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公派出国留学的女博士,衣锦还乡的“海归派”……本来有着灿烂前程的她,却由于非学业方面的原因精神崩溃了。感慨扼腕之余,这个不幸的故事再次引起我们对子女教育的深层思索。 <p> 2003年5月16日,笔者到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采访黄琳。黄琳有着江南女孩少有的高挑个头,面孔清秀,穿着淡淡的休闲装。如果不是在这特定场合,谁也不会将这个风华正茂的留德女博士与精神病人联系起来。 </p><p> <strong><font color="#0000ff">望女成凤:“我和你爸爸今生的希望全寄托在你身上了!” </font></strong></p><p> 黄琳的母亲叫李芳,今年53岁。李芳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一个工人家庭,1968年到农村插队落户,一呆就是10年。其间,她和比自己大两岁的知青黄云兵结婚。婚后,根正苗红的黄云兵被推荐去读师范学校。三年后,黄云兵被分配到无锡一家大型国企的职工子弟学校当教师。又过了两年,李芳调回城里,被安排在丈夫所在的学校做清洁工。 </p><p> 每天必须很早就到学校搞卫生,还得给每个办公室打开水、倒垃圾,再加上丈夫在同一所学校里教书,李芳因此心里很不是滋味。生性要强的她认为,自己今天的结局完全是由于当年没机会读书造成的。她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女儿上大学,而且一定要让女儿出国留学;总之要让大家看看,我李芳不是没用之人! </p><p> 从女儿上小学开始,李芳就每天晚上陪着女儿写作业,女儿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后,她还让丈夫出题给女儿做,女儿稍稍流露出不满,她就立即拿自己的经历对女儿进行“现身说法”:“你只有吃得苦中苦,将来才能成为人上人。要知道,我和你爸爸今生的希望全寄托在你身上了!” </p><p> 小黄琳虽然未能完全听懂妈妈的话,但她明显地感到,她只要拿到高分或得了第一,妈妈就特别高兴。天资聪颖加上勤学苦读,再加上有个“常抓不懈”的妈妈,黄琳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小学毕业时,她以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当地最好的外国语学校;初中毕业时,她的综合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三,而且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三好学生”,因此被保送到该校的高中部。 </p><p> 女儿的出色表现令李芳非常满意,那几天,李芳觉得自己连说话的嗓门都可以大一些了。她不仅故意把家里的收音机开得很大,还一反常态地带着黄琳四处串门。当别人以羡慕的口吻夸她“教女有方”时,她更是神气十足。她用炫耀的口气说:“这算不了什么,将来我女儿还要到国外去留学呢!” </p><p> 黄琳没有让妈妈失望,1992年,她被保送进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本科毕业后又直接攻读本校的研究生。那几年,她是学校里出了名的优等生加考试能手。有这样的女儿,家长怎会不引以为荣? </p><p> 孩子长大了,总会遇到情感方面的问题。李芳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每次给女儿打电话或写信时,她都再三叮嘱女儿:“千万不能谈恋爱。”她的理由是:女孩子只要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何愁没有优秀男人找上门!有一次,黄琳与母亲聊天,她试探着问:“妈妈,如果我现在谈男朋友,你会怎么样?”李芳当场就抹起泪来,说:“没想到你会这么没出息,小小年纪就想结婚,这么不求上进!”吓得黄琳赶紧说:“我是说着玩的。” </p><p> 让李芳扬眉吐气的日子终于来了。2000年7月的一天,黄琳接到通知,她获批准公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得知这一好消息,李芳几乎从早到晚都笑得合不拢嘴,历来节俭的她破天荒一下子买回200多包巧克力,只要遇到认识的人就发,每发一次都大声说一遍:“我女儿马上就到德国读博了。”当别人表示祝贺时,她毫不掩饰地说:“是啊,我相信女儿博士毕业后一定会把我们接到德国去的,让我们老两口过好日子。” <br/></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