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5291|回复: 0

[转载] 美学心得(第二百四十集) 罗国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8-2022 09:44:54|来自: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学心得(第二百四十集)
罗国正
20228
3034、董询,清朝的印学家,他主要的篆刻美学观点如下:
    1、“不拘体裁,俱宜神完气足,方能驾古人而远今人也”。
    2、他在自己的书中,借友高青畴的话:“古印中之整齐光润者宜多学,其瘦而健者尤宜摹仿,精此二体,功夫既熟,再学其欹侧参差,有不衫不履之致,则能事毕矣。”
3、他又借孙过庭的话:“既得平正,务追险绝。”
4、他赞古趣,特别是“华美中饶有古趣。”他反对对只学汉印,认为秦、汉、魏、晋、六朝,才能代表古印的风貌。
如果到了一定的艺术境界,篆刻是以比较低的物质成本,就可以非常长久地留下自己的活动痕迹。问题是要练到“一定的艺术境界”,所花的精力、时间量是非常之大。篆刻,虽是雕虫小技,亦关乎学问文章。人们可以从董询的美学观点中,知道他是对传统文化的注重,认为只学汉印,显得单薄,并不掌握古印的风貌。他引用孙过庭的观点,是与他友的观点一致的,这也和很多人学书法的套路相一致。我非常赞赏他主张的“不拘体裁,俱宜神完气足,方能驾古人而远今人也”。追求“神完气足”,与优秀的印章能长留于世,与书法、武功等等境界,特别是与人的健康长寿都有密切关系,只有主体能“神完气足”,所创造的客体才容易具有“神完气足”,与古人比,与今人比,关键是在“神完气足”方面的超越。但这事谈何容易?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想到这问题,并努力去做,结果,成功者极少。一方面是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存在方法和步骤是否得当的问题。所以,当代人,要有正确的思路去奋斗,才能实现理想!
3035、清朝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是江苏阳湖(今武进县)人,是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那年他已四十四岁,可谓学有所成,后授翰林院编修、督贵州学政,嘉庆初上疏批评朝政,免死,但须戍伊犁,后因帝有所悟,免罪。他学识渊博,诗有奇气,特别擅长地学、金石学、骈文。他的诗风时不免受袁枚诗派的影响,下面选一首他流戍伊犁期间的作品,给大家欣赏:
松树塘万松歌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
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无峰无松松必奇,无松无云云必飞。
峰势南北松东西,松影向背云高低。
有时一峰承一屋,屋下一松仍覆谷。
天光云光四时绿,风声泉声一隅足。
我疑瀚海黄河地脉通,
何以戈壁千里非青葱?
不尔地脉贡润合作天山松,
松干怪底一一直透星辰宫。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
看峰前行马蹄驶,欲到青松尽头止。
注解:第一行,尽:都,尽是。第二行,回容:比喻树枝回转曲屈的意思。第七行,承:托,承托。第八行,一隅:一角。第九行,瀚海:原指北海,这里借指新疆的湖泊。地脉:地下水流。第十行,戈壁:大沙漠。第十一行,不尔:不然。贡润:浸润。第十二行,怪底:怪道。星辰宫:中国古代天文学称星座为宫。第十四行,好奇狂客:诗人自称。
洪亮吉因批评朝政而戍伊犁,虽说在官场上受重挫,但到了新疆地区见到大量的松树和天山的壮丽景色时,乐而忘忧地写出了这美好的诗篇,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坚实了他作为诗人的地位,也为后人留下了文学的财富,这无疑值得人们关注的事情。也证明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很多有较强能量的人,他们的能量总是要寻找一个方向去发挥出来;在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受挫、或受到挤压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将能量转向另一个方面、或另外多个方面去发挥,从而放射出生命的光华。人们可以从自己身上、或大量的历史人物里,找到证明这个道理的事例。
这首诗,洪亮吉用了很多相同的字句,重叠地涌现,写了很多松、峰、云的不同景象,观察它们之间阴阳、向背、高低、上下等之间的关系,都是围绕着有生命的“松”为中心,并进一步迸发出诸多联想,问天想地,说是“忘九死”,却思索到“尽头止”,放笔至绝,拔地响雷,从而开解精神境界的新高度。似是非常乐观地忘记受赦被戍而观景写物,其实内心以强烈的语言节奏感舒缓着内心世界中的千千结,似是重点写松,而实有这样的意象:万里河山本相连,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人臣,古往今来,何曾不是?我今不写景写松,还有更好的做法吗?我觉得他这首诗的内涵确实丰富。人们还可以从他赦还后,自号更生居士,将其斋名为更生,去联想他写这首《松树塘万松歌》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寓意。
下面将他对诗文主要的美学观点列出:
1、“诗文之至性流露者,自六经四始而外,代殊不乏,然不数数觏也。”“其情之缠绵悱恻,令人可以生,可以死,可以哀,可以乐,则‘三百篇’及‘楚骚’等皆无不然。‘可梁’‘桐树’之于友朋,李嘉荀粲之于夫妇,其情虽不同,而情之至则一也。”“诗文之可传者有五: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气,四曰趣,五曰格。”
2、“至诗文之真气者,秦、汉以降,孔北海、刘越石以迄唐李、杜、韩、高、岑诸人,其尤著也。
3、“趣亦有三:有天趣,有生趣,有别趣。”
4、“至诗文讲格律,已入下乘。”
5、“静者心多妙。体物之工,亦惟静者能之。”
6、他认为诗词的美学分界在于“清新雅正”和“流艳巧侧”,北宋人的词,可入诗类,南宗人的诗,可入词类,至元则诗词更无差别。
7、诗人在于“造景”、“造意”中追求审美理想。
8、“诗人所游览之地,与诗境相肖者,惟大、小谢。温、台诸山,雄奇深厚,大谢诗境似之。宣歙诸山,清远绵渺,小谢诗境似之。”
9、他认为胜地园林、名人书画等未有百年就易主,都是过眼云烟的东西,不如“因树之屋”、“种柳之宅”,传以子孙,可以永年。
洪亮吉像古代很多传统文人那样,为获取功名,走学而优则士的道路,他一生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勤奋学习、研究学问,到四十四岁,中了进士,作为命运的大转折点。第二阶段,入朝做官,后上书指斥时政,被免死戍伊犁,这是命运的第二大转折点。后因帝悟而赦免,这是第三大命运转折点,开始了自号更生居士,将其斋叫“更生”,这是人生的第三阶段,至终,享年六十三岁。他的一生,著述甚丰,如:《北江诗话》、《伊犁日记》、《四史发伏》……,有二十多种。我感觉他的精神世界最放得开的时刻之一,就是在创作《松树塘万松歌》瞬间,激情四射,自由联想,直抒胸臆,凛然正气,继承了中国士大夫和唐、宋诗词中的豪迈传统,有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气概,象没有曲屈回转的青松,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枝枝针针直向苍天而发。他有这种秉性,发生上疏批评朝政,应属情理之中的事。而这样的人才,却被远调出京城,远离权力中心,去戍伊犁,大清皇朝的官场将他的棱角,慢慢地磨消,到后来他自号:更生居士,认为园林美、书画等都是过眼云烟,不如因树之屋、种柳之宅,留给子孙。这好像已预兆着大清皇朝的元气,就在很多像洪亮吉遭遇这样的官员中,逐步泄泻、损耗,从此走向衰落。
在我的体验、实践、感悟中,得出这样一个认识:文学、书画艺术要出原创性很强的作品,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要在哲学、美学上,提出新的、贴近真理的观点,则更难。人们可以从哲学史、艺术史、美学史、文学史等等上去看,这个观点,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家、艺术家,讲讲自己的亲身创作体验,让别人从中得到启发,虽然未必能提炼出很多的哲学、美学的新观点,但效果依然是很好的。如果用以上的角度去评价洪亮吉的诗作和美学观点,他的诗作的原创性较高,而他的美学观点,多被他的前人有所涉及。他主张以真性情作为诗文创作和审美的首要标准,静心地体验客观外界和自己的内心,在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中,在创作诗时,去造意、造景,使之情景和谐地交融,让诗景入胜,流溢出自然之美。他认为自然美与诗之美,虽是不同风格,但具有相似性。他的理想,就是通过这样创作诗的效果,以求实现永恒!我觉得,如果人们用欣赏中国的园林、盆景的艺术之妙,来帮助理解洪亮吉的诗、他的美学观点,会有更佳的效果。
(待续)
(本期责任编辑:詹邓   严建中)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