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strong></font></p><div class="c4"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font size="5">让市场力量来决定房市的升和跌</font>
</strong></font></div><p><font face="楷体_GB2312"><br/><font size="4"><strong></strong></font></font></p><div class="c2"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傅来兴 (2007-07-29) </strong></font></div><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看来,新加坡政府对目前红火一片的房地产市场放不下心。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首先,在上个月底,贸工部长林勋强公布金融管理局今年4月到6月期间,向风险管理员和交易员展开的一项调查结果,多数受访者相信资产价格已经呈现泡沫,一些人推测在2008年底之前可能会有一场巨大的冲击。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金管局在刚过去的星期三,再次表明关注资产价格上升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率压力,该局密切留意房地产价格的涨势、银行业者在房地产市场的放贷情况。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而在本月7日,内阁资政李光耀曾发出警告,认为急升中的新加坡房地产价格,势将削弱新加坡的竞争力,包括对其主要竞争对手香港的竞争力。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他认为,地产环节的畅旺必须受到控制,新加坡必须遏抑办公楼与住宅租金的升势,不能容许租金如香港般飙升,否则,新加坡将丧失竞争力。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李资政是在负责国家土地使用策划的市区重建局(URA),表示政府将持续紧密监督市场,以确保住宅房地产有足够供应去满足需求后发出这样的警告。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政府还有其他的动作,例如公布更详细的私人住宅买卖和组屋转售价格,公开组屋租赁市场的信息和统计资料。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政府之前曾表明,不会干预私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最后还是不得不出手,在以向发展商“分享”土地增值的利润之名,将发展费从50%调高到70%,间接为最近掀起的屋宇集体出售热潮降温。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还有更多抑制房地产价格飙升的措施会出炉吗?房地产市场会重演1996年的剧情吗?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房地产市场的空气中已弥漫一种暴风雨就要来临的气氛,这正显示着政府并不放心一个放任的房地产市场,因为资产价格的高涨,是要付出代价的,包括政治上的代价。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市场人士坚信政府这回也会采取更多相互配合的措施,这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回头看历史,我们几乎可以对号入座,因为11年前的房地产市场的情形跟今日一模一样。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1996年,房地产的价格已上涨到惊人的地步,当年1月31日,市区重建局作出市场上有足够住宅供应量的保证,政府已拨出足够的土地供应,让发展商从1997年到2001年建造10万个私人住宅,因此不要抢着入场。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2月9日,市区重建局公布个别私人住宅的销售情况,以纠正当时人们以为房地产项目个个都取得高购买率的错觉。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5月14日,政府终于宣布了抑制房地产投机现象的措施,凡三年内销售的房地产都必须缴付所得税,引进买方印花税及严厉控制银行对房地产贷款。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今天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和11年前比较,已涨得更多更高。当年,乌节路的高档共管公寓每平方英尺2000元,已是天价了,今天的售价已上涨了一倍。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市区重建局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住宅价格第二季上涨7.9%,高于前一季的4.8%上涨率。房地产顾问公司的数据也显示,私人公寓租金今年第二季达到自2000年以来最大的季对季涨幅,平均租金上涨了11%。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房地产价格不断飙涨,不仅会侵蚀新加坡的竞争优势,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一旦出现所谓的巨大的冲击,以高价买入私人住宅的国人,恐怕无法逃过被烧的命运。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然而,为何不能让房地产市场自行运作,政府为何一定要出手干预?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这么多年,市场应该已找到一个自我平衡点,任何炒作都应该让炒作者自负后果。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如果有人敢胆叫价100万元出售位于大巴窑的五房式组屋,而又有人愿意付出这么的高价买下它,这应该是市场你情我愿的结果。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让人们学习吧!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土地的供应量,来解决供应面的问题,发展商对市场的情况应该了如指掌,如果发展商愿意以高价投标政府发出的地段,或是以高价买集体出售的地段,那是商业的行为和决定。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就让市场力量来决定吧,不管是买来自住或投机炒作,也让购买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吧。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私人住宅和组屋的价格和租金不断上涨,自有其市场的因素在推动,更多海外人才在我国工作,高经济增长率,更多集体出售项目成交,这都促成市场上出现强劲的供应与需求。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有了1996年以后的经验后,成熟和理性的新加坡人,不可能再次跟在一直往上攀升的房地产价格后面狂追。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按照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方向来看,房地产价格不太可能大幅度下滑,我们不需要去提供数据来支持房地产价格必须下跌的理由,由于房地产价格短期下降的因素不大,而未来新加坡的生活成本预期会进一步上升,根本解决方案在于切实地提高一般新加坡人的收入。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政府若出手干预房地产市场,这一回的结果会非同小可,房地产价格下跌将造成不稳定,政府要搞清楚房地产价格和整体经济的关系,也要确保房地产的供需取得平衡。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 政府是有能力调控房地产的价格,目前房地产价格并非已严重超出新加坡人的承受能力,下跌未必导致银行破产,房地产价格总会跌的,急什么啊?只要我们继续推动独有的公共建屋理念,新加坡人还是能确保有合理价格的组屋住。 </strong></font></p><p class="c2" align="righ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联合早报》</strong></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