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加坡圈 于 31-12-2021 07:40 编辑
奥密克戎103,新加坡少年接种mRNA疫苗后逝世遭疯传!谣言!谣言!
昨天(30日),新加坡新增311起2019冠状病毒确诊病例,超过三成或114起为输入型病例。另外,奥密克戎病例有103起,其中本土例占33起。 社区病例193起,客工宿舍病例4起,输入型病例114起。 每周感染增长率为0.73。 累计27万9061起。 又一名冠病患者逝世,死亡病例达827起。
(图:来源自网络)
16人病危 目前仍有279人需要住院,普通病房有45人需要氧气供给,四人因情况不稳而送入加护病房接受密切观察,加护病房另有16名患者病情危急,加护病房整体使用率是49.9%。 在过去28天的1万零424起确诊病例当中,98.7%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0.9%需要氧气供给,0.2%住进加护病房,0.2%病逝。 截至本月29日,完成疫苗接种的人口比率仍然维持在87%,而88%人口已经接种至少一剂,已接种追加剂的人口则上升至40%。
(图:来源自网络)
少年打mRNA疫苗后逝世 近日,网上流传一份经文字处理的报案书,指一名青少年因接种了mRNA2019冠状病毒疫苗而逝世。卫生部强调,这是一项严重指控,呼吁公众不要散播未经证实的揣测。 卫生部今通过社交媒体Facebook专页帖文写道,根据这份经文字处理的报案书,这名少年是在今年10月因接种冠病疫苗后而死亡。卫生部也说,做出这项通报的Paul Yang医生,是一名一直都在反对接种疫苗的人士。 当局强调,这名青少年在逝世前的75天就已接种了疫苗,并说此案已交给验尸官处理,并进行了验尸,目前正展开进一步的后续验尸工作。 卫生部强调,在死因被确定之前,公众不应传播任何未经证实的猜测。 “只有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准则,并在安全、质量和疗效方面达到严格标准的疫苗才能在新加坡使用。在新加坡注射的疫苗,已被卫生科学局和冠病疫苗专家团评估为安全和有效。我们也制定了一些措施,来确保疫苗接种者在接种前、接种期间和接种后的安全。” 当局鼓励公众继续支持疫苗接种计划,作为应对冠病疫情的关键措施。
(图:来源自网络)
预防新一波冠病疫情,医院、家庭诊所加强防控 为预防可能出现的新一波冠病疫情,受医院和家庭诊所加强防控,包括在急诊部增设隔离病床,部分病患问诊前也须冠病检测。 在国大医院,急诊部外的临时帐篷内,设有约20张隔离病床,预备接收更多冠病患者。这样一来急诊部将有空间,可收治其他病患。 国大医院新增病床已在星期二启用,院方也要求免疫功能受损的肾脏和癌症病人,到旗下癌症中心和洗肾中心等相关设施接受治疗之前,都必须进行快速抗原检测。 国大医院传染病科高级顾问医生戴尔弗斯尔教授说:“即便病患已接种疫苗但仍有感染风险,我们必须快人一步。急诊部目前没人满为患,它曾非常忙碌到被推向边缘,但我们急诊部区仍有空间来进行改造。” 另外有私人医疗集团表示,卫生部近期接手了告知病患有关检测结果和居家康复程序的联系工作后,家庭诊所如释重负,能更专注看诊和为病人治疗。 医疗集团董事宋奕纬医生说:“之前我们一天里面有30、40起的确诊病例,诊所就要打电话给30个到40个病人,现在工作量就减少了很多,有比较大的信心来对抗疫情,因为政府会每隔两个礼拜会提供检测仪、防护衣、口罩给我们。”
(图:来源自网络)
4%冠病病例,进行基因排序辨毒株 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迅速扩散,各国也纷纷出台防疫措施应对。其实要更早预防新毒株散播各地,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基因排序分析。目前共有81个国家进行基因排序工作来识别新的变种病毒,新加坡目前为4%的冠病病例进行基因排序,比许多国家来得高。 冠病疫情去年初暴发至今已出现1200种变异毒株,全球主要传播的有阿尔法、德尔塔以及刚在11月底出现的奥密克戎三个病毒株。 各国送去基因排序的样本比例,中位数是0.5%。新加坡上载的基因排序资料占总病例的4%左右。印度只为总病例的0.3%进行基因排序,低于中位数,没能及早发现德尔塔,而南非则有0.8%的病例完成基因排序分析。
(图:来源自网络)
国大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教授说:“南非是拥有最先进的基因排序设施的非洲国家之一。南非的科学家也是全球顶尖的,所以他们能很快的通过他们的排序工作和病毒监测,发现奥密克戎毒株。” 整个过程需要约一个星期,每一次排序的费用需几百元。有许多国家因资源不足,无法积极参与。 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古阿烈副教授说:“我认为较富裕的国家如果能帮助较贫困国家进行基因排序,那就太好了。这样一来是双赢局面,富裕国家能获取更完整的数据,更好反映全球疫情。较贫困国家也能更好了解疫情情况,从中获益。” 专家认为只有当世界各国都参与基因排序,并达到3%的基因排序比例,才能建立全球病毒监测系统,更有效的预防新病毒的侵袭。
(图:来源自网络)
对此!各位看官怎么看? 如果您对内容喜欢,期待您的转发,也请您在评论区内留下箴言互动!谢谢!
本文素材,观点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和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