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296|回复: 5

[转帖]粮肉价格推高CPI 专家争论全面性通货膨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8-2007 01:08: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3>5.6%不可怕 收入差距扩大才可怕&nbsp;</h3><div class="subtit"><span class="ori"><font face="细明体" size="3">来源:</font></span><a title="新华网" href="http://money.msn.com.cn/MsnFinance/posting_common_52e09ecb-7780-4a67-9e62-6d1c56e824b7_1.html#" target="_blank"><font face="细明体" size="3">每日经济新闻</font></a><font face="细明体" size="3">&nbsp;&nbsp; <span class="ori">时间:2007-08-14 08:53</span><!--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br/>&nbsp;&nbsp;</font></div><br/><div><font face="细明体" size="3"></font></div><div class="con"><font face="细明体" size="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7月份CPI5.6%的数据等于把央行和国家统计局放在火上烤。但双方的态度在表明同一件事,5.6%不可怕。<br/>&nbsp;<br/>  央行的主要职责是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稳定的观念深入人心,面对如此骇人的数据,人们有理由认为,央行会出台紧急措施比如取消利息税、连续加息、再次上调准备金率等,保持民众的消费信心。<br/>&nbsp;<br/>  但央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节奏快而步幅小,导致实际负利率情况没有改观。央行的第二季度货币运行报告虽然提示了通胀上升的风险,却没有表现出实行紧缩型货币政策的急迫性。而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他在接受采访时对于数据的解读,与其说是提示风险,不如说是对于目前经济形势小贬之下的颂扬。<br/>&nbsp;<br/>  首先,姚景源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突出特点有三个,第一是经济运行平稳较快,第二是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第三是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表现在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4.2%,1~5月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2.1%三个方面。全社会投资同比虽然增长25.9%,但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9%,消费同比增长15.4%,比去年同期加快2.1%。投资与消费同步增长,且消费增幅大于投资增幅,经济效益大幅攀升,可以说没有比这更美妙的经济环境了。<br/>&nbsp;<br/>  其次,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利益格局,是好事。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其中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收入884元,比去年同期净增130元,106元是由于价格上涨,占了82%。姚先生给通胀下了一个定义,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现在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应当说是大体平衡”,所以通胀不过是杞人忧天。<br/>&nbsp;<br/>  姚先生的看法并不新鲜,实际上代表了主流派的观点。有很多人认为,在经济效率急剧提升的后工业化时代,结构性的物价上涨不足挂怀。事实上,同一种理论也为中国股市的狂飙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且,由于次级债危机使得各国加息周期骤停,客观上导致人民币不可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枝独秀大幅加息,政策会在小幅加息与小幅升值之间来回摇摆。<br/>&nbsp;<br/>  既然监控的600多种生活必需品基本都处于供大于求状态,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有。那就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加剧中国的贫富差距。<br/>&nbsp;<br/>  亚洲开发银行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4年的0.47,接近拉美地区水平。收入差距扩大意味着社会的脆弱度增加,据林毅夫教授测算,如果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10年后中国的城乡差距将高达4.1∶1。<br/>&nbsp;<br/>  所谓粮食价格上涨的收益会落入农民的口袋在很大程度上是臆测。从年初对粮食上涨的追问变成对中储粮高价的声讨,到此次的猪肉帐本,揭示的是农民养猪成本的提高,以及相比打工而言,农业收益的下降,都说明中国的小农经济收益之低、效率之差已没有吸引力。半年获得106元的涨价收益,比去年增加8%左右,是一个让人难堪的数据。消费数据上升固然令人欣喜,但应该看到奢侈品与住房消费大幅增加,反而会抑制一般性的消费需求。<br/>&nbsp;<br/>  由通胀导致的新型财富分配形式,会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失衡,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可怕的风险。被短期投机思想所主导的货币增发行为,对于大企业与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盲从,对于正在变化的城市化过程出现的新群体缺乏应对之道,使5.6%的数据变得难以承受。</font></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5 1:42:08编辑过]
发表于 15-8-2007 01:4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 class="bluea01">粮肉价格推高CPI 专家争论全面性通货膨胀</p><div class="grayline"></div><p align="center">2007年08月14日 07:18 <font color="#cc0000">中国证券报</font>/高建锋<br/><br/></p><div class="newsword">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6%,涨幅创1997年3月以来125个月新高。这一涨幅直逼1996年CPI的年度涨幅,但离1994年的25.5%还相差甚远。<br/><br/>  尽管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对当前物价上涨会否成为全面性通胀尚存争议,但他们普遍认为,恶性通货膨胀轮回的宿命将被打破。<br/><br/>  <b>全面性通胀存争议</b><br/><br/>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和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徐连仲均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不会扩大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严重通货膨胀。<br/><br/>  范剑平认为,目前代表生产物价的PPI与代表消费物价的CPI出现背离趋势,物价上涨的传导并不明显,因而只是物价的结构性上涨。<br/><br/>  徐连仲也表示,目前工业消费品由于产能过剩,价格“不可能涨起来”,因而也就不会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性通胀。<br/><br/>  不过,<a href="http://stockdata.stock.hexun.com/dynamic/default.aspx?stockid=600030"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u>中信证券</u></font></a>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和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比较悲观,认为当前很有可能发展为全面性通货膨胀。<br/><br/>  诸建芳表示,目前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涨幅虽然有所下降,但由于消费需求增长、货币环境宽松、通胀预期形成、要素价格重估四大因素,明年以后将出现趋势性上升,并推动CPI上行。“预计到明年春节前,CPI涨幅还将保持居高不下的局面。”<br/><br/>  他指出,目前食品价格上涨已经出现“轮动”趋势,未来可能通过进一步传导推动CPI上涨,从而诱发潜在的通胀危机。<br/><br/>  李慧勇认为,目前CPI呈现加速上涨势头,“物价水平已经到了通货膨胀的阶段”。而由于目前推动CPI上涨的猪肉涨价等因素很难在短期内消失,同时在流动性过剩和企业定价能力增强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进入涨价行列,预期这轮通货膨胀的幅度和持续性会明显强于2004年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价格上涨。<br/><br/>  <b>恶性通胀难现</b><br/><br/>  李慧勇预计,下半年CPI涨幅将在5.5%以上,年内的高点将出现在9、10月份,CPI涨幅将突破6%。由于猪肉供给的增加,明年上半年CPI涨幅将比今年有所回落,但涨幅也有望维持在5%左右。<br/><br/>  天相投顾首席分析师石磊认为,由于恶劣天气影响以及生猪供给的周期性因素,未来几个月肉禽类等产品价格增幅难以出现大幅回落,因此未来通胀可能还会保持高位。<br/><br/>  但上述专家均认为,由于历史条件发生变化,类似1994年的恶性通货膨胀不会出现。<br/><br/>  范剑平表示,1994年,固定资产<a href="http://money.hexun.com/" target="_blank"><u><font color="#0000ff">投资</font></u></a>增速高达60%以上,经济全面过热,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同时出现,因而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但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会发展为恶性通货膨胀。<br/><br/>  徐连仲指出,1994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高达20%以上,同时出现了短缺经济下的恐慌消费,而现在我国处于过剩经济,不具备恶性通货膨胀的条件。<br/><br/>  诸建芳和李慧勇也认为,目前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br/><br/>  自2002年启动以来,本轮经济周期表现出速度快、运行平稳和上升时间拉长的特点,其内在动力在于国民经济产出率提高和国外需求增长加快。<br/><br/>  由于上述制度性变迁,不仅本轮经济周期大为延长,而且以往出现的恶性通货膨胀也难以出现——因为产出率的提高和工业产品的全球定价将大大压缩CPI的上行空间。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07 01:45: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id="title"><h2>中国已无限接近通胀 央行预警物价全面上涨 </h2><h2>【2007.08.14 07:32】</h2></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td></tr></tbody></table><div id="aa_authortitle">作者:张明扬</div><div id="aa_authorbr"><br/></div><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center"></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 id="title" style="OVERFLOW: hidden; WIDTH: 600px;"><p>  10年来,中国从未如此真切地接近通货膨胀。7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速强劲上升至5.6%,创下自1997年2月以来的10年新高。一时间,通胀从“风险”已上升至真实的存在。“中国已步入通胀区间,尽管目前尚属轻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昨天“定性”称。<br/><br/>  <b>“3%”已成奢望<br/><br/></b>  央行年初设定的CPI增速3%警戒线曾经令市场视为畏途。但从5月至今,这条警戒线却几乎是“名存实亡”,一次次地被轻松突破。<br/><br/>  5月,CPI增速首次越线,达到3.4%,6月再上一台阶,达到4.4%,时至7月,已是连升三级,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5.6%———这大大地突破了市场此前4.6%的预期。即使是1-7月份的累计,CPI涨增速也达到了3.5%。<br/><br/>  “谁还记得3%?现在市场更关心的是何时达到6%。”一位分析人士昨天向早报记者笑言。<br/><br/>  指望今年CPI还能控制在3%之内,几乎已成为奢望。曾经乐观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表示,预计全年CPI增速将在4%左右;曾经一心力保3%的央行日前甚至发出了“<a href="http://msn.news.hexun.com/4505_2422528C.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防止物价全面上涨</font></a>”的警告。<br/><br/>  而在看到昨天的数据之后,前不久刚刚将2007年CPI增幅预测提高到4.0%的高盛又有了再次上调的念头,“我们当前的预测面临着显著的上行风险”。<br/><br/>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昨天发布报告称,调高今年CPI预测为4.0%-4.5%,并认为通胀水平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为50%,高于或低于这一区间的概率各为25%。调高预测主要考虑到近期气候的异常变化和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但哈继铭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未来几年不会失控。<br/><br/>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师学家陶冬此前则表示,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失控,而政府对通胀的判断以及措施落后于形势。预计CPI通胀会在明年年中达到6.5%,如果气候不作美或石油、材料进一步涨价,甚至可能冲上8%。<br/><br/>  事实上,市场上已发出了要求央行警戒线提升的呼声。花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3%的通胀目标是与8%左右的GDP增长目标相适应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超趋势”增长,未来三四年经济增速可能都在10%以上,CPI目标不应该仍限制在3%以内。以今年为例,上半年GDP增速为11.5%,则CPI上涨4.5%-5%都是可以接受的。<br/><br/>  即使是以4%-5%作为通胀目标,与我国10%以上的GDP增速相比仍不到一半。美国经济增长不到3%,最近一期CPI年率却达到2.7%左右,几乎是1比1的关系。就算考虑到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一差异也相当悬殊。<br/><br/>  <b>“年底上涨放缓”<br/><br/></b>  “食品上涨依然是推动CPI增速明显回升的主要原因。”哈继铭昨天表示。一如自5月以来的惯有“公式”,肉价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上涨带动整个CPI上涨。<br/><br/>  当月,食品价格上涨15.4%,远高于非食品价格的0.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0%,油脂价格上涨30.1%,鲜蛋价格上涨30.6%,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更是上涨45.2%,成为当之无愧的涨价“主力军”。所有食品大类中,仅有鲜果价格下跌。<br/><br/>  然而,猪肉乃至整个食品领域在下半年的走势目前依然存在着较大争议,这也直接影响了对下阶段CPI增速的判断。<br/><br/>  陶冬认为,食品涨价的趋势会进一步恶化。截至7月29日,生产秋粮的11亿农田地中,接近四分之一遭受旱灾或涝灾的冲击。尽管今年夏粮较上年增产1.9%,如果占全年产量五分之四的秋粮失收,全年粮食产量仍会低于2006年4977亿公斤的高水平。<br/><br/>  同时,中国的玉米、大豆,大量依靠进口。国际农产品涨价,会不断影响国内价格。而且小麦、大米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也愈来愈高。<br/><br/>  然而,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本轮猪肉涨价“到今年年底就差不多了”,届时本轮CPI上涨将告一段落,“这是一次结构性物价上涨,猪肉不涨了,CPI也就没有了上行动力”。<br/><br/>  祝宝良强调,目前粮食价格并没有加速上涨的趋势,这使得作为下游产业的养猪业并没有成本上升的压力。同时,近期国务院已启动了一系列增加生猪供给的政策,“尽管短期内不会见大效,但3-6个月后,猪肉供应不足的情况将基本上得到缓解。”祝宝良指出。<br/><br/>  <b>“央行过于悲观了”<br/></b><br/>  “央行过于悲观了。”祝宝良向早报记者表示。央行在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度预警“物价全面上涨”,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br/><br/>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对央行这一提法普遍持“保留态度”,认为目前“价格全面上涨”仍无明显迹象。但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此前曾作出与央行相近的表态,认为通胀压力的加剧目前不再仅限于肉类价格,而是迅速扩散到其他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餐饮服务领域甚至非食品领域,“非食品的CPI环比涨幅已开始加速上涨。”<br/><br/>  在高盛看来,本轮食品的快速上涨并不是由于短暂的供应不足所致,而是受到货币过度扩张的推动,“因此在果断货币调控措施迟迟不出台的情况下,整体的通胀压力不会自动减弱。”<br/><br/>  祝宝良表示,目前不主张用通胀这一提法,更倾向于“物价上涨”来定性目前的形势。祝宝良指出,目前在物价方面实际上已“无大的风险”,市场不必对5.6%作出过度解读,“但我还是对房地产和M2(货币供应)的状况存在一些担心”。<br/><br/>  祝宝良称,目前消费市场的总供给仍然大于总需求,这使得物价全面上涨几乎不可能。同时,由于劳动力市场目前也是供大于求,劳动力工资不太可能与物价联动上涨,从而诱发物价全面上涨。<br/><br/>  雷曼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昨天也表示,5.6%的数字超出了雷曼此前的预期水平(5.0%),但仔细研究CPI篮子中各项指标,迄今为止依然没有明显迹象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会传递至其他非食品领域。<br/><br/>  <b>是否通胀仍有争论<br/></b><br/>  “中国已步入通胀区间,尽管目前程度尚属轻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彭兴韵指出,之所以判断已步入通胀区间,除了CPI之外,M2增速的走高也是佐证之一。<br/><br/>  而梁红也认为,一旦CPI增速突破5%,将可基本判断中国已是通胀经济,“有关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可能很快就会淡出视野”。<br/><br/>  但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他并不认同过于悲观的看法———已步入通胀区间,但也不认同乐观的看法———中国只是简单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在他看来,中国已“无限接近”通胀,但目前的经济数据还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br/><br/>  王志浩表示,判断是否通胀应参考更多的指标,“比如M2增速突破20%,月均新增贷款保持在4000亿元以上”。<br/><br/>  但在彭兴韵看来,央行“防止物价全面上涨”这一提法仍值得商榷。彭兴韵表示,全面物价上涨的前提是“央行已无法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而目前显然没有这一迹象。同时,影响物价的一切长期因素没有发生改变,“比如总供给大于总需求”。<br/><br/>  彭兴韵指出,由于政府调控效应的逐步释放,8-9月份CPI增速可能将开始进入下行空间,“全年突破4%的可能性很小”。<br/><br/>  但王志浩也指出,“物价全面上涨”的情况很可能发生在明年,因此央行提前作出一些警告也是可以理解的。</p></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07 01:4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h3>用投资抵御通胀</h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5 3:37:2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07 10:35: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事实上,市场上已发出了要求央行警戒线提升的呼声。花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3%的通胀目标是与8%左右的GDP增长目标相适应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超趋势”增长,未来三四年经济增速可能都在10%以上,CPI目标不应该仍限制在3%以内。以今年为例,上半年GDP增速为11.5%,则CPI上涨4.5%-5%都是可以接受的。</strong></p><p><strong>这是一句大实话。<p><br/></p></strong></p><p><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07 10:37: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鼠爱小米</i>在2007-8-15 1:49:00的发言:</b><br/><h3>用投资抵御通胀</h3><br/></div><p></p><p>钱都拿去买米面粮油了, 还有多少钱拿来投资?</p><p>剩下的这点钱拿来投资以后,又必须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p><p>这样一个循环,会不会让投资更加的“投机”?</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