措施;对于新投保,早就没有这个选项,所以不受影响的;
2、已经是私人医院或者准备投保私人医院的,要了解清楚所选择保险公司的保障机制,尤其关注下保费是否和索赔挂钩、预授权、免赔额等内容,合理计划,最大化保障个人权益;
3、保费上调,为对抗医疗通胀,保险公司都会周期性上调保费,这是很常见的了,这一趋势应该不会变,只能期望间隔年头久一点,步子小一点。涨价不一定同步,现在便宜的,过几年不一定便宜,因此价格因素不要成为选择住院险的关键,保障特点才是重点;
4、调整和控制的重点是针对私人医院级别,公立医院级别的保障影响不大,到目前为止,公立医院的索赔记录不会影响保费或者免赔额,也不需要预授权;
5、这次保障和保费的变化,对新投保的,从4月1日起生效,对已投保的人,则在保单Renew的时候生效,目前的保单年内维持不变。
4月1日前想投保的,一定要了解下这次调整,不要只看目前条款,避免买到后马上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虽然未来还会面临很多变化,但至少做出目前来看更合理的选择。
以上信息基于目前拿到的部分保险公司文件,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