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357|回复: 3

[推荐]爱,让孤残儿在农家欢乐成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2006 18:0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素有“博爱”之称的都市南京,爱德基金会启动的“寄养家庭项目”资金,对收养在南京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从2000年至今年7月初,4年多来,在爱的呼唤和驱驶下,先后将65名孤残儿童进入栖霞区靖安镇所属的9个村农民家庭中寄养。6月中旬,随着家庭寄养指导站在靖安镇的建立,计划7月前后还有35名孤残儿童被安排到这里落户。<p>  爱德基金会对接受孤残儿童进行“寄养”的家庭,其条件是相当严格的,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接纳的,必须是在和睦相处,充满爱的家庭,提出寄养申请后,通过儿童福利院保教科的认真调查和筛选——确认寄养家庭有良好的交通、医疗、教育、人居(人均居住面积大于20平方米)环境,养父母在50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没有传染病,无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家庭有固定收入,亲生子女在10岁以上,养母应全日监护儿童等。孤残儿童在被正式寄养后,由爱德基金会资助福利院每月发给生活费200元,还负责发放孩子的教育、医疗、穿戴、节日礼品等费用(市民政部门每月也发给代养费200元)。尽管这些被“寄养”的农家都有自己的子女,但他们对来自福利院的孤残儿童都倾注了特别的爱!很多父母都以“我家老二”或“我家老三”在亲热地称呼寄养儿童,他们每月用在孤残儿童吃、穿、用的开支上,远远超过了所发放的费用,但父母们都心甘情愿地一心一意地要把孤残儿童带好、养好、教育好。</p><p>  那么,孤残儿童被寄养后,在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他们原来在福利院过的是集体生活,搞不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称呼的区别,只知道见女的叫妈妈,见男的叫爸爸。可现在,他们进入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当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去探望他们时,机灵的孩子们不再叫她们“妈妈”而改成“阿姨”,紧紧拽住自己的妈妈,不让阿姨带走,有的还躲藏起来。</p><p>  在南中村朱玲花开的杂货铺前,被寄养的6岁脑瘫儿吕平平,去年8月还瘫坐躺椅,现在已能慢慢地走路并在店门前玩耍了。医生说,要是在福利院,恢复起来困难得多,是亲情和家庭的力量让他站起来了。朱玲花说,两年前,孩子刚来时,总是一个劲地哭;吃顿饭要哄一个多小时,讲话像蚊子哼。脑瘫是因为运动神经受阻而影响走路的,所以一天抱到晚。我们平时性子急,硬是让他给麿平了。等他能站在地上慢慢挪脚时,我就和他爹两个人搀着他走,以后,我一个人扶着他走。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终于自己走路了。</p><p>  在靖安镇寄养工作站,我们碰到11岁的女孤残儿秦浦和她的新妈妈朱启华。秦浦是做了脑积水和心脏手术后来的,虽然时间不长,可她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我家女儿懂事!”朱启华笑着说:“秦浦一来就跟我们亲热,搂着我们的脖子‘妈妈’、‘爸爸’喊个不停。”朱启华家里办了一个调速电梯小厂,他们有个20岁已高中毕业的儿子。她还告诉我们,小秦浦“骄傲”地说,在福利院那么多人抢着喊“妈妈”,现在在家里,爸爸、妈妈就属于她一个人的了,而且还有哥哥、爷爷、奶奶、舅舅等好多亲人。</p><p>  在李本华家,我们看到了最早4年前就被寄养,如今已13岁活蹦乱跳的小男孩魏水生,左手有残缺。他对我们陌生人一点都不认生,还主动介绍他家养的家禽,显然他已经融入了这个家庭。按理,左手残缺、右手倒水喝是不成问题的,可魏水生就像惯宝宝嗲兮兮地非要妈妈给他倒水喝。每天上学前,李本华都要为魏水生整理好衣物,叮嘱他“路上要小心,在校别调皮,放学早回家……”</p><p>  爱,让孤残儿童在寄养家庭欢乐成长!愿更多的孤残儿童走出福利院,过正常人的生活!<br/></p>
发表于 1-6-2006 19:4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font size="5">对不起啊,你发的是和宗教有关的吗??? 是不是把这个帖子删掉?</font></p><p><font size="5">我想问一下斑竹,我有的帖子是不是被你删掉了???</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6-2006 18:34: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有关,神就是爱。[e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6-2006 01:34: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p><p></p><p>有首歌唱得好。。。</p><p></p><p></p><p>让爱充满世界。。。</p><p></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