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心得(第二百三十二集) 罗国正 (2022年1月) 3004、 美的灵魂相遇,折射出灿烂的精神火花 ——记参观谢鼎铭大师的《丝路永恒》画展和联想 罗国正 (2022年1月) 2021年12月25日,我如约坐上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张曙会长新驾的奔驰,风驰电掣地直奔充满辉煌奇迹的城市——深圳。我见张会长将车洗得黑亮亮的,事前又反复叮嘱我一定要参观这次画展,我知道有“使命”所在。 车上只有我与张会长两人,无话不谈,非常愉快。当然,主要话题是谢鼎铭教授。张介绍说:“谢大师四十年前已是我的老师,他的成就辉煌,尤其突出在水墨画上,属大师级的,是我一直以来非常敬佩的人。” 我问:“为什么反反复复地一定要我到场呢?” 张说:“谢大师非常喜欢你写的文章,特别赞赏你的美学观点,他想你从学术的角度,对他的作品,对他这次画展,为他写篇文章。” 因为我从来未见过谢鼎铭教授的画作,我非常自信地开玩笑说:“为他写篇文章,强化他和作品进入永恒?大哥,(张曙的年龄比我大,关系又比较密切,这是我长期对他的尊称),我是感悟主义和顿悟书画艺术创始人,我的文章,尤其《美学心得》,在这世界上影响很大,我写的会强化永恒!” 张说:“当然,你为他写文章会有正面作用,但我的老师绝对是大师级的人物,他的作品本身已具有永恒的价值!” 这个年头“大师”满天飞,有不少是骗子,甚至不少人,他们是否出于妒忌、吃醋的心态呢,还是其它,写了不少的文章,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大师”。我心想,我们处在伟大的时代,怎么可能没有“大师”呢?相反,我认为,由于这些人见识少,他们认为很多的所谓大师,如果放在世界级的平台上,我认为基本上都不是“大师”。但是,张曙会长说他的老师是大师,我还是相信的。因为张会长为人比较稳重,长期以来讲话注意分寸,是中国典当行业中的老行尊,是中国典当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的会长,在广东省典当行业里是绝对权威,在中国典当行业中具有崇高的威望,他见多识广,阅人无数,见过不知多少的艺术品和珍贵物品,应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所以,我相信他对他的老师的评价。我记得,我比较正式地被人称为大师,是在2006年《广州日报》(英文版)发了个奖牌给我,里面称“罗国正大师”。前几年,在一次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的会议期间,中山大学蒋明智教授(他当时是中山大学考古系主任,带博士后的教授,又是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曾当着一批文化人叫我“大师”,当时众人只是微笑,态度象不置可否,蒋教授好像发现了什么,立即补充了一句说:“他真是大师,我经常读他的文章,看他写的每一期《美学心得》,学习了不少东西。” 张曙会长又说:“ 谢大师刚发短信过来,他中午请我们吃饭,他已到餐厅了,在等我们。”我说:“好的,回复谢教授:我们马上就到啦!”这时,我心想:马上要见到老前辈的大师了,相见会碰出什么艺术火花呢?不管怎样,这都是学习的机会,对人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就不会出大问题了,坦诚交流,还会碰撞出精神火花!” 我们到了深圳市新世界中心大厦餐厅,张会长把他的老师和我都介绍了一下。我和张会长都穿上冬季的大衣了,眼前八十三岁老人家谢鼎铭教授还是穿着花衣短袖,脸色红润,慈眉善目,声音洪亮,给我的感觉真是童心未泯的高人啊!三人边吃边聊,谢大师对我说:“我一见到你,感觉已跟你认识了几十年啦!你有印象吗?”我的脑海象闪电一样,猛然回到2006年的一次以我的作品为主的书画展上,当时很多书画家也参展,国内外书画界、党、政、军、商界、宣传媒体、民众等人头涌动,源源不断地来参观,并购买不少书画作品。有部分作品赠送给乘哥德堡号前来广州访问的欧洲客人等。这画展期间重要的贵宾就是谢鼎铭教授,谢教授当时给我的印象是:气场很大,说话非常专业。跟着我一齐参加画展在现场作画的一大批美术专业高材生,都是谢教授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毕恭毕敬地叫“谢教授”、“我的导师”。面对着一位具有这样崇高地位的前辈,我是初出茅庐的书画家,心里是有点压力,但谢教授慈祥的笑容给我信心。 我立即回答:“记得在2006年的书画展上,我们聊过一段时间,我和画家们用水瓜壳绘画,有人叫水瓜壳流派,有人主张丝瓜瓤画派,谢教授您建议叫“水瓜壳画派”,后来,我和大家都接受了您的建议,最后定名为:水瓜壳画派。” 谢教授说:“你的记忆力很好。” 这里要说明一下,围绕着画派起名的问题,有多种意见。提出“水瓜壳流派”建议的,主要考虑会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扩展,定了“画派”就有不便。《广州日报》的领导,提出了“丝瓜瓤画派”的名字(他是书法家,当时也送了多幅作品参展),主要的原因是:广东省以北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水瓜壳”;有个著名的作家到现场看了我的画作之后说:“你只是从技法上有了一些新做法,构成不了什么画派。”他显然没有理解到:技法与灵魂、顿悟之间的辩证关系。现在回想起来,谢鼎铭大师一看了我们的画展,就提出了“水瓜壳画派”这概念,是高瞻远瞩的。因为这个概念明确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出这画派的发源地;二是这画派所使用的主要创作工具与众不同;三是这画派的作品具有原创性;四是为后来建立顿悟画派、顿悟书画艺术,形成重要理念、技法的支柱力量(因为单纯用水瓜壳作工具已不能囊括其形式和内涵了)。 接着,谢教授问:“当时大家一起创作为纪念的那幅作品现在哪里呢?” 我答:“当时被老余先生的一个得意的、年纪才十岁的弟子收藏了这幅作品。” 为什么谢教授会对这幅画的印象这么深呢?我解释一下,2006年我的书画展期间,老余先生当时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他是亲自带十多个他的学生、徒弟来到书画展现场参观、学习书画艺术,年龄最小的只有九岁,年纪最大的才十六岁,他要求他带来的弟子加入水瓜壳画派。为了纪念这次活动,由我起笔,所有在场的书画家、老余先生的弟子都参与创作一幅作品。我记得最后是由我落款写“水瓜壳画派传人”,大家写上了名字,然后盖章。老余先生就指定将此作品给了他一个才十岁的、非常醒目的弟子。这幅画具有非常高的纪念价值。老余先生没有门户之见,带领他的学生来加入我们的水瓜壳画派,为了他们掌握最新的技法,用灵魂去创作更多的原创作品,为他们铺垫远大的前程,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让他的弟子来求学我这晚辈,这种高风亮节的行为,实令我敬佩。老余先生人品甚高,写到这里,使我回想起我与老余先生一些交往趣事:2003年我在广州著名的书画一条街文德路办了个书画展,当时是这条街最大的一个书画展,广州青年美协也在我的书画展里搞活动,国内、国际不少顶级的书画家、官员、企业家、知名人士和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来参加活动、参观、交流。大家现场创作、评点、互换作品,等等。我往日的同事调到广东省文联工作,负责省文联在文德路的创作基地(里面有很多个条件较好的创作室)。老余先生和一批书画家也经常在这基地里最大的创作室搞书画创作,这基地离我的书画展现场很近,我的好朋友、老同事也带上很多他的领导、朋友、画廊老板等来我的书画展参观。记得省文联的领导特别赞赏我画的一幅双鱼图(我通过这幅画,用小字来说明太极、阴阳、《矛盾论》的观点,是我产生九维时空理念的思想根源),领导说我的小字写得特别好。由于省文联这创作基地离我的展场近,老同事也常邀我到他们那里进行创作、交流。自此之后的几年里,我偶尔也到文德路他们的创作室去创作,老同事擅长将各方面的人组织起来一齐活动。既有在文联的创作基地活动,也有外出活动,影响力、效果都良好。我也常在这省文联的最大创作室为多届的共青团老干部们创作了不少的作品。老余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的书画造诣非常之高,常出佳作,为人沉稳、低调,极少讲话,自然非常受大家爱戴。这里的书画家有的擅长楷书,有的擅长行草,有的擅长山水,有的工虾、工牛,有的是装裱高手等等。人多容易口杂,有名利的地方就易生攀比,惹出是非。外行人可能不知道,中国书画的艺术境界,还有一个能用什么笔为标准,如:短锋、中锋和长锋。没有一定功力的书法家,是不会使毛笔长锋的,这也是有功力的书画家用来攀比、欺负、或教训不够功力的书画家的有力武器。我有几个学生,就被一些老书法家用长锋弄到他们非常尴尬,写不出好字来。在定格这三种锋的基础上,又分:羊毫、狼豪、猪棕毫、鼠毫、牛鼻毛笔、鸡毛笔,各种鸟毛的笔,茅龙笔、排笔、水瓜壳笔、椰棕笔等等,每种笔又分:大、中、小、特大、特小五种,还要熟识不同的纸质、布质等产生的效果。我认为最高境界是用孔雀毛笔。因为这种笔,最有灵气、非常柔软,而且是长锋中的最长锋,特别难使。胜在这些笔,我很早就一一都用功练习过。我曾遇到过多个书画家拿他的鸡毛笔出来对我说:“我已练到鸡毛笔了,罗老师您能用什么笔呢?”口吻带有挑战性的,我只好从皮袋里拿出孔雀毛笔,很温和地说:“我是用孔雀毛笔的。”后面就不用解释了,他们知难而退。在这些书画家中,老余先生是一个非常厚道的人,我记得有一次在创作现场,我的创作需要一支很好的小字笔,否则难以显示我的水平。如果不怀好意的书画家,就想你当众出丑。这时,老余先生立即将他最好的小狼豪递上给我,他那笔确实好用,让我顺利地展示才华。他还将此笔送给了我,为我以后大量的作品落款,增加了灵光。我这里还有一个老余先生的有趣的故事告诉大家:有一天,我有空闲,到了省文联文德路的最大的创作室,不知道是不是刚才那帮书画家吵了架什么的?因我知道,有一个年纪很大的,又有什么大书法家证书的、脾气很火爆的,其实水平很一般,但大家也不好意思跟他顶撞,因为搞不好随时会发生冲突。我一进门,就见到老余先生画了一幅相当漂亮的国画,内容是:在一个小鱼塘上,中间只有一根小竹竿插在鱼塘中间,旁无一物,只有一只蜻蜓蹲在竹竿顶上。老余先生对着大家解释说:“这样就没有矛盾了吧?”我笑着说:“这样还会有矛盾。”老余先生问:“为什么呢?”我说:“如果孙中山先生搞革命时,抓你当反革命。因为您独撑清廷(蜻蜓的谐音)。”于是大家就笑了! 新世界中心大厦餐厅的饭菜美味可口,我们三人继续边吃边聊。我问谢鼎铭教授:“听说您很欣赏我的文章,我的文章很多,您到底是欣赏我哪些文章呢?” 他拿出手机打开,指着里面的一篇是我著的《感悟主义的基本原理》,然后说:“你这些文章,对整个世界各种理论体系冲击很大。” 这回真的遇到知音了,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还这么努力学习,还抽时间认真读我的文章。他的每一个表态、反应都这样精准、到位,人间少有,使我内心更加敬佩他。 他又说:“真正的书画作品,是需要用灵魂来创作的,我的作品是用灵魂创作的。你讲的感悟,是需要灵魂的,是与灵魂有关。” 我说:“我提出的“感悟主义”、顿悟画派、顿悟书画艺术,就是用灵魂来写文章、来创作艺术品。” 谢教授说:“现在一大批中国最出名的书画家,他们不是用灵魂来创作的,而且他们的作品很容易就被人临摹出来,真正的灵魂之作,是很难被人临摹的,很多是无法临摹的。其实这些所谓的大书画家,他们所谓的创作,多数是临摹。”然后,他列举了一批的书画家的名字,还挑了几个书画家的作品作出了点评,具体指出了他们所谓的作品的要害之处。 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长期认为:书画艺术、或其它艺术有五重境界,一是对着样板,包括字帖、名画、实物、经典戏剧、音乐、电影(当然也包括人物、自然风光)等等,进行临摹、或模仿;二是在非常熟练的基础上,不需要对着临摹、摹仿的客体、或对象,就可以“默临”出来;三是创作主体长期习惯了的做法,通过记忆、甚至本能地重复了出来;四是按旧的主题,将已有的东西、早装入了脑袋里的东西,根据创作的需要,东拆西借,重构出新的作品;五是运用全新的理念和技法,根据特定的、不可复制的情景,全新地创作出来。我将这见解向他表达了。 谢鼎铭教授很认真地向我和张曙会长介绍说:“我为了这次《丝路永恒》的画展,准备了很多年,我走访了丝路沿途的国家,对很多自然风光和城市进行采风、写生、摄影,很多作品都是我的灵魂之作。 “画展第一幅作品《天下第一山》,是我画的井冈山,毛主席能将这座山作为根据地,真是‘真命天子’啊!” 谢教授这么一说,看来他是对井冈山和里面的主要人物有深切的认识和理解后,融入了他的灵魂,才创作出《天下第一山》这幅作品,我在期待着能一见作品的真容。 我说:“井冈山的自然原貌保护得比较好,不象其他的名山,有很多雕刻和人为的造作,它与周围的山形成像巨大的莲花,一层一层地包着,易守难攻,尤其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造反、建立根据地最好的地方。如果现在,有卫星导航、无人机、导弹等等先进武器的时代,就没有这么大的优势了。井冈山的内涵丰富、深奥,文化不够的旅游者看不懂。” 谢教授接着说:“我属于岭南画派,师从关山月、黎雄才。岭南画派的画家们,很少画海的,我的画很多是画海的,这也是对岭南画派的一个补充吧!我的家乡是广东阳江,在海边长大,对海有特别深的感情,尤其对“南海一号”的打捞,触动了我的灵魂,我画了系列与海有关的作品。” 谢鼎铭教授对自己的身世也作了一些介绍:“我一九五七年进入了广雅中学,那个时候政审是很严的,一般人都进不了广雅中学的,我的同学都是高干子弟,上学放学时,校门口很多高级轿车在接送学生。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一般老百姓的收入很低,连单车都买不起。但我的成分不好,政审这么严,为什么能进广雅中学呢?省的一位领导对我说:‘可能是你爸爸为共产党作出了特殊贡献吧!’后来读大学,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我在广雅中学读书时,数理化是全班第一名的,但我对艺术也很感兴趣,音乐、画画方面的活动我也经常参加。”然后他列举了一批他的同学是将帅、高官、名人之后。 我想,像谢鼎铭教授少年就成才的人,如果早年遇上大的机遇,让他一直能尽情发挥,前程无量,今天该将是怎么的样子呢?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他的文化底蕴深厚,画作定会有内涵,他今天已是大师级的画家!不然的话,张曙会长是不会这样极力向我推介他的老师的! 说着说着,我们已把午饭吃过了。谢教授问:“先安排你们休息一下,下午再看画展吧?” 张曙会长说:“先到展场拍个照吧!” 大家坐电梯到楼上的“谢鼎铭艺术馆”,观看谢鼎铭中国画作品“丝路永恒”画展。展厅迎面而来的第一幅作品,就是《天下第一山》,雄伟的井冈山,在谢教授层层的彩墨叠染下,在满天的红霞映照里,既有宏大的气象,又有细致的描写,气势、气场之大,使人的灵魂产生强烈的震撼。这应该是谢教授下了硬功夫的精心经典之作。我们就以此画作为背景合个照,让永恒的作品,为我们的友谊留下长久美好。 我们早已提前准备好贺礼,张曙会长将“德艺双馨”的书法作品送上,与谢教授合照;我将我的两本书《感悟主义》、《罗国正书画集》送上,并合照;再三人合照。谢教授请我们进入他的创作室喝茶,边聊天边休息一下。我们一进入创作室,令人为之一震的是,见到一张用红木造成的,长和宽都超夸张大的创作台,室与台虽无言,但已非常肯定地告诉每一个人,这是大师级艺术家工作的场所,尊敬之意油然而生。 在边喝茶边聊天时,谢教授对我们说:“我先不对作品介绍,你们先全部看一遍后再说,我才向你们逐幅介绍。” 于是,我和张会长逐幅逐幅地细细欣赏谢教授的作品。这画展以中国的水墨、水彩为主,还有唐卡画、敦煌类画、钢笔画、油画等。以水、陆两路的丝绸之路沿途的风光、故事为主线,偶尔穿插一些其它内容。谢教授将他的理念转为具象,多是以海、船、月亮、太阳、山、树、人物等,以海、船、月亮为主描述故事。在我观看很多的书画展中,很多是占地相当大,动不动就一千几百幅作品。但我不觉得他们的书画展大,匆匆就走过场了,也极少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谢鼎铭教授这次画展总共的作品才七十八幅,大多数作品的画幅都较小,却非常吸引我看。给我的印象是,这个画展很大。为什么会这样呢?非常明显的原因是:这画展涉及的时空非常之大,文化内容非常丰富,纵横万里,穿越千万年,伟大的灵魂在飞越过大量的历史事件、自然风光、著名的景点之中,以磅礴的气势,放射出精神的光芒!谢鼎铭大师是无愧于时代的丹青高手,他有家国情怀,文化修养,思想内涵,很高造艺,用心去构思描画,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他的灵魂之作。使我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名句来比喻这次画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我们回到茶座上,与谢教授交谈。首先我表示对谢教授老当益壮,志在千里,十多年来游遍一带一路的千山万水,一座座城市,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表示敬意。通过参观,让我这个晚辈在绘画方向上得到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在捕捉瞬间即逝的景物中,用画笔将美保留,灌以博大的思想,使观看者灵魂触动,让瞬间变成永恒,使我有新的领悟。我们在谈话间,很多书法家、画家也陆续到场,今天又是适逢谢氏宗亲在深圳聚会,来自各地的谢氏宗亲如潮水般涌向“丝路永恒”的画展。谢教授一边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书画家和亲朋,一边又和我们谈他的艺术创作。突然,谢教授站起来对我们说:“让我逐幅跟你们介绍吧!”当时很多人还未意识到怎么回事。 我们又回到展场,谢教授专门为我和张会长从第一幅《天下第一山》开始逐幅介绍、讲解,将当时游历的过,创作的理念和构思,创作的过程,讲得较为细致。慢慢越来越多人来围观,人们发现谢教授专门特意为我们讲解,我偶尔也穿插几句评说,人们肯定知道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客人,很多人频频地对我微笑、点头,并用录像机、手机为我们拍照、录像。人越来越多,场面非常热闹。八十三岁老人家谢教授继续专心地讲解,我继续不时穿插几句评语,话到妙处时,赢得大家一片掌声。 精彩的画幅、精彩的互动瞬间和热烈的掌声太多了。这里选几个令我特别感动、经典的片段,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当我走到题为《打捞南海一号主力船华天龙全景》这幅画时,我被画面所震撼,画家是运用远距离大视觉描写,下半部分是用浓墨表现层层的树木和海滩,上半部分是浓淡墨相间、中间加点淡蓝色,表现无边无际的南海,和天空浓云密布中,露出了一线蓝天和霞光;中间一片淡黄里,画有巨大的红色的华天龙吊船将“南海1号”刚吊出水面的瞬间,华天龙吊船的前后画有一群海鸥飞翔。 谢教授向我们讲解:“南海1号从沉没海底至今已八百年,估计有人死亡。美术学院有的教授赞我:‘你选这个瞬间和角度成画,真是了不起。’因为很多画家选了另一瞬间和角度,则意义就大不同了。这瞬间,就是画出了‘重见天日’的意思,人们围绕着‘重见天日’,会有很多触动灵魂的联想,例如:很多冤假错案的平反等等。” 我补充说:“这不单是记录了历史的瞬间,还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从黑暗走向光明,象征从沉没走向浮升,象征苦难时代的结束,幸福生活的开始!” 这时全场一片掌声,谢教授的画作之所以充满魅力和气场,就是用灵魂来创作,外化他高超的技法。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大量的作品所缺乏的核心的、关键的元素,也是很多世人审美时不懂得的要点。不像有些所谓的书画家,耍耍小聪明,玩玩雕虫小技,以博多一碟“咸鱼蒸腊肉”,没什么意思的,大师就是大师,正是:一船带出万重浪,波涛惊醒世上人。 二、谢鼎铭教授有系列的画作与海、与帆船、与南海一号有关,我为什么选这幅《南海一号》来讲呢?除了进一步强化前面讲的那幅印象外,这幅画有很丰富的内涵,令人品味无穷。这幅画的下半部分,是画着浓黑的树荫在中间,向上和向左右展现出四个乌黑的沙滩,有的画家认为,每个滩头象征二百年,刚好是八百年。谢大师也同意这说法。画面的上方是层层乌云密布,乌云下面的云彩相对淡些,扬起三个白帆的全白色的“南海一号”在风雨中航行!按常识可知,“南海一号”的帆和船不可能这么白,并全白的。为什么谢教授将其都画成全白的呢?我正在想这个问题时,谢教授仿佛知道了我的心思,他解释说:“这船可以是画当年正在行驶中的船,也可以想象为沉没后成了神船。民间认为,上白色是吉祥的,如果上错色,就是鬼船,有凶兆。” 哦!我明白了,谢教授是用太极、虚实的思维, 使人联想到过去、现在与未来,使人思考到物质与精神、财富与风险、平湖秋月与恶浪险滩……。 谢教授又讲解,据有记载的(不包括无记载的):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沉没了一万多条船,死了不少人,损失了多少财富?目前只打捞起一艘“南海一号。” 我是这样领悟的:谢教授画这幅在风雨航行的“南海一号”,是代表着千百年来在古代航海条件这样差的时候,还有无数的勇士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不畏风高浪急,在前程未卜的情况下,用青春赌未来,前赴后继地远征,有幸者,可归来,不幸者,葬身大海,用胆魄、用意志、用辛勤的汗水以致生命,书写出宏大而又悲壮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记录了千千万万个“望夫归”的苍凉情景。谢教授画这幅“南海一号”,象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永恒不灭!烈士之魂不怕阳光,但愿“南海一号”和千万只沉船,都可以成为神船,象民间故事中的妈祖一样,世世代代为中华民族的征帆保驾护航,在星辰大海中乘风破浪,复兴我中华,无往而不胜! 三、当大家移步到《秋色艳胡杨》这幅画时,谢鼎铭教授很兴奋地对大家说:“有的画家对我说,人家画胡杨,很多都是画在阳光猛烈下的胡杨,胡杨的叶子比较稀疏,叶子的颜色是单一的,你却画在夕阳中开着茂盛多彩叶子的胡杨。”我对谢教授说:“他们不理解您的心境。” 这幅画是谢鼎铭教授画于二0一八年,他老人家刚好八十岁,是为了八十岁的纪念、励志,还是其它?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布置这幅画的:从左下方,挺立到画面的上方是一棵粗壮、枝繁叶茂的胡杨,在墨色、啡色作为深层叶子底上,布满黄色、蓝色的叶子,在远方淡黄色的夕阳照耀下,胡杨显得婀娜多姿,入目这些的瞬间,使人忘记胡杨周围是极其恶劣的环境,忘记了这荒无人烟、随时风沙四起,忘记了曾经的古堡变为断壁残垣,忘记了千百万年在驼铃声声中的无数壮士葬身在这沙漠!胡杨能任凭风沙暴肆,在干旱、严寒、盐碱的侵蚀中,千年不倒,长得如此优雅、骄傲,这不就是象征着英雄的本色吗?这不就是谢鼎铭教授在八十岁的年华,展现出他的伟大精神和气魄吗?他的作品将如他的名字一样,象青铜铸的鼎,似黄金上刻的铭文,将与世长存!这就是作为感悟主义和顿悟书画派创始人的我,对谢教授这幅作品的解读。至于那些在热恋中的青年人,或有黄昏恋的情侣,他们在细看画时,可能又有另一番感悟!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有爱,有阳光,就有希望,就有温暖,灵魂就有愉悦! 四、在画展里,我突然发现有一组画与谢教授前面雄浑风格的作品特别不同,是显得特别鲜艳、细致、活泼的作品。我与张曙会长被吸引驻足于画前细细地欣赏。这组画超过十张,是敦煌壁画的风格,精工细划、线条流畅、上色准确、对比鲜明,描绘的都是药师如来像、菩萨像、金刚像、飞舞中的仙女、乐女等,个个都是莲花生相,使人顿悟贝叶真经,有令人上香跪拜的力量。能画出这组画的人,显然是长期受过艺术熏陶,同时又受到佛教文化、敦煌艺术的感染,用虔诚、清静的心境,认真细致将修炼的功力创作出来的,显示出艺术的特有魅力。这组画是谢鼎铭教授的女儿谢雯的作品,父女两人的作品,使人有“日月同辉”的感觉。 在参观、学习“丝路永恒”画展中,一边是谢教授热情洋溢的讲解,我也时不时穿插一些我的评论。谢雯女士对我说:“我很喜欢你的讲话。”我感到这是对我很高的评价。我也感到不少观众对我的评述,表示赞赏。在画展中,艺术的灵魂常会遇到知音!这画展里,能触动参观者灵魂的作品还有很多,如《象山庵》、《红军长征第一渡口》、《侨墟楼》、《十三行遗址》、《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水口塔》、《日月同辉》等等,令我大开眼界。很多参观者,结合自己的心境,选择自己特别喜爱的画幅作为背景,摄影留念,谢教授对我们说:“曾有很多人开高价要买我的画,但我不卖。因为这些带有永恒纪念的作品,一旦卖了出去,就没法挽回损失。”谢教授的这种选择和做法,明显地表达了他是重灵魂、追求恒久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通过他画作的具象地来体现在他对现实、历史的选择角度进行的构思和运用笔墨上。这是对浮躁、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去追求财物的人,一种很好的对照和很好的教育、示范作用。通过自然的风光、古代遗留的景物和经典的故事,谢教授通过传神灵魂和画笔,进行艺术的对接,让瞬间见证永恒,使参观者超越了时空的联系,激活了人们的灵魂,点燃起生命新的梦。这也是本次画展的重要意义所在。事实充分证明:世界因有灵魂,才有意义、才有崇高、才有真、善、美!谢教授了不起!因为您有博大的灵魂!源自您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观看完画展,大家纷纷到新世界大厦正门拍照,谢教授自然是核心人物,谢氏宗亲们和谢教授邀请的朋友们纷纷合照,然后大家进行晚餐。象这样的宗亲会和画展合在一起搞活动,我与张曙会长也是第一次体会。在晚宴上,我和张会长安排坐在宗亲会会长、谢教授的第一席上。对晚宴的内容,方便了我有更细致的了解。在美酒佳肴中,谢氏宗亲的各位领导发言,内容涉及一年的活动情况和开支,通过影视重点介绍了广东谢氏宗亲捐助全国谢氏宗亲在河南省重建宗祠的情况。谢教授作了重要发言,回顾和简约介绍谢氏历代的杰出人物和谈谈画展的情况。也安排我发言,我代表国际顿悟书画家联合总会、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书画家委员会、顿悟书画派对深圳谢氏宗亲会和“丝路永恒”画展的热烈祝贺,我还重点讲了谢教授的画作的原创性与行货的区别等等。然后,大家边吃边欣赏各种文艺表演,原唱歌手也从远处赶来表演祝贺等等。大家度过一个热烈、愉快的晚上。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谢教授就给电话叫张会长去吃自助早餐。早餐很丰盛,餐厅在宾馆的高层,我和张会长边吃早餐,边用手机拍摄深圳的远景。我们差不多吃完早餐了,还未见谢教授到餐厅,是怎么回事呢?张会长就打电话去问,谢教授说他的脚有点肿痛,所以就不来吃了。我和张会长立即乘电梯到了谢教授的房间,谢教授的女儿和女婿也来了,看见谢教授的脚有点肿,但情况无大碍。我想:一个八十三岁的老人家,为了画展,整天地走来走去,豁出命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这种奋斗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张曙会长详细了解了谢教授的情况后,立即决定送一台周林频谱医疗器给谢教授(价格不便宜)。这一路以来,张曙会长与谢鼎铭教授交往的每一个细节,都尽显师生之谊,令我非常感动。我在这里,也介绍一下我与张会长认识、交往的故事和看法: 张曙会长在广东典当行业里是绝对的权威、在全国典当行业里也是龙头大哥,可以说无人不知晓,朋友遍布天下。这主要是因为他的资格老、精通业务、有很强的组织力、活动能力,为人稳重、公道,又是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的会长、同时又是中国典当行业协会的副会长。每次典当行业开会,他都是坐主席台的中间,讲话稳妥、得体、专业,他也参加大量的其它的活动。如红十字会的捐助活动、公益活动、拍卖活动等等,他非常准确、有礼地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从不喧宾夺主,该是做主角时就做好主角,该做配角时,就做好配角、或充当好后勤工作的角色,每种角色他都拿捏得很好、做得非常出色。他从来不会像有些人那样爱出风头、装腔作势,拿着鸡毛就当令箭、或扮大款。张会长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敦厚的大哥,由张会长主持的会议或聚会,他都是安排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讲话,使人感到不虚度时光和有东西可学。不像有些人嫉妒贤能,害怕别人抢了自己的风头。这也使我想起,我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徒弟的话:“如果你们讲话全是别人已熟知的、或书本、网络上有的、人们都知道的东西,还以师傅、导师的口吻讲,一方面是浪费别人的时间,另一方面是等于羞辱人家,明白吗?我举个幽默的例子说明一下,这等于有人对你说:“急尿,别忘了上洗手间;饿了,要知道吃饭;1+1=2;懂吗?这不是羞辱你吗?”我的学生、徒弟问我:“我水平不高,又要我讲话,该怎么办呢?”我说:“那你就讲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理解,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情景、内容。”张会长在这些方面做得比很多人好,是综合水平的体现。由他安排的活动、饭局,他从来没有让别人替他去结账,甚至别人安排的活动、饭局,有时他为了减轻朋友的负担,主动为他们结了账。他从来不占别人的小便宜。可惜的是,有不少人不懂得感恩。 张会长对我也特别关照,他知道我爱好书画,他多次为我留下一些书画册、拍卖的资料送给我,有好的活动、专题讲座、有些典当企业开业、或好的饭局,常叫我同去,经常为我留上、或点上我爱喝的酒,有时还送一两瓶给我。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说:“你是伟人,你很多文章我看过,但是有些地方写重复了,有时你讲话,也有点啰嗦。”我接受他的批评。他还经常安排我在各种场合讲讲话。我觉得他仿佛知道这样的名言:不让哲学家讲话,就是对哲学家最大的羞辱!我记得,不少人才学了几天哲学、宗教,就对我说,教我哲学、宗教。也有些人开才学了不到一个月的书画,就经常要我买他们写的书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张曙当省会会长又是兼省会党的书记,长期都有话须讲,自然就修炼出讲话的方圆和规矩,开口能字正腔圆。我的讲话,则随兴发挥,性情流淌,很多时没有按常理出牌。我也自知,有的场合是不能这样的。而张曙会长,善于在各种场合、时段上对自己准确定位,合符礼仪做好自己角色的事中,显示出奉献的精神,给大家的印象是:很会做人。于细微处,知其待人接物的功力深厚。所以,我很多时在讲完话后,就请教一下张会长,他都诚恳地对我的讲话进行点评,使我从中领悟了不少道理。张曙会长在我脑海里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也可从中见一斑而知全豹了。 ………。
缘分这东西,非常之奇妙。有大缘分的人,是灵魂的相遇,灵魂的沟通,灵魂的默契,灵魂的碰撞可激射出灿烂的精神火花,正能量互补相长而不内耗,灵魂相合去完成使命!人与人之间,人与专业之间,从交往的艺术,到行为艺术,到艺术创造,都离不开特定的缘。为什么有些人,长期相处都如同陌路人。有些人只是短暂的接触,就可以留下美好的回忆,甚至是有着难忘的印记呢?从谢鼎铭教授、老余先生、谢雯女士、张曙会长的言行中,我归纳出几点来:第一,具有高尚灵魂人格的人,他们言行的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人文的情怀、人性的亮点。这类人,一相遇就产生灵魂的共振和形成共鸣,就结上善缘;第二,人格的魅力体现在长期的修炼中所显示的专业水平上,并且形成独具个性风格,所以能产生感动他人灵魂的力量,这就是感动人的缘的基础;三,他们早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用心学习、工作、生活,积聚了强大的正能量,一起去为社会奉献出一份美好! 以上就是我参观谢鼎铭教授“丝路永恒”画展过程的所见所闻所想。我相信,人们可以从本文中感受到灵魂、艺术、人生、品格、缘分、友谊、家国情怀、历史和时空的超越等里的有机联系和意义,感悟什么是短暂、什么是长久、什么是永恒! (待续) (本期责任编辑:詹邓 严建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