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071|回复: 0

[转载] 罗国正诗词集(第一卷) 第一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2-2022 14:18:18|来自: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封面.png 微信图片_20220929104449.png 微信图片_20220929104454.png
《罗国正诗词集》第一卷代序
我对诗词的重要感悟过程和理解
罗国正
2022 年 9 月于广州)
从小就读诗、背诗、学诗、作诗,对人一生的影响非常之大。我觉得,对 此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认识。尤其是我为了将从小至今,所创作的诗词结集准备 正式出版时,须做大量的工作,对此的理解有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认识也提 升了水平和审美境界。
回想我与诗词结下的不解之缘,得从我还未入学读书时开始。第一个启蒙 老师是我父亲。父亲教我读和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窗前勤苦学,马上锦衣回。”除教我以一般的方式背读外,还教我以广州话吟唱的方式背读(这种方式使诗更有节奏感、乐感,感情更丰富,便于记忆。父亲教我背的诗,基本上都用上两种方式,即一般的背读和吟唱的背读),这首诗和后来父亲教我背读岳飞的《满江红》整首词,其中一句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印象特别深刻,奠定了我几十年来对时间非常珍惜的意识,也是我后来对关于时间方面的哲学、科学、论文、文学、艺术、格言等等相关的论述特别关心的一个原因。逐步感悟掌控时光沙漏的妙法,让它发光发电,尽量不浪费宝贵的光阴。
父亲教我背读的第二首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对这首诗作了讲解,使我认识到农民的艰辛,粮食得来不易,培养我从小就有节约财物的习惯。加上母亲常要求我们兄弟,每次都要将饭碗的饭吃干净,不留一粒,还常微微笑地说:“饭碗吃不干净,将来娶个老婆就不漂亮,留一粒饭在碗上,老婆脸上就有一粒痘皮,留很多粒饭在碗上,将来娶个老婆就是痘皮婆。”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不浪费粮食的习惯。在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节约、爱惜财物的种子,其中诗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父亲还教我背读不少格言类的句子,如:“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立志要成天下雨,百年基业在今天”、“大器晚成”等等。父亲常跟我讲姜太公潦倒时,卖盐都生虫,到八十岁时,遇文王才得志;吕蒙正到晚年才中状元当丞相;管仲与鲍叔的友谊,团结奋斗获取大成功;刘备三顾茅芦请孔明出山等等的故事。用吟唱的方式教我背了伦文叙作、吕蒙正爱读的诗:“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良田万顷如流水,茅屋三间尚古风。架上有书随我读,金樽无酒任其空。一朝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变富翁。”父亲对我这些教育,主要起到几方面作用: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怕艰苦贫困,努力成才成人,要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各样困难的准备,永不放弃自己的目标、理想,坚持不懈。不要幻想一朝一夕就可以大成功,要有大器晚成的长期奋斗打算,我以为,这是对的。无论各个领域的事业,或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有这种心理准备,是非常好的。父亲给我讲大量的故事,都是具有“史诗”般的意义,既有励志的作用,也让我的视野远大,在心灵上更加充实和富有张力,为我以后做事、作诗的格局会大气。父亲教我的格言,除以上讲的作用外,还有多个作用,当我后来已识字、读书后,我常找些格言来读,将一些自己喜欢的格言,专门用本簿记录下来,到我练书法达到一定程度时,还写成书法作品,这过程都是充满“诗意”的。我觉得,很多格言,是古诗与现代诗之间的结合部,有的就象古诗,有的就象现代诗,有的则是新旧诗的结合体,这都为我以后既写古诗,又写现代诗,也写新旧诗结合体,在心理 上打下了最初的基础。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在我幼童时放入心灵上的种子,留下感觉、印象,当时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但这些美好的种子,渐渐在我的思想上发芽、生长,影响着我今后的人生价值取向、审美态度、思路、人生轨迹。
我写的第一首诗,是在父亲的要求和督促下开始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很多学生才初二毕业,就作为知识青年去上山下乡,到农村工作。我已读初一了,刚过十五岁,很快就进入初二,很大可能会派到农村工作,学校方面,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写决心书,以表示坚决服从分配。我也写了决心书。这首诗的内涵是与“决心书”一致的。父亲提示我怎样写,并与我一齐推敲句子,还特此给我讲解“推敲”这词的意思和来源的相关故事。开始是七言句的,在我的日记中也是记录七言句的,后经父亲的指导,和父子俩反复推敲,改为了五言句,在我们班的墙报上,我也是以五言四句发表,即本诗词集的第一首《言志》:“山河美如画,四海可为家。丹心献祖国,正气贯华夏。”虽然艺术性不是很高,但是处女作,这就开始了几十年来偶有作首诗词的雅兴。父亲帮我写完《言志》后,不久就逝世,之后我创作的诗,都是独自推敲了。
我从小用于画画、写字的时间比较多,后来对哲学、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美学等方面花了很大精力,曾每天坚持看一百页书,都是围绕这些内容用了较长的时间,但却从未立志要成为一个职业的诗人。如果没有父亲督促,并和我一起推敲创作出第一首诗,可能在诗词方面没有什么作品。但诗的特性,确实是有一种不可替代的表达感情、意念、思想、记录等的作用,既可触景生情,即兴发挥,也可以细酌慢磨地品味现实、历史、人生和寄情意于未来,非常符合我的性格,可幸的是父亲将我这方面的情智能在少年时就开启。所以,偶尔也抽时间读了不少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兼读《楚辞》、《诗经》、乐府,以及元曲,明、清诗词等,也读了一些现代和当代著名诗人的诗,革命烈士诗抄等;还读了不少外国诗人的诗,如普希金、拜伦、英国十四行诗,莎士比亚剧集等等。间中自己兴来也写一两首诗词。经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对“诗性”渐渐有更强的感觉。我对美学、书画的强烈爱好,对写诗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因为美学其中不少内容就是对诗人的评价,对诗进行审美,里面很多各式各样人物提出了对诗的看法,列出了诸多对诗的审美标准,还选出他们的优秀作品来点评,这无疑是优质的精神粮食。我也写了这方面的美学评论和心得,提高了我的写诗水平。学习、创作书画作品,对充实写诗能力的作用,同样是非常之大。学书法到一定程度,自然就要临摹很多名帖,古代很多书法家,都将自己的诗词、唐宋等各代的诗词、文章,用书法表现出来,当我反复临摹他们的作品时,既练习了书法,又将诗词的内容、韵味,在充满情感的书法线条中,更好地留在心中。很多朋友认为我的书法水平高,偶尔也找些诗词来要我写,用来装饰自己的家居、办公室等等,都是使我深化对诗词的认识。绘画与诗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有一条道理,诗人和画家都知道的,就是:画如诗,诗如画。当画如诗时,画就有思想、有感情,就有意境、有内涵,这是画家须追求的境界。当诗如画时,就更形象、更生动地韵涵诗人的感情和意旨。所以,我无论作为画家,还是诗人,在创作时,都有意无意地想到“画如诗,诗如画”这理念,来修改、调整自己的作品。在作诗时,充分利用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美好图画,力求用简洁、准确的文字,以诗句的形式来描述,产生象征心中的感情、思想和意韵,使诗词更有美感。争取在每一首诗中,以饱含真情、形象 的精炼句子为主,其意理蕴藏在以诗描绘的画面背后,力避用抽象、枯燥、直接说理、象写论文、或平时讲话的方式 、或以粗糙、不雅的句子作为诗句。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在特定的情景之下,有时需要特定的形式、句子,因为这样才更恰如其分,或代表了作者的风格,或适宜特定的人群需要,例如:有些哲理诗,有些发动底层民众进行战斗的诗词等等。但这些诗词,在整个诗林里,占的比例很少,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我很少写这类诗词。由此可知,书法、绘画,对我写诗的帮助很大。
我认为,要创作出较多优秀的诗词,至关重要的是:在现实中有丰富的阅历、体验和感悟,其中有不少是从诗的角度去领悟,这里所讲的阅历、体验和感悟,除了生活、学习、工作外,当然包括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尤其是对诗词歌赋的大量阅读和创作,将这些养份,内化于心。其核心环节,是有强烈创作诗词的愿望,有了这强烈的愿望,就自然产生系列相配套的行为,日积月累, 自己的观察、意念、思路、遣词造句、语言的节奏感等等,就渐渐走向诗词的 佳境。如果没有这些积累,哪怕偶然写出一首好诗,但很多作品都会显得浅薄。
诗词的时空与现实的时空是有区别的。这如哲学的表述、自然科学的表述与诗词的表述有所不同一样。我认识有几个较著名的作家,他们疯狂般进行文学方面的创作,如果跟他们一讲到哲学,他们就愤怒、反感。甚至在文学界,不少人认为诗词是反逻辑、反规律,诗词是不可以定义的。我不赞同这类观点。文学、艺术是以形象、或具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也中间穿插、或潜藏着抽象、理性在里面。在特定的情况下,或有的作者的个人创作风格,以抽象、理性的方式来完成其诗词作品,也有佳作。如一些哲理诗,抽象画等。具体的情景、主题,选择什么形式来表达,作者如何恰如其分地去拿捏,这体现出艺术修养的程度。一方面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还有作者希望选择特定的读者群的 问题。
人的本质特性是:自由、创造、有丰富的感情和追求自己所喜欢的生活。
诗词从自身的形式和内容上,从一个角度上较完整地反映出人的本质特性,同时还能将这特性引向提升真、善、美的境界。在表现人追求自由方面,常在精神世界里。超越物质的、现实的局限,作者用自己的灵魂自由地穿越时空,在 思想、感情上描述、或表达自己的梦。这是现实时空和诗词时空的一个重要区别。 这大概也是一部分人认为诗词是反逻辑、反规律、不能定义诗词的重要依据之一吧!这属于文学、艺术浪漫主义部分居多;还有用现实主义创作的部分,既有力求原汁原味地记录现实,更多的是主张: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用“意识流”来创作的作品,我以为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一种独特形态,意识、意识流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有浪漫的、又有现实的,即“主观浪漫主义”和“精神现实主义”。都说明了这样的道理:文学、艺术既有自身的、相对独立的规律,同时,又遵循着普遍的客观规律。其中诗词创作、审美当然也不例外。例如,很多诗词作者因触景生情而创作。这种现象,在诗词的优秀作品中占了 很大部分。就包含了规律性的问题,而不是无病呻吟、无的放矢。如杜甫的《蜀相》、苏轼的《赤壁怀古》、我的《2021 年春》等等足以证明这规律的存在。生活的经历、现实的各种体验、思考,是文学、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其中一部分触动了诗人的感情,引发创作的冲动,诗人按自己灵魂里已信守的理念、审美标准,已掌握写诗的技巧,将其提炼成有意思、有韵味的诗句,此过程,是呈现出规律的,明显是合乎逻辑推进的。例如:我的《搏浪到石门》,清朝文学家洪吉亮的《松树塘万松歌》、法国大文豪维克多 • 雨果在不足十四岁时写的《献给妈妈》等等诗歌。至于穿越时空、挣脱现实束缚的自由想象类的诗句,世界不少国家的诗人都留下名篇,现举一些他们的句子为例:[ 美 ] 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哦,时代,从你不可测知的深渊升起,直到你更高更猛地推进。很久了,为了我饥饿健壮的灵魂,我吞下了大地 赠给我的收成。”曾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诗人弗拉基米尔 • 霍朗的诗句:“在从自然到存在的途中 /沿路围墙并不真的友好,/ 墙,浸透了天才们的尿液,溶进了造精神的反 / 之阉人们的唾液,墙丝毫也不 / 为尚未生出之物而略小,/ 那圈围起成熟果实的墙……”,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句:“故我心低首,当露水 / 正坠入睡眠,至神焚尽时间,/ 在悠游自在的星辰和你面前。”澳大利亚诗人诺拉 • 克鲁克:“画寄到了 / 朦胧的臀部硕大的梦 / 黑发扬起。/ 我高兴他得到她 /——肉体与大气的造物 / 她溶入镜中 / 黑发扬起。”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告诉我,月亮呵,你形容憔悴,/ 在太空跋涉,无家可归,要赶到黑夜或白日的何处边陲,/ 你的旅途才告终?”被称为诗坛拿破仑的英国诗人拜伦:“你仿佛天上掠过的星星,/ 在沉落的时候最为光明。”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初升的旭日吻干了清晨 / 眼中的泪,天宇中的诗人 / 凭倚着黄昏轻柔的金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我的诗神并不象那一位诗神 / 只知运用脂粉涂抹他的诗句 / 连苍穹也要搬下来作妆饰品,/ 罗列每个佳丽去赞他的佳丽,/……。”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斯金:“有如天上的方舟翱翔,/ 你的寺院耸立在云端,/ 依稀飞翔在群山之上。”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意大利人但丁:“忠实和清白,/ 只能求之于孩童;/ 在他们颊下透毛之前,这些美德早已逃散了。”波斯“诗人之父”鲁达基:“她一揭开遮掩她那两朵郁金香的面纱,/ 太阳与月亮就含羞地把披纱垂在自己的脸上。”………,太多了,这只是森林中摘下几片的叶子。而中国从古至今的诗人,更是多如天空上的星星,艺术境界非常之高,在此我也从这个角度,选些例子,以便读者感悟诗人的精神世界:《诗经》:“文王在上,/ 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诗经》成书三百年后,产生了新的诗体“楚辞”,其代表人物,是伟大的诗人屈原,他有这样的诗句:“曰:遂古之初,/ 谁传道之? / 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诗经》和《楚辞》被公认为中国诗词之祖。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风骨”主要代表曹操:“天地间,/ 人为贵。/ 立君牧民,/ 为之轨则。”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李白:“回山转海不作难,/ 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 君留洛北愁梦思。”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杜甫:“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唐诗史上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大诗人,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可怜盘石临泉水,/ 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 何因吹送落花来?”中国文人最崇拜的全才传奇人物之一苏轼:“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文武全才、境界阔大的辛弃疾:“啼到春归无啼处,/ 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中国新文学史一位代表性作家徐志摩:“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为什么翱翔? / 为什么翱翔? / 她们少不少旅伴? / 她们有没有家乡?”我在本诗集里的一句诗:“破茧成蝶追春梦,时来两翼舞东风。”………。我手头上有很多同一个诗人的不同版本,尤其是国外诗人的诗集不同译本,在这里选上我认为较好的版本,由于篇幅有限和时间紧迫,只选上他们 的诗中一句、或一段。大家可以从这些诗句和阅读我的“诗词集”中,感觉我对诗词感悟过程的线索。如果想进一步更深入了解我对诗词的感悟过程,可以从我已发表的二百四十集《美学心得》里找到更多答案。以上我虽然没有将元、明、清以至各朝代的诗词和世界很多著名诗人的句子引用,但我在《美学心得》里,都从总体上讲了我对诗词的美学见解,不少甚至对一些诗人的诗,整首进行具体点评。这些都可以让读者对古往今来中外诗词各种风格、样式、内容有一定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一部分读者对诗词兴趣和对诗的特性认识的深化。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美学心得》,里面有很多对诗的评论。我相信,我对诗词的感悟重要历程和我的诗词作品,对人们进行诗词审美,是可以 提供参考的。
诗的定义是什么?诗词有什么特性?诗人如何将现实时空转换为诗词时空呢?如此等等的问题,很多诗人看法不一,在学术界也争论不休。我想在此提供我的看法和国内外一些见解给大家参考:
对于诗的特性、定义,自古以来中外都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见解,或通过
对特定的诗歌、或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注释、评论,从中对诗词抒发自己的见解,内容非常之庞大,我在这里摘要举些例子。如中国古代的有《诗品》、《诗格》、《诗筏》、《诗谱》、《毛诗正义》、《诗薮》、《诗广传》、《诗古微》、《诗集传》、《诗经原始》、《诗毛氏传疏》、《诗三家义集疏》等等;外国 的有《诗艺》、《诗学》、《批评之林》里提出的“诗力说”、《诗与真》、《诗的艺术》、《论诗艺》等等。按照中国比较传统的、普遍认可的说法,诗的定义是这样: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其语言是有节奏、有韵律地反映生活、抒发感情,或表达自己的思想、记录事物。很多人就按这定义创作出来的文字、或朗诵出来的语言,大家就认为是诗。在中国美学理论中,有主张: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志向的。《尚书》最先提出:“诗言志、歌咏言”。《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诗以言志。”《庄子 • 天下》:“《诗》以道志”。《荀子 • 儒效》:“《诗》言是,其志也”。明朝徐谓主张“诗贵自得”,诗如其人,要勇于创新。等等等等。“诗言志”的观点,在大量的文章、读物中得到认可,从唐朝到清朝,以至现在,不少爱好写诗的人,还强调平仄、格律、对偶句、音韵、词牌格式等等。到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很多从国外留学回国的人士用白话文写新诗,同时也用白话文翻译了很多外国人的诗(也有用中国古诗的形式翻译过来的)。虽然存在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新诗却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其实从元曲开始,中国的诗词已有不少白话的倾向,到明、清的戏剧、小说,民间艺人的说唱、表演里,已有不少白话诗句,与白话文大潮一合流,其势自然很大。这样,对诗歌的定义是否要进行修改呢?在回答这问题之前,先看看一些外国文化界人士对诗歌的理解。德国赫尔德认为,诗歌的主要特点是诉诸心灵的力或能,其内容可以激起心灵反应,触发情感和想象。与画相比,绘画只有在完成之后才是件完美的作品,而诗歌则始终充满力量,它不是摹仿自然的结果,而是造物主造成的。他的观点,为浪漫主义开解了道路,对哥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哥德著有《诗之真》,提倡艺术摹仿自然和浪漫主义。法国瓦莱利认为,纯诗是从观察中推断出的一种虚构的意境,是一种由语言支配的整个感觉领域的探索,抽象思维的作用在诗人的创作中应得到重视,但抽象概念须有感性的外衣,使之具有形象的感染力。只有通过语言虚构的意境和象征,才能把握世界。法国布瓦洛认为,诗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不同,真实的事只是个别的真,艺术的“逼真”具有常理。意大利维柯认为,诗的逻辑是“赋予感觉和情欲于无感觉的事物”或“把有生命的事物的生命移交给物体,使它们具有人的功能”。他的这观点,直接影响了移情说和后结构主义美学。………。从以上所反映诗词的状况和诗词的形式具有继续发展的态势,加上我多年创作诗词的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下一个可以对一切的诗词都能囊括进去的绝对准确的定义,是件不容易的事,而且这种定义可能对诗词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加上,出现一些散文诗,一句诗和用诗比喻大量事物,更难定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 人们怎样将诗词这种文学体裁与其它体裁区别开来呢?当然,人们通过大量地读诗、甚至写诗,会自然地感受到和分辨出来。这毕竟是感觉到与理论概括了出来的作用和层次是不同的。所以,我对此进行认真地思考、推敲,得出了一个对诗词体裁、形式的基本概括,或可叫通常情况的、一般性的诗词定义来供大家参考:
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常是着意地强化以一句或两句进行分成一行或多行来编排,来组成一首、或一篇,以此形成特别的文体,使朗读时或阅读起来,容易产生明显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同时在创作中注重用字用词的精炼、有内涵、有格调地洋溢出感情的波动,使人在韵律的流淌里,感受到美和艺术魅力对灵魂的渗透,这是人类特有的、以语言来反映生活、描绘梦幻、抒发情感、表达理念、思想,还可长久保留、传播、便于唱和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关于现实时空转换为诗词时空,其过程、相关主要因素和关键部分,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是现实的存在作为大前提,这存在主要体现在有人群的存在及语言已产生,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后来,文字的产生并逐步丰富和更进一层次地强化这存在。这是诗歌能够产生的现实时空里的第一先决条件。在原始时代,人们的生活、劳动、哺育婴儿,母亲、父亲等成年人教后代学会讲话, 男女之间的求偶,以至发展到爱情、相思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产生诗歌的现实基础,或可称作是现实时空里的重要存在。原始人开始时只是在生活、劳动中,自然地、本能地发出“哼唷、哼唷”等声音,后来渐渐加多一些“顺口溜”,或先用“咿吖、咿吖”之类的发音,逐步地加多些句子。在漫长的历史积累中,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修改、完善,优秀的部分多被人们传诵,留下不少原始的好诗句。发展到孔子时期,已有较丰富的文字将诗歌记录,孔子亲自搜集、整理、编辑出较优秀的三百首古诗,结集成《诗经》,都是娓娓道来动听的优雅诗句,例如《诗经》第一首《关睢》第一段:“关关之睢,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诗歌作品,让诗人学习、参考,这就初步形成了现实时空里第二层的现实基础。《诗经》诞生三百年后,中国诗词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楚辞》的诞生!其中以屈原为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创作出惊世名篇《离骚》,千百年来成为喜爱诗词者的学习典范。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天下皆知,引用率非常之高。这可肯定的事实有几条:首先,当时楚国上层人士是有机会接触到春秋战国时期最 先进的文化,其中包括优秀的诗词;第二,从《楚辞》里多篇的屈原作品中可以知道,屈原是当时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有所创新,并比较集中地在诗歌上显露出他的才气横溢;第三,屈原的生活、从政、学习和创作诗歌的经验,在特定的社会处境和面对眼前情景,常引发出他的激情和创作冲动,使他的天聪、文化底蕴、对诗歌的纯熟技巧,在创作里,特别是在《离骚》中,犹如喷薄而出的初升太阳,光芒照射大地,生成永恒!《楚辞》之后,中国的诗歌继续出现一个又一个高潮,例如,唐诗、宋词、元曲,到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中国的诗词爱好者,不但在现实时空里只有中国古体诗词,还有大量的从国外翻译过来的新体诗,国人自己又创作的新体诗。诗词发展到今天,人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大量诗人的优秀作品。古今中外大量的佳作,诗词的样式,可供大家学习、借鉴,这都是现实时空对诗词创作有积极作用的内容,使新一代诗人有更好的条件成长。下面,我将现实时空转换为诗词时空,作一个理论归纳,对大部分的诗人来说,应是适合的。
一、现实时空
对于诗人的创作,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语言的存在和用于广泛交流、文化系统的存在并被诗人所广泛接触,其中有一批诗歌可供学习、参考;第二,诗人自身的诸多现实存在,如有一定的生活、学习、工作的体验,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感知,包括具有掌握语言、文化的能力,内包含对学习、创作诗词的爱好和经验;第三,能在特定的情景里产生对诗词创作的冲动,还掌握一定的词汇、诗词样式进行创作;第四,心中早已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等等,这就是诗人的现实时空。
二、转换
当创作诗词的“现实时空”已经存在,就有了产生“诗词时空”的前提条件,一旦经诗人将“现实时空”运用创作活动,若成功,就产生出“诗词时空”,就从预期的时空实现了一种现实的时空。从绝对意义上说:“诗词时空”,也属于“现实时空”里的一部分。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诗词及其创作过程,就从相对的意义去区别它们。那么诗人如何将“现实时空”转换为“诗词时空”呢?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法和步骤:第一,诗人的灵魂里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在特定的思维点、面上和情景里有习惯性的、或非常主动地产生创作诗词的冲动;第二,诗人处在创作冲动时,能调动起主观能动性,在自己的大脑现存的信息库里,运用和组合出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相关信息,相对应于当前的情或景,找到吻合自己冲动的事物和情感,选取出理想的词汇、确定出诗词的句子,一句或多句,除一次就达到准确、完美外,并对句子的用字用词反复推敲。将句子进行合理排列,以完成诗篇的创作。如果诗人对此满意,得到很多懂得诗词的人赞赏,就可以说,诗人已经成功地将现实时空转换为诗词时空了。从绝对意义说,现实时空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或新的存在。转换的核心力量,是诗人的创作,或叫创造。后来的诗人在利用现有的“诗词时空”的养分,进行创作,产生新的作品,既形成“自己的诗词时空”,又为“整个诗词时空”增添内容,这就是“创造的叠加”。
三、诗词时空
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现实时空”当然包括物质时空和精神时空。而“诗词时空”,从本质特性来看,是属于“精神时空”。每一首有艺术魅力的诗词 产生,就象一个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人,长久地延续着诗人的精神寿命,以诗词的特有方式,在精神时空里占有自身动态发展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永不消失地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创作状态,包括艺术的境界和思想,同时有丰富诗词审美经验的人,也可以看到诗词作者对历史上有哪方面的传承,哪里有诗人的独创、或发展,还可较准确地预测到诗人及作品在未来大略发生的状况。也就是说,一个有成就的诗人及其作品,无论是在现实时空,还是在诗词时空,都处于二十七维时空状态,若更深刻一点研究,则处于四十二维时空之中。优秀的诗词作品,可以世世代代相传下去,让人们得到美好的文学、艺术享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让难以胜数的人汲取精神养分。这类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财富的重要区别是:物质和财富一旦被人们享用、吸取后,就会消耗、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掉,而精神的成果,当然包括优秀的诗词,则越是被人汲收、运用,就越会加强、增多。这也是闯荡精神区域的诱惑力之一。提供精神成果的诗人,则永远让人们崇敬、赞美、留在心中,源源不断地向接触者输送出精神能量,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光芒。诗人经过努力,是有机会创造出自己的诗词时空的。伟大的诗人,则创造出永恒的诗词时空!
我不主张创作的诗词为了适应平仄、对偶、格律、词牌而影响句子的意思自然流畅地表达感情和意象,这样反而有失“诗味”。只有在不影响好句子产生的前提下,才按平仄、对偶、格律、词牌等要求进行创作,才是合理的。我反对那些完全按照平仄、对偶、格律、词牌,但写出完全没有意境、思想、美感的所谓诗词,这等于是玩无聊的文字游戏,而不是创作诗词。现代以来,出现诗词以各种各样的花款进行排列,玩玩花款,尤其是不少年青人喜欢这东西,我认为这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只要喜欢就行。但我提醒一下,经典的作品,在名牌单位出版的诗集,我是没有见过不按中规中矩地排版印刷出来的。另外,我认为,善于用生动形象的事物,艺术地写成诗句,将抽象的哲理、逻辑隐藏在里面,也是很美的。
本诗词集第一卷,选了我创作的诗词超过百首,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的时间跨度足有半个世纪。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我从初学写诗词到较熟练地创作诗词的过程,也体现我的人生及情感、志向、思路、对诗的审美、价值取向等等发展、变化。这些,对于我来说是肯定非常有意义的,要想了解更多情况,细读本诗词集就可得到,在此不作详述。但愿读者们,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意义。至于这些诗词有多大的文学价值及其他作用呢?我在此不作评价,最公道的是交由社会、历史去评判吧!作此文,既反映我对诗词的重要感悟过程和理解,又是代序。敬请读者批评、赐教
  
山河美如画,
四海可为家。
丹心献祖国,
正气贯华夏。
(作于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七日)
大风雨有感
窗外——
疾风呼啸,
扫残叶,
折枯枝,
破旧立新。
窗外——
暴雨咆哮,
清灰尘,
洗环球,
除浊变净。
(作于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七日)
出墙报
放学出墙报,
质量校所稀。
长此得锻炼,
晚了才返归。
父母常挂念,
守望在门扉。
知儿做好事,
开心笑微微。
(作于一九七一年八月)
民族的灵魂
丰碑倚天空,
如日升东,
黄帝高功,
谋略姜太公。
秦砖汉瓦,
晋字唐风,
………,
儒释道、诸子百家通,
成故事、经典、文物中,
书、 馆、 ……!
让后世学习、参观感动!
认祖归宗。
一代代传承,辈辈有英雄。
时光将一切磨成微尘,
却不能泯灭伟大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灵魂,
永恒光耀在时空!
(作于一九七二年五月)
搏浪到石门
少年壮志气如虹,
珠江波涛飞蛟龙。
一柱红光天击水,
四面雷鸣地动轰。
倾盆暴雨潮涨急,
奋身搏浪心从容。
二十四里水程呵!
半时辰见石门榕。
若然好汉非我们,
上苍能说谁英雄?
学文练武体魄壮,
志在人间建奇功!
(作于一九七二年六月)
悟道人
宇宙无限有量身,
江山美人最销魂。
春花秋月留诗画,
金戈铁马现志仁。
生来应有使命感,
善美真修悟道人。
(作于一九七二年十二月)
男子汉
男子汉象骆驼!
左边背着一个精神大袍袱,
右边背着一个物质大袍袱,
在茫茫的大沙漠里奔跑。
要么走出沙漠,
要么葬身沙漠。
真正的男子汉,
定能走出沙漠!
找到他理想的绿洲。
(作于一九七四年五月十一日)
抒怀
人要志钢心如火,
莫把春水枉流东。
破书万卷游四海,
汇龙千条争一雄。
化尽骨肉成光热,
映透河山暖天宫。
花谢尚且香还在,
我血岂无超群红。
(作于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二日)
赏月所思
卷帘上玉钩,
赏中秋。
海波阔,
明镜东浮。
一望千里,
二想七洲。
青蛙甘蹲小丘,
和蟋蟀啾啾。
男儿应有冲天志,
莫徘徊、逗留。
奋力争上游。
千江有水尚有月,
驱赶黑暗,
千家万户得光明,
无须忧愁!
(作于一九七五年中秋)
春满桃花
杨柳依依,
楼阁美人飘发丝丝,
淡妆春姿,
多少男儿心思思,
正花满桃枝。
你还脚步迟迟,
明月快落他家时,
还不知。
(作于一九七六年二月)
富国强兵
岁月峥嵘!
血雨腥风。
只会男耕女织,
难享长久太平。
船坚炮利惊醒大梦,
送葬了多少人丁?
需工厂林立,中国造!
两弹一星,
培育中华精英,
富国强兵!
从始列强不敢看轻,
祖国越来越年青。
(作于一九七七年春)
分别宴
望断残云后,
灯火黄昏。
流水绕高楼,
草碧连天,
飞鸟万点,
又现新气候?
此别何时相见?
共饮千杯忘忧。
有才志,四海可安家。
互祝各奔前程有丰收。
(作于一九七七年八月)
勤奋
年少莫去恋假芭,
光阴覆水不可收。
要把真情付明镜,
鬼火只会照渠沟。
闲云野鹤不知愁,
风花雪月却怕幽。
定功诗书躲小楼,
用足心血写春秋。
勤奋可能成蛟龙,
懒惰只会做泥鳅。
(作于一九七八年九月)
良机
青山有灵趣,好梦无轮回。
飞花尘路尽,烟雨塘荷开。
浪涌明月出,风送新春来。
又绿江南岸,良机百千载。
(作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离端州返穗
别离古今情悠悠,
烂柯山头。
草木枯黄红穗秋,
远行徒添几分愁。
端州城下,夕阳渡口。
无限风光一眼收。
壮志未酬,人已瘦,
不达宏愿誓不休。
(作于一九七九年秋)
劝说好友
江山如画,
历来是赢家天下。
名利场上,
如争食群虾。
不得志者,
可乐话桑麻。
莫羡慕英雄配名花,
莫妒忌玉堂摆金马。
曾是枪林弹雨豪赌,
随时以命作筹码。
今享太平,
种好庄稼。
身心保健康,
此话永远不假。
同几个好友,
旅游自驾。
(作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
  
自古多情都带泪,
逐鹿中原曾为谁?
英雄可把江山定一锤,
梦中人,未必同你睡。
常言缘分乃天定,
虽能搞风又搞雨,
但那美人,就是不跟随。
(作于一九八零年一月)
  
风,柔柔地吹,
雨,细细地下,
花丛,飘来清清的香。
我,拿着小小的伞,
站在淡淡的灯光下,
静静在等。
心里丝丝地感觉到:
情缠缠、意绵绵。
你定会快快到来的,
定定地望着那小径。
月老的红线长长地牵引,
哪冥冥中的缘分。
见到亮亮的眼睛了,
我俩同时笑盈盈。
约会,总是那么美美的,
体验到陶醉中的神神妙妙,
共祝愿:
幸福的岁月长悠悠。
(作于一九八零年四月)
  
读书练拳榕树下,
无心赏花过冬夏。
常有蚊虫来打扰,
偶遇知音倾心话。
学会为人始悟道,
万千浮云何须怕。
发奋、发奋,千帐立架,
努力创造幸福快乐家!
(作于一九八零年夏)
  
疏林晚鸦,
几户村中人家,
老翁独钓西江下,
斜阳中一幅山水图画。
设宴相聚共诉心中话,
把酒言欢知道别,
“一声珍重”,
众友泪流已哗啦!
各奔前程江湖远,
同祝:不负韶华!
(作于一九八零年六月)
欢乐中秋
登山何须歇,
摩星赏明月。
豪情在峰起,
诗兴因酒悦。
万里家书传,
千岭思念越。
难得众友聚,
共醉中秋节。
(作于一九八零年中秋节)
荣誉证书.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