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逍遥居士

[保险] 【保险】[分享讨论]究竟为至亲考虑了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8-2006 18:48: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8-2006 15:43: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table width="100%" border="1"><tbody><tr><td align="center" width="100"><img height="25" alt="logo" src="http://www.zaobao.com.sg/images/smzaobao.jpg" width="93"/></td><td align="center" mowrap=""><b>新闻:新加坡</b></td><td align="center" width="110"><b>2006-08-23</b></td></tr></tbody></table><p><strong>汽车失控撞德士撞树撞灯柱<br/>  23岁<font color="#ff0033">独生子</font>车毁人亡</strong>
        </p><p>● 陈锦柏 </p><p><font color="#421ae6">  一名原本计划到英国伦敦深造的青年,昨天凌晨开车准备去见朋友时,汽车失控打滑,飞撞停在路旁的两辆德士,再撞树木及灯柱,导致他当场伤重死去。</font>
        </p><p>  当时,汽车猛烈的撞击力,造成两棵树被连根拔起,压毁路旁工厂篱笆及沟渠围栏。 </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  死者林文昌(23岁,译音)是家中<strong><font color="#f70968">独生子</font></strong>,生前与父母同住在杨厝港附近私人排屋。 </font></p><p>  这起致命车祸发生在凌晨零时35分左右,地点在先驱路朝大士弯的路段。到场的救护人员把林文昌从车里救出来后,发现他身体多处受伤,已无气息。 </p><p>  出事的汽车撞得毁不成形,前轮及防撞杆脱落,座位凹陷,引擎盖掀开,车门及车顶扭曲不堪,整辆车几乎成了废铁。 </p><p>  此外,马路现场也留下长长的轮胎痕。碎裂的汽车挡风镜及车头灯散落一地,现场一片狼藉。道路工作人员过后到场清理现场。 </p><p> <font color="#c709f7"> 死者的家属昨早到殓尸房办理手续时非常难过,尤其是他的母亲更是伤心,泪眼盈眶,与家人相拥哭泣,难以接受爱儿突然离去。</font>
        </p><p>  据死者的亲友透露,死者先送女友回里峇峇利路住家,随后开车到大士一带准备与朋友会合,不料却在途中发生车祸,车毁人亡。 </p><p>原本计划赴英深造 </p><p>  死者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深得父母疼爱。出事的富士(Subaru)汽车是父亲送给他的礼物,车龄不到一年。他原本计划下个月到伦敦求学,修读商科。 </p><p>  警方吁请车祸目击者,拨电1800-5471818与交警联络,协助调查。</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0-2006 16:55: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年轻的你,有考虑过立遗嘱的问题吗?

<p><font color="#3809f7">相信绝大多数人--无论年青还是年长者,无论财多还是钱寡的,都没有立遗嘱,遗嘱好像是濒临死亡来日不多的人的事,立此东西很不吉利的样子哦&nbsp;... ...</font></p><p><img height="15"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alt=""/>
                <a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b>观点 &gt; <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b></font></a> &gt; <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ba0100">2006-10-09</font>
        </p><p><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061009_504.html" target="_blank"><b>站长的话</b></a>:</p><p><font class="c1" size="2">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遗嘱的事,还是早作准备的好。纵使早写好了,一有变化,财产多了,也得早点更新内容,否则,如果该有的人没得到,不该有的人却白享,发生了纷争,遭冻结遗产,就更给心爱的生者添烦恼了。这种涉及财产的事情,不像小孩搭巴士,恐怕只能按照法律规定,从严界定,人情实在没多少可发挥的余地。令人意外的倒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好像连小孩搭巴士该付多少车费也未能情理兼顾呐!</font></p><p>[em07]</p><h4>《要好好立遗嘱》</h4><p>● 陈革锟 </p><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7f709;">哥哥多年来深受病痛之苦。去年,在要重新立遗嘱的前一天,与世长辞。</font>
        </p><p>  <font color="#1a94e6">哥哥的离去,我们虽说已有某些心理准备,却因未处理好遗嘱而出现一些法律问题,一年来给家人带来莫大的伤害与无奈。</font>这种伤害,实际上是上一代家庭问题的延伸。而法律则保护着一个不养家、已不相往来20年、生死未知的“父亲”。 </p><p>  <font color="#0938f7">由于哥哥在数年前所立的遗嘱,内容不足以涵盖临终前的实际财产。</font>换言之,遗嘱所未能概括的资产,“父亲”和母亲一样,享有一半的权益。这样的一个事实,对母亲与我们所有的兄弟姐妹来说,都无法接受。我们都知道哥哥对“父亲”的厌恶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font color="#0033ff">让我们心疼的是深知哥哥的遗愿,却无法妥善处理。</font>
        </p><p>  哥哥生前是一个刻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模范。他深知教育是摆脱贫穷的唯一途径,所以,自小无论环境何等恶劣,也总是名列前茅,并获得政府奖学金到日本深造。哥哥在负笈海外期间,省吃俭用,还不忘寄款补贴家计。然而,“父亲”当时还向亲戚朋友宣称哥哥留学一切费用是他负责的。像这样的“父亲”,在法律条文下,享有和母亲一样的权益,我们能接受吗?哥哥能接受吗? </p><p>  哥哥即使在住院期间,也谨慎计算每一笔医药费用,可省必省。哥哥谨慎规划生活开支,积存的财富,却被法律规定必须留给他最鄙视的“父亲”。哥哥地下有知,焉能甘心? </p><p>  在我们的心目中,早已认定没有这样的“父亲”。而母亲应该是最有资格成为唯一的遗产执行人。 </p><p>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6e61a;">有关当局要两位有能力负担近<font color="#ee1169"><strong>90万元者</strong></font>做担保人</font>。对出身贫寒、没有背景的我们,这要求显然是超出能力之外。于是,唯有再向有关当局申请取消担保人的要求。因为这位所谓的“父亲”不曾对子女负过一点责任,也已不知所终长达20几年了。然而,有关当局并不批准这样的申请。 </p><p>  有关当局的决定,让我们对无法完成哥哥的遗愿,感到痛心与无奈,也遗憾没有提醒哥哥立好遗嘱,更懊悔没有尽早去法律上与“父亲”切割清楚。 </p><p><font color="#ee113d">  手续处理了将近一年了,哥哥的所有户头暂被冻结,可是还需偿付所有物业的各项贷款与开支,令人不胜负荷。</font></p><p>  取消担保人的申请不成,有关当局可否提供一些建议与帮助?常言道,法律不外人情,个别特殊情况的考量和处理应该尽可能容许。<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7f709;">希望读者们以此为鉴,关于遗嘱之事,应该实际面对,以避免跟我们相同的遭遇。</font></p>[em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6 16:3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1"><u><strong><font color="#f70938">以下是引用<i>teamaker</i>在2006-2-14 15:01:00的发言:</font></strong>我的人生观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会投资教育。对于保险,我并不十分热衷。保险行业的基本问题是买保险,并不能降低风险。保险只是将对某种分险有共同忧虑的人集中起来,将大家的共同基金来支付极少发生的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而外加保险公司的成本。</u></font></p><p><font>买保险最大的目的就是保障.预防可能突如其来发生的<font color="#ff0033">风险</font>.君不见报纸很多的报道又或是周边的人</font></p><p><font>很多人什么都没准备.家庭的主要支柱突然撒手而去,留下的家人所面对的经济困难.又或是因疾病耗尽储蓄!</font></p><font size="1"><p><font size="1">试想,买彩票的中奖率和可预见的风险发生率哪个更高?</font></p></font><p><font size="1">准备好一把雨伞,折住上面的风风雨雨,让傘下的人更安心...</font></p><p><font size="1"></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6 15:32: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alt=""/>
                <a href="http://www.zaobao.com/#caijing"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b>财经 &gt; <a href="http://www.zaobao.com/cj/cj.html"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财经新闻</font></a></b></font></a> &gt; <a href="http://www.zaobao.com/cj/cj.html"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财经新闻</font></a>&nbsp; <font color="#ba0100">2006-10-18</font>
        </p><p><strong>《AIA:大部分新加坡人 财务保障不足 》</strong></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nbsp;&nbsp;&nbsp; AIA保障与风险调查的最新报告显示,虽然新加坡人<strong>保险参与程度比较高</strong>,但大部分新加坡人对<strong>未来财务保障还准备不足</strong>。</font>
        </p><p>  由美国友邦保险公司(AIA)赞助,国际市场调查机构TNS对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这项独立调查发现,新加坡受访者参与人寿保险的比例为<strong>78%</strong>,香港、泰国和马来西亚则分别为73%、37%和30%。 </p><p>  新加坡人参与<font color="#0000ff">留医住院与手术保险</font>的比例为<strong>62%</strong>,香港、泰国和马来西亚分别是48%、24%、18%。新加坡人参与<font color="#0000ff">意外与残废保险</font>的比例为<strong>55%</strong>,<font color="#0000ff">危重疾病</font>保险的比例为<strong>66%</strong>,均高于香港、泰国和马来西亚。 </p><p>  友邦保险公司(新加坡)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马克欧戴尔(Mark O'Dell)同时也指出,<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大部分新加坡人对<strong>收入保障</strong>、<strong>退休</strong>、<strong>医疗</strong>和<strong>教育</strong>等方面的未来财务计划准备不足</font>。 </p><p>  据问卷调查,如果受访者<font color="#f70997">被诊断患上癌症或其他危重疾病,并需要长期治疗</font>,是否有足够资金应付自己及家人未来<strong>10年</strong>的生活,30%的新加坡受访者表示无能力,37%表示不肯定。 </p><p>  如果<font color="#f709f7">主要收入来源突然中断</font>,55%的受访新加坡人表示不能维持一年以上生活所需,只有<strong>18%</strong>有收入保障。泰国26%受访者不能维持一年以上,香港为50%,马来西亚为71%。 </p><p>  另外,根据目前的储蓄方式等,只有27%的新加坡人表示相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font color="#ff00ff">退休后的生活</font>,35%表示不能,38%表示不知道,55岁或者以上的受访者中,有65%也表示不肯定。表示将有足够资金用于退休的泰国人为61%,马来西亚为47%,香港则仅有24%。 </p><p>  当问到受访者<font color="#ee11c2">储蓄了多少资金用于一个孩子接受大学教育</font>的时候,答案显示新加坡人的平均水平为4万5535新元,但对需多少资金应付一个孩子大学费用的提问,新加坡人回答的平均水平为8万9558新元。实际与判断的相差一半左右。 </p><p>  对于受访者是否计划供孩子在海外接受教育,17%的新加坡人表示肯定,60%表示不肯定,23%否定,香港人不肯定的占51%,马来西亚为32%,泰国为77%。 </p><p>  另外,<font color="#cc00ff"><strong>67%</strong>的新加坡人希望在20岁出头时就开始投资</font>,泰国为26%,马来西亚为76%,香港为53%。</p><p>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7f709;">大约<strong>74%</strong>的新加坡受访者认为,个人应当为健康和财务安全承担主要责任</font>,而香港为37%,马来西亚为48%,泰国为51%。后三者更倾向于雇主或者政府给予支持。 </p><p><font color="#f70968"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马克欧戴尔说,“新加坡人需要了解财务计划的重要性并提高储蓄和投资的自觉性。”</font>
        </p><p>  他说,新加坡人口现在仍然相对年轻化,但到2030年之前,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将从8%上升到27%,老年人比例正稳步增加,而更好的健康条件拉长了人的寿命,这意味着如果新加坡人不能做好安排,不仅财务上可能出现困境,生活的质量也会降低。 </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  他说:美国友邦保险鼓励新加坡人参与全国性的“AIA财务健康检查计划”,常规的财务健康检查有利于新加坡人建立财务优先目标,对可行性的选择做出判断,以求满足自身的需求和达到财务目标。</font>
        </p><p>  从2004年开始,“AIA保障与风险调查”每年进行一次,这次每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有1000人随机接受调查,年龄在18岁以上。</p><p>&nbsp;</p>[em07][e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0-2006 16:44: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alt=""/>
                <a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b>观点 &gt; <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b></font></a> &gt; <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nbsp; <font color="#ba0100">2006-10-24</font>
        </p><p><strong>《应有义工跟进林仙花的个案》</strong></p><p>● 麦彩明 </p><p>  我94年从香港移居新加坡,已经把此地当成是我的第二故乡。千禧年时为了响应当时吴总理的号召,开始积极地参与义务工作,并走入社区,<strong>亲身体验社会中不幸的一群的生活</strong>。本人每星期会有固定的三天到护理医院,癌症基金和痉挛学校去服务;<strong>这些经验使我深切体验到陷于困苦的人如何不胜生活的折磨,而在社会的边缘挣扎求存。 </strong></p><p>  很多时候,由于贫困和处于弱势的人对未来怀有恐惧,他们在解决自身难题时往往显得不积极。他们根本并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解决问题。因此,除了政府的援助方案外,他们其实也需要一些能够了解他们的问题并能协助他们寻求援助的人,主动接触他们并跟进他们的个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font color="#ff0066">真正的走出困境,并学会如何帮助自己</font>。 </p><p>  昨早在报章上看到公众不停地给陈如川遗孀林仙花女士捐款,至今总额已达五十万之巨。<font color="#0000ff">我不禁担心,公众的过度的热心和媒体的渲染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严重者甚至可能会掀起一股自杀风潮。</font><font color="#ff00ff">像林女士的家庭在社会上为数不少,而这些报道则很可能会给他们一种启示——我自己死后家人可以得到巨额捐款,家庭的问题也可以立刻得到解决,那我何不牺牲自己,而让家人无忧?</font>因此,我觉得,在这起事件中,传媒其实应该负起教育公众的责任,而不能只报道时间悲惨的一面。<font color="#ff0066">传媒应该指出大家从这事件中可吸取的教训,并指出在悲剧发生前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法,从而突显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font>。 </p><p>  <strong>事主其实并非走投无路</strong>。他大可将他的组屋单位的其中一个房间分租出去以帮补家用;他那十来岁的孩子亦可出外去做一些零工或通过学校申请《海峡时报》的零用钱计划来获得一些收入。由于他们并没有巨额债务,欠的也都是基本日常生活费用,有关机构也能让他们分期付款以减轻负担,是不是?<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可是,事主就是因为种种原因而钻牛角尖,为了<strong>千多元债务</strong>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到底这到底反映了什么?是事主的无知,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助? </font></p><p> <font color="#cc00ff"> 其实,除了<strong>协助</strong>林女士还清债务和管理捐款,当前更重要的任务是<strong>照顾</strong>好孩子的思绪。我们不应只往金钱方面想;我们应尽力协助林女士的孩子走出阴影,提升他们的课业,并教导他们<strong>积极地面对人生</strong>。这样,他们才能<font color="#ff0066">最终脱离贫穷,以避免重蹈父亲的覆辙</font>。父亲的牺牲是一个<strong>惨痛的教训</strong>;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在结束生命之前,其实还有很多可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有一个积极的思考取向,他们才能一生受用。</font><font color="#222222">所以,派遣义工跟进林女士的个案,让义工协助他们走向积极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事项。对一些没有或不可能有长远的人生计划的人,没有人从旁指引,他们又如何能知道当下应怎么做?</font>
        </p><p>  我在此引用慈济证严上人的话:“<font color="#ff0066">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随时都可以挥棒。</font>”如何才能让人人都变成一个有历练的强打者,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p>[e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0-2006 16:57: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a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b>观点 &gt; <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b></font></a><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a></a> &gt; <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nbsp; <font color="#ba0100">2006-10-25</font>
        </p><p><strong>《死不能让活着的人过得更好》</strong></p><p>● 王素琴 </p><p>  看到媒体报道男子跳下地铁轨道自杀的消息以及他家属的情况,笔者感触很深,因为笔者小时家境贫困,能体会三餐不得温饱的滋味。这个个案令人感到伤心与悲痛。但这个个案也绝对不是个孤立的个案。笔者深信这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在我国还有很多这类的个案。 </p><p><font color="#0909f7">  男子跳下地铁轨道死后,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仁风善举包括为死者的孩子提供辅导、捐钱等等。这显示我们的社会还有温情,这也是这个悲剧唯一值得庆幸的事。可是这个事件有几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层面。</font>
        </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男子死后,很多国人纷纷到灵前捐赠帛金。据媒体报道,目前帛金数目已超过<strong>50万元</strong>。笔者的一名同事在闲聊时就说,<font color="#ff00cc">这会不会传达一个错误的讯息,让那些走投无路的人以为只要死得“轰轰烈烈”,让媒体广泛报道,那活着的家属就能获得一笔可观的<strong>帛金</strong>,日子就会好过些?</font><font color="#ff0033">这个事件会不会就此引发一群人也会“出此下策”?</font>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层面。</font>
        </p><p>  媒体在这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媒体必须拿捏得好,所发表的报道在赚人热泪的当儿,不能过分煽情。可能有媒体工作者想借着报道帮助死者的家人,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只是一户人家,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这类个案。这些人处在边缘地带,他们贫困可是又不符合申请援助的准则。 </p><p><strong>不能让痛苦埋藏在心里</strong>
        </p><p>  个人希望看到的是媒体工作者在报道这个个案的时候,能想方设法<font color="#cc00ff">借着这个个案引发社会及政府为这些边沿地带的国人提供援助</font>。报道也必须传达正确的信息,即<font color="#ff0033">自杀不是唯一的途径,死绝对不是让活着的人的日子好过些的方法</font>。<font color="#ff00ff">一个人的性命价值绝对不只值50万</font>。报道应启发读者在这方面的思考。 </p><p>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层面是,假设跳下地铁轨道的不是死者,是他的妻子,而他则活着,所引发的效果会一样吗?个人认为效果将会是天渊之别。如果活着的是丈夫,社会必将投以不一样的目光,会骂他不是一个好丈夫,怪他没能力赚钱养活妻儿,以致妻子会自杀。国人也不会慷慨的捐出50万帛金。 </p><p><strong>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strong>
        </p><p>  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普遍认为男人是较强壮的群体,必须负起赚钱养家的责任。社会一般认为男人不是也不能是弱者,不能寻求帮助。这个观念在我们的社会已经根深蒂固。</p><p>  个人相信这个观念造成很多男人,不论是青少年或年纪较大的男士,在遇到心理或生理上的烦恼时,比如患抑郁症,或生活上的困难时,不大容易主动地寻求帮助与辅导。跳下地铁轨道的死者把所有的问题和痛苦藏在心里,以致走投无路,就是一个很显然的例子。 </p><p>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纠正这个错误的观念必须从学校开始。我希望学校的老师们能好好的利用这个活教材,在课堂里纠正这个错误的观念,让学生,特别是男生们,了解到寻求辅导和帮助并不等于他们是弱者。 </p><p>  不管你是男性或是女性,在遇到困难时都可以寻求帮助。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慢慢的改变错误的观念。只要能改变这个观念,更多的男性就会愿意寻求帮助,更多的男性辅导及援助计划也会被推出,能及时辅导和协助男性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 </p><p>  ·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前官委议员。文章纯为作者个人意见,与所属机构及工作单位无关。</p>[e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06 10:2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a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b>观点 &gt; <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b></font></a><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nbsp; <font color="#ba0100">2006-10-26</font>
        </p><p><strong>《到社理会求助要看人脸色》</strong></p><p>● 惠玲 </p><p>  读了10月24日《交流站》麦彩明的投函《应有义工跟进林仙花的个案》(简称麦文),我想讲述我的亲身体验。 </p><p>  据早报报道,陈家总收入曾达到1400元,所以不符合继续得到社理会援助金。我本身于7月5日第一次鼓起勇气踏入西南社理会(SouthWestCDC),但社工说我家庭总收入约1300,没有债务,所以不符合得到任何社理会援助金。除此,社工还以带讽刺的口吻说,拥有电单车代步是一种奢侈行为。社工并没衡量比较搭公共交通的花费和拥有电单车代步的开销,就任意批评。<font color="#0000ff">鼓足勇气,把自尊心收起,却得到这种耻辱,若你是我,你还敢向政府机构“讨钱”吗? </font></p><p>  女儿(染色体有缺陷)在竹脚妇幼医院的医药援助又到期了。每半年提呈所有文件只为每四个月一次去复诊拿药,太麻烦了。<font color="#0909f7">于是老公决定多加班自负费用,不要再当个乞丐忍气吞声。 </font></p><p>  我们不是不想得到一些援助,但我们受到<strong>诸多阻碍</strong>。试想若你像我们遇到同等待遇,你会如何?<strong>靠自己最好,不必看人脸色</strong>。虽然很苦但我们尽力撑下去。我不能保证我会比死者想得开,但目前我们还在“苟活”。 </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  低收入家庭,加上要承担孩子一笔可观、永久的医药开销,是会比别人辛苦的。健康很重要,但像染色体有缺陷和基因之类的先天性问题,甲状腺亢进等无法预知的状况,就不是我们所能控制和预防的。</font>
        </p><p>  麦文说我们不应只往金钱方面想,教导人们积极的面对人生。我认为事不关己,任何“建议”形同废话。我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任何的讽刺、批评都对敏感的我们造成伤害、退缩。<strong><font color="#ff0033">被生活折磨得有如行尸走肉(过一天算一天),你要我们多坚强</font></strong>?</p><p>&nbsp;</p>[em04][e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06 09:4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a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b>观点 &gt; <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b></font></a><a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今日观点</font></a>&nbsp; <font color="#ba0100">2006-10-26</font>
        </p><p><strong>《死不能解决问题》</strong></p><p>● 许德有 </p><p>  散工跳轨案经过新闻的报道,死者家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捐助,因此在短短数日内捐款数额就高达新币50万元。 </p><p>  对此,我个人感触颇深,<font color="#0000ff">我并不是说人们有爱心,有善心不好,而是事情发生后就收到大笔捐款帛金,可能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以为死能解决问题。这种现象也让我觉得,新加坡人对生命的价值观错位以及同情心的泛滥。 </font></p><p>  我们<font color="#ff00ff">不宜助长任何遇到挫折就以消极态度解决问题的做法</font>。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遇到类似这样不幸的事件,捐款是可以的,但必须有一个顶限。超额的捐款,将自动转捐到其他等着钱救命的个人家庭或是慈善机构。这样,人们的爱心才不会被滥用,这样才能体现出捐款的真正意义,也让人们明白,死不能解决问题,千万不能以死来逃避责任! </p><p>  我们必须<font color="#ff0066">拿出勇气和想办法去面对生活的难题,继续奋斗下去</font>。这才是真英雄,这才是新加坡人所需的<font color="#ff0066">生命价值观</font>。</p><p>[em07][em07]</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06 15:03: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font face="Arial" size="2"><p><img height="15" alt=""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nbsp;&nbsp;<a href="http://www.zaobao.com/#xinwen"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strong>新闻</strong><strong> &gt; </strong><a href="http://www.zaobao.com/sp/sp.html"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strong>新加坡</strong><strong>&nbsp;</strong>2006-10-26&nbsp;</font></a><strong>&nbsp;</strong></font></a><a href="http://www.zaobao.com/sp/sp.html" target="_parent"><font color="#ba0100"><strong>新加坡</strong><strong>&nbsp;</strong>2006-10-26&nbsp;</font></a><strong>&nbsp;</strong><a></a></p><p><strong><font color="#111111">《多数残障孩童家长 没为孩子规划经济保障》</font></strong></p><p><font color="#ba0100"><font color="#000000">● 刘慧芬 </font><p><font color="#000000">  <font color="#0938f7">多数育有特别需要孩子的家长,对财务规划的意识并不高,他们也没有为有特别需要的孩子提供基本经济保障,以确保自己过世后,孩子的生活不会出现太大问题。</font><br/>&nbsp;&nbsp;&nbsp;&nbsp;</font></p><p><font color="#000000">  以新光学校总监潘丽萍为首的9人家长团工作小组,过去两个月通过对话会及问卷调查,了解有特别需要者的家长对孩子长远经济保障的看法,并且提出改善建议。 </font></p><p><font color="#000000">  小组共举行了9场对话会,吸引了74名育有特别需要孩子的家长参加。小组也分发了93份调查问卷给出席及缺席的家长,让他们填写对有特别需要孩子长远经济保障的看法。 </font></p><p><font color="#000000">  所谓有特别需要者,包括了患有<strong>智障、自闭、体障、语言障碍、唐氏综合征等</strong>人士。 </font></p><p><font color="#000000">  在收集家长的看法后,小组共提出8项建议。当中,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为家长提供<font color="#ff00ff">免费财务规划教育</font>,同时为有特别需要孩子提供<font color="#f709f7">基本经济保障</font>及让他们享有<font color="#ff00ff">基本健康保险的保障</font>。 </font></p><p><font color="#000000">  潘丽萍也是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她本身有一名10岁的自闭儿子。她说,受访的家长普遍上没有想过孩子的经济保障问题,也不清楚孩子每月的开支是多少。 </font></p><p><font color="#000000">  况且,八成家长对财务规划的意识并不高,他们对现有的家属保障计划(DPS)、健保双全计划( Medishield)和乐龄健保计划(ElderShield)了解不深,甚至没听过有定期人寿保险(term life insurance)。 </font></p><p><font color="#000000">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7f709;">不但如此,家长也反应,一些健康保险如健保双全计划及乐龄健保计划,把有特别需要孩子排除在外,因为它们不包括先天疾病,导致这些孩子缺乏健康保险的保障</font>。 </font></p><p><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00ff">  针对以上发现,小组建议让独立的财务顾问为家长提供免费财务规划教育。他们也希望政府能推出适当的健康保险计划,让有特别需要者在最低限度也能投保。</font><br/>&nbsp;&nbsp;&nbsp;&nbsp;</font></p><p><font color="#111111">  潘丽萍指出,一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基本经济保障的重要性,因此希望政府能考虑推出基本经济保障计划,让家长投保,甚至为50百分位数(percentile)以下的家庭提供保费津贴。 </font></p><p><font color="#111111">  为了让家长进行安全及基本储蓄与投资,小组建议所有家长为有特别需要孩子开设公积金户头,并自愿作出捐献。这些捐献也应获得与保健户头及特别户头一样的4%利息。 </font></p><p><font color="#111111">  此外,除了家长的捐献外,小组也鼓励善心人士捐献,政府也可以通过分发增长配套的方式,填补有特别需要孩子的公积金户头。 </font></p><p><font color="#111111">  另一项建议包括,成立全国非盈利的特别需要信托基金,确保家长在去世后,能够按照家长的意愿把资产或储蓄转交给孩子。家长也希望有个一站式机构,为有特别需要者的家长提供财务保障咨询。 </font></p><p><font color="#111111">  潘丽萍说,<font color="#cc00ff">家长仍旧相信提供<strong>就业机会</strong>才是最大的保障</font>,小组建议找出有特别需要者低就业率的原因。<font color="#0066ff">至于家长去世后没有人照顾有特别需要孩子,小组希望加强残疾服务指导委员会能检讨这个问题。</font></font></p><p><font color="#111111">  这份厚达43页的报告书已交到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长维文医生手上,希望他能接受当中的一些建议。社青体部将在明年初公布加强残疾服务指导委员会的总蓝图建议时,对家长团小组的建议作出回应。 </font></p><p><font color="#111111">  不过,社青体部说,小组提出成立一站式机构,集中提供财务保障咨询的建议是个好建议。社青体部将与国家福利理事会合作,一起研究如何在志愿福利领域里成立这个机构。 </font></p><p><font color="#111111">  另外,弱智人福利促进会(MINDS)已表示有意成立信托基金,社青体部将与金融管理局合作,制定成立信托基金的管理架构。</font></p><p><font color="#111111"></font></p></font></p><p><font color="#000000">  <font color="#0938f7">多数育有特别需要孩子的家长,对财务规划的意识并不高,他们也没有为有特别需要的孩子提供基本经济保障,以确保自己过世后,孩子的生活不会出现太大问题。</font><br/>&nbsp;&nbsp;&nbsp;&nbsp;</font></p><p><font color="#000000">  以新光学校总监潘丽萍为首的9人家长团工作小组,过去两个月通过对话会及问卷调查,了解有特别需要者的家长对孩子长远经济保障的看法,并且提出改善建议。 </font></p><p><font color="#000000">  小组共举行了9场对话会,吸引了74名育有特别需要孩子的家长参加。小组也分发了93份调查问卷给出席及缺席的家长,让他们填写对有特别需要孩子长远经济保障的看法。 </font></p><p><font color="#000000">  所谓有特别需要者,包括了患有<strong>智障、自闭、体障、语言障碍、唐氏综合征等</strong>人士。 </font></p><p><font color="#000000">  在收集家长的看法后,小组共提出8项建议。当中,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为家长提供<font color="#ff00ff">免费财务规划教育</font>,同时为有特别需要孩子提供<font color="#f709f7">基本经济保障</font>及让他们享有<font color="#ff00ff">基本健康保险的保障</font>。 </font></p><p><font color="#000000">  潘丽萍也是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她本身有一名10岁的自闭儿子。她说,受访的家长普遍上没有想过孩子的经济保障问题,也不清楚孩子每月的开支是多少。 </font></p><p><font color="#000000">  况且,八成家长对财务规划的意识并不高,他们对现有的家属保障计划(DPS)、健保双全计划( Medishield)和乐龄健保计划(ElderShield)了解不深,甚至没听过有定期人寿保险(term life insurance)。 </font></p><p><font color="#000000">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7f709;">不但如此,家长也反应,一些健康保险如健保双全计划及乐龄健保计划,把有特别需要孩子排除在外,因为它们不包括先天疾病,导致这些孩子缺乏健康保险的保障</font>。 </font></p><p><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00ff">  针对以上发现,小组建议让独立的财务顾问为家长提供免费财务规划教育。他们也希望政府能推出适当的健康保险计划,让有特别需要者在最低限度也能投保。</font><br/>&nbsp;&nbsp;&nbsp;&nbsp;</font></p><p><font color="#111111">  潘丽萍指出,一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基本经济保障的重要性,因此希望政府能考虑推出基本经济保障计划,让家长投保,甚至为50百分位数(percentile)以下的家庭提供保费津贴。 </font></p><p><font color="#111111">  为了让家长进行安全及基本储蓄与投资,小组建议所有家长为有特别需要孩子开设公积金户头,并自愿作出捐献。这些捐献也应获得与保健户头及特别户头一样的4%利息。 </font></p><p><font color="#111111">  此外,除了家长的捐献外,小组也鼓励善心人士捐献,政府也可以通过分发增长配套的方式,填补有特别需要孩子的公积金户头。 </font></p><p><font color="#111111">  另一项建议包括,成立全国非盈利的特别需要信托基金,确保家长在去世后,能够按照家长的意愿把资产或储蓄转交给孩子。家长也希望有个一站式机构,为有特别需要者的家长提供财务保障咨询。 </font></p><p><font color="#111111">  潘丽萍说,<font color="#cc00ff">家长仍旧相信提供<strong>就业机会</strong>才是最大的保障</font>,小组建议找出有特别需要者低就业率的原因。<font color="#0066ff">至于家长去世后没有人照顾有特别需要孩子,小组希望加强残疾服务指导委员会能检讨这个问题。</font></font></p><p><font color="#111111">  这份厚达43页的报告书已交到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长维文医生手上,希望他能接受当中的一些建议。社青体部将在明年初公布加强残疾服务指导委员会的总蓝图建议时,对家长团小组的建议作出回应。 </font></p><p><font color="#111111">  不过,社青体部说,小组提出成立一站式机构,集中提供财务保障咨询的建议是个好建议。社青体部将与国家福利理事会合作,一起研究如何在志愿福利领域里成立这个机构。 </font></p><p><font color="#111111">  另外,弱智人福利促进会(MINDS)已表示有意成立信托基金,社青体部将与金融管理局合作,制定成立信托基金的管理架构。</font></p><p><font color="#111111"></font></p><p></p><p><font color="#000000"><strong>《担忧去世后无人照顾 家长想带孩子一起“走”》</strong></font></p><p>  育有特别需要孩子的家长担心,在他们去世后,这些孩子经济上顿时成了大问题,而且也担心没有人能够帮忙照顾有特别需要的家庭成员。 </p><p><font color="#1111ee">  由家长团组成的工作小组,在与近100名育有特别需要孩子的家长对话或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一些家长谈起自己去世后的担忧时,显得相当焦虑和无助,甚至想把孩子也一起带离这个世界。</font>
                        </p><p>  其中一名家长很悲观地说:“我想应该有个法律规定,允许我在去世后也把孩子带走。我真的不知道还有谁能够照顾我的女儿,我只能想到这个办法。” </p><p><font color="#0909f7">  在财务方面,家长不清楚孩子在他们去世后,还须要多少钱生活。尽管家长有<strong>尝试储蓄</strong>,但并不清楚这笔储蓄到底够不够维持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医疗费相当昂贵。</font>
                        </p><p>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家长对财务方面显得更加焦虑。虽然他们了解加强孩子的经济保障的重要性,但因为得着重于满足每日的三餐问题,所以没有为孩子的长远经济保障作打算。 </p><p>  一名家长说:“我的丈夫每月赚1600元,我们有5个孩子,我们尝试储蓄一点钱,但每次孩子轮流生病时,所有的储蓄又花光了。” </p><p>  一些懂得储蓄的家长希望有个可信度高的机构,负责管理他们为孩子储蓄的钱财。在自己去世后,这个机构能按孩子的需要,把储蓄分阶段交给他们。 </p><p>  另外,家长也担心在自己去世后,没有人能够负起照顾有特别需要孩子的责任。他们认为,孩子无法照顾自己,须要看护者为他们处理日常所需。 </p><p>  虽然许多家长表示希望家中其他子女能协助照顾有特别需要的兄弟姐妹,但他们也了解到其他家庭成员可能选择不那么做,甚至认为照顾这个孩子是个负担。 </p><p>  此外,家长也认为,其他家庭成员在组织自己的家庭后,不会收留有特别需要的兄弟姐妹,况且一些家庭成员可能出国公干或移民,不能照顾有特别需要的家庭成员。</p><p>  一名家长说:“现在我的哥哥可以照顾他,但他们即将组织自己的家庭,我不清楚他的太太是否能接受家中有一个有特别需要的孩子。” </p><p><font color="#ff0066">  因此,受访的家长希望有个收留所,在他们去世后能够负起照顾家中有特别需要的孩子。一些家长也希望对孩子的<strong>关怀素质</strong>能够提升,让孩子的<strong>生活充满意义。</strong></font></p><p>[em07][em07]</p></font>[em07][em07]</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7 10:07:1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