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另类青年女作家安妮宝贝
作者:残雪雕龙
内容摘要:
安妮宝贝的文字是世纪末一场颓靡绮丽的破碎。这场破碎华丽而苍凉,狂野而绝望。深刻揭示出这个时代的浮躁与贫乏,处在危机中的人类精神信仰极度空洞寂寞。但是,安妮本身的文字思想及其价值导向是我们另外必须关注的一个严峻问题:安妮阴锐坚冷的文字是黑暗中绽放不羁与沉沦的罪恶之花,在揭示世纪末精神危机的同时她又把人的灵魂引向堕落与毁灭。
安妮宝贝的另类文字出现在世纪末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整个文坛一度震荡,其小说一路攀升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旁首,潮水般的挣吵评论一时覆盖于各文字网络频道,媒体杂志一片哗然,有人叱责其文字是毒药:颓靡、不羁、沉沦、绝望;有人颂其文字新锐、优美、简洁、直抵灵魂。孰是孰非?安妮文字的价值导向与终极意义究竟如何?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做系统客观全面的阐释论述。
一、 安妮文字的思想内涵、价值导向与终极意义。
安妮的文字是世纪末一场颓靡绮丽的破碎,这场破碎华丽而苍凉,狂野而绝望。安妮文字一面直低病态都市灵魂,较为深刻具体的解析了时代的浮躁与贫乏,人际的空洞与冷漠,欲望的渴求与沉沦,从而迫使人们不得不面对都市的危机边缘带,不得不思考都市边缘人内心的一系列暧昧、阴冷,从而迫使我们关注并弥补这个时代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缺失。
安妮作品的内容是千篇一律的沉沦狂野的别离、死亡、做爱。大抵是情感没落内心阴郁的女子游历不羁着向陌生男子苟合,沉闷放纵的做爱,然后沉溺于寂寞之中的灵魂注定要么别离,要么死亡,别离与死亡是其作品的一大主题。《八月未央》中未央杀死疯狂自毁美丽无望的母亲,乔自弃沉沦于温润诡谲的气息,之后自杀.《下坠》里的乔是一个蛇一样的艳丽舞女郎,她的嘴唇象一片饱含毒汁的花瓣,呼吸中的方向有腐败的气息.她疯狂的不羁的爱着另一个女人“安”,她们同性恋,与另一个诡异的男子模糊的做爱,死亡.当描写到安在下坠死亡时,作者安妮变态般津津乐道,“这是她生命里一次快乐的下坠”,“她的暗红色雪纺裙子在急速的烈风中象花一样盛开.赤裸的双足感觉到露水的清凉.”①《七年》里的蓝是一朵懒散柔弱,颓败强悍的艳丽之花,好象只有在做爱中才会伸展她激情的花瓣,她喝咖啡,抽香烟,长发飞散,在强悍的激情和放纵的情欲中不羁的麻木情欲,最终因严重的阴郁症自杀.《告别微安》里的林清俊疏朗,落拓琐碎,一无事事的空虚,上网,淡漠懒惰的等待,无聊,最终一无所有流离失所的告别.这一切都展示安妮笔下的女子是桀骜不驯的,也是黑色的.她们颓靡的在作者营造的阴冷潮湿中暧昧,孤独,痛苦,别离,死亡.这种种空洞疲乏的情绪使她们在绝望中桀骜不驯,在桀骜不驯中加绝望;孤独中更加不羁,在不羁中更加绝望,在绝望中更加孤独.于是,游历着的黑色灵魂在都市的边缘破碎,无奈,哭泣.
在文字内涵之外,我们不能不佩服安妮笔法的犀利、深刻、形象,但也必须清醒的看出,安妮的文字一直过于黑暗,颓废,而且在此之上她又在病态的夸张。无疑,她把都市边缘人的生存空间与范围严重扩大,也夸大了他们的生存状态,这种危害远远超出了大众的想象,对此,后面还要做具体分析,这里不再祥述。
安妮笔下的那些黑色幽灵茫然的流浪在都市的边缘:不羁、放纵、沉沦。他们为何也无从逃避灵魂深处的孤僻与黑暗?文汇报一位作者曾经撰文分析:“她(安妮)小说的女孩们飘忽,游荡,不能停止。这种孤僻应当是来自灵魂的。如风,所以渴望温柔安定的怀抱;同样因为如风,所以一旦停下,便开始痛苦与挣扎,以至于虽然相爱却彼此折磨。如风的灵魂,本身就意味着不断地追寻,不断地离去,而且,只能孤身上路。这样的矛盾,便是小说中一切爱情、别离和死亡的起点与终点。”②从某中意义上讲,这位作者是从情绪做的感性表达,是一种感性拒绝理性的浅层次表象唯美写法,也是一种情感上的表层感性欣赏,我反对这种说法,说俗一点,安妮是情绪与野性指挥大脑,而这位作者是情绪感情指挥大脑的一种赏析性理解,从某些意义上讲,他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客观理性的说,安妮文章一直被大众误读,因为是黑暗中绽放的一株阴锐坚冷、艳丽的罪恶之花,她的病态与迷茫又被黑夜黑色的遮掩。所以,她是一株击毁人性、泯灭理性的罪恶罂粟,而她的读者却对此并无所知。安妮的读者多是处于生长发育中意志薄弱的青年男女,或者是在中西思想文化潮流中混淆着迷乱着价值取向的在校大中专学生,正因为安妮泛滥劣质的文字颓废绮丽,过于夸张,她的满纸阴霾摆在她年轻的读者面前时,正如一个吸毒者无力抗拒眼前已经到手的毒品,迫切抗拒而不由自主,放纵,绝望而快乐。于是,一个个本来洁白,赤裸的灵魂倒在或病在这株毒烈的罂栗面前,他们无辜、无力、困惑、挣扎。与她笔下的都市边缘人一样,最终沦为“病掉的一代。”从另一个侧面看,这也许是安妮作品一度走红中国畅销书市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吧。
另外,造成安妮在得意忘形中暧昧阴郁的自恋的另一个原因是:她迷恋于自己为自己营造的黑暗之中,却忽视了她周围的世界,忽视了世界与她心灵窗外的灿烂阳光,那些阳光是温暖的,明媚的.还有她的那些美丽着的春天读者,那些年轻的,烂漫的,无辜的读者,那些在镶牙塔内咀嚼着智慧和理想的读者,那些一举一动都是阳光的年轻读者,安妮却残酷,感性,情绪的扼杀着他们.
安妮作品除在思想文化价值上一塌糊涂外,她的作品构思,布局也不容推敲:构思粗造随意、布局单纯松散,情节循环重复。“咖啡”,“香烟”,“红酒”,“上网”,“音乐”,“香水”,“情人”,“做爱”,“别离”,“死亡”是其几乎所有作品的背景及内容,他们享受沉沦,狂野,绝望,情欲,甚至死亡。在安妮笔下,陌生的情欲流离的绝望是美丽,放纵的受虐(她的作品人物多有受虐和施虐倾向)诡异的死亡是永恒。
安妮的苍白冷漠,阴郁不羁展示了都市边缘的一种末世情怀。这是我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的一个命题,而我又用大量笔墨去批判和否定她,这不矛盾吗?不矛盾。用安妮的话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欲望和激情的年代。同样,也更为空洞与阴郁。”但片面的夸大和炒做也是安妮的悲哀,加之于有待于论证考核的她的病态灵魂,这一切无疑都使她的文字在无形之中成为一种烈性毒药。
读安妮的书,是抱住空虚,手握乌有,咀嚼和品位一场沉沦与孤独.她教给青年男女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去“完成自己的故事”并遵循宿命流离,死亡.《一个游戏》里的主人公JOE是一个带有伤痕的惊艳女子,她美丽,清冷,有着不羁的双眸.安妮残酷的用完了她整个的春天去完成的事情,去所谓的"成为她自己."她的美丽化成了整个春天的落英缤纷.同样,其他她笔下的女子也大都流离失所,狂野不羁,用自己安静放纵的目光爱上一个陌生,干净又有些落拓的男子,然后,与他们主动做爱,做爱时必须明眸皓齿,必须长发飞扬,必须投入,必须疯狂,必须不羁,必须疼痛.然后这些女子心甘情愿的躲在一个阴暗的角落独自沉沦,享受自己为自己制造的伤害,别离.
安妮桀骜不驯的为自己营造疼痛绝望,在一片黑色的自恋中黑色哭泣;在暧昧流离的阴郁潮湿中一路疯狂漂流;在文字中空虚绝望;并希望她的读者“以相同绝望的姿势阅读”,以获得“彼此安慰”.
安妮自己说过,她的文字最先得益于网络。正因为网络这个特殊的传媒使得她文字的传播,流行。安妮对此是冷眼清醒的,这在潜意识中等于作者一定程度上否认了自己文字的意义。但,她特殊风格的文字打入中国正统媒体以来,其作用意义显然弊大于益,侮辱于整个中国文学的神圣殿堂。
安妮宝贝,你忏悔吧。
二、有关安妮、张爱岭、杜拉斯的比较辨析。
安妮文字最先风行于网络,但并不是单纯的网络文学,她被公认为更具有传统意义的写作风格与模式,在某种意义上传承沿袭了与张爱岭,杜拉斯相近的艺术风格:简洁而又不失华丽;清澈而又诡异;冷清而又不失苍凉。安妮更趋向于传统意义上的写作,可遗憾的是她的文字隐蔽于黑暗之中,玩弄敏感脆弱的生命游戏,自虐而又自恋,制造一场又一场梦醒梦又落的阴郁死亡、别离、放纵。
1.张爱岭与安妮宝贝。
张爱岭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张佩伦是清末名臣,外祖父李鸿章。前清遗少的父亲生活荒淫,性情残暴,张爱岭少时又遭受继母虐待,整个童年都是在孤独、摧残、苍凉中度过。安妮出身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她小时“父母长年在外工作,家里的保姆常常换人,童年的时候(她)得负担一些成年人的情绪,例如对孤独和分离的忍耐,这样的孩子容易变得颓废与不羁。”③由此看来,安妮在童年的时候,她的人性与做为女子的天性都缺失了不少。这为她以后的这种特殊风格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张爱岭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性,自幼熟读诗书,通晓音乐,颤长绘画;安妮是一个飘忽游历着的颓靡女性,喜欢旅游,睡觉,精通上网。
同是上海女子,同是描摹末世情怀。
张爱岭是在中西合璧的氛围中集大雅大俗于一身,“使中国传统小说情调与西方现代趣味融汇在同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中。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和谐的艺术美。”④张爱岭细心的用情感来营造故事,以故事来阐释社会和人生。安妮在阴暗背景中以小资情调的姿态桀骜不驯,安妮的小说有着大致相同的背景:爱尔兰音乐、寂寞的帕格尼尼、法国香水、黑色雷丝文胸、干净落拓的男子,阴郁不羁的女子。安妮以野性与情绪营造颓靡。
张爱龄以超越的姿态真实而传统的写出了殖民文化统治下的上海所独有的世俗、高雅、以及中西文化交融下的各种怪胎畸形人格。扭曲人性和变态心理,她发掘了被那个时代忽略遗弃的女性和女性内心世界。安妮则是要人们学会并沉沦于一种近乎绝望的迷茫,遵守宿命,并使读者陷入她那中无名的沧桑感和妄生死论。
“张爱龄从虚无的极端生出一种信仰。”④
安妮从颓靡的边缘生出一堆废墟。
2.安妮宝贝与杜拉斯。
有关于安妮我已经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在这里不再重点论述。当我写这篇稿子向我的朋友征集安妮颓靡的证据资料思想时,一个被她迷毒颇深的我的好友竟破口大骂我是个不理解抑郁的人,她说所有理解抑郁的人都会爱她。我哭笑。就这样一个在桀骜不驯中自恋自毁,离群索居的女人,把自己黑色的灵魂躲避在阴湿潮冷的角落,竟然会误引那么多人,也许她说的对,她是这样的,可她却期望“有个人在风中会闻到我的幽香,会一路寻找过来。”她对自己的毒有着信心和耐心。可见她不可理喻的在自恋中自毁,在自毁中自恋;在绝望中幻想,在幻想中绝望。
有人把安妮的创作内容与创作价值提升到与杜拉斯的同一个层次上,甚至把她称为“中国的杜拉斯”。这是可笑的,也是我无法理解的。不可否认,安妮与杜拉斯一样,在对爱情、宿命上有着相同的悲观与消极,但他们的创作内容与创作价值是有本质不同的,杜拉斯热爱生命,剖析生命腐朽,是有毒的情人,她在本质上是自爱,她懂得如何珍爱自己。而安妮却是深刻领略了如何沉沦如何享受别离与死亡气息,她是在自毁的,也是在自恋的。杜拉斯善于纯精神唯美的描写爱,带着精神带着残酷描写爱,演绎爱,“沙滩,情人,床,丝袜,生命”是其营造的主旨意象,杜拉斯讲述关注的更多是来自社会低层的女性形象,典型的代表是《广岛之恋》,杜拉斯虽然也晶莹破碎,但她超越物质世界,她为那个时代的不平呐喊,抗挣,“除了对社会的不公正之外,总的来说我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任何看法。”一个作家,有了对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她便也有了历史的生命意义,从而也包含对人生、命运、劫难、宇宙的理解与思考……
杜拉斯还有一点与安妮不同,那就是,她的作品不会像安妮那样重复,虽然她一生的风格都没有改变,但这决不能代表她作品的重复,正如她自己对情欲的理解描述:“真正的做爱并不重复,而是唯一的恋人唯一的欲望中发现那些陌生的无法替代的新鲜东西。”
安妮,一个在自恋自毁中却绝望着灵魂抵达彼岸的女子。
杜拉斯,在真实的糜烂中告别一次青春的女子。
张爱龄,一个演尽末世繁华的苍凉女子。
三.有关安妮宝贝生命价值观的思考研究。
1.安妮的生命价值观。
安妮的生命价值观是颓废迷茫的。“从少年开始,(她)一直对死亡抱有亲近感,”她喜欢描写死亡,以为死亡是最真实的东西”,“我们的生命一直与死亡如形相随,没有人能够摆脱,死是大解脱。”2001年1月她的第一本集子《告别微安》出版的时,她竟感觉“那一段时间对我来说,是一种随时可以终止生命般的沉沦,”“脑子和心里出现最美好最沉静的幻觉,那种幻觉就像是死亡。”
在安妮眼里,生命只不过是一场华丽的精神漂泊之旅,其终极意义是空虚和死亡。
2.安妮的人生价值观。
安妮的文字犹如是一股流淌着阴郁野性的颓靡血液。“我写的都是比较阴沉的文字,里面有许多黑暗颓废的东西,同性恋,谋杀,同居,艳舞,离家出走,漂泊,伤害,脆弱的爱情。”安妮在很多文字中表现出她反常的寂寞与病态。“(我)在自恋自毁的泅渡中,奔向彼岸。有时候希望灵魂能够像一朵烟花。能够明亮温暖地在夜空中停留一刻,再坠落。这也许就是一个颓废主义者的人生态度。不相信永远。不拥有期待。也不需要诺言。但无法失去激情与沉沦的快乐。”
3.安妮的爱情价值观。
安妮是一个不相信爱情的人。“爱情,我不相信爱情。我是一个暧昧的人,我会轻易接受爱情,但不相信它。”“爱情的实质是一剂麻药,带来暂时的幻觉和麻剂。因为寂寞。因为疼痛。”最后会“更多寂寞,更多疼痛。”
绝望,阴暗,暧昧,寂寞,颓废,这便是她了,一个骄傲不驯的黑色女子,安妮。
4.安妮的物质价值观。
“胭脂,咖啡,香水,音乐”,安妮是一个享受物质的人,但她的绝望也是物质与寂寞都市的伤害,“对物质我是敏感的人,对她有不节制的好奇心,”“我喜欢物质的风情万种。”
参考书目:
①.路峰《安妮宝贝作品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其它未标明出处的地方均出自此)
②.吴萧 《灵魂的悲剧》转载《文汇报》2000年4月15日
③.仝彦芳《张爱龄经典作品选》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④.魏建、房福贤《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13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6 16:51: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