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觉得陈腐不堪,勤家持家致富这样的说法,在国人中早已过时多年,在美国提起,大概更让人好笑了。其实不然,前不久我刚刚参加了一个讲座,其中演讲人之一David Bach在今日美国非常走红,演讲的题目就是他的最新畅销书“自动百万富翁”(Automatic Millionaire)。里边的中心内容就是提倡勤俭持家致富,他本人还于最近被雅虎网站受聘为财经专栏作家。他讲的致富之道和方法对我来说虽然时间上是晚了,但我觉得对家庭理财还是很有启发,这里把我听后的感想写在这里,供有兴趣者参考。 <br><br>(一)在美国致富有哪些途径? <br><br>人人都喜欢有钱致富,成为百万富翁。但怎么样才能致富成为百万富翁呢?原来在中国时,经常听到或在报上看到致了富的人介绍经验说:要致富首先要依靠政策。也就是说只有依靠政府和政策才能致富,这话换著理解就是政府和政策想让谁富谁就会富。我不知道这该算正当的致富道路还是不正当的手段,但至少在美国是一点也不灵。 <br><br>在美国要致富的话,就正当途径来说,大致有下面一些途径: <br><br>继承财产:如果你的家庭很有钱,可以继承财产而致富,但出生不可以选择,大多数人望尘莫及; <br><br>通过婚姻:找一个有钱的丈夫或者娶一个富的老婆,也可以致富,但这对多数人也没有希望; <br><br>赌博中彩:买彩票赌博,如果运气好中了彩的话,可以瞬间一夜致富。这是很多美国人的致富之梦,有许多人乐此不疲,希望能赶上好运气; <br><br>打官司:如果有机会的话,去告人打关司也可以致富; <br><br>开公司当总裁或者做公司的高级主管,碰上好的公司,也可以迅速致富。 <br><br>但上面这些途径对于绝大部分人都不适用,上面的各条途径,是可遇而不可求。就以买彩票中彩的事来说,每天都会看到媒体在炒作,而且也确实每天都有人中彩而突然成为百万甚至千万亿万富翁,但对于每个买彩票的人来说,中大奖的几率不会比普通人们遭雷打击的几率更高。至于找个挣钱多花不完的好工作,又不是谁的梦寐以求呢?只可惜人稠位少,很难***得上。对于上班族的工薪阶层来说,David Bach 认为只有一条成为百万富翁的道路,那就是勤俭持家,而且是维一行之有效人人可为的方法,他称之为“自动百万富翁”(Automatic Millionaire)。 <br><br>(二)普通工薪在美国能成为百万富翁吗? <br><br><o:p></o:p></P>
<P>对这个问题,David Bach的答案是肯定的。在他的书里和讲座中,他讲了一个现实中真实的故事。一对50多岁的夫妇,准备提前退休,那年前他们夫妇的工资全年总收入是$53,946,那时候那样的工资收入不能算太低,但也绝对不是很高,但这样的一对夫妇是怎么样有能力提前退休的呢?下面请看一下他们的家庭资产状况: <br><br>房屋资产:他们拥有两栋房子,其中第一栋房子是在结婚不久就买下的,贷款早已付清,价值$450,000;在买了第一栋房子之后,他们把30年的贷款20年内还清,这样房子资产就属于自己了。在此期间,等经济宽裕后攒出可以付出头款的钱以后,他们又买了第二栋房子作为出租房屋资产,由租金收入来支付第二个房子的贷款,到50多岁时,贷款也已经付清,价值$325,000。房屋资产总值$775,000。 <br><br>退休帐号资产:30多年里他们夫妇401k总值积累$610,000.个人退休金帐号$72,000,总值$682,000; <br><br>债券总值:$160,000; <br><br>银行现金存款:$62,500; <br><br><o:p></o:p></P>
<P>上述各项总值$1,679,500,再加上家庭的其他资产,并且没有债务,52岁的主人公家庭资产总值超过两百万。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根据目前的资产状况,出租房屋还在继续有租金收入,他们的投资张号上的债卷每年也有固定的收入,其他投资帐号也在继续增值,按当时的经济和物价消费情况,这对夫妇完全可以提前退休,实现经济上的自由,干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享受人生。 <br><br>上面就是美国的一位收入并不高的普通工薪家庭靠勤俭持家成为百万富翁的例子。 <br><br>事实上,这个美国梦在美国的工薪阶层人人都可以通过勤俭持家实现。 <br><br>(三)牛奶咖啡效应(Latte Factor) <br><br>对于上面的例子来说,有两个问题要回答,首先之一是,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每月要靠预算来过日子,稍有变化,就会入不敷出,那能省出那么多的钱来?第二是即使每月能省出上百元钱来,离百万之数是杯水车薪,能管用么?通过牛奶咖啡效应(Latte Factor)的计算就可以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而且答案是肯定的。 <br><br>那么什么是牛奶咖啡效应(Latte Factor)呢? <br><br><o:p></o: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5 13:46:5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