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身听可能是我们大家接触最早的电器之一了。从小时候的磁带机到现在CD,MD以及MP3等等。我们身边随身听种类是越来越多,功能是越来越全面。但是,虽然随身听陪伴我们的时间很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很了解自己手中的机子。
我想说的并不是机器的结构和原理,因为如果你不是个硬件迷,这些对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一定是一头雾水。我想只要它能给你带来悠扬的音乐,这些就都不重要了。
但是,如何能拥有最好的声音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复杂了。有人说:先要买一部好机子。答案很对,SONY公司出品的EJ01和D777,EJ915这些传奇机型,都能给我们带来几乎完美的听觉享受。可以说,没有好机子,一切所谓对音质的要求都是空谈。
也有人说,还得要一副好的耳塞,这个答案也没错。因为耳塞好比一副耳中的微缩音响,虽然音场方面无法比拟大音箱。但一副几百元的耳塞,所表现的出来的音质可以媲美上千元的音箱。音乐中要表达的一切都要依靠它的出色表现。有名的E888和铁三角CM5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有更好的,这里不一一列举。由于随身听用户多是使用耳塞,买时随机送的也是耳塞。所以用耳机的用户不要怪我偏心。
还有人说,还要保证听的是制作精美的正版优质的唱片。我相信看了我那篇名为《告诉你挑选随身听的“非技术”因素,你能想到吗?》的文章的人,肯定也会同意这种说法。我就不多说了。
但是,我现在提一个问题:如果上面说的那些要素都齐备,但是你手中的名牌设备统统都是次品,怎么办!?有没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这个问题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很严重的现实问题。
如果有人表示不屑,认为我又是在“放空炮”。那么我就给大家重复两个尽人皆知但又不一定全知的话题吧:比较了解随身听的朋友们,大家肯定一定听过这样一些词语吧——欧版机,日版机,港版机,国际版。也一定很奇怪,为什么一款型号一模一样的CD机子,有的地方卖1098,有的地方卖1350,还有的地方要卖1950。这是为什么呢?这种价格混乱的情形是怎么形成的呢?
有人会想当然的给出自己觉得合理的解释——之所以说它“想当然”,是因为大都没有经过市场调查,之所以说它“合理”,是因为这些解释有时候确实是正确的,站的住脚的。所以,既然有了自以为合理的答案,大家大多也就没有再穷究下去了。
其实这些问题是很复杂的,大家看到的只是最表面的那一层,沉挖下去,我保证让你毛孔立起来,不论是因为恐慌,还是愤怒!
为了方便叙述,我倒过来,先说第二个话题。随身听的价格差异之大,确实让很多人费解。有人可能会说,本来机子是很便宜的,有些大商场心太黑,乱标价,把价格抬的很高。这样的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因为大商场的店面租金,人员工薪等开支都很大,所以它的利润必须很高。但是,到底有多高呢?是不是一般人讲的那种“对半砍”呢?我想,在这种大商场里谁要是能把不打折又没有质量问题的商品砍下价来,那他真是口才太好了。因为价格并不是售货员定的,而是有统一的制定标准的。低于这个价格,商场是不会和你费口舌的。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为什么手机这种如此暴利的产品,大商场的价格会和普通卖场的价格差不多甚至持平?如果是被其他小商场逼的,那为什么同样有价格优势的卖随身听的小店,却逼不动他呢?
一般来说,国营商店是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上20%的利润。这几乎是雷打不动的,但我们拿出计算器来算一算,1950的机子减去20%的利润,等于1098么?答案很显然?可是为什么呢?里面肯定有“猫腻”。
看到这里,有人会脱口而出——水货!
对!
水货是造成价格差异极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可是,
如果你看到这里就以为了解了我要说的话,那么,你等于什么都没看。我之所以用如此夸张的格式,就是怕有人看了上面不看下面。
随身听有水货,手机不是也有水货吗?为什么水货手机不敢拿到台面上来和行货叫板呢?
因为手机的故障率很高,软件硬件都很容易出各种问题,一般大的商家不敢冒风险,而且手机是消费热点,大人小孩都在买,国家的三包政策和手机市场的逐渐规范让商家的投机成本很高。所以商家厂家只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惜大打价格战。注意:价格战是商家和厂家都在打。因为手机市场的竞争实在太激烈了。
相比之下,随身听市场竞争并不激烈(MP3除外)。国内厂商根本无法对国外厂商造成威胁。(当然,主要是指CD和MD还有TAPE)在这种情况下,厂家没必要大打价格战,比如在CD领域,松下和索尼完全可以来个哥俩好,大家手腕手都不降价,共同在一个较高的价位上大赚特赚。这种做法在经济学中叫做“双寡头垄断”。最好的例子就是手机行业里的联通和移动。(可惜半路杀出个小灵通,彻底搅了他们的如意算盘。)
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随身听市场价格极为混乱,不仅松下和索尼都在降价,而且松下自己的机子,也是十个地方十个价。你会发现仅仅靠卖水货来打价格战有时候并不完全好使。你会发现还有人比你价格更低,而且低的多。这时候,你就要在别的地方动脑筋了。
现在引出最前面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欧版机和日版机?还有所谓的大陆行货?又有的人会说了,因为欧洲和日本还有中国大陆的电压不一样,日本是110伏,大陆是220伏,变压器拿来不能用,必须加转换器。另外还有随机的光盘的语言问题等等一些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市场,发售不同规格的产品。
我说了,这只是表面现象,电压的问题和语言的问题,聪明的中国人都是有办法克服的。真正影响价格的,是实实在在的品质。这一点,我们无法改变。
拿日本人的某一个型号的随身听来说,它们的品质并不是完全一样的,需要进行测试并分类——可以分为特优品,一级品,二级品...直到次品.不同的品质,生产成本肯定不同。当类别分好了,就要根据进行不同的品质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了.欧洲和美国的工业标准极其严格.国民富裕,他们在乎品质胜于在乎外观,而且不迷恋外国货.要想打入这些市场并站稳脚跟并不容易.所以为了能赚钱,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好东西.这样,最优等的产品流向了欧美.日本国内竞争也很激烈,而且日本人也很爱国,也许他们不愿给狭小的国内制造垃圾.所以余下比较好的机子,他们留给了自己.还有一些品质不太好的,但也算过了关的机子,他们卖给了近邻——那些也算是比较开放的市场----东南亚各国.最后,还有些不合格的产品,或者他们眼中的垃圾,怎么处理呢?看来只有让地大物博,海纳百川的中国和被骂做崇洋媚外的中国人,如获至宝的收留了.
后来日本人发现中国人居然很买帐,这些他们眼中的破玩意居然在中国大陆销路极好,所以他们也就懒得花心思来提高什么好音质了,索性走时尚路线,玩出超轻,超薄,超省电的障眼法.来转移大家的关注目光.结果就是音质和品质人所共知的大滑坡.其实大家也不想想,鱼与熊掌,真的可以兼得么?
日本人是最坏的,请打消一切中日友好的幻想,日本人从来都是忘我之心不死.
索尼为什么把磁带机和CD的制造工厂全盘转到马来西亚这个破地方呢?有人说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是为什么不把MD生产线也一起搬来呢?有人说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流.对,但也不对.实际上,索尼转移工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认为,CD和TAPE这些都是很成熟也很"夕阳"的产业了,技术很难再提高,不如转到一些不发达的地方,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坐地生财就行了.至于品质,他们不相信马来人,马来人也不值得他们相信,所以,慢慢的就开始松懈下来了.而日本国内的MD,由于面向着日本国内"庞大"的市场和发达富裕的欧美,所以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准.而且越来越好.
这些东西到了国内,转到了各个渠道,日本人赚了钱,不用管了,反而是我们国内的恶性竞争让这些机子越来越便宜.利润越来越低.结果国人不但没赚什么钱,反而让卖好品质机子的人没了市场,只好关门大吉.大家没完没了的竞相压价,完全不计成本和后果,表面上是便宜了消费者,实际的结果呢,只能是恶性循环.更多的垃圾流了进来.让我们永远抬不起头,直不起腰.
日本汽车有句话:一等产品销欧美,二等产品留自己,三等产品卖大陆.
大家如果还不相信我的话,可以去看看消费级数码相机和数码摄象机,这两个领域才是日本人真正的一统天下,所以也存在着同样的规律和现象.前一段新闻披露,国家质检局经过检查发现,流入我国的相当一部分数码相机质量不合格,根本就是次品.
什么叫次品?一两年都不坏?三五年还能用?这就是好东西!?
随身听是用耳朵来听的,它要能发出好声音才行!
照相机是用来拍照的,它要能带来好画质才行!
我们不是在买家具!
我们确实该猛醒了!!!!
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大商场如何运做,小店铺如何运做,机子零配件的调包问题等等。我实在没地方讲了,因为写的太长就没人看了.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