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说来纯属偶然。那一天老板突然想起自己有要事办理,而公司的招聘广告已有媒体发出,老板无奈,只好对我说,能不能帮助我做一下interview ?对于老板我能说不吗?<p></p></P>
<P >公司是大型公司,但是点多面广,各自独立经营,所以有一定的人事权。前些年经济不好,公司不裁员也不增人,现在经济复苏渐渐地走上了正轨,请人用人便成了家常事。<p></p></P>
<P >那一天,我先后见了多少个求职者已不记得,但是,结果肯定都是一样:僧多粥少,优胜劣败。<p></p></P>
<P >第一种我没要的人是衣冠不整者。这种人连自己的衣服都无法打点清楚,你能想象他有能力胜任别人交给他的工作吗?更有甚者,一名求职者醉眼迷离地来应征,临走时还大声地喊到千万不要看不起他,我和同事们直摇头,是他自己没看得起自己。<p></p></P>
<P >第二种我没想要的人是一无所知者。应征者多是带着希望而来,然而凭什么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当我与他们谈起工作性质工作要求时,他们往往大呼小叫:是这样呀?我还以为……。对不起,想要一份工作得先了解一下这间公司是做什么的,连这点功课都没做,你能打有把握之战吗?<p></p></P>
<P >第三种我没敢要的人是自以为是的人。一位应征者还没坐下就迫不及待地想说话,被我制止了。我根据他表上所填的情况开口询问,问一句他总能回答出十句。后来,他干脆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我了,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着,无非是自己有多能干之类的。等他离开后我立即在他的表上打了一个叉,太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与同事很难相处,公司是一个团体不是个体,我要避开这些不安定的因素。<p></p></P>
<P >第四种我还是没敢要的人比较特别:可怜兮兮,真正想通过“求”得到“职”者。是一位女士,坐下来还没说话眼圈先红了,说自己家里如何的不幸才出来找工作的。说实话同样是女人我也同情心特重,沉思了许久最后还是婉言回绝了。后来我与老板谈起此人,老板所说的正是我心底的想法:我们不是慈善机构,想得到一份工作是要靠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别人的同情。再说对自己的生活都如此没信心,对工作还会有热情吗?<p></p></P>
<P >当然,最后我还是为公司找到了真正合适的人员,自信而不自傲,能干且谦和。<p></p></P>
<P >我说这些,是想给那些正在找工作和正想找工作的妈妈们提供一些可能有用的经验。我自己和大家一样,刚找工作时也曾经历过屡屡碰壁的痛苦,然而为了孩子吃饭读书,我只能屡败屡战,最后总算是有了结果。在这里生活不容易求职更难,我曾经见到过一些因各种原因而被拒绝门外的妈妈,有的不懂简单英文连应征表格都无法填好,有的对工作一无所知对薪水却盲目要求,有的则是因为如祥林嫂似的让人躲之不及。我希望每一位有需要的妈妈都能找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所以再给妈妈们另外的一些小小劝告。 <p></p></P>
<P >一是入乡随俗。新加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在应征时要尽量听懂并理解。如果你什么也不懂,别人很难与你交流,也认为你的适应能力差,自然减少了录用的机会。 <p></p></P>
<P >二是善于应变。除了艰苦的体力劳动和简单工作外,这里的公司很看重的是个人的工作经验,如果你在国内就有相关的经验那就好,但是如果你没有,你的回答最好是来新加坡后曾经帮助朋友做过这方面的事。这样的回答既不违法,又能让对方对你有信心。要知道,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愿意聘请一无所知的外行,特别是当你还是外国人时。<p></p></P>
<P >这些意见并不完全,相信还有妈妈比我有更全面更有效的建议。在此,我还想说个小故事,完全真实的故事,大家得听且听吧。<p></p></P>这故事发生在澳洲。一位老兄到面包店找工作,老板问他会不会烤面包,他说会,但是,中国的烤面包肯定和澳洲不一样,所以他可不可以先看一看澳洲的面包是怎么烤的。老板不知其中有诈,就答应了。结果一个过程下来,这老兄明明白白地当起了大师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