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48596|回复: 18

[随感] N 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2-2021 08:56:2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azytiger 于 11-12-2021 07:03 编辑

N. A
发表于 22-2-2021 21:38:0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先结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3-2021 21:43:1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N. A

本帖最后由 lazytiger 于 9-12-2021 03:45 编辑

N.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3-2021 22:19:1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N. A

本帖最后由 lazytiger 于 9-12-2021 03:46 编辑

N.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21 22:36:18|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国 第一卷 另记

本帖最后由 lazytiger 于 4-5-2021 22:39 编辑

今天完成了我的第一本书,即《理想国 第一卷》的电子书编辑,一个小的里程碑,理应记录,不过这篇文章不会放在第一卷里,作为留念,或许也作为额外的礼物连书赠送给读者。也因为不被记入书中,所写的就不必苛刻要求了。

先理一下近年来的作品吧,如下表:
IMG_20210504_223105.jpg
读者看过最多的应该是第二本实体出版的,其他除了仅有的几位好友外均压箱底,我想做成电子书或许会帮助扩散一下,只不过我本人不热衷网络宣传,也就不积极推动了。这些书将来均会实体出版的。这个时机便是第五本书完成的时候,它将是开启创业小店的纪念品。

了解我的已知道,“理想书屋”已经存在,它得名于“理想国”的三卷,即第一、二、五本,这些年为了写书,沉寂了不少,淡出人世,脾气也怪了些。待我编辑完第三本书并开启第五本时,我便要重回人世了,说的直白点,接地气变正常了。

如果你对我以上说的诧异,说明还不了解我。哎,在这两个月里对第一卷的编辑中,我又何尝了解自己呢?四年多前写的,那么真挚细腻的,如今也淡漠了。那么多来来去去的人,如今又在哪里呢?其中一些人有恩于我,我曾写下要记住他们的名字,可我已忘了。

在文笔上也有所改观,当初之所以出版第二卷,是因为对其笔锋更自信,第一卷毕竟是处女作(注:以出版顺序来看,第二卷是我的处女作,我也这般和外界说的,但按照写作历史,第一卷才是,这里要改过来了),情绪带入太多显得不稳定,还提及了现实的人事,怕触犯他人的隐私。

现在回看,不是这样的。第一卷非常成熟,和第二卷相得益彰,我所编辑的多是表面的语法和错别字,绝大部分保留了原样。至于隐私,也许过了这几年,曾经鲜活的也不再有人挂心了,提及又能如何?而且这些年的写作让我越发坦然,自然不多顾虑了。另外也有个愿望,那些所记录的不愉快的人与事,几年后是否都有改变呢?若他们重新看到了,是否一笑泯恩仇呢?

好了,不多想了,看到这像样的作品,这半年不白过。1月初开始了书屋的网上销售,如今又添一“大将”,书屋的核心产品之一。书屋的聚会也要重新激活,不仅谈这本书,还有即将要写的第三卷,它将是纯粹行动的书,热情澎湃的书,应与有缘人早日共进。
IMG_20210504_223521.jpg
lazy tiger
2021.05.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21 00:57:07|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 A

本帖最后由 lazytiger 于 11-10-2021 20:56 编辑

N.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6-2021 15:42:45|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 A

本帖最后由 lazytiger 于 11-10-2021 20:57 编辑

N.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7-2021 05:43:5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制服

7月13日,小史接到了通知,可以拿制服了,比预计的提前了两天。他本来提早回家陪孩子做作业的,刚一落脚就来了通知,什么也不顾了,想马上出门顷刻把制服带回来。孩子们从学校打包的食物,吃完了做作业,可以独立了。小史还是不放心,嘱咐他们: “就一个小时,爸爸很快回来,而且有惊喜。”

“制服”这个词有误解,总和机构公司什么连起来,小史为书屋做制服,书屋是他的家,不,也不是家,是个理念。只要谈起书屋,他从来不用“家”,除非有人误解地问道:“书屋在哪里呀?”他们以为是个店,小史才解释是自己的家,但补上一句:“书屋是个理念。” 到了制服制作公司,他就是这么和接待员说的。

起初想起做制服只是股心气儿,疫情翻来覆去的,去年6月的学校长假全国隔离,和孩子们窝在了家里,本来慢慢好转了,一个不小心,今年5月的感染数据又上来了,像周年纪念似的,6月的长假近乎又隔离了,又窝在了家里,窝出了火,窝出了点子:这一年总得有点儿进步,有点儿值得怀念的吧。制服!

被窝出来的点子似乎对不起“理念“这个词,小史心中久藏着一些计划,隐隐不能释怀,姑且说“窝出来”吧。这个窝明显有着内涵,有着力量,涌动着创意。制服的创意从点子窝出来的瞬间就酝酿上了:先得找个供应商呀,连带设计,一劳永逸。看如今的网络多方便,什么找不到呀。不对,这就不是创意了,小史不爱靠外援,他其实很少用网络的,大小件总是亲自去店里看过,买现成的。除非有熟悉的人给演示过的才敢下单,那也是托这些熟悉的人给办的。小史随即想到了这个人。

小史的公司有多个部门,他的部门没有制服,但见过别的部门有,而接待处的小雪就是这个部门的,平时她就负责这些后勤,一定懂。于是过去问问。小雪即麻利又热心,马上把仓库还存有的部门制服拿出来给小史看,颜色、质地、上面的徽章设计等,十分合小史的胃口,演示的既然如此到位了,不用多想,立马决定就用公司的供应商。

书屋的制服按说是私事,小史没多想,一定知道小雪会帮忙联系安排的。平日里偶尔闲时,小史和她聊过书屋的事,小雪知道他很别致,假如不算不务正业的话。果然,她问了问小史的构想,把他归到了别致的一类,了解了他对数量、颜色、大小这些基本要求后立马给供应商打了电话。

这是个开始,制服虽然不大,做出来需要点心思的。和供应商的互动过程很频繁,都是小雪在做,当成了正式业务对待,电话加电邮,cc给小史,让他不用参言,有问题了私下说,左邻右舍的方便,不然像个老板一样背后看着就行。小史还有些不好意思了,怕耽误人家正事,尽量把供应商要求的信息整理好了发给小雪让她好办事。

最大的环节就是徽章的设计,小史要保持与网络徽章的统一,比如微信、WhatsApp、脸书等等,小史用的都是一个徽章。前面说过了,他其实不爱用网络的,要用就用得纯,只为一个目的。胸前的徽章是方形排布的四个字“理想书屋”,某某书法体,红字白底的配白色制服,白字红底的配红色制服,制服颜色只选了白和红,代表纯净和热情。起初小史只想白色,途中和好哥们小刘交流过,他建议配搭另一种颜色,有点反差好,于是加了红色。左侧手臂是横向排布的四个字“理想书屋”,字体稍微小些。小史担心陌生人不敢正视胸前的,做个侧面的让他们慢慢窥探去。他还想到了GRABHITCH - 小史经常当司机 – 若搭客坐在后排只能看到左侧臂的,而且必须让他们看到。其实他在书里写过GRABHITCH,把自己的车定为 “理想小车” ,他很认真地对待与搭客短短的相处,遇到投缘的,料想他们一定会问 “书屋” 的,小史要把这个理念一一传播出去。制服的后背也不能空着,这是被人窥探的更好的地方,可再印四个字就不好看了,小史用了 “书” 的简易图案,定在颈下方约5公分。

以上环节,加上大小、质地、款式等等的确定,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实可以加快的,供应商的回复非常迅速,可小史不急,他觉得这个过程是享受,说是窝出来的,可慢慢觉得那心藏已久的内涵有点显露了,这和理念是契合的,爱书之人应该是不急躁的,书屋的诞生与演化应该是自然的。小史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忙起来就暂时放下回复,有时小雪要忙,他也不催着她回复,所有环节的推进都是在闲暇里完成的,而且这样做出来的才会周全。

7月初,都敲定了,付了首款,进入制造。小史兴高采烈地告诉了爱人,美中不足的是爱人的皱眉,她一听价格觉得高了。爱人也做网络的生意,因此让小史化为了 “盒子先生” ,他自认为很支持爱人的事情,可临到了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她就皱眉了呢?小史知道从一开始他没和爱人说制服的事,现在板上钉钉了才说,让她突兀了。也知道爱人因为做生意什么都先看成本,她不了解制服所代表的,也不了解这个过程所代表的。这个皱眉让小史的心瞬间凉了下来,高兴变回平淡,他一句句地解释给爱人。爱人很犀利,她觉得小史的情怀有问题,总散发着招蜂引蝶的气味。小史嘴里不说,心里不得不承认爱人的直觉如此敏锐,上面只要与人打交道的,或者用制服得来的憧憬,都离不开异性。爱人不放心,觉得小史走的远了。小史也有难言之隐,读书、热情、梦想、感性等,哪能脱离异性呢?纯爷们的世界里做出的书屋会是什么样子?不是培训所就是书贩子, “书屋” 的理念会顿时折扣到了庸俗。但小史明白爱人的顾虑,也承认她一路默默的支持,是的,没阻拦他由着性子泡在书堆里就算支持了,他必须坚定地表态,用黑白分明的字面意思来表态:绝不招蜂引蝶,书屋永远是纯净的理念。

几天后爱人的心情好了,不得不说那天可能是她的生理期,借着劲儿也说出了她心藏已久的,现在明朗了,不再提价钱了,也不提蜜蜂蝴蝶了,她也问起制服的细节来。小史说制作了红白两色,有领子和没领子的两款,没领子的给一家四口只做了一套,如同家庭套装,出门运动时穿,有领子的多几套,没办法,供应商让批量才能制作,就留着卖一卖也送一送。之前不是和哥们小刘说过吗,到时候送一件去。

7月13日,小史接到了通知,可以拿制服了,比预计的提前了两天。他不顾得孩子,火速去了取货点,一位女士接待的。小史说明来意,她说替小雪取货呀, “不,是自己的!” 小史解释了一下,告诉这位女士是给自己的书屋做的制服。“书屋?这是什么店?” 女士也问了这个一直不变的问题。“是个理念。” 小史的回答也从不改变。这位女士顿了一下,可能从没见过给理念做制服的,需要消化一下。小史忙补了一句:“也许以后会开店的。” 这样看起来消化通了。她拿出一件来讲解起来。其实就几件衣服,有什么讲解的,数量对了就行了,但小史按住了迫切提取的心,听着她解释怎么看尺码,怎么洗涤等,不由地问了几个问题。他忽然觉得这个过程也是享受。临走时,小史给了女士一张书屋的名片,女士更加醒目了,估计第一次看到给理念做名片的吧。不过这下方便了,有问题可以直接联系小史了。她说如果想追加制服也可以,可小史要拿回去先试一试,合适才行,把多余的能卖出去送出去才行。这话没和女士说,出门时他回头问了女士的姓名,佩林。啊,就是一直和小雪电话邮件频繁交流的人。

提了一袋子衣服进门,孩子们已经吃完了饭在做作业。小史让拿出家庭套装里的衣服让他们试试,孩子们很兴奋也奇怪,因为爸爸从来没提制服的事,但他们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回馈。孩子们读着徽章的字:“理-书-想-屋,嗯?” 小史说要竖着读,“哦,理想书屋,什么意思?” 一个可爱的问题。”是个理念,就是我们的家。” 小史很兴奋,不管他们懂不懂了,他不知道怎么打发,想起冰箱里的啤酒,拿出来喝,然后问孩子们作业做得怎么样了。儿子的华文字写的很丑,是仅有的作业,就这么几行字,竟做了一个多小时,还这么丑!小史略有不快,让他们脱了制服回归原位,重点培养儿子的字,重写。笔丢了,儿子一根挺好用的笔,他自己从学校书店买的,还嘱咐过小史不准碰他的笔,可是丢了!小史火了,制服的兴奋也掩不住,借着酒劲儿开始发脾气了。小史变回了老史。当时的心情复杂,老史很高兴,制服是夙愿,满足了,可孩子们良好的习惯也是老史非常在乎的,一看到爸爸高兴了他们就忘乎所以起来,这个苗头必须杀一杀。啪啪啪,给了儿子几手板。“用完的东西记得收拾好!说了几遍了!” 老史咬着牙挤出来的狠话,把儿子给吓哭了。老史的酒劲儿更浓了,不想吓孩子了,他今天其实很高兴的,不知怎么了。

晚上,爱人回来了,吃了晚饭,碗筷也顾不得收拾,一起穿上家庭装下楼招摇去。孩子们还是那么欢快,儿子要玩捉迷藏,老史蒙眼数了10下,三个人一下子没了!慢慢环顾,不到几秒钟,儿子在远处的祖屋楼下奔跑穿梭起来,好像老史的目光跟不住他的跑似的。老史故意看不见,凑空发给小刘短信,通知可以送衣服了。

小刘很优秀,是老史的同行,建筑工程的专业设计师,彼此按说对建筑条规挺熟的,可老史忽然有个问题想问他:“一个建筑设计如果没有可用的土地,能不能提交政府批准呢?”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万物平地起,建筑的初始是地基设计,怎能离得开土地呢?可老史还想问:“起码建筑的外观、功能、大小、面积等,脱离地面的东西可以先设计吗?” 这貌似建筑美观设计师要做的,答案还是否定的,还是要有地可用,要看上游的开发商要什么。这下老史就不熟悉了,但他还想问:“有了地才有开发商,还是先知道要什么才去找地呢?” 这貌似两头循环的问题,说不清,但后者是部分肯定的,开发商应该心里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么,心里所有的,还未出现的,这是不是一个理念呢?” 这个问题老史想留在吃饭时问。

ddd.png

Lazy tiger

2021.0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7-2021 01:46:0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世同堂》读后感

在大巴窑图书馆,我借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写一个拉车夫的悲惨命运,是战争背景下的,具体是军阀战争、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我记不清了,小说直接描写战争的场景不多,只写了祥子被稀里糊涂地捉到兵营,丢了自己的洋车,又稀里糊涂地逃出了兵营,顺带牵了两只骆驼,因此得名“骆驼”祥子。当然,全文和骆驼没直接关系,“骆驼”更像个寓意。这么一想,似乎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这本书的特点是对小人物的细腻刻画,无时无刻的,融入了平淡的生活里,小人物就是芸芸大众,为了活命,苟且偷生,被战乱牵动着,生死难料。

后来借了老舍的《离婚》,一本中篇小说。老舍被誉为幽默大师,这本书算是了,但从他的序言里,他不认为这个作品如何的好,说是为了应付出版社的。从尾声的自白中,老舍对幽默的看法让我心悦臣服,这期间碰巧的是,我正在整理四年前写的关于幽默的书,我是刻意写幽默的,与老舍这样不为写幽默却被认为是幽默的人相比,真是天上地下,自惭形愧了。

后来借了老舍的《我这一辈子》,这书名其实是本独立小说,而我借的是以此为名的老舍的各个小说的节选合集。《我这一辈子》写的是巡警的生活,也是战争背景……好吧,姑且把老舍节选的这些作品都定在这个背景下,免得重提啰嗦。另一个是《老字号》,关于绸缎庄的。另一个是《黑白李》,关于哥俩与个女人的纠缠。还有《断魂枪》,关于从镖局退休的一位武林隐者的故事。

好了,有以上作品的铺垫,本文的主角登场了。从以上我已了解了《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巅峰之作,长篇小说的巨著,《我这一辈子》里有它的节选。我这人有个毛病,一旦读起来就要善始善终,既然料定这是老舍的代表作,便不敢轻易去读,而是把《我这一辈子》里其他文章的节选读完后才读的,毕竟读完一本书也是善始善终啊。然而,这才开启了《四世同堂》。我不知道所节选的属于小说的哪个部分,唯有借来原著对对了。

在兀兰图书馆,我找到了。
v2-41f0e17b956eca874463c99f21fa42b4_qhd.jpg
顺便说一下,就国家图书馆的规模来说,兀兰的算大的了,大巴窑的临近方便,可如果找不到想要的,我就想起兀兰的来。当然,本可以在图书馆的网页上先搜索的,可我没这个习惯,我喜欢在书架间来回漫游,挺享受的。

我借到的是挺厚的一本,不亏为长篇了,可拿回家一翻才知道只借了下部,而以上读过的节选不在其中。为这粗心大意我稍感内疚,毕竟跑了几十公里借的呀,怎就没看清书名?而且已经知道是长篇巨著,怎么会只是一本书呢?我立马搜索了网页,发现上部一共有四本,都已借出 - 可能大家都知道读着慢,不敢两本一起借 - 便留了下部在书架,被我这不长眼的借去了。好了,我可以料想那几位看完上部却找不到下部的读者的很快“断粮”的焦急了。

既借之则安之,从半截读起,我很快也进了状态。全书共100章,下部从第47章开始。老舍的语言非常舒服,很多用了老北京的方言,应该说,老舍的作品就是写老北京的 – 解放前,称之为 “北平” ,贯穿作品的始终。令我惊奇的是,很多方言是有字可寻的,虽生僻了些,但一读出来就认识了,和我家乡的某些方言很像 – 我家乡在北京北部的张家口市,直线距离二百公里,看来沾染了北京不少气息。

除了语言舒服,对众多角色的了解上若没有之前读过那些节选铺垫,恐怕状态也欠佳。这部集大成的作品里有白巡警、拉车夫小崔、绸缎庄的老板祁天佑,会点功夫的金三爷,等等,简直是把各个小作品的人物特色有机地重新汇编了。每个人的背后都是故事,或者这么说,读巅峰之作也需要对周边作品的了解。又或者这么说,了解一个作者,就是了解他的全部,尤其他所写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一段历史、一座城市、一个文化。

人物的特色很鲜明,汉奸、烈士、忠臣、还有中间过渡的人物。就说这过渡的人物,其实最难写,徘徊在各种特色或者说思想主义之间,可又要显出自己深层的个性来。这就是全书的主人公祁瑞宣。对他的心理刻画之细腻有时想起来倒挺啰嗦的,基本概括为:他爱国,有节操,但因为妻儿老小要养活,不能利索地反抗侵略,只能靠他的“气息”了。他鼓励那些能够利索的人果断去行动,也被已经比他果断的人所影响着。他是矛盾的,时刻被拉扯着,在亡国奴的身份下更是痛苦的。其实我读他的时候看到了自己,广义地说,看到了像我这样似乎有点理想但又屈就于现实的。“理想”的口号已被我写入自己的书中并高调于各个对外形象中,然而至今依然原地踏步,这个深沉的高雅的崇高的理念与其说被蛰伏着,如今只得承认,和瑞宣一样,我也就是个懦弱的人。

其实把现在的生活和战争下的对比似乎欠妥,亡国奴下的生活的变迁在老舍笔下是那么自然,从开始的反抗、矛盾、到沉默、无奈、最后的习惯,硬要比较的话,在现实处处是影子。就拿这两年的疫情说吧,先是要全民戴口罩,很多人不习惯,有怨言,可如今也习惯了,不带反而像没穿衣服出门似的;后来让进出各地扫码,慢慢佩戴了追踪器,于是又有怨言,说担心行踪隐私,可现在也习惯了,自动掏出手机来扫。这些都是顺应政策,主要的区别是,制定政策的是谁?广义的说,不在乎是谁,是所制定的是否有惠于老百姓……其实再往下想我是困惑的,再说下去也怕触犯了什么。而现实上,我们顺应了。这就是我与作品的共鸣。

共鸣,若一个故事在现实重现了,这个故事便是真的,与我们的记忆无异。这就是文学。

其他让我醒目的人物就是反派中的大赤包,豪放的汉奸之首,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耻辱,只有名利,能把这个写的这么纯的不得不佩服老舍了。文学,不就是提纯的吗?

看似啰嗦的场景和心理刻画不断重现,慢慢的,不觉得罗嗦了,长篇的意味就在这里,每一次的重复都叫人重新嚼咂一番,而作者的语言依旧那么自然。封面上有学者这么评价了:老舍的自然就是把矛盾写得平淡,却让人不禁去思索。比如瑞宣看到住在隔壁院子里的侵略者也牺牲了,他们的家人也失去了丈夫、父亲和儿子。战争到底是什么…… 还有本来只为文雅的钱默吟,被诬陷入狱受刑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反抗侵略的战士。这也让我联想到自己,我觉得自己的一身书虫气就是没有“入狱”去洗礼,书虫就是书虫,而那些奔赴战场的勇者们,就是那些为了理想真正付出行动的,其实很多,其实就在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人。

带着这些印象和震撼,我不禁想看看搬上荧幕的电视剧是怎么演的。YouTube搜索到黄磊主演的版本,我快速跳看了几个镜头,出现的每一个人物只要说几句话,几乎被我马上认出了,看来这个版本还是忠于原著的。然而,电视剧毕竟有局限,各种人物的心理刻画怎能用视觉充分展现呢?而且背景的音乐搭配的总给人热闹的幽默劲儿,而我没觉得这部作品是幽默的。是的,我说过老舍是幽默大师,也承认这部作品里依然点缀着幽默,可它的基调就是悲壮的,不容得任何轻快的来打扰。另外,人物的样貌上有失于原著,比如冠家的两位小姐高第和招弟,高第并不美,可电视上两个演员都很美,这个样貌之差是大赤包偏爱招弟的主要原因,怎能不拉开距离呢?无奈,现在是个演员就漂亮啊……罢了,这么说人家电视剧有些唐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反正我翻了翻就不看了。

之前不是说只看了下部么?很快就看完了,我怕有人还了上部会被马上借走,就在网页上预定了,即使这样也要等两三个星期吧。我等不及了,又去了兀兰,看到了另一个版本,上中下三部,就取消了原来的预定,把另三本全借了回来,料想看一本半就补齐了,而之前《我这一辈子里》节选的就是小说的开篇。也得知原稿其实只到第87章,后面的遗失了,是从英文译本翻译回来的,那时老舍已离世,但译文尽量保留了作者的语言风格 – 反正我读着时没注意语言的差异,很自然。

总的说来,这种倒着读的方式还是第一次,读得并不费劲。下部已经了解了各个人物,现在开始欣赏开篇怎么一一介绍人物了,更注重细品,有了温故知新的感觉,不知这算不算开创了长篇小说的新读法呢?

由此,我想到了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也是英文翻译回中文的,它的结尾是抗战的开始,当然,不止局限在一个城市,但就时间的承接上,姑且和这本书接上了。林语堂是文学泰斗,《京华烟云》语言之美和故事的宏大都是值得惊叹的,细品起来,和这本书虽不同,却都是好书。能震撼人心的,唤醒情操的就是好书。我也想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长度和《四世同堂》旗鼓相当了,就题材,也应该相近吧,只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段。这么说有些唐突,《战争与和平》我在两年前只读了开头几页,没读下去,我感觉到读懂它需要历史和文化积淀,所以东抓西抓地补充起来,各种国家的历史、地理什么的,读着读着,倒把这本巨著给撂下了。如今,机缘巧合让我读了中国版的 “战争与和平 “,勾起了最初的计划,应该回炉看看俄国版的 “四世同堂” 了。再说一遍,我还没看,所以这么个对比有些唐突,仅站在求知的角度吧。

啊,读书,我已近不惑之年,现实的东西越来越窘迫了,可还是放不下读书的计划,心里总有个脉络,乍一窜罗至少有十来本书吧,而且都是好书。已读了这么多年,也剩不下多少年,必须读好书了。目前想来,多集中在心理学和哲学上,本来文学是用来调剂的,不料没兜住嘴,写了这么多零碎,实在不值一提。既然已经读了,既然觉得好,写下来仅此留念吧。总有个时刻,这个读书梦会圆了,那时,还会读,会更轻松了。那时,也会坦然付诸行动了。

Lazy tiger
2021.0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21 12:38:5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zytiger 于 13-10-2021 12:20 编辑

我的幽默 另记

今天我完成了我的第三本书,即《我的幽默》的电子书编辑,又一个里程碑,理应记录。如之前对第一本书的记录所说,这些不记入书中,留作纪念,日后附送给读者。

先更新一下作品,如下表:

dd.png

除了第二本实体出版的被广泛售卖和赠送外,其他的电子书是内部传阅的,只有若干老书友看过。这些书是一脉相承的,包括大量的日记,看过前面的再看这本书就容易且有趣多了,里面频繁地引用了处女作,即第二本《探索》,若没看过或许有些乏味不知所云吧。(提示:这本书随后写的《2018年8月记》发布在简书,可搜索参考)

当然,既然题为“幽默”,起码应该读着不枯燥。编辑的这几月里,这算给我的一点乐子。看三年前自己写的,很多感概,编辑过程中屡屡浮现的想法让我想立刻拿起笔写写这篇另计。罢了,都是些浮动的,旧的过去了新的再来,留给读者的应该是永恒有益的才对,那就不急着起笔了。

从时间看,写书是在疫情前,编辑是在疫情中,两大环境的反差颇有些可说的。我曾担心笔工不济让内容潦草肤浅了,被这疫情的压抑气氛一中和倒也合适了。很多口语化、情绪化的内容均抚平缓和,毛碎不和主题的内容大量删减了些,约有5千字。

扉页的头像改进了,是大海边拍的。其实第四本的《札记》里,我提过要以海边的照片做头像,背景是孩子们在玩耍,可实现的不彻底,没有背景的孩子。现在这本书补全了,还穿着书屋的制服,锦上添花。

从5月份第一本书编辑完成后,这三个月里的情绪变化剧烈,7月和8月初最不正常,无端折腾了身边的人,这里和相关人道个歉。看在我写书这么别致的任务份上,就当这是作者的疯癫时段吧。
这是我今年的一个里程碑,加上第一本书和制服,共三个,估计今年不再有了。现实所占据我的越来越多,留下些看书的时间就不错了,写书要缓缓了,能写出个小品文就不错了。

心中的坚持的那点一直在,这些里程碑都是朝它迈进的,可下一步是什么、在哪里、有多远,不确定,一种空虚。结合现实,这空虚更放大了。假如没有精神可填补的,这些精力要转移到工作家庭上,必须心安理得不留牵挂地转移。

目前我已感到这种转移,孩子们大了,学习更要操心,每天我都挤出时间教点什么。这本书里写了我曾经详细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方法,如今实现多少呢?我只知道要教点什么,期待孩子们的开悟。爱人的网店越来越红火,我曾在帮助她和平衡自己所追求的两者间紧张过,现在也缓开了,帮她做好就行了,看着她高兴比什么都好。

人的思想像个气泡,种种构杂地乱挤在一起,交错膨胀着,我曾为此几乎失控。若现实和内心没有释放的渠道,现实就是现实了。这是我以前不愿承认的,我曾努力实现自己想要的,这本书里写了很多,现在都成了过去,没有一点影子留下。很多的人也不见了,想他们!如今的我很空,也轻松。我把微信的本地联系全部删除,国内亲戚和同学就几个,共不足二十人,所以不必总粘着手机了。本地联系都用Whatsapp,像个工作的心态,也干净利索。唯一留下的一个线头就是书屋群,这是永远的,我想每个人过了忙碌的年龄后会来书屋聊聊吧。

ddd.png

就这么多吧,谢谢你的耐心读完它。

此致
lazy tiger
2021.0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