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140|回复: 0

[原创] 美学心得(第二百五十三集) 罗国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023 15:46:10|来自:广东广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学心得(第二百五十三集)
罗国正
202310
    3069、人类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时代,中国将遥遥领先地领导着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的基础是计算机的算力。智能化时代的一个主攻方向是对时间之矢、熵增,或强化负熵进行攻坚,让人类的生命更加健康、长寿、智慧、充满正能量,目标是为人类提供更加美好、自由的生活,不断向着真、善、美的理想前进。我深信,我们星球有更多的人可以分享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因为中国在数字、智能化的关键变量中取得了领先优势,带动起整体增量而成为最强。
3070、近代资产阶级早期改良主义者冯桂芬,是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广西乡试考官,他既是林则徐的学生,又是林则徐的幕僚,博学多才。在镇压太平军中,是高级谋士,受到曾国藩、李鸿章的赞赏,但未能显达。他曾主讲金陵、上海、苏州多个书院,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同时强调“用西人而不为西人所用”。他提出以中国伦理文教为本,辅以西方富国之术,这些观点对洋务派有较大影响,成为改良派的先导。人们从中已感受到,历史的发展,已出现封建社会行将瓦解的端倪。他在美学上,主张破除桐城派的义法论,主要观点如下:
1、“文之佳者,随其平奇浓淡,短长高下,而无不佳。自然有节奏,有步骤,反正相得,左右咸宜,不烦绳削而自合,称心而言,不必有义法也;文成法立,不必无义法也。”
2、“有能理而董之,阐而明之,探其奥赜,发其精英,斯谓之佳文。”
3、诗歌能通“上下之性”、“上下之情”,为“民风升降之龟鉴,
政治张弛之本原”,具“微而显,婉而讽”之用。
   我对冯桂芬的生平和他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感觉他的观点之间有较强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物,可惜未能有机会给他显达,这大概也是大清的气数、中国封建主义统治的气数接近尾声的原因之一吧!他是大时代行将转换过渡性的、起着作用的、但并不很显眼的人物,他的思想、文章、在书院的主讲,已为时代的前进播下了精神准备的种子。他反对桐城派义法论,如同他主张改良一样,反对学术上、政治上的陈规旧律;他对诗歌的理解,反映出他对民意的作用,和思想上具有民主因素。这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可贵的。
3071、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影响,也为生命美学带来更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大量的研究课题。例如:当代的科研证实了真菌在人体内的作用,对人的健康和寿命影响很大,人体内的真菌与人日常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在人类的食物来源与古代不同,人们是否考虑过食物的生产过程与真菌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变化,又如何影响着人的健康和寿命?古代是没有温室蔬菜棚种蔬果的,也没有用农药、化肥的,而现在不少地方都用上了,还有是三鸟、塘鱼、牲畜的饲料等。如此等等对真菌的影响,对人体内真菌的影响,应有所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让人类的生命不断地趋向更优质的真、善、美。
3072、清代画家范玑认为:“文”与“画”既有别,又相通。他说:“文之浓丽萧疏,幽深辽远,皆本画意之回环起伏,虚实串插,画属文心,文之与画,其可分乎?”“画有不能达意者,必借文以明;文有不能显形者,必借画以证。此又图史之各专其美也。”他认为,文成后,尚可改,绘画须一铸而定。在论山水画方面,他提出:“不求形而形自具”,“虚处明,实处无不明”,“离笔法而别求气韵,则重在于墨,借墨而发者,舍本求末也”;“应物写形,果能曲体其情,盈天地间何物而不可揽入笔端,奚必古之人?古之人不出于临池之际乎哉?”他又提出:“画以形至忘形为极则,唯写真一以逼肖为极则”;“画必先明理,理明而功未至,已有多分相应也”,熟谙“反仰伸缩,虚实明晦”。
   范玑对形与意、虚与实、明与暗、笔与墨、文与画的理解是深刻的。
3073、清代画家华翼纶认为:“学有渊源,即画何独不然!余法南宗,就余所知者言之”,“盖天地真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自宋元以至国朝诸名家之笔,深山中之景,有绝似之者,于以知笔墨之道,通乎造化也。”
他又说:“画无精神,非但当时不足以动目,抑且不能历久,而精神在浓处,尤在淡处。淡而有精神,斯有精神耳。又一幅之中,必有精神团聚处,能于要处著精神,思过半矣。”
    他将画家分为“大家”与“名家”:“笔墨隽永,毫无俗笔,自然名贵”,属“名家”;“浩浩落落,独与天游,不为物囿,虽寥寥数笔,而神气完足,巨幛万卷,千岩万壑,又恢恢有馀,是“大家”。
他主张:“以古人为师”,“尚友古人”。“画分时代,一见可知,大抵愈古愈拙,愈古愈厚。渐近则渐巧薄矣。”
他极力反对石涛、金农的画风,视他们为异端,并认为“画不可有习气。习气一染,魔障生焉。即如石涛,金冬心,画本非正宗,习俗所赏,悬价以待,已可怪异。而一时学之者若狂,遂成魔障。”
从以上人们可以知道,华翼纶的绘画美学思想是重南轻北、厚古薄今,具有宗派性。这显然不利于开阔视野,融汇百家之长。虽然如此,他不少观点还是非常值得大家研究、参考的。如:一幅画必有精神团聚处,名家与大家的区别等等。
3074、清代书法学家周星莲认为,“字为心画”的命题意义有二:一是置,二是输。“置者,置物之形”,“输者,输我之心”。“若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之矣。”
他还认为:“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
他又认为:“意为笔蒙,则意阑”;“笔为意拘,则笔死”。“我”与“笔性”间,应相得相融,创出境界。如果“趣入官样”或“流为野战”,书法则成“土龙木偶,毫无意趣”。
他提醒说:“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还可调心。
以上周星莲的观点,是他长期研究书法的主要心得,大致都是与历代书法家的看法相同。他反对学台阁和学山林书法,主要原因是它们“毫无意趣”,“意趣”是书法之所以能成为艺术的灵魂。至于以书法入画,从古至今在这方面的表述很多,有了很多公认的审美标准。而以画入书,发展到今天,我觉得有点乱,尤其是“江湖书法”盛行,内行人当然知道哪些是艺术,哪些只是为挣钱而吹嘘,但要对此具体确定较为完善的审美标准体系,也是一件难事。就算确定了,也只有内行知道。所以,“江湖书法”流行于市。因为任何一个专业的审美内行人才,历来都不会多。因此,自吹自擂者,还是有很大空间活动的。
(待续)
罗国正,写于二0二三年十月广州
本集责任编辑:詹邓  严建中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