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无名女兵报道见报后,长沙稻田中学的谭映天老师找到本报称,根据女兵临终前留给徐州老乡的话,她曾是长沙女中的一名学生,而稻田中学最早的名字就叫长沙中学。<!--NEWSZW_HZH_BEGIN--><!--NEWSZW_HZH_BEGIN--><!--NEWSZW_HZH_END--><!--NEWSZW_HZH_END--></P>
<P>正在清理头绪时,谭映天收到了一封名为王杏华的老校友的来信。信中说,从报纸上看见女兵故事和女兵照片,使得老人想起了当时同班的一名叫刘守玟的同学。“我们普12班是1935年春招生进去的,同学的名字基本还记得,音容笑貌不模糊,女兵生前的照片从眼部至头顶极像刘守玟……”</P>
<P> 同时,王杏华还称,她们进入高中第一学期就有“护士训练课”,毕业那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班上有一些同学拿着家里的伙食费,在学校报到后,就远赴前线了。难道女兵就是刘守玟?谭映天立即找来1935年至1937年关于学生情况登记册。她惊喜地发现,在1935年、1936年的日志里,普12班确实有一个名叫刘守玟的学生!但奇怪的是,到了1937年,花名册里刘守玟的名字不见了。</P>
<P>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了找到谜底,谭映天来到湖南省档案馆查询刘守玟的情况。经过多方查找,终于在成绩册里找到了“刘守玟”。“在1937年上学期的成绩册上,刘守玟的名字下方盖着一个印,写着‘退学’二字。”谭映天说。</P>
<P> 刘守玟为什么要在卢沟桥事变后退学?而且显示并没其他原因。这样推断,刘守玟很有可能上了前线。同时,一位名叫黄莼的老校友的子女也找到谭映天,称自己母亲看了报纸后,也认出她即为同学刘守玟。当天,谭映天找到了黄莼,病榻上的黄莼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她看着女兵照片,在纸上准确写出了“刘守玟”三个字。“我问她,刘守玟是哪里人,她写了‘桃源县’。而王杏华说刘守玟是汉寿口音,两地方挨得很近,应该就是那块地方了。”谭映天说。</P>
<P> 谭映天当即决定到汉寿去寻找女兵家人。10月20日左右,谭映天与中央电视台记者一起专程赶到汉寿县。由于不能确定女兵家的具体位置,他们像大海捞针一般,在汉寿县的各个村镇里来来回回,到处打听女兵的身世和家庭。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汉寿县新兴乡一个村子里的农民告诉她:“这里,曾有一个姓刘的大户人家,其女儿?935年前往长沙女中读书……”就这样,谭映天在这里找到了女兵的家。</P><!--NEWSZW_HZH_BEGIN--><!--NEWSZW_HZH_BEGIN--><!--NEWSZW_HZH_END--><!--NEWSZW_HZH_EN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6 12:45: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