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FONT size=3>在汉服的复兴的今天,很多人都对汉服复兴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热爱汉服的人,大多数人不仅希望能够从美学的角度来复兴汉服,更希望能以汉服为载体复兴中华传统礼仪、舞乐书画、诗词文学等等一系列传统文化艺术。《汉服复兴、礼仪并重》应是较为经典的理论之一。但是,就汉服而言,仅仅并重礼仪与文学艺术,还远远不够,实际上,礼仪,文学、艺术之类,都只是华夏文化的表观形式。<B>弘扬汉服,更应弘扬汉族服饰所承载的华夏传统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或者说是华夏文化精神的内核。离开民族精神,表观形式一切都是空谈。</B><B>
<P></B></FONT>
<P>
<P><B>从汉族衣冠,看华夏(汉)民族文化精神所在</B><B>
<P></B>
<P>
<P><FONT size=3><B>若论及民族衣冠,只怕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汉族更悲哀的了。</B>
<P></FONT>
<P>
<P align=left><B>(一) 汉民族最重视自己的衣冠,她是华夏民族自信与认同的标志。</B><B>
<P></B>
<P>
<P><FONT size=3>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视觉表现之一。古代汉族的科技水平、文化礼仪、物质财富等等都远远优于周边民族,在其服饰自然也有所表现,汉族服饰较之周边部落,美而丰富,并且有礼仪文化作为依托,所以更加深遂,华夏(汉)族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P></FONT>
<P>
<P><FONT size=3>《春秋左传正义》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谓中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一“美”、一“大”两字,充分表现出“华夏”人对自己民族服饰、礼仪文化的自信。其实,古汉人将衣冠视为民族礼仪文化的承载,认为“定礼之大莫要于衣冠。”将“弃华服以就胡”看成是道统沦丧的表现。所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华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字,即是“礼仪之大”的表述,同时也是对“衣冠文化深远”的进一步阐述。
<P></FONT>
<P>
<P><FONT size=3>可以说,汉族的族称、源于汉族服饰“华夏”二字,本身就带着汉族与生俱来的自信;可以体会,而当古汉人说出“冕服采章,对被发左衽,为有光华也。”这句话时,又是怎样的骄傲!
<P></FONT>
<P>
<P><FONT size=3>有此自信,所以汉族人就把华(汉)服看作是本民族区别于周边部落的突出标志,所以华服就有了“齐民心,别夷狄”的作用,而“被发左衽”则被看成是亡国的标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FONT>
<P>
<P><FONT size=3><B>可以肯定,最迟在周代,华(汉)服,就已成了华夏人民自尊、自信与相互认同的标志。</B><B>
<P></B></FONT>
<P>
<P><FONT size=3>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需要自信和自我认同,民族也是一样,只有自信和自我认同的民族才有凝聚力,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而汉室衣冠,正承载了华夏民族自信与认同。
<P></FONT>
<P>
<P align=right><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华夏精神:自信与认同</B>
<P>
<P>
<P align=left><B>(二)在面对异族的易服暴政时,汉族人民保卫自己衣冠文化的英勇行为,实际就是在维护自己民族尊严,是民族气节的体现。</B><B>
<P></B>
<P>
<P><FONT face=宋体>也许就是因为汉族人太过看重自己的衣冠,以至遭人妒恨在所难免。历史上,每当汉族处于低谷时,汉服就常常沦为异族奴役汉族时的毁灭对象,一再上演被迫易服的惨剧,历史上的每一次对华夏衣冠的摧残,都伴随着侵略者狂暴嚣张的暴力胁迫和血流成河。
</FONT></P> |
-
复兴汉服 更是复兴华夏精神!!!
-
复兴汉服 更是复兴华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