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975|回复: 1

[兴趣话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形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1-2005 14:42:2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在春秋这样一个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割据一方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地理形势是十分错综复杂的。

    当时,东周的天子,名义上是华夏的统治者,可事实上徒有虚名,其实际统治区域仅有今河南西部一隅之地,早已不能向诸侯发号施令了。而一些大的诸侯国,不断试图扩充势力,展开着激烈的争霸局面。

     在这些大诸侯国中,首先发展壮大的是齐国。齐国居于山东半岛,“南达泰山、东控瑯琊、西有清河、北临渤海”,疆土辽阔,土地肥沃,“宜五谷、桑、麻、六畜”,手工业、冶铁业也发展较早,沿海一带还盛产渔盐。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提倡生产,国力很快强盛起来。齐国先后并吞了谭(今山东历城西北)、遂(今肥城南)、薛(今微山东北)、牟(今莱芜东)、夷(今胶州东北)、东莱(今龙口至荣城一带)等小国,势力范围包括山东大部及河北的东南部一带。

     继齐国之后,晋国崛起于山西汾河流域。春秋初期,晋国的大部疆土内还是“狐狸所居,豺狼所”的“南鄙之田”。但随着开垦兴农,晋的国力日盛,兼并了耿(今山西河津南)、霍(今霍县西南)、虞(今平陆北)、北戎(今涞源一带)等国及游牧部落,统一了今山西全境,势力范围还波及河北南部和河南、陕西的一部分。公元前632年,晋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打败楚国后,发展成为北方大国。于是,在华北的原野上,形成了齐晋争霸对峙的局面。

    晋强盛之后,地处长江汉水之间的楚国又开始兴起。楚人原来是“僻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的状况,在经过疏浚沼泽,开垦山林的开拓之后逐渐强大起来。楚先后并吞了息(今河南息县东南)、黄(今潢川西北)、申(今南阳北)、邓(今湖北襄阳西北)、随(今随州)、徐(今江苏泗洪南)等小国及群舒(皖南一带)、百濮(湖南沅、湘流域)等部族,统一了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大部,势力范围北达黄河,南到洞庭湖,成为当时土地最广的南方大国。为争夺霸权,楚国与齐、晋等国,发生过多次战争。

     继楚国之后,以渭河流域为中心的秦国也加入了争霸的行列。秦地处关东,“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公元前659年,秦穆公任百里溪为相,修明内政,激励生产,国势强劲。秦先后并吞了芮(今陕西华阴东北)、冀(今甘肃甘谷东南)、邽(今天水)和“西戎”(今甘肃渭源至通渭一带)等国和游牧部落,统一了陕西和甘肃大部分地区,成为西方大国。

     齐、晋、楚、秦四国之间,还有郑、宋、鲁、卫、陈、蔡等国。吴国和越国是后来兴起的国家,它们控制着长江下游和钱塘江流域一带。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伴随着与黄河流域诸国政治文化、生产技术的交流,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吴、越争霸数十年。起初,吴国大败越国,又打败北方的齐国。公元前482年,吴、晋在黄池(今河南商丘西南)会盟,吴国大有凌驾于其他诸侯大国之势。然而好景不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灭吴,成为东南最大的国家。此外,燕国控制着今河北北部和山西东北角一带。

    春秋后期,正处在奴隶社会走向没落瓦解的阶段,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新兴力量开始取代奴隶主贵族的主宰地位。再之后,由于诸侯国家争战频繁,后来就称这一时期为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进入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对峙的新形势。赵、韩、魏三国分掉了原来晋的疆域,在七国之间和四周,还有宋、鲁、郑、卫、滕、蔡、任、中山等小国和匈奴、肃慎、羌、百越等部族。战国时代,封建制正在取代奴隶制,各国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政治文化繁荣。

    但是,当时诸侯割据的形势又阻碍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如各国对水利的治理,不是“雍防百川,各自为利”,就是“以邻为壑”,各国法令、度量衡、货币制度的不同也使经济往来多有不便,因而,全国统一逐渐成为大势所趋。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形势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形势
发表于 17-3-2005 11:39:1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sof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